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竹德修身之道
字數:6722 加入書籤
顧清萍俯身時,袖中青玉竹節佩撞在磚地上,發出清越聲響。朱標伸手相扶,觸到她腕間冰涼的翡翠鴛鴦佩,兩枚玉佩紋路交錯,宛如陰陽相合。
“妾,顧氏清萍,參見殿下。“她依禮自稱時,聽見朱瀚在丹陛上方輕笑:“標兒,你的太子妃,禮數周全得很哪。“
禮成後,朱標攜她步入東宮正殿。七十二盞琉璃宮燈將殿內照得亮如白晝,案頭擺著合巹酒,酒盞是鎏金錯銀的竹節造型。
“這合巹酒,孤特意命人製成竹香。“朱標斟酒時,袖口露出那枚青玉竹節佩,“清萍,你可知竹的另一重寓意?“
顧清萍望著酒液中晃動的竹影,忽然想起昨夜父親的話:“顧家女兒,當如竹般寧折不彎。“她仰頭飲盡杯中酒,辛辣入喉時聽見朱標低笑:“竹雖空心,卻能容天地。“
窗外忽然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接著是朱瀚低沉的嗓音:“標兒,該去奉先殿行廟見禮了。“
顧清萍望著太子玄色蟒紋袍角消失在殿外,忽然瞥見案頭擺著的那盆文竹。晨光透過雕花窗欞,在竹葉上灑下細碎金斑,恍若東宮那夜的星辰。
“太子妃請看。“掌事女官孟尚宮捧著鎏金禮盤走近,“這是殿下昨夜親製的竹紋玉簪,說與您的玉佩相配。“
顧清萍接過玉簪時,指尖觸到簪尾刻著的“標“字,筆跡遒勁如刀刻。孟尚宮壓低聲音:“殿下還吩咐,若您在宮中遇險,可持此簪往靖王府求助。“
暮色初臨時,朱標從奉先殿歸來。他玄色袍角沾著香灰,眉間朱砂痣在燭光下泛著柔光。顧清萍正立在院中,手中握著他親製的竹紋玉簪。
“清萍。“朱標伸手欲攬她肩,卻又止住,“你……可還習慣?“
顧清萍將玉簪插入雲鬢,青玉映著燭光:“殿下,這深宮如竹海,清萍願做那支最高的竹。“她忽然踮起腳尖,在太子唇角落下一吻,“殿下可願做那陣東風?“
朱標望著她眼中跳動的燭光,忽然想起朱瀚白日裏的話:“東風既來,何愁竹不青霄?“他伸手攬住她腰肢,掌下玉佩溫潤如初:“孤的東風,自當助清萍直上青雲。“
是夜,東宮燭火通明。顧清萍倚在朱標懷中,聽他講述塞北戰場的烽火。窗外竹影婆娑,月光將文竹新抽的嫩芽映在窗紗上,宛如未幹的墨跡。
“清萍,你可知竹最難得的是什麽?“朱標指尖撫過她鬢邊青玉簪。
“是節。“顧清萍握住他手腕,“殿下,清萍的節,在。“
遠處忽然傳來梆子聲,三更天了。朱標望著懷中沉睡的新婦,忽然想起朱瀚白日裏塞給他的字條,上麵墨痕淋漓:“竹有七德,清萍已具其六。最後一德,需你二人共同修煉。“
晨光再臨東宮時,顧清萍在銅鏡前梳妝。她望著鏡中太子妃的華美裝扮,忽然發現案頭文竹又抽了新芽。
孟尚宮捧著禮單進來:“殿下吩咐,今日要去坤寧宮行謁見禮。“
顧清萍起身時,袖中青玉竹節佩與腰間翡翠鴛鴦佩相擊,發出清越聲響。她忽然想起昨夜朱標的話:“這深宮,你我需如竹般並肩。“
晨光透過坤寧宮雕花窗欞,在金磚地上灑下細碎金斑。顧清萍跟在朱標身後,手中捧著馬皇後賜的玉如意,那溫潤的觸感讓她想起昨夜太子撫過她鬢邊的溫度。
“臣媳顧氏,參見皇後娘娘。“她行完六肅三跪三拜禮,聽見頭頂傳來馬皇後溫和的聲音:“起來吧,賜座。“
顧清萍起身時,瞥見馬皇後座下擺著的那盆綠萼梅,枝椏間綴著點點白蕊,恍若昨夜東宮的星光。
這位馬馬皇後以賢德著稱,但眼中偶爾閃過的鋒铓,讓她想起塞北的秋風。
“聽說太子妃擅女紅?“馬皇後忽然開口,宮女捧著繡繃上前,“這是本宮未完成的百子千孫圖,太子妃可願指點一二?“
顧清萍接過繡繃,指尖撫過細膩的蘇繡針腳。她想起母親唐氏教她刺繡時的叮囑:“針腳要密,心思要正。“她拈起銀針,在牡丹花蕊處補了兩針,針腳藏得毫無痕跡。
“娘娘的繡工已臻化境,臣媳不過錦上添花。“
她將繡繃奉還時,馬皇後忽然握住她手腕:“好個"錦上添花",太子妃可知,這深宮最缺的,便是能錦上添花的人。“
顧清萍抬頭時,正撞上馬皇後審視的目光。這位曾隨太祖征戰沙場的女子,眼中既有威嚴又有慈愛,讓她想起東宮那盆文竹——看似柔弱,實則堅韌。
“臣媳愚鈍,請娘娘賜教。“她低頭時,袖中青玉竹節佩撞在馬皇後腕間的翡翠鐲上,發出清越聲響。
馬皇後鬆手時,忽然笑道:“太子選你,倒是選對了。“她命宮女捧來鎏金匣子,“這是本宮入宮時太祖所賜的羊脂玉鐲,今日便贈予你了。“
顧清萍接過玉鐲時,聽見朱標在旁低笑:“兒臣謝母後賞賜。“她抬頭望去,見太子正望著自己,眉間朱砂痣在晨光下泛著柔光。
謁見禮畢,朱標攜她往奉天殿方向去。顧清萍望著太子玄色蟒紋袍角,忽然想起昨夜他說的話:“這深宮,你我需如竹般並肩。“
“殿下,臣媳有個不情之請。“她輕聲開口。
“哦?“朱標轉頭看她,“說來聽聽。“
“臣媳想將東宮那盆文竹移至坤寧宮。“她握緊袖中青玉竹節佩,“有馬皇後娘娘庇護,那竹定能長得更好。“
朱標聞言,忽然駐足。他望著她眼中的堅定,想起朱瀚曾說:“太子妃需有製衡後宮的智慧。“他伸手撫過她鬢邊碎發:“好,孤稍後便命人移來。“
奉天殿內,文武百官已等候多時。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電掃過階下眾人。
朱標攜顧清萍行禮時,忽然聽見朱棣陰陽怪氣的聲音:“臣弟聽說,太子妃出身揚州商戶,這身份……怕是配不上東宮吧?“
此言一出,滿殿寂靜。顧清萍感覺朱標握著自己的手一緊,她抬頭望去,見太子下頜繃緊,顯然在強壓怒火。
“四弟此言差矣。“朱標正要開口,卻見朱瀚自武官列中出列,“顧家雖非簪纓世族,但顧維鈞曾任揚州知府,清廉愛民。太子妃更是才德兼備,怎配不得東宮?“
朱棣冷笑:“皇叔有所不知,這商戶之女……“
“夠了!“朱元璋突然拍案,龍椅上的金漆簌簌而落,“太子選妃,乃朕親允。朱棣,你若對朕的決斷有異議,不妨直說!“
朱棣額頭滲出冷汗,慌忙跪拜:“臣弟不敢。“
朱元璋目光轉向顧清萍:“太子妃,你可知東宮責任?“
顧清萍迎上皇帝審視的目光,想起昨夜太子的話:“這深宮,你我需如竹般並肩。“她俯身行禮:“臣媳當恪守婦道,輔佐殿下,不負皇恩。“
“好。“朱元璋頷首,“賜宴。“
宴畢,朱標攜顧清萍回東宮。他玄色袍角沾著奉天殿的龍涎香,眉間朱砂痣在暮色中泛著暗紅。
“清萍,今日委屈你了。“他握緊她手腕,“朱棣此人……“
“殿下不必憂心。“顧清萍將袖中青玉竹節佩遞給他,“有皇叔在,有殿下在,清萍何懼?“
朱標望著玉佩上糾纏的竹紋,忽然想起朱瀚白日裏的話:“竹有七德,清萍已具其六。最後一德,需你二人共同修煉。“他伸手攬住她腰肢:“孤的東風,自當助清萍直上青雲。“
夜色漸深時,東宮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徐輝祖捧著密報衝進殿內:“殿下,燕地急報!“
朱標接過密報,燭光映出紙上淋漓墨跡:“燕王私調邊軍,似有異動。“他抬頭時,見顧清萍正蹙眉看著自己,忽然想起朱瀚曾說:“東風既來,何愁竹不青霄?“
“清萍,你怕嗎?“他忽然問道。
顧清萍搖頭,指尖撫過案頭文竹新抽的嫩芽:“竹不畏風雪,人何懼艱險?“
三日後,奉天殿。朱元璋聽完朱標關於燕地異動的稟報,忽然將目光轉向顧清萍:“太子妃以為,當如何?“
滿殿文武皆驚,顧清萍卻從容出列:“陛下,臣媳以為,當以竹為喻。
“她指著案頭擺著的那盆文竹,“竹有七德,正直、奮進、淡泊、質樸、虛心、卓爾、善群。陛下若以竹德待燕王,何愁邊疆不寧?“
朱元璋聞言,忽然大笑:“好個竹德喻政!太子得此賢婦,實乃朕之幸。“他轉頭對朱標道:“標兒,你可知竹最難得的是什麽?“
朱標望著顧清萍眼中跳動的燭光,忽然想起她昨夜的話:“是節。“
“父皇,竹最難得的,是節。“他躬身行禮,“兒臣與太子妃,定當如竹般守節。“
晨光初透東宮窗欞時,顧清萍已披著太子妃常服立在案前。她手中握著朱標昨夜批注的奏折,眉間蹙起細痕。
案頭文竹新抽的嫩芽在晨風中輕顫,葉尖凝著露珠,恍若她昨夜未幹的淚痕。
“殿下,燕地糧草調配之事……“她抬頭時,見朱標正披著玄色蟒紋袍進來,腰間玉佩與她袖中的青玉竹節佩相擊,發出清越聲響。
“孤已命戶部緊急調撥。“朱標接過奏折時,指尖殘留著昨夜墨香,“清萍,你昨夜所言"竹節空而能容",倒是給了孤啟發。“
顧清萍望著他眉間朱砂痣,想起三日前在奉天殿的自己。那日她以竹德喻政,不僅化解了朱棣的發難,更讓朱元璋龍顏大悅。
“殿下,後宮嬪妃們……“她欲言又止。
朱標挑眉:“可是有人為難你?“
顧清萍搖頭:“她們不過是好奇臣媳的出身。“她想起昨日賢妃的譏諷:“商戶之女也配協理東宮?“她當時隻淡淡一笑:“竹雖生自草莽,卻能成林。“
“做得好。“朱標撫過她鬢邊碎發,“這深宮,最忌鋒芒畢露。你以竹德化之,恰是正道。“
午膳時,東宮偏殿傳來爭吵聲。顧清萍聞訊趕來,見幾名嬪妃正圍著膳房送來的竹蓀湯爭執。
“這竹蓀定是陳年的,太子妃克扣用度!“麗嬪摔碎湯碗,瓷片濺在顧清萍裙裾上。
顧清萍俯身拾起瓷片,指尖撫過鋒利的邊緣:“麗嬪可知,竹蓀需經三年風霜方能成珍?“她將瓷片置於案頭,“這深宮,亦如竹蓀。我等需經歲月磨礪,方能成器。“
滿殿寂靜,嬪妃們望著她從容的姿態,忽然想起三日前她在奉天殿的應對。這位太子妃,看似柔弱,實則如竹般堅韌。
“臣媳失禮。“顧清萍轉身對朱標行禮,“請殿下責罰。“
朱標望著她裙裾上的瓷片劃痕,忽然想起朱瀚曾說:“太子妃需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他擺手:“孤的東宮,容不得這般齟齬。麗嬪禁足三月,以儆效尤。“
暮色初臨時,顧清萍在院中修剪文竹。她望著新抽的嫩芽,忽然聽見身後傳來朱瀚的低笑:“太子妃好手段。“
她轉身行禮:“皇叔過譽。“
朱瀚撫過竹葉上的露珠:“清萍,你可知竹最難得的,不是節,而是……“他忽然伸手折斷一根竹枝,露出空心的斷麵,“這空心,能容天地,亦能生風雷。“
顧清萍望著他手中的竹枝,忽然明白朱瀚的深意。這位皇叔,看似冷漠,實則如竹般通透。
三日後,奉天殿。朱棣借朝貢之事發難,質疑太子處理邊疆事務的能力。
“陛下,瓦剌使團將至,太子卻將精力耗在東宮瑣事上,恐有失體統。“朱棣躬身行禮時,目光卻射向顧清萍。
顧清萍迎上他的目光,忽然想起朱瀚的話:“竹生風雷,需借勢。“她緩步出列:“燕王殿下所言差矣。東宮無小事,何況……“她故意停頓,待眾人目光聚焦,“竹生三年,方成一節。殿下處理東宮事務,正如竹節生長,需日積月累。“
朱棣冷笑:“太子妃好利的嘴。“
顧清萍微微一笑:“臣媳不過以竹為喻。陛下,竹有七德,殿下若以竹德修身,何愁邊疆不寧?“
朱元璋頷首:“太子妃所言甚是。標兒,你可知竹德修身之道?“
奉天殿的蟠龍銅爐青煙嫋嫋,朱元璋指尖敲著奏折朱批,目光掃過階下跪著的瓦剌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