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 章 利國利民!江山社稷才是大局!

字數:5036   加入書籤

A+A-


    漢王何罪之有?
    麵對這個問題,一眾大佬都說不出話來。
    是啊,漢王何罪之有?
    殺劣紳,打土豪,分田地,推行一條鞭法,均平徭役賦稅……
    漢王朱高煦在江南做的這一切,捫心自問一句,誰能夠挑出半點問題?
    他做的這一切,可全都是真真正正利國利民的仁政善舉!
    打殺那些劣紳豪強,把他們的田地重新歸還給老百姓,還推行一條鞭法,均平賦稅徭役,減輕老百姓肩頭上的重擔!
    利國,當然是肯定的。
    江南問題已經如同毒瘤,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朝廷收不上稅,派去欽差大臣反遭陷害算計,如若繼續放任下去,隻怕江南五府就會成為大明朝的國中之國了!
    所以,漢王殿下這麽做,利國毫無疑問。
    那利民嗎?
    老百姓重新得到了田地,還減免了大量苛捐雜稅,遠比之前淪為劣紳豪強的佃戶要好得多!
    因此,漢王殿下此舉,利民也沒有問題。
    換句話來說,人漢王朱高煦做這一切,占據了大義之名,哪怕手段酷烈一些,也不過是些無傷大雅的細枝末節罷了。
    至於為何那麽多的朝臣公然彈劾漢王朱高煦,在場之人都是心知肚明。
    無非是因為漢王殿下提出並且施行的一條鞭法!
    歸根結底,問題就出在這一條鞭法上麵!
    “皇上,漢王殿下公忠體國,可行事太過莽撞了些。”
    蹇義沉思片刻,選擇換了一種思路。
    “賦稅乃國之大計,不可貿然輕動。”
    “漢王殿下事先沒有請示過皇上,直接在江南推行一條鞭法,勢必會給整個大明天下各道州府縣帶來衝擊!”
    “這一條鞭法皇上不知,臣等亦不知,滿朝文武無一人知曉,就這麽憑空在江南五府推行,一旦日後出現什麽隱患,那當如何是好?”
    現如今問題根源,其實就出在這一條鞭法上麵。
    天下官員其實並不在意江南那批士紳豪強的死活,他們隻是擔心這一條鞭法會不會成為新法推行至天下,從而影響到自己的財路!
    所以,蹇義直接點出了這個問題,把眾人的目光聚集到這一條鞭法上麵。
    不予推行,或是暫緩推行,都能夠解決眼下朝廷的混亂!
    然而永樂帝聽到這話,當即冷笑了一聲。
    “有什麽隱患?”
    “一條鞭法的內容,爾等想必也知道了。”
    “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麵,使稅賦相對均平。”
    “統一賦役,限製苛擾,使稅賦趨於穩定。”
    “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征收辦法更加完備。”
    “這三條哪一條不是利國利民之舉?哪一條對大明對百姓有不利之處?”
    “嗬,爾等口中的隱患,隻怕是針對官員士紳說的吧?”
    “丈量清楚了爾等家中田地,等同於掌握了你們的家底!”
    “所有徭役賦稅全部統一,天下官員也就沒了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這確實是隱患啊,財路被斷的隱患,對吧?”
    皇帝陛下聲音中帶著些許冰冷,落到群臣耳中,更是充滿了殺氣。
    但他們不得不承認,皇帝陛下這些話說得還真是大實話!
    一條鞭法有什麽隱患?
    有個屁的隱患!
    當然,那是對朝廷而言,對百姓而言!
    但是,對官吏而言,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首先第一個清丈天下田地,就足以讓士紳豪強奮起反擊堅決抵製了!
    自家家底都被朝廷官府知道了,那征收多少賦稅還不是他們一句話的事兒?
    瞞報田畝數,少交賦稅,這是士紳的基本操作。
    皇帝想要清丈天下田地,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太難了!
    測量田地的人是誰?
    地方小吏!
    上報測量結果的人是誰?
    地方官員!
    地方官吏一旦與士紳豪強勾結,少報瞞報田地數量,那簡直就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你皇帝想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地,那就自己個兒帶人去測量啊!
    但是,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皇帝陛下不用親自出馬,漢王朱高煦就已經上場了!
    這第一步,清丈田地,他做得很是完美!
    沒有任用地方小吏測量,沒有任用地方官員上報,而是直接調人前去完成這個工作!
    他朱高煦調去的人,赫然正是他朱高煦親手培養的新學子弟!
    學部侍郎王驥親自帶隊,帶著這些滿腔熱血還精通算數的愣頭青,硬生生地把江南五府的田地給測量得清清楚楚!
    也是到了這一刻,一眾大佬才陡然驚醒,那位漢王殿下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布局,就為了推行這一條鞭法!
    儒生不可用,那就自己推廣新學,培養新學子弟!
    於是乎,這本應該最難的第一步,就這樣輕易完成了!
    田地數量清楚明了,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一想到這兒,群臣都是默然不語。
    學部尚書解公豹卻在此刻發聲,引得群臣怒目而視。
    “皇上,臣聞江南五府田地已丈量完畢,學子們獲益匪淺!”
    “既然推行一條鞭法勢在必行,臣請率新學子弟由京師出發,先行測量南直隸各省田地,以便日後順利推行一條鞭法!”
    此話一出,群臣大驚。
    這個解縉解公豹,真是陰損毒辣啊!
    推行一條鞭法,最難得地方就在於清丈田地!
    他可倒好,直接主動請纓,變相增強皇帝陛下推行一條鞭法的信心!
    隻要田地數量測量清楚了,一條鞭法的推行也就簡單多了。
    而且這解公豹也不乏懷有私心,畢竟一條鞭法一旦成為新法,那新學子弟自然就能隨之水漲船高,憑借這份功績步入仕途也不在話下!
    對於新學子弟而言,這就是個登堂入室的大好機會!
    新學正對應新法!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看向解縉的目光之中,多了一抹柔和。
    “準奏!”
    “學部可先行準備此事!”
    “不過得等江南諸事皆完畢再言!”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這一條鞭法的效果,朱棣自己心中也沒底。
    所以還是在江南五府施行再說,以便隨時叫停。
    畢竟賦稅乃是國之大計,半點馬虎不得。
    解縉聞言有些不甘,不過也是見好就收,沒有多言。
    雖然皇上沒有立刻答應,但是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推行一條鞭法,勢在必行!
    “皇上!”蹇義張了張口,還想要再勸。
    “貿然間推行新法改革稅製,隻會引得朝堂動蕩,上下不安,還請皇上三思、以大局為重啊!”
    朱棣冷冷地掃了他一眼,隨即歎了口氣。
    “蹇愛卿,大局為重這話說得不錯!”
    “不過,什麽是大局?”
    “大明江山社稷才是大局!”
    “朕意已決,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