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初唐四傑各展風華

字數:4160   加入書籤

A+A-


    聞言,李世民也是笑著點點頭。
    李世民目光投向殿外,俯視著長安城內張燈結彩的萬家歡慶:“時值大唐宮夜宴,賓客使臣,歡聚於此,長安城內,有萬家燈火。”
    “如此熱鬧的場景,朕心慰矣,既然如此,那就以大唐氣象為題。”
    “汝等可寫所見一切之景,一切之物,不限詩詞歌賦!”
    以大唐氣象為題!
    贏長歌微微眯眼,腦海中,已經開始瘋狂翻閱自己以前讀過的描寫大唐的詩句。
    【檢測到宿主搜索信息,滴,已為宿主挑選符合題意詩篇!】
    就在這時,係統也是陡然出聲。
    一道道信息在贏長歌的腦海中浮現。
    大致閱讀一遍,贏長歌的嘴角,已經掛起了幾分笑容。
    五人都是沉吟許久,不久之後,楊炯振衣而起,立即道:“陛下,臣有詩詞送上。”
    “你就想出來了?”李世民都有些吃驚,他剛出選題,楊炯就想出了詩詞?
    “大唐氣象,臣耗盡三江之水也不能描繪,但臣先前早在家中構思好了一首詩詞,或可描繪一二。”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突厥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秦唐結盟,乃是解決我大唐突厥之患,臣雖一書生,但也有殺敵報國之意!”
    當楊炯豪邁念完了自己的詩詞,大唐群臣有些無語。
    敢情楊炯第一個出頭,是抖機靈,專門向李世民抒發自己的誌向。
    李世民啞然失笑,輕輕搖了搖頭,不過楊炯的目的很成功,讓李世民記住了他。
    “你詩詞與選題不符,但誌向可嘉,賞千金!”
    李世民對楊炯說完封賞後,盧照鄰接著走了出來,道:“陛下,臣想到了詩詞。”
    “好,你便來說說你的!”李世民欣然看向盧照鄰。
    “炎圖喪寶,黃曆開璿。祖武類帝,宗文配天。”
    “玉鑾垂日,翠華陵煙。東雲幹呂,南風入弦。”
    “山稱萬歲,河慶千年。金繩永結,璧麗長懸。”
    “臣以為大唐之氣象,皆係陛下一人,隻有陛下尚在,我大唐氣象永存!”
    當盧照鄰將自己詩詞輕聲念出,大唐群臣紛紛點頭。
    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想出一篇詞句工整,文采不俗,且有大唐氣象的詩詞,盧照鄰確實稱得上是文采斐然。
    隻是長孫無忌微微皺眉,雖說盧照鄰的詩句的確不錯,但是盧照鄰此篇詩詞,斧鑿應試痕跡太重,有吹捧李世民之嫌,很難稱得上是絕佳名篇。
    換作是換作其他皇帝,或許會喜不自勝,可李世民是以人為鏡,可知得失的帝皇,不會喜歡這樣吹捧的詩詞。
    而且若是這四人,都是這個水平的話,恐怕,很有可能會被贏長歌壓上一頭啊。
    果然,李世民隻是輕點了點頭,目光看向駱賓王,王勃以及贏長歌三人。
    “此詩文不錯,可賞賜千金,爾等現在可想出了詩詞?”
    “回稟陛下,我已經想到詩詞!”
    駱賓王向前走出幾步,來到大殿中央,雖身穿一身單薄寒衣,可身上卻有藏不住得昂揚傲氣。
    眾多大臣眼前一亮,連李世民都抱有期待。
    王楊盧駱大唐四位英傑中,其實論文采真正的排名,駱賓王足可與王勃一較高下,可他是寒門出身,沒有勢力鼓吹,才排到最後。
    “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後世名篇《帝京篇》被駱賓王朗誦而出,僅僅開篇四句,就有一股磅礴大氣滾滾而來!
    “皇居帝裏崤函穀,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
    《帝京篇》詩句朗朗念誦而出,駱賓王先矚目看著雍和宮內的繁華與熱鬧,接著他又走到雍和宮邊緣,俯視著城牆下,長安城內萬家的燈火。
    他的詩中描繪帝京長安的繁華,頗多壯詞,顯示出大唐帝國的強盛和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
    更是提出了“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的居安思危的警示,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悲憤。
    當整首詩創作完後。
    駱賓王跪下叩首參拜,眼中充滿無畏:“回稟陛下,這便是臣創作的詩詞,這也是我眼中的大唐。”
    “我眼中的大唐,不僅僅有我大唐千萬裏江河,有陛下如日中天,有雍和宮的歌舞,有王侯貴子的玩樂,有長安城的彩帶和燈火,還有百姓的辛苦,以及許多人的失意。”
    雍和宮內,氛圍變得寂靜。
    駱賓王的才華,毋庸置疑,驚世才情盡抒發於詩詞中,但融入的情感也更多,所寫的大唐也更多。
    若是沒有胸懷的君王,很難接受這樣的詩詞,可李世民不會。
    “好啊,此詩有我大唐氣象,可賞五千金!”
    李世民輕撫自己的長須,點了點頭,開口道:“你且起身吧,我很喜歡此詩,朕身為大唐帝王,自當虛懷若穀,從善如流。”
    “但有過錯,你們都可提出來,朕願改之!”
    李世民確實很喜歡駱賓王寫的這首詩詞,不僅僅詩詞雄渾華麗,而且還蘊含大唐萬千氣象,融入了很多。
    “王勃,你可有詩詞佳作?”
    “聽聞駱兄詩詞後,勃心中歎服,自覺已經做好的詩詞並不如也!”
    “駱兄詩詞寫出我心中所感,有天子強盛,有王孫貴子豪奢,有繁華長安,還有我們看不見的失意之人,是謂大唐萬千氣象,如此真實。”
    王勃躬身作揖,態度真誠。
    “而我詩詞,情意與氣象稍遜駱兄。”
    “那你且誦來!”李世民道。
    王勃點了點頭,站在雍和宮內,輕聲道:“臨高台,高台迢遞絕浮埃。”
    “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俯瞰長安道,萋萋禦溝草……”
    與駱賓王雄渾的詩詞相比,王勃詞句更加清新自然,像是清風明月拂來,細細講述著自己所看到的大唐風采。
    王勃的這首《臨高台》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駱賓王的《帝京篇》,都是描寫都城長安的七言歌行。
    詩中對長安的繁盛進行了多方麵的描寫,反映了自“貞觀之治”到高宗前期“佳氣鬱蔥蔥”的興旺發達氣象,很明顯的能夠感受到,王勃那種被時代意識所感召的豪邁。
    《日月風華》
    駱賓王和王勃這兩首詩,幾乎是將這個詩題,拉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
    而這就將難度,交到了贏長歌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