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秦和控製論(2)

字數:1516   加入書籤

A+A-




    “秦的偉業中華民族不會忘記,但是不得不說,秦二世而亡確實也是中國老百姓的福音。它的經驗和教訓對於後來者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許多人都特別喜歡研究秦滅亡的原因,這就像是拉一根瓜藤,瓜藤本身沒什麽價值,但是就是那麽一拉,可以拉出一大串西瓜出來。我們我們終究不是學曆史的,我們這一拉能拉出什麽西瓜出來呢?”660憧憬道,他相信,接下來的對話他可以得到一些很有價值的知識。

    015喝了一杯茶後說道:“瓜藤就在那,我們用什麽樣的力去拉,拉多長時間,拉力的方向如何,這些因素都會使我們有不一樣的收獲。秦喜歡控製官員,奴役百姓,為什麽不從控製論的角度分析一下秦呢?”

    660帶著驚訝而又敬佩的眼神看了015一眼:“這個角度,確實很少見。我雖然也學過控製論,但是還真沒從控製論的角度研究一個王朝的興亡。”

    “既然如此,那我們應該好好複習一下控製論。”

    控製論的建立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成就之一,現代社會的許多新概念和新技術幾乎都與控製論有著密切關係。控製論的應用範圍覆蓋了工程、生物、經濟、社會、人口等領域,成為研究各類係統中共同的控製規律的一門科學。

    20世紀30~40年代,科學家開始對研究信息度量和反饋機理給予很大關注,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英國統計學家r.a.費希爾基於古典統計理論提出信息量問題;美國電信工程師香農從通信工程研究信息量並提出信息熵公式;維納從控製觀點研究有噪聲信號的處理,建立了維納濾波理論,並給出信息概念實質和提出信息量測定公式。

    美國通信工程師h.奈奎斯特在1932年給出負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條件即奈奎斯特穩定判據;維納在1945年將反饋概念推廣到一切控製係統,把反饋抽象為從受控對象輸出中提取一部分信息作為下一步輸入而對再輸出發生影響的過程。蘇聯生理學家i.p.巴甫洛夫提出的反射學說證實生命體中同樣存在著信息和反饋問題。維納基於在自動防空火炮中的研究,發現動物和機器中控製和通信的核心問題都是信息、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

    1948年維納的奠基性著作《控製論》出版,成為控製論誕生的一個標誌。維納把這本書的副標題取為“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製與通信的科學”,為控製論在當時研究現狀下提供了一個科學的定義。在這本著作中,維納抓住了一切通信和控製係統都包含有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的過程的共同特點;確認了信息和反饋在控製論中的基礎性,指出一個通信係統總能根據人們的需要傳輸各種不同的思想內容的信息,一個自動控製係統必須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自行調整自己的運動;指明了控製論研究上的統計屬性,指出通信和控製係統接收的信息帶有某種隨機性質並滿足一定統計分布,通信和控製係統本身的結構也必須適應這種統計性質,能對一類統計上預期的輸入產生出統計上令人滿意的動作。

    1979年中國控製論科學家宋健等創立人口控製論,用控製論的思想和方法解決人口發展趨勢的中長期預報和最優控製,並在中國人口控製的社會實踐中取得成功。(摘自《百度百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