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湘西悍匪

字數:2309   加入書籤

A+A-


    老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天下有亂的苗頭時,往往是蜀地先亂,當天下安定時,大概是蜀地最後一個才安定下來。
    究其原因,還在於蜀地周圍群峰連綿最難攻克,一旦被人占據地勢,將是易守難攻地惡戰,把蜀地情況,擴大到川湘黔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每當中原政權衰微時,西南一定會亂起來!
    前朝末年,太平國起事,湘地幾乎完全沒入太平軍勢力,等曾剃頭攻破天京後,太平軍勢力這才徹底消散。
    但是,曾經地太平軍亂民卻沒有完全繳滅,而是隨著亂軍藏進川湘黔,成了山賊悍匪,甚至還有結黨起事的亂民,京城為了迅速撫平戰亂,開始責令西南成立團練營以保境安民。
    湘省全境曾經被太平國占據,是團練營最重要地照顧對象,等湘西團練營籌辦起來,開始投入兵力大肆鎮壓土匪、肅清亂民,不過幾年間湘地民風大改。
    這些匪徒,可比官府聰明多了,沒有被完全殺絕,而是繼續往西南邊區逃竄,或是直接逃入十萬大山,又或是在兩省邊界逗留,哪裏管控放鬆就往哪裏跑,追得官軍疲敝不堪,也就沒了剿匪地興趣。
    花垣縣、鬆樺縣、秀安縣屬於川湘黔交界,這些地區山多水繞、寨民眾多、民風彪悍,也是土匪最猖獗地地帶,暫且不提太平亂民,光是本地山頭的土匪都不計其數,再來了外地土匪,那更是難管難馴。
    三省政院都明白,要剿匪就要斬草除根,你隻繳自家地盤,說不定悍匪全都跑過去避難了,等一放鬆就又回來鬧騰,擾民耗力又不討好,索性三不管,誰都不想接過燙手山芋。
    從前朝末年直到此時,不過二十年間,這川湘黔邊區已經是古道不存、人心陷溺,附近數縣從匪者竟然有十萬之多。
    “數十萬,豈不是家家有匪?”
    尋常縣城,人口最多五萬,邊區縣城人數更少,如果土匪都過了十萬,那幾乎可以說家家都做了土匪。
    “幺妹,你說得對,這裏的情況很漢縣一樣,一個男娃子但凡到了成年,見人家拿著搶村略寨的大洋回了家,自己勞累一年卻隻拿幾百個銅板子,心裏也知道怎麽選了,不管是為了前途還是不想受窮,當土匪已經是做好的出路。”
    “他們啊,也不以當土匪為恥!”
    任孔雀說完頓了頓,仔細介紹起三縣地理情況:“荼洞鎮位於桃樺、秀安、花垣三縣交界,中間被清水江一分為三,以江心島為中點,附近分布胯狐山、鳳頭山、伏牛山、老龍口,附近山頭都是鎮子裏建的堡寨,忙時做工幹活,閑起來就扛著砍刀保境安民,算是保鄉團。”
    “以前,還有匪寨來偷搶打雜,後來三省想讓土匪火拚內鬥,這些土匪忌憚三縣從這裏發兵討伐也都有了規矩,隻搶三縣以外不搶三縣以內,包含荼洞鎮在內的三縣反而安穩下來,在土匪橫行的地界過了好些年太平日子。”
    說完,任孔雀拿出土製輿圖:“我們要走的話,為了躲避土匪不能走陸地,從洞庭湖轉道沅江、酉江,等進入花垣境內再過花垣河、清水河,可以直接水路到荼洞,過程雖說是慢了點,但是比較安全。”
    宋思媛看向古製輿圖,上麵醬褐微黃,數萬山峰被標注名字,有無數條水脈從洞庭湖出發,如細密水網編織進青綠山巒,他們要走的路線已經被標注上紅墨,果然可以直接沿水路到荼洞,中途甚至都不需要下船。
    “那,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要再等一些人!”
    任孔雀頓了頓,語氣變得神秘:“出了嶽陽城就到了土匪地界,你們穿著這身衣服進山區,別說是走水路就是飛天上,那些殺千刀的土匪也得打下來,至少把衣服給換成老百姓的常服,然後再打扮成進山的行路人,越是不引人注意就越是安全。”
    “我要等的,是漢中那些趕屍人!”
    任孔雀一席話,說得嶽觀潮略略心虛,想起在陽泉驛碰到的幾個趕屍道人,沒想到又碰麵了。
    “等他們幹啥?”
    嶽觀潮分明是心虛,任孔雀看破不說破,解釋道:“湘西到省外的人很多,一旦客死他鄉就要把屍體送還故鄉,趕屍人幹的就是這一行,湘西人對趕屍人都十分敬重,也都願意給個麵子,和他們一起同行也算是有個照應,到時我們可以喬裝打扮成鹽商貨郎,也好方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