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白馬之圍
字數:5261 加入書籤
“若不增兵,以甄城的兵力如何守得住?”
程昱笑道:
“我與文若、奉孝皆意與袁紹決戰於官渡,想不到仲德亦有此想,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哈哈……”
“隻要守住甄城和延津,與敵決戰於官渡,則我軍占盡地利!”
程昱聞言,淡然一笑撫須道:
“主公若欲與袁紹決戰於官渡,則無須向甄城增兵。”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三人顯然都看出了這一地勢的優勢,均相視一笑,荀攸道:
郭嘉、荀攸看向曹操,曹操笑道:
“百密一疏,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環節,汝南乃是袁家舊部,不可不防,文若欲令滿寵為汝南太守,諸位意下如何?”
郭嘉、荀攸自是無異,曹操遂命滿寵為汝南太守,嚴防袁紹策反汝南。
其實袁家中有一袁門令,為袁家舊吏故友所持。這些舊吏對袁家素有忠心,如今袁術已逝,袁家以袁紹馬首是瞻。此時決戰在即,袁紹自是廣發轅門令,策反豫州一郡。
一時間,曹袁兩軍陰謀陽謀四麵開花,好不熱鬧。
豫州境內最為激烈的地方便是汝南,汝南曾為袁術根基,袁家勢力遍布,其形勢錯綜複雜。一時間汝南境內反聲一片,以滿寵之能亦不由頭痛。
為了與這些袁氏黨係鬥爭,滿寵剛到汝南便招募士卒,深入鄉間,號召農兵保護家園,和袁係官員對抗,以百姓根基為主。
此著實是其厲害之處,一眼便看破了袁係的弱點。袁家四世三公,分屬士大夫階級,上層基礎雄厚,但與下層卻處於嚴重脫軌。所以滿寵的親民政策取得了重大收獲,在汝南,滿寵召集了大量鄉民部隊,連續攻破袁係一脈數十營寨,徹底動搖了袁氏根基。
豫州境內文有荀彧武有李通坐鎮,雖有袁門令廣發,但荀彧以其濟世之才,攻心為上。采取了大量的免稅政策,得到了豫州境內的大力支持,迫使豫州諸郡不得不采取觀望態勢,袁紹在豫州一帶的策反收效甚微。
此時,黃河東線的青州、並州,袁譚率大軍入侵,卻被臧霸困於陣中,前進不得袁譚部的行動在青州方向收效甚微,幾乎尺寸未進。
袁紹的兩冀作戰極為失利,軍心頗受挫折。袁紹有心兵襲白馬,順著白馬下去便是險地官渡,眼見兩冀若受挫折,袁紹誓將兵襲白馬,長驅官渡,直奔許都。
三軍看著地形圖,袁紹的目光緩緩落在白馬上,沮授見狀道:
“將軍,此事不宜繼續前進,不若緊守黎陽,步步為營方是上策。”
郭圖聞言哈哈大笑:
“主公,我軍雄兵七十萬,曹操方七萬,何懼哉?與其浪費糧草時日,不若直插白馬,兵逼許都,早平天下!”
審配聞言亦點了點頭,當即支持道:
“正是,我軍士氣正旺,豈可因小挫折示弱於對方?”
一旁更有許攸從中挑撥:
“監軍,你還真是和田元皓一個鼻孔出氣啊,盡做些亂我軍心之事!”
一句話正說在袁紹痛處,袁紹麵色不由發沉。
沮授聞言大怒道:
“將軍,我軍雖眾,但戰線太長,力量分散;曹軍雖少,但鬥誌旺盛,驍勇善戰。此時彼軍連連得勝,我軍處處受製,實不宜再……”
沮授話還未說完,袁紹冷哼一聲:
“好個沮授,竟敢長他人誌氣,滅我威風以亂軍心!來人,給我拖出去斬了!”
說話間便要斬了沮授。
許攸所言正觸及袁紹痛處,那田豐便是屢屢犯上直言阻止出兵,隱意便是袁紹不如曹操。
郭圖三人聞言麵帶不善,冷冷的看著沮授,隻待他血染刀下。
正此時,卻見以張郃、高覽為首的一幹將領紛紛求情。
張郃道:
“將軍,監軍絕無此意!”
那邊高覽亦道:
“將軍,兩軍對壘,先斬大將,實為不祥啊!”
一時間一幹武將紛紛求情,卻令袁紹有些舉棋不定了。
原來這沮授一直任監軍一職,與張郃、高覽等武將接觸頻繁,更兼自己精通五行八卦排兵部陣,眾武將無不心服,故而深得人心。
郭圖見狀低聲道:
“將軍,不若先行關押起來。”
袁紹聞言點了點頭:
“看在眾將分上,先把人頭寄在項上!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人,先關在囚車之中,與將軍隨行!”
袁紹恨恨地看向沮授:
“我讓你親眼看看我是如何勝這曹阿瞞的!”
此時,郭圖緩緩將目光移向張郃、高覽。一摟胡須,嘴角輕挑,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袁紹取出將令道:
“顏良,你為先鋒,領軍一萬,先取白馬!”
顏良接令道:
“諾!”
曹操方剛安排好一切,白馬便傳來告急,袁紹先鋒顏良率軍一萬直逼白馬。曹操聞言大驚,想不到袁紹動作竟然如此之快。曹操忙召眾謀士商議對策,一時間眾謀臣均無良策,荀攸沉思片刻道:
“曹公,可率重兵移軍延津,佯攻黎陽。則袁紹必率重兵緊守黎陽,我軍則可率輕騎馳援白馬,則白馬之危可解。不過……”
曹操忙道:
“公達但說無妨。”
荀攸道:
“那顏良號稱河北四庭柱之首,絕非浪得虛名,非關羽不可。”
曹操聞言眉頭微皺道:
“雲長義薄雲天,自不會推辭,隻是若其立功後,必離我遠去,難道除雲長外當真無人能敵顏良?”
荀攸聞言笑道:
“許虎癡或可與之一戰,隻怕丞相不舍。”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關羽雖勇,但若不能為自己所用,勇有何用?畢竟這許虎癡是自己手中虎將,甚是得心應手。而關羽隻是門下過客,但想及關羽若立功後便當離去,心中猶有不舍。
荀攸又道:
“丞相何必擔心,那劉備此時正在袁紹處。若關羽誅殺袁紹愛將,則袁紹必不能容。到時,關羽豈不可為丞相所用?”
曹操聞言恍然大悟,點了點頭:
“公達果然妙計!”
遂點兵發往延津,而自己則帶著關羽等眾輕騎兩千馳援白馬。
此人功法純熟,又曾在此地為匪,極為熟悉當地地形。本來曹操並不想讓臧霸守此險要之地,臧霸與呂布感情深厚。
此時曹操麵對的是雄霸四郡的袁紹,兵多將廣,聲威浩蕩,在敵我實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不得已將臧霸放在此處,以抵禦袁軍的部隊,從而迫使袁軍從官渡進軍。
曹操思來想去,親自去延津走了一遭,詢問是否需要增兵,臧霸拍胸脯保證,絕不負丞相所望,曹操這才安心回了許都。
曹操聞言,思索良久,點了點頭佩服道:
“仲德膽色見敵,卻非常人可比,曹某佩服!”
曹操於是放棄增兵甄城的計劃。
而延津一線衝要之地遠過甄城,曹操更是斟酌良久,舉棋不定。
眼下,駐守延津一線的正是呂布舊部臧霸。
“袁紹在樂陽集結十萬精兵,甄城、白馬、延津首當其衝,若我軍在甄城屯增兵力,袁紹若進軍,則甄城絕無可守,反若不增兵員,袁紹定會認為甄城並非戰略要地,必不放在眼裏,大有可能放棄甄城。”
曹操聞言愕然:
曹操見安排妥當,心下稍安,但冥冥中卻始終覺得忽略了一個問題。隻是順著這一線思緒卻始終無法梳理清晰,仿似有一絲長線,卻怎麽也抓不到盡頭。正自煩惱,突收到荀彧書信,曹操展信一覽,不由大喜:
“幸有文若提醒!”
既已定下作戰方針,曹操立即進行部署,此時守甄城的是本地人程昱,了解甄城地形,但兵員不多,隻有七百餘眾,故而曹操親至甄城詢問程昱。
當初曹操來甄城之時,荀攸、郭嘉亦認為甄城非重兵不能守,而今曹操問及程昱此事,程昱卻反問曹操:
曹操點了點頭道:
“公達所言不虛,勝負隻在官渡!”
“主公欲守住甄城,可是欲與袁紹決戰於官渡?”
曹操聞言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