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桓弟,長本事了(第十一更!)
字數:4403 加入書籤
為慶祝本子國前首象安呸與地球說再見,加更一章!
……
淮安城外,燕師中營
“報!有軍情!”
正在商議軍情的中軍大營裏,一眾大將們都愣住了。
緊急軍情?
這仗才剛打,哪兒來的緊急軍情?
朱棣抬手示意:“把軍情呈上來。”
信子上前一步,將以紅漆封死的軍文遞給了侍衛,侍衛檢查確認軍文沒有中途開封和塗抹毒藥後, 將軍文呈給了朱棣。
朱棣將信封撕開,眼神逐漸凝重。
“王爺,怎麽了?”眾人見朱棣表情凝重,還以為是出什麽事了。
“哈哈,你們自己看吧。”朱棣忽然放聲大笑,將軍文丟給了姚廣孝。
姚廣孝看完之後,忍俊不禁的眯眼輕笑, 又將軍文傳給了朱能。
就這樣,軍文傳遍了整個中營的將官,紛紛倒抽一口涼氣。
我日!
“王爺,這是真的??”有一位將軍難以置信的問道。
“當然是真的,我們還在淮安門口,本王的那位好弟弟,已經往濟南打去嘍!”
朱棣大笑道:“徐沛兩大糧道已經攻下,南軍不足為慮,不超三月,天下太平!”
軍文上,是張輔和朱高煦聯名上報的軍情,清晰的記錄著朱桓的一路光輝戰績。
眾人紛紛向朱棣拱手:“恭喜王爺!”
恭喜王爺,要做皇帝了。
恭喜他們自己,這條造反的路賭贏了,封官封爵的日子就要來了!
在座哪一位,不是從龍功臣?
“來來來,我們繼續商議軍情,一定得把淮安打下來”朱棣手握茶杯, 眼神卻閃過不易察覺的冷冽。
最靠近朱棣的姚廣孝和朱能注意到朱棣握杯的手略微有些抖動, 對視一眼, 心領神會。
……
軍情商議完畢後,朱棣握著茶杯,輕笑道:“士弘(朱能的字)和道衍(姚廣孝的法號)留下,剩下的人都退下吧。”
眾人皆行禮後散去,留下來的朱能和姚廣孝不動聲色,但氣氛卻不似之前的歡悅,而是異常的凝重。
“啪——”
朱棣猛然間捏碎了茶杯,一手捂住了胸膛,大口喘氣。
“王爺!”
朱能和姚廣孝大驚,連忙上前要扶住朱棣。
“起開,本王無事。”朱棣推開了二人,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怒火。
二人後退數步,不敢做聲。
現在的朱棣,就猶如渾身沐電的雷公,誰惹誰倒黴。
良久,朱棣才平息下來,他長吐了一口氣,撕碎了一片衣袖, 將傷口流血的手掌裹住。
“說說吧, 你們兩個有什麽想法。”朱棣冷聲說道:“別再跟本王打兩全的話術!”
姚廣孝先開口說道:“王爺,這不是好事,祁王一路北上,除非他想把自己的軍隊打光,否則的話,除了……否則很難解釋他的行為。”
朱能抱拳說道:“王爺,臣是個軍人,軍人不談政事,隻談軍事。在臣看來,祁王用兵之法,顛覆過往,縱觀曆史,唯有西漢冠軍候用過如此迅猛的戰術。以臣之見,祁王之用兵之道,非所求一城一府之地,而是……”
無論是姚廣孝還是朱能,說到最後,都沒有再說下去了。
因為最後的那個字眼,實在是有些難以啟齒——天下!
朱棣沉思了良久,緩緩說道:“本王要回一趟北方。”
朱能聞言一驚,連忙勸言:“王爺不可啊,南方尚未平定,需由您主持大局,若您一走,好不容易定下來的南方局勢皆要前功盡棄!”
“倒也,未嚐不是不可。”姚廣孝沉默了一會兒後說道。
朱能迷了:“道衍先生,您這是何意?”
“有世子領兵坐鎮,金陵無憂,隻要金陵不丟,即使是鎮江丟了也無妨的。”姚廣孝說道。
世子朱高熾守城的本事,那是眾所周知的。
南軍善守者,鐵弦也。燕師善守者,世子也。
世子朱高熾,不僅善於政務,文采斐然,而且在軍事上也一樣有名將的潛質。
之前的時候,南軍李景隆掛帥北伐,率領五十萬南軍包圍北平,而守城的朱高熾隻有萬軍,還都不是精銳。
按照李景隆的部署,南軍兵分三路,一路包圍北平九門,一路攻打通州,最後一路屯駐鄭村壩,三軍形同三角形,指揮部就設在中間的鄭村壩,李景隆就坐鎮此處,遙控指揮東、西兩線的攻勢。
為了防止北平城內的守軍突圍,李景隆沿著北平城牆築起了長長的包圍網,各條防線均修築有壁壘,每隔一段距離還有哨塔,北平九門由此被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南軍相信如此嚴密的包圍網定能把守軍困死。
戰鬥在麗正門正式打響,這是南軍養精蓄銳之後的第一次攻擊,全軍上下士氣高漲,戰鬥意誌極其強烈。在攻守雙方膠著之際,此前受到朱高熾鼓舞的婦女老弱在燕王妃徐氏的親自率領之下登上城樓協助防守。
在北平城內近乎全民皆兵的抵抗之下,南軍的進攻終於被擊退。麗正門之戰,可謂是北平保衛戰中最慘烈,也是最危險的一次戰役。
此後朱高熾布置有方,將朝廷大軍死死擋在北平城外。直到十一月,朱棣才率軍從大寧趕回,與李景隆在鄭村壩展開對峙,並最終擊潰朝廷大軍主力,北平的危機才算解除。如果沒有朱高熾這關鍵的一個月,一旦北平陷落,那麽對於燕王府來說,這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高熾的本事本王是知道的,讓他留守,我很放心。”朱棣說道。
“王爺……”朱能見朱棣這是鐵了心的要北上,有些惆悵。
“此事就這麽定下了,我軍暫時撤軍。朱能,你率兩萬人馬,馳援沛縣、徐州,務必要守住。”朱桓緩緩說道:“道衍,你先回金陵,輔佐世子,把金陵守住。本王此次北上,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援,南方戰局就交給你們二人了。”
朱能與姚廣孝拱手做輯。
朱棣眺望向北方,眼神有些複雜。
他不知道朱桓此舉,究竟是因何而為。
明明在金陵城時,他們還親密無間,可如今卻……
或許是他錯了,若是不打這一仗,他朱棣和朱桓該是多好的兄弟啊。
朱棣心中有了想法,難不成是朱桓猜到了結局?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朱桓雖不至於死,但難免會被削去兵權。
“桓弟,長本事了。”朱棣輕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