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何懼嗤笑,藏兵於遼

字數:13063   加入書籤

A+A-


    時近午時。
    窗外暖意愈發喜人。
    許奕立身於承運殿偏殿書房窗台旁。
    靜靜駐足片刻之久。
    片刻後。
    承運殿偏殿書房外忽然傳來數道清晰腳步聲。
    一王府護衛引領著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行至緊閉的偏殿書房門前。
    ‘冬冬冬。,
    「王爺,朱特使、朱院使已至。」
    王府護衛輕輕叩響房門,隨即後退半步抱拳行禮道。
    「進。」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許奕思緒自窗外暖意而歸。
    輕應一聲後,遂不疾不徐地再度邁步至書桉旁。
    話音落罷。
    承運殿偏殿書房外。
    「是。」
    王府護衛聞言再度抱拳行禮。
    隨即輕輕推開房門,伸手作請示意朱宗廷、朱宗年二人入內。
    十餘息後。
    再度緊閉的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臣朱宗廷,拜見王爺。」
    「臣朱宗年,拜見王爺。」
    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止步於書桉兩步外,遂整齊劃一地拱手行禮道。
    「坐。」
    再度端坐於書桉之後、太師椅之上的許奕微微點頭,隨即示意二人於客座入座。
    「謝王爺賜座。」
    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聞言再度拱手行謝禮。
    隨即正襟端坐於客座之上。
    朱宗廷方一入座便自袖擺中取出一略顯厚重的賬冊。
    「此乃冶煉工坊、鍛造工坊賬目。」
    「還請王爺過目。」
    朱宗廷雙手托舉著略顯厚重的賬冊,將其呈於許奕麵前。
    沮陽城外的冶煉工坊與鍛造工坊,雖自成立以來便一直由朱家子弟打理。
    但其真正的主人自始至終都是許奕。
    準確的說,冶煉工坊與鍛造工坊的真正主人隻能是許奕。
    兩大工坊中,冶煉工坊以百餘座新型高爐為基,源源不斷地朝著鍛造工坊輸送鋼鐵等物。
    【穩定運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力,用於賬冊一事。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許奕心中不由得感慨一句,隨即再度將心神全部寄於厚重賬冊之中。
    片刻後。
    許奕眉頭微不可查地輕皺一瞬。
    隨即放下手中賬冊,抬頭看向正襟端坐於客座之上的朱宗廷。
    「以宗廷之見,現存鐵礦石還可用多久?」
    許奕滿臉嚴肅地出言詢問道。
    自冶煉工坊成立以來,鐵礦石短缺的問題便一直存在。
    許奕離京就藩時雖通過種種手段弄來了些許鐵礦。
    但其名下鐵礦終究數量有限,開采、運輸等事亦需耗費大量的時間。
    自是無法滿足冶煉工坊內那百餘座如洪荒猛獸般的新型高爐。
    更是無法滿足王大營日漸龐大的鋼鐵需求量。
    為此。
    許奕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自燕地內外廣羅鐵礦。
    也正因此。
    其雖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最起碼保障了冶煉工坊、鍛造工坊的正常運轉。
    但現如今。
    隨著漠北風雲的不斷變換、朝堂局勢的不斷變化。
    鐵礦石、糧食、食鹽,乃至於藥材等戰爭必備之物的價格。
    亦隨著戰馬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
    也正因此,許奕與遼王世子許錫林的‘生意,中,方才會多出三座鐵礦。
    當然。
    其索要三座鐵礦的目的並不單單隻是為了鐵礦。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早有準備的朱宗廷聞言快速回答道:「回王爺,至多可用半個月。」
    話音落罷。
    許奕眉頭微不可查地輕皺一瞬。
    與此同時。
    腦海中則飛速地盤算起鐵礦石一事。
    毫無疑問。
    其與遼王世子許錫林做生意所得的三座鐵礦,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派上用場。
    而其名下鐵礦以及通過種種手段自燕地內廣羅而來的鐵礦,自始至終都無法滿足冶煉工坊所需。
    更莫要提,現如今三千副鐵浮屠重甲一事,已然提上了日程。
    可想而知。
    日後冶煉工坊所麵臨的缺口將會持續擴大。
    片刻後。
    許奕心中無奈歎息一聲,隨即自沉思中徹底回過神來。
    「十發弩與二十連弩現如今進展如何?」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視線越過朱宗廷看向端坐於其身旁的朱宗年。
    「回王爺。」
    「一千五百架十發弩現已完成七百之數。」
    「五百架二十連弩現如今已完成四百之數。」
    「五萬無羽箭失現如今已完成兩萬之數。」
    朱宗年聞言微微一愣,隨即如倒背如流般快速稟報道。
    話音落罷。….
    許奕眼瞼不由得微微低垂,再度沉默下來。
    偌大的承運殿偏殿書房自這一刻起,安靜的如同鬼蜮般。
    不知過了多久。
    許是百餘息。
    又許是片刻鍾。
    許奕再度抬起眼瞼,目光深邃地望向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
    「自年後起,暫停雁翎刀等軍備武器的鍛造。」
    「冶煉工坊、鍛造工坊全力供應棉甲工坊。」
    「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棉甲工坊一切事務。」
    「若棉甲工坊諸事皆畢後,仍有剩餘。」
    「
    則全部用於十發弩、二十連弩以及無羽之失鍛造。」
    許奕滿臉嚴肅地沉聲下令道。
    以現如今的鐵礦石儲備,以及年後鍛造工坊的全力相助。
    當能趕在五千士卒出征之前,打造出三千餘副布麵鐵甲。
    若是算上自代、遼二王手中得來的兩千副甲胃。
    首批出征漠北的王大營士卒著甲率便可達到驚人的十成。
    如此便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王大營士卒的傷亡率。
    而現有的十發弩、二十連弩以及無羽之失,則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王大營士卒的戰鬥力。
    於許奕而言。
    王大營五千士卒出征漠北,毫無疑問為現如今的重中之重。
    若無特殊情形,一切事務皆需為此事讓道。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聞言瞬間麵色一正。
    「臣遵令!」
    「臣遵令!」
    朱宗廷、朱宗年二人極其鄭重地齊聲拱手行禮道。
    話音落罷。
    許奕微微點頭,隨即自書桉下方取出一孩童巴掌大小的令牌。
    令牌通體呈金黃之色。
    正刻一篆體‘燕,字。
    背凋一栩栩如生的四爪青龍。
    「宗廷離府前,持此令至典寶所取十萬兩銀錢。」
    「年後派人再度前往冀州各郡縣購置鐵礦石。」
    許奕將手中燕字令遞向朱宗廷,遂頗顯無奈地吩咐道。
    以現如今的市價,十萬兩銀錢恐至多可購置先前四萬兩銀錢的鐵礦石。
    且這還是冀州各郡縣官員看在他藩王的身份上,所能給出的極限。
    許奕雖無奈,但在天下未曾大亂之前。
    其卻不得不如此為之。
    而如此一來,燕王府財政重擔無形之中再度增加了數倍之多。
    「遵令!」
    朱宗廷聞言微微一愣,自雙手自許奕手中接過燕字令後再度拱手行禮道。
    片刻後。
    朱宗廷、朱宗年兄弟二人起身告辭離去。
    待朱宗廷、朱宗年二人身影徹底消失於承運殿偏殿書房後。
    許奕苦笑著搖了搖頭,隨即自太師椅起身。
    再度邁步行至窗台前。
    輕輕推開窗台後。
    任窗外清風不斷地拂過其臉龐。
    若是其未曾記錯的話。
    待朱宗廷自典寶所取走十萬兩銀錢後。
    偌大的燕王府可支配銀錢將會僅剩下萬餘兩。….
    至於那典寶所內所堆放的古玩名畫等稀世珍寶。
    也將會於年後徹底離開燕王府典寶所。
    屆時。
    偌大的燕王府典寶所內除兩位王妃的陪嫁外將不會再有任何珍寶。
    而王秋瑾與朱婉寧的陪嫁,其即使再難,也絕不會動此絲毫。
    思及至此。
    立身於窗台旁,任清風不斷拂過臉龐的許奕不由得連連搖頭苦笑。
    想他堂堂一方藩王,竟輪落至變賣家產度日的地步。
    若此事流傳出去,恐為皇親貴胃、朝堂朱紫所不恥。
    「當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
    許奕再度苦笑著搖了搖頭,隨即輕輕閉合窗台,再度行至書桉之後。
    當其再度於太師椅之上正襟端坐後。
    其麵上的苦笑之意瞬間消散的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則是那一如往常般的雲澹風輕。
    至於變賣家產等事被天下悉知後,那群皇親貴胃、朝堂朱紫們是否會嘲笑於他。
    其心中自始至終皆是持毫不在乎的態度。
    當然。
    於許奕而言,此事自然是越晚被人知曉越好。
    至於原因則很簡單。
    越晚被人所知曉,其準備自然也就愈發地充足。
    靜坐數息後。
    許奕雙手方擺出奇異造型,正欲吹響尋來問心首領之際。
    承運殿偏殿書房外忽然傳來一道極其低微且熟悉的腳步聲。
    ‘冬冬冬。,
    「主人,孟校尉、柴坊主已至殿外。」
    問心首領行至承運殿偏殿書房前輕輕叩響房門,隨即後退半步麵朝緊閉的房門拱手行禮道。
    ‘說曹操、曹操到。,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許奕嘴角微微上揚,低聲喃喃一句。
    隨即再度開口回應道:「請至此地。」
    承運殿偏殿書房外。
    問心首領聞言再度拱手行禮道:「是。」
    片刻後。
    孟少平、柴寶義二人一前一後步入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末將拜見王爺。」
    「臣拜見王爺。」
    孟少平、柴寶義二人行至書桉兩步外,遂滿是恭敬地麵朝許奕各行各禮道。
    「坐。」
    許奕微微點頭,隨即示意孟少平、柴寶義二人於客座入座。
    「謝王爺。」
    孟少平、柴寶義二人聞言再度各行謝禮道。
    待二人徹底落座於客座後。
    許奕抬頭看向正襟端坐的柴寶義。
    「這段時日下洛城又增多少災民?」
    許奕麵色一正,遂出言詢問道。
    「回王爺。」
    「若是算上漁陽郡遣送而來的災民。」
    「自您上次離開下洛城至今,共增八千餘災民。」
    柴寶義聞言快速拱手回答道。
    ‘八千餘災民。,
    許奕聞言眼瞼微微低垂,口中輕聲喃喃道。
    若是算上先前自行前往下洛城的災民。
    以及自上穀郡其他城池所遣送至下洛城的災民。
    那麽下洛城現如今當有一萬六千餘來自於遼地的災民。….
    且隨著煤球、煤爐等物源源不斷地運往遼東、遼西二郡。
    以及天氣的逐漸回暖。
    日後這一數字將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化。
    思及至此。
    許奕眼瞼悄然抬起,目光再度看向正襟端坐於客座之上的柴寶義。
    「自遼地而來的災民中有多少人於煤炭工坊做過工。」
    「其內共有多少青壯。」
    許奕麵色鄭重地開口詢問道。
    「回王爺。」
    「據統計,一萬六千餘災民中,除四千餘稚童以及一千餘體弱婦人外。」
    「餘者皆於煤炭工坊內做過工。」
    「其中青壯數量五千餘人。」
    柴寶義聞言再度拱手回答道。
    顯然。
    能自遼東、遼西二地行至燕地境內的災民。
    還是以青壯與稚童居多。
    至於老人與婦人......
    這......無疑又是一種傷哀......
    「煤炭工坊內的災民可全部安置妥當?」
    許奕微微一頓,略作定神後再度開口問道。
    「回王爺。」
    「已全部按照您的吩咐安置妥當。」
    柴寶義聞言麵色再度一正,隨即快速回答道。
    ‘那便好、那便好。,
    許奕聞言低聲喃喃數句。
    不知為何,當其聞得災民已全部安置妥當後。
    其心中竟不由得輕鬆些許。
    數息後。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沉聲下令道:「年後以高出市價兩成的價格。」
    「於下洛城募集三千青壯,用以開采位於遼東、遼西境內的三座鐵礦。」
    「此三千青壯中,盡可能地以遼地災民為主。」
    話音落罷。
    柴寶義麵色再度一正,隨即拱手行禮道:「遵令!」
    片刻後。
    諸事皆畢的柴寶義起身拱手行禮告辭而去。
    待柴寶義的身影徹底消失於承運殿偏殿書房後。
    許奕自書桉左側抽出小半張宣紙。
    隨即將其遞向自始至終皆沉默寡言地端坐於客座之上的孟少平。
    「此乃遼地三座鐵礦的具***置。」
    「遼地三座鐵礦之事,全權托付予你手。」
    許奕麵色格外嚴肅地沉聲開口吩咐道。
    「末將遵令。」
    孟少平雙手接過許奕遞來的小半張宣紙,隨即滿是鄭重地回答道。
    「此三座鐵礦中,尤以遼西鐵礦為最。」
    「年後孤會於燕地內再募五千青壯至遼西鐵礦。」
    「少平務必妥善經營。」
    許奕望向孟少平,意有所指地開口說道。
    「王爺的意思是......」
    孟少平聞言心中不由得猛然一動,隨即雙眼格外明亮地問道。
    「藏。」
    許奕微微點頭,隨即輕聲吐出一字。
    ‘藏,字一出,孟少平雙眼瞬間愈發地明亮起來。
    「那三千以遼地災民為主的青壯,王爺打算如何處理?」
    孟少平強行壓下心頭激動,略作定神後遂壓低聲音問道。
    「充入遼東兩座鐵礦中。」….
    「待日後擇誠而用。」
    許奕嘴角微微上揚,隨即沉聲回答道。
    「遵令!」
    「還請王爺放心,末將誓死不負王爺所托。」
    孟少平聞言心中瞬間明了,隨即鄭重抱拳保證道。
    「年後奔赴遼地時。」
    「自下洛城工坊中抽調半數赤血衛。」
    「一並帶至遼西鐵礦。」
    許奕微微點頭,隨即再度開口吩咐道。
    隨著燕、代、遼三地之爭以燕大獲全勝而徹底落下帷幕。
    環繞於下洛城工坊處的危機已然散去大半。
    至少......
    半年內是如此。
    而現如今的孟少平與遼西鐵礦顯然比下洛城工坊更需要赤血衛。
    哪怕僅僅隻是多出百名赤血衛。
    但其卻能於關鍵時刻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遵令!」
    孟少平聞言心頭一暖,隨即再度鄭重抱拳行禮道。
    許奕輕笑著微微擺了擺手。
    隨即開口說道:「早些回去歇息吧,年三十晚上帶上嫂夫人和孩子來家裏吃年夜飯。」
    話音落罷。
    孟少平雙眼微酸,隨即再度鄭重抱拳行禮道:「遵令。」
    許奕聞言無奈地笑了笑,隨即再度微微擺手。
    待孟少平徹底消失於承運殿偏殿書房後。
    許奕靜坐百餘息。
    隨即自太師椅起身,邁步行至書房一側所擺放的書架旁。
    最終於書架最上方取出厚厚一遝堪輿圖。
    那近四指高的一摞堪輿圖中,自不乏許多泛黃且老舊的堪輿圖。
    自太祖皇帝立國以來,燕地兩百餘年來各個時期所繪製的堪輿圖皆在其內。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
    那僅僅四指高的堪輿圖,見證了燕地兩百餘年來的風風雨雨。.
    冰茶常在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