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漠北生變,聖旨抵燕
字數:5237 加入書籤
一夜無話。
次日卯時,陰雨徹停。
東方天幕隱隱泛起些許魚肚白之際。
略顯泥濘的燕軍營寨內再度升起嫋嫋炊煙。
卯時近半。
就在大軍即將啟程再度開始一日刻苦操練之際。
緊閉的燕軍營寨外忽然奔來數騎。
為首一人後背處插有三杆令旗。
令旗一角赫然繪有燕王府特有標誌。
而其色則是刺眼赤紅。
「緊急軍情!速開營門!」
「緊急軍情!速開營門!」
「緊急軍情!速開營門!」
數騎大聲咆哮著,橫衝直撞而來。
營門處的值守士卒見狀不敢耽擱絲毫。
急忙拉開柵欄,搬開拒馬放其入內。
不多時。
數騎一路狂奔至中軍大帳兩百步外。
在經問心首領快速核驗身份後。
數騎在問心首領的引領下快速朝著中軍大帳行去。
「稍待片刻。」
中軍大帳前,問心首領低聲吩咐一句,隨即快步朝著大帳內行去。
「是,首領。」
問心首領身後。
為首一騎朝其背影恭敬行之一禮。
燕軍營寨,中軍大帳內。
見問心首領行來。
聞訊而至的許奕等人快速看向問心首領。
「主人。」
「來人是雲中郡問心百衛。」
不待許奕發問,問心首領行進大帳快速稟報道。
「雲中郡問心百衛?」
聞聽此言,青麵獠牙覆麵的許奕眉頭瞬間緊皺。
為確保能夠及時了解漠北局勢。
早在李光利出征漠北時,許奕便已然想方設法地將少許問心百衛以及部分赤血衛安了李光利軍伍之中。
後來征北將軍李淩出征時,許奕再度故技重施安插些許眼線入漠北。
除此之外。
部分私下裏往來於漠北草原以及大周境內的行商隊伍中,亦被其安部分眼線。
而雲中郡作為對匈戰爭的橋頭堡。
其內自然少不了與漠北眼線相對接的問心百衛、赤血衛。
為避免暴露身份,若無重大之事,這部分問心百衛、赤血衛絕不會輕易踏入燕地半步。
而現如今雲中郡問心百衛不僅僅踏入燕地。
更是於重重「流程」中抵達漠北草原。
如此一來,隻能說明事情大到許奕留在沮陽城內的問心百衛完全無法處理的地步。
說時遲那時快。
不過兩三息間,許奕便已然回過神來。
「傳。」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沉聲下令道。
「是。」
問心首領答應一聲,隨即快速轉身走出中軍大帳。
不多時。
為首雲中問心緊隨問心首領行至中軍大帳內。
「雲中問心,拜見主人!」
雲中問心方一走進中軍大帳,連忙麵朝身披黑漆順水山文甲端坐於上首太師椅之上的許奕鄭重拱手行禮。
「免禮。」
「何事通稟。」
許奕微微擺手,隨即開口問道。
「回主人。」
「鳴狐山巨變。」
「此乃鳴狐山問心以及征北將軍所書。」
雲中問心快速自懷中取出數封書信,隨即雙手高高
上舉。
問心首領見狀連忙上前接過書信,隨即快速雙手轉呈予許奕。
許奕自問心首領手中接過書信。
隨即快速拆開李淩所書書信。
伴隨著書信緩緩展開。
數月以來漠北鳴狐山所生諸事一一浮現於其眼前。
自第二次被匈奴左穀蠡王佐敦圍堵於鳴狐山後。
數月以來,李光利與佐敦幾乎三五日一小打,十天半個月一大打。
交戰頻率雖高。
但因李光利占據著地利優勢。
每每交戰李光利皆不落下風。
但成也地利,敗也地利。
鳴狐山雖易守難攻。
但自進入春季以來。
佐敦等人時不時地便會放火攻山。
因李光利早早地便在營寨數裏內堅壁清野,修建隔離帶等因故。
火攻對李光利部自然造不成實質性的傷害。
但鳴狐山上的「土著」們卻因此遭了殃。
數次火攻過後。
鳴狐山上的周軍已然被徹徹底底的「堅壁清野」。
自山中獲取食物與藥材的可能性幾近於無。
當時間悄無聲息地進入陽春三月後。
鳴狐山上的周軍數量已然自近兩萬人縮減至了一萬三千餘人。
而伴隨著周軍士卒的不斷犧牲。
鳴狐山上的糧食儲備自然而然地愈發堅挺。
據李淩估算。
若長此以往下去。
鳴狐山上的糧食儲備至少可堅持到五月上中旬。
甚至於極有可能堅持到五月底、六月初。
然而,糧食儲備雖愈發地堅挺。
但與之相對應的草藥儲備卻是與日俱減。
李淩與三月十一日書信時。
鳴狐山上便已然出現克扣草藥,甚至於暗中處死重傷士卒之事。
此外。
據李淩言。
自進入三月以來。
其已然發現數波士卒,自重兵把守的山間通道走出鳴狐山。
而走出鳴狐山的數波士卒中,赫然有著其眼熟身影。
據李淩猜測。
這部分暗中走出鳴狐山的士卒,應當為李光利派往京師的求援士卒。
若是不出意料的話。
不久後朝廷應當會再發援兵馳援鳴狐山。
而就在李淩書信的末尾處。
頗為突兀地出現數句前言不搭後語之言。
燕軍營寨內。
許奕眼瞼微閉,於心中對照著密言一一翻譯著李淩最後所書。
數十息後,許奕心中已浮現答案。
李淩所書密言,其大意為:若朝廷令燕地出兵,務必盡可能地爭取戰場自。
由此可見。
這數個月以來,李淩等人在李光利手下何等之憋屈。
許奕眼瞼輕抬,不徐不疾地將李淩書信放置於一旁。
隨即不徐不疾地拆開數封問心百衛、赤血衛等眼線所書書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