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匯報會
字數:3376 加入書籤
e猜想在後世名聲不顯,除了難度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它和費馬大定理的附屬關係太明顯,看作費馬大定理的一個證明步驟,本身沒有太大的價值。
但在費馬大定理得到證明之前,數學界對e猜想還是很重視的。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老鼠就是好貓,e猜想雖然缺乏數學的美感,卻在費馬大定理和穀山誌村猜想之間畫了一個等號,隻要證明穀山誌村猜想,費馬大定理就必然成立。
在這個時空,e猜想由曲軍在瑞士數學大會上正式提出並命名(本人未出席),而且指明了大致的證明方向,國際數學界為之震動,瑞士數學大會也跟著出了一回風頭。
瑞士人簡直愛死曲軍了,竟然在發言稿裏給出費馬大定理的變形橢圓方程,曲軍在三談費馬大定理裏提出的設想逐步變成現實,全世界被費馬坑了三百年的數學家,第一次離最後的證明這麽近。
國內數學界也對e猜想非常重視,關心詢問進度的電話接連不斷,方方麵麵都希望曲軍盡快完成證明,雖然大部分壓力被清華園擋了下來,但是也有少量傳導到曲軍這裏。
階梯教室,“1024”課題組匯報會。
曲軍在黑板上,寫下幾串數學公式,乍一看很簡單,仔細一看又有一種不知所雲的感覺。
y^2=x^3+(a^n-b^n)x^2-a^nb^n
y^2=x^3+ax^2-bx+c
“我們已經完成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反例可以轉換為黑板上的這個方程,並且可以進一步轉換為橢圓曲線方程,從而把費馬大定理轉換為一個有關模型式的問題,具體的推導證明過程請龐麗華老師講解。”
啪啪啪!
啪啪啪!
曲軍說完後帶頭鼓掌,底下坐著的各級領導專家一起跟著鼓掌。
龐麗華踩著半高跟皮鞋篤篤篤走上講台,矮胖的體型散發出一股知性典雅的氣質,今天雖然有很多領導專家,和瑞士數學大會相比隻是小場麵,龐麗華扶了扶眼鏡,嫣然一笑。
“模型式是本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數學學科,可能有人不太熟悉,我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模型式理論是自守形式理論的一個特例……”
飯團看書
e猜想用到的模型式理論屬於數論的一個分支,正在“1024”課題組最擅長的研究範圍內,黑板上這行短短的方程式,陪伴龐麗華度過了幾十個不眠之夜,閉著眼睛都能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一番講解下來,把底下的專家聽得連連點頭。
“通過龐老師的講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橢圓方程和費馬大定理的反例完全等價,換句話說,隻要證明這個橢圓方程不能模型式化,就可以用反證法證明,費馬大定理和穀山誌村猜想等價……”
這裏麵的邏輯關係七扭八拐的非常燒腦,類似於我小姨子的侄子的姑父的阿姨的女婿的弟妹的表哥的堂妹的叔父的舅公的外甥應該叫我什麽……後世裏這段推導過程也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很多人看不懂就說費馬大定理的證明過程有問題,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捋一捋,整個邏輯鏈條是能夠拉通的,沒有漏洞。
今天到場的這些領導專家,有人能捋通,有人捋不通,不管能不能捋通,都沒人提出質疑。
曲軍現在風頭正勁,沒人敢輕易質疑他的證明過程,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這個教授那個主任的,萬一問題提得不合適被當眾打臉,以後怎麽在圈子裏混。
“我們把這個橢圓方程命名為e橢圓方程,接下來隻要能夠證明e橢圓方程不能模型式化,e猜想就可以宣告成立,下麵有請魯齊生老師,為各位專家領導介紹證明方法。”
不能模型式化的證明,是e猜想最大的難點,龐麗華、魯齊生和黃振三個臭皮匠捆在一起還是搞不定,最後全靠曲軍開掛,給他們指出證明方法,三個臭皮匠瞬間變身諸葛亮,完成了在另一個時空中,直到1986年才被德國數學家弗雷和美國數學家肯李倍特完成的相同證明。
魯齊生過去一年久經鍛煉,比龐麗華講解的更加透徹,更有條理,就像他一直深度參與e猜想的研究一樣的。
啪啪啪!
啪啪啪!
全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專家領導交頭接耳的興奮討論,臉上笑意盎然。
“請問曲軍同學,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e猜想已經完成證明。”坐在前排居中的一位長者笑著問道。
“主要環節已經拉通,還有少量細節需要完善,另外寫論文還要一個過程。”曲軍給出樂觀回答。
“論文寫作是要嚴謹,多改幾稿都是很正常的。”老者停頓片刻,忍不住追問道:“你估計還要多少天能完成論文,不是軍令狀,就是了解一下大概的時間範圍。”
“十天吧……十天肯定夠了。”
曲軍的論文其實已經寫了一大半,因為是原創,擔心裏麵有低級bug,所以敝帚自珍,暫時不敢拿出來。
“隻要十天……這麽快!”老者愣了片刻,問道:“這篇論文你準備在哪裏發?”
“還沒有想好,我對國外的數學期刊不熟悉。”曲軍還沒有顧得上研究這個問題,再說他有足夠的自信,這篇論文拿到哪家期刊都會搶著要。
“以這篇論文的分量,肯定要發頂級期刊,具體哪一家合適,大家都發表一下意見,集思廣益,幫曲軍出出主意。”
後世裏鼎鼎大名的《美國數學會雜誌》在1988年創刊,國際上的頂級數學期刊現在隻有三家,分別是普林斯頓的《數學年刊》,同樣屬於美國的《數學新進展》,以及瑞典的《數學學報》。
與會專家的建議,大都集中在這三家期刊,其他還有一些同樣很厲害的期刊名氣稍小一些,大家都有點看不上。
國內數學界好不容易出個有分量的成果,不上三大頂級期刊就是浪費。
普林斯頓的《數學年刊》曆史最為悠久,是一本雙月刊,所以每年刊登的論文數量很少,門檻也非常高。
大多數人傾向於《數學新進展》,這是一本月刊,過稿刊登的論文相對多一點,門檻也相對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