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科技與國界
字數:7931 加入書籤
一把半米長的刺刀擺在桌上,王和垚拿起刺刀,仔細打量。
和後世的 56式刺刀相比,這種卡筒式刺刀顯然更長一些,也更重一些,既可以裝在火銃上,也可以做近身搏殺。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局限,沒有優質的鋼鐵,兵器隻能向更重、更厚方麵發展,以免在戰場上折斷,坐以待斃,任憑對方屠殺。
“將軍,這刺刀,真的比大刀強?”
戴梓好奇地問了出來。
刺刀套在鳥銃上,和長槍長度相差無幾,確實可以代替長槍。但說到方便性上,刀槍似乎比鳥銃帶刺刀更好。
“等軍中都配上了刺刀,長槍就會退出曆史舞台了。”
王和垚輕聲一笑,拿起一把鳥銃,把刺刀卡在了鳥銃上。
“其一,戰場上短兵相接,我軍都是兩人一組,三人一組,相互掩護,進退靈活。你看這大刀,揮舞起來,需要的空間較大。戰場廝殺,就在一瞬間,對方一人要同時麵對我軍至少兩到三人的刺刀刺殺,劣勢不言而明。”
“其二,刺槍術是在一條直線上前後運動,力臂長,作用集中在槍尖處,力量大,更加靈活。大刀劈砍的空隙太大,比起刺槍術的迅速,遠遠不及。還有就是,刺刀走直線,大刀先要揮刀,再劈下來,比直刺繁瑣。”
林三木戴梓等人,下意識紛紛點頭。
怪不得義軍的長槍兵迅猛快捷,穩準狠,原來有這麽多道理在裏麵。
“將軍,軍中的火炮鳥銃不少,為什麽還要造?”
林三木好奇道。
義軍占了杭州城,有了 300多門火炮,3000多鳥銃,火藥炮彈齊全,鎧甲也夠目前軍中將士披掛。
現在還造火炮,有那麽多的炮兵嗎?
“不是造火炮,是造更好的火炮,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大的火炮。即便身上有皮甲,你是不是想換成鐵甲?”
王和垚拿起一杆火繩槍,輕輕搖了搖頭。
“這也算是鳥銃,刮風下雨便不能用,燃燒速度太慢,要是沒有刺刀,連個燒火棍都不如!”
王和垚看著戴梓:“這種銃劍,什麽時候能裝備全軍?”
他都沒有提自發火銃,以目前的工匠數量與技術,優於製造火繩槍,自發火銃是短板。
“杭州府三千多鳥銃,能用的不過千餘,其餘的都要化了重新打造。用的水力鑽床,每月能造三百多條銃管,也就是三百多火繩槍。”
戴梓似乎很痛苦的樣子:“自發火銃正在打造彈鐵,還要再試,要裝備全軍,還需時日。”
“不急,先造火繩槍,自發火銃慢慢試就是。”
王和垚寬慰道。
火繩槍的生產技術已經成熟,沒有必要急於求成。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可能總是依靠某些兵器方麵的先進。
不過,火炮要能野戰,不能隻架在城牆上。
“將軍,這就是你說的單軌炮架,這樣一來,火炮的野戰性能會大大增加。”
洛佩斯指著炮車上的新型火炮,向王和垚介紹。
單軌炮架結構十分簡單,相對於雙軌炮架,無疑性能更加突出,士兵拖拽更加容易,更適合戰爭的需要。
兵器製造局中,戴梓是主事,三個傳教士是副主事,戴梓和萊昂納多主持和研發造炮,而洛佩斯和薩帕蒂?則是主攻火銃和“萬人敵”的改進。
三個傳教士都是康熙四年,被西班?多明我會派遣來中國來傳教的。洛佩斯在餘姚、萊昂納多、薩帕蒂?兩?在蘭溪,三人都在浙江傳教。
換句話說,這三人還是“待罪之身”,隻不過無人問津而已。
王和垚看了一眼戴梓,又收回目光。
單軌炮架的研發來自西方,被他這個穿越者帶到了這個時代。而傳教士們幫著他製造火器,不可避免獲取單軌炮架的知識。
從他內心深處,他是不願意這些技術上的優勢,被傳教士們帶回西方。
張世豪瞪大了一雙牛眼,仔細觀看著新火炮,雙眼放光。
這些新改良的火炮,可是比原來的鐵疙瘩爛炮精美不少。
“將軍,這個東西有什麽用?”
林三木則是懵懵懂懂,指著炮尾處的螺旋鐵柄,眼睛裏充滿了好奇。
“神父,麻煩你給林將軍,好好介紹一下!”
王和垚哈哈笑了起來。
這些後世軍中炮兵的基礎知識,拿到這個時代,依然具有前瞻性。
李行中要是看到現在這些新的火炮,不知道會高興成怎麽樣。
“林將軍,這個螺旋鐵柄,是用來調整火炮的射擊角度,可以更有效地打擊對方。這個叫照門準星,用來瞄準!”
洛佩斯不厭其煩,給林三木仔細講解。
或許,這就是他們值得驕傲和認真的地方,其他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那這個呢?”
林三木懵懵懂懂,指著測距儀,孜孜不倦。
“這叫測距儀,上有標尺和準星,準星到標尺距離已經標明,找一個參照物,將這個標尺調成和參照物一樣寬,然後從標尺上讀數,就能算出距離。“比如說,準星到標尺距離 1米,南京北城牆是兩裏,調整標尺至與城牆等寬,標尺讀數半米,那麽火炮和南京城牆的距離就是 4裏。這個距離是這樣算的……”
洛佩斯給林三木詳細講解,林三木由衷地讚道,豎起了大拇指。
“神父,你真厲害,兄弟我佩服。回頭請你喝酒!”
“林將軍,這都是受了王將軍的點撥,我不過是照做。厲害的是將軍,你應該佩服他才是!”
洛佩斯倒不貪功,恭維著王和垚。
對他來說,造出火器隻是副業,傳教才是他的本職。
而他之所以不辭辛苦製造火器,還不是為了王和垚的承諾,讓他可以在浙江傳教,在學堂中傳教。
“將軍,你可真是神仙下凡啊!”
林三木搖頭道,半真半假。
又是刺槍術,又是“萬人敵”,現在又是野戰火炮,還有將軍不會的吧?
“沒什麽,不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王和垚道:“火炮轟,騎兵衝,配上“萬人敵”,即便是千軍萬馬,我等也是不懼。”
比起後世的 TNT、AK47、各式榴彈炮,這些火器都是不入流的小兒科。
火炮轟,騎兵衝。
林三木的眼睛再次睜大。
“看到沒有,這是騎兵專用的馬刀,寬背薄刃,刀身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刀柄略向刀刃方向彎曲,這樣帶弧度的刀柄更利於騎兵掌控,不易脫手。”
王和垚拿起一把馬刀,對林三木笑道:“這樣的馬刀,製造局會造夠所需,騎兵每人一把。這樣一來,兄弟們手上那些破銅爛鐵,都可以扔了。”
林三木喜不自禁,連連點頭。
兵利甲堅,戰馬齊備,騎兵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寒酸,甲胄殘缺,兵器五花八門。
“林將軍,你與胡將軍掌管騎兵,裏麵有不少原四明山的兄弟,雖經操練,但很多人野慣了,不服約束。若不嚴加管教,難免會做出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
王和垚意味深長道:“你我兄弟不是草台班子,而是要恢複漢家江山。要是人人都不服管教,怎麽對付滿清?”
“將軍放心,下官一定嚴加管教!”
林三木紅了一張臉麵,連忙應道。
看來,王和垚是聽到了什麽風聲,要不然也不會當著眾人的麵,說出這樣的話。
“將軍,你看這兩種火炮,都配有單軌炮車,一種帶炮車七百斤,射程可達三裏。一種帶炮車五百斤,射程在兩裏以上。兩種火炮移動靈活,殺傷力大大增強,都適用於野戰。”
戴梓向王和垚繼續介紹。
王和垚點點頭:“文開兄,這兩種火炮,每月各能鑄造多少?”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相信戴梓的專業能力。
戴梓一笑:“這可得問洛佩斯神父了。他是鑄造火炮的高手,無論是陸炮,還是船載炮,他都是遊刃有餘。”
“文開兄,接下來鑄造火炮,要讓得力之人跟著洛佩斯,一步不落。”
王和垚在戴梓耳邊一句,跟著對著洛佩斯,滿麵笑容。
“神父,四周都是外敵,隨時可能開戰。火炮鑄造,就拜托你了。我會讓工匠們全力以赴,隨時供你差遣!”
“將軍放心,無論是哪種火炮,陸上還是船上,我一定不會讓將軍失望!”
洛佩斯信誓旦旦一句。
戴梓看了一眼王和垚,跟著道:“神父,你一個人造炮太過辛苦。接下來,我會派幾位得力之人做你的副手。你要是累壞了,王將軍非怪罪我不可!”
“那就多謝王將軍了!”
洛佩斯眉開眼笑,跟著問道:“王將軍,你答應我們的教堂和學生,什麽時候能夠兌現?”
鑄造火器辛苦,尤其是大熱天,有人分擔,自然是再好不過。何況,他同時還要忙學堂傳教的事情。
“神父,軍中急需各種火炮,你要造出好炮好銃,並能大量生產,教堂馬上就蓋。神父們的衣食住行,你不用擔心。至於學堂,將軍府已經頒下公文,等暑熱過後,就會開學。”
王和垚笑道:“放心吧。到時一定讓你大吃一驚!”
傳教士們紛至遝來杭州城,學堂也要隨之招生開學。
至於學堂的位置,滿城裏麵的任何一個衙門,包括貢院,都可以代替。
洛佩斯眉開眼笑:“將……將軍,君子一言!”
“神父,駟馬難追!”
王和垚和洛佩斯哈哈大笑,二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見過將軍!”
一個四旬出頭的中年儒雅男子正在抄抄寫寫,看到王和垚過來,趕緊站起來行禮。
“你在編寫……火炮操作規程?”
王和垚拿起桌上的紙稿,看了幾眼,驚訝地問道。
“是的,將軍!”
中年儒士尷尬一笑,繼續說道。
“小人天天都在測試火炮,測算火炮的最佳裝藥多少,以及角度和距離測試。編輯在冊,以便將來炮手們使用,也好有個依據。”
“好好好!你做得很好,你叫什麽名字?”
王和垚連連點頭,讚賞地問了起來。
這樣勤勉做事的幹員,真不多見。
“將軍,這是家父。家父在火器上,也有一些心得。家父進製造局,望將軍不要見諒!”
戴梓上來介紹道。
“小人戴蒼,見過將軍!”
中年儒士肅拜行禮。
“原來是戴叔父。好好好,舉賢不避親!戴兄,多謝!”
王和垚對著父子二人,各自肅拜一禮。
父子都是大才,都來給他賣命,值得他叫一聲“叔父”,值得他行以大禮。
來到桌邊,翻看著桌上的火炮和炮彈圖紙,上的爆炸結構,王和垚不由得心頭一驚。
“這是……誰畫的圖紙?”
“將軍,這是下官畫的,不過還要再改一下,讓射程更遠!”
戴梓道:“將軍要造“開花彈”,下官借鑒了“萬人敵”的構造,設置一根引線在炮彈尾部,點燃炮彈引線後,再點燃火炮引線,雖然麻煩些,威力巨大。發射這種炮彈,需要相應的短管火炮,下官正在改,這便是此種短管火炮的圖紙。”
戴梓侃侃道來,王和垚連連點頭,拍了拍戴梓的肩膀,由衷感慨一句。
“文開兄,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曆史記載,戴梓隻用了八天,就研究出了炮彈可以爆炸的“衝天炮”。現在,自己不經意的一提,戴梓居然弄了出來。
神人就是神人,可不就是夠神嗎?
“文開兄,你覺得,這種火炮什麽時候可以投入鑄造?還有……”
感歎之餘,王和垚把戴梓拉到一旁,輕聲問道。
“你知道火藥顆粒化怎麽做嗎?還有,線膛槍、線膛炮,你知道怎麽造嗎?蒸汽機,聽說過嗎?”
線膛槍、線膛炮、蒸汽機……
戴梓懵懵懂懂,火藥顆粒化他倒是知道,但其它的太過匪夷所思。
“文開兄,這些火器,你都要帶人一一研製打造,火藥配方、火藥顆粒化,這些都是國之重器,絕不能讓傳教士知道。比如蒸汽機,將來或許會改變世界,決不能外泄。”
王和垚語重心長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事不能隻靠傳教士,鑄造火器,包括鍾擺等,都要我們自己掌握,青出於藍,而必勝於藍。”
核心技術不能外泄,這可是來自後世、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