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禮議 (一)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A+A-


    大明朝於今,開國僅二十四年。雖然沒有冊立過皇太孫,但有朱標被立為太子時的定製在前,禮部、宗人府隻需按照洪武元年的冊封典禮預備即可。
    九月十四日,也就是冊封大典的前一日,內使監要將皇帝禦座陳設於奉天殿,尚寶司設寶桉於禦座前。侍儀司設冊桉和寶桉位於奉天殿殿中,冊桉在東,寶桉在西,另設詔桉位於寶桉之前。
    九月十五日,大典開始前,文武百官早早的齊聚位於午門,文官侍立於文樓之北,麵西而立,武官侍立位於武樓之北,麵東而立。外藩使臣,僧,道,耆老侍立文官之南,麵西侍立。
    兵部、禮部奉命,在奉天殿丹陛之西,設殿前司班,指揮司官員三人,麵東而立。丹壁之東設宣徽院三人,麵西站立。
    侍從班官員中的文官(給事中,殿中侍禦史,侍儀使,尚寶卿)侍立位於大殿之東,侍從班武官(上十二衛指揮使)侍立於大殿之西。
    錦衣衛二人侍立於奉天殿中門的左右,典牧官二人位於儀仗馬隊之南。宿衛鎮撫官二人侍立於丹墀階前,東西相向而立。......在丹陛南北,站立鳴鞭侍衛四人,南北對立。
    清晨旭日剛剛升起,奉天殿檀香爐煙霧繚繞,整個廣場宛如九天樓閣,肅穆、莊嚴,令人望而生畏。
    隨著肅穆而緩慢第一通大鼓敲響,金吾衛甲士開始列陣於午門外東西兩側,旗仗列於奉天門外東西兩側,錦衣衛陳列的儀仗從丹陛的東西,一直綿延到丹墀的東西兩側。
    鹵薄車輅陳列於文樓,武樓之南,典牧官將儀馬隊引導到車輅之南。虎豹,寶象安置於奉天門外,太常寺的韶樂隊進入奉天門,陳樂於丹墀之南。
    錦衣衛還要備齊皷樂,儀衛,儀仗於奉天門外,準備等候一會迎送冊寶前往武德殿,文武百官身著朝服和各司執事官員各就各位,大典正式開始。
    “冬冬冬“!第二通大鼓的敲響,文武百官按規定開始整齊的排列於午門外,尚寶卿攜侍從,侍衛官身著器服前往謹身殿奉迎冊寶。
    而緊隨其後的,是急切而震懾環宇的第三通大鼓敲響,侍儀官員上報禦用監,奏請身著袞冕的朱元章、朱標駕臨謹身殿,啟請身著冕服的皇太孫朱雄英前往奉天門就位。
    引班,禮部官員引導百官,藩國使節、僧道、耆老等進入奉天門,前往丹墀處的拜位侍立。禮部侍儀告知諸官,皇帝乘坐的禦輿已出謹身殿,各司職命。尚寶卿也在錦衣衛的引導下捧出印寶,沿途所經路途侍衛警戒,清道止行。
    ......,至,皇帝奉天殿臨朝升座,大樂即止。殿前將軍上前卷開禦簾,尚寶卿將寶冊置於寶桉,冊桉。執鞭衛士鳴鞭報時,引禮官員四人引導皇太孫朱雄英從奉天門的東門進入奉天殿廣場。
    大樂再起,朱雄英從奉天殿丹壁東階,而上進入奉天殿的東門先行叩拜皇帝、太子,而後由禮部官員接引下,至殿前的丹陛拜位,禮官分立於太孫拜位的左右,樂止,一片肅靜。
    內讚官唱:“承製官上前。”
    承製官隨即上前立於殿西。
    內讚唱:“跪”,承製官跪,讚:“承製”。
    承製官由奉天殿殿中門出殿,立於門外,稱:“有製!”
    讚禮唱:“跪”,皇太孫朱雄英再跪。
    詔曰:昔者哲王受圖,上聖垂範,建儲貳以奉宗廟,總監撫以寧邦國。......,皇長孫-朱雄英,地居嫡長,才惟明哲,至性仁孝,英武明睿。
    夙著夢日之祥,早流樂善之譽。好禮無倦,強學不怠。可則天作貳,可守器承祧,永固百世,以貞萬國。著,立朱雄英為皇太孫。
    讚禮官讚唱:“俯伏興”
    “平身。”
    承製官由奉天殿西門進入大殿。跪於殿西雲:“傳製畢”,複立於大殿西側。
    隨後,便是行冊禮,引禮官-秦庸,引朱雄英由奉天殿東門而入,引禮官不得進入,立於門外。
    內宦-劉清接引朱雄英到達皇帝禦座前的拜位。高聲讚唱:“跪”。
    “受冊寶”
    “讀冊”
    “搢圭”
    “授冊”
    這一項,是整個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洪武元年,李善長以太子少師身份,將冊寶交給了大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標。
    二十四年後,他又親手把這份冊寶,教給了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學生。須發盡白的李善長,此時是紅光滿麵,喜形於色,連平常拄的拐杖都扔了。
    “出圭”
    朱雄英手捧玉圭再次跪拜禦階下,知道聽到“複位”,本來是要起身的。可此時的朱元章子禦座起身,從禦階上走下來。
    溫聲言道:“自此以後,國事、家事,皆由汝挑,母負朕望,母負家國。”
    話間,朱元章還從劉清捧著的盤子中,拿起自己的佩劍,放在了孫子的手中。
    而捧著寶劍的朱雄英,則恭聲答道:“謹遵命,不敢違。”
    磕了三個頭,才在禮官的引導下,走出奉天殿,在儀仗和鼓武百官迎送前往,乘輦向武德殿。
    禮部尚書-李原名跪奏用寶,並來到桉前將冊立詔書打開,朱雄英從尚寶卿手中接過印信,蓋在詔書上,隨即交給李原名。
    番茄免費閱讀小說
    外朝剩下的活計,就是李原名的了,在午門外宣讀,昭告天下後,再引文武百官跟隨詔書前往中書省,頒行於天下。
    折騰了半天的朱雄英,剛想坐著歇一會,揉揉膝蓋,駙馬都尉-李祺、梅殷,跪請皇太孫移駕,至慶淑宮向寧妃娘娘行禮。
    按照禮法,朱雄英是要向中宮行禮的,馬皇後故去,那接茬的就應該是太子妃-呂氏。那怕寧妃等是長輩,但在皇家禮法中,始終都是妾。
    可皇帝了解自己的孫子,知道他與太子妃不睦,特意變通了一下,以寧妃“主後宮事”為由,代國母受禮。這樣一來,既讓呂氏無話可說,也算褒獎了郭氏撫育之功。
    “是極,是極,該向皇祖母行禮去了!”,郭氏對他們兄弟,好的沒話說,朱雄英就是膝蓋再疼,也得去慶淑宮把頭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