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東西首戰之序幕
字數:7187 加入書籤
高歡巡視河北期間,關西也沒閑著。
正如之前所說,宇文泰新立的天子元修,並沒有得到靈州刺史曹泥、渭州刺史可朱渾元的擁護。
最先有所動作的便是渭州刺史可朱渾元。
可朱渾元得知宇文泰反叛洛陽朝廷,當即領部曲向東進攻秦州。
秦州刺史趙貴不敵,倉惶逃往長安,可朱渾元得以占據秦、渭兩州。
宇文泰獲知消息,領兵來攻,可朱渾元依據地利固守,雙方一番鏖戰後,宇文泰未有所進,不得不罷兵止戈。
此後,雙方互通使者,宇文泰承認可朱渾元占據秦州,而可朱渾元也承認宇文泰對關隴之地的領導權。
但彼此都知道這隻是暫時的休兵。
可朱渾元祖居遼東,世代是遼東鮮卑其中一部的首領,北魏建國後,先祖舉眾內附,這才遷徙到懷朔附近,戍衛北魏舊都平城。
曾祖護野肱曾任懷朔鎮將,可朱渾元作為懷朔豪族出身,心中對懷朔人所主導的關東之地越發向往。
思量再三,覺得自己一個懷朔太安人在武川人占據主導地位的關西,實在沒有前途,於是派遣使者東出聯絡高歡,打算放棄渭州、秦州的基業,率領部曲東歸。
高歡返回晉陽後接見了可朱渾元的使者,他有心挑撥可朱渾元留在關西與宇文泰死鬥,最好如侯莫陳悅與賀拔嶽一般。
奈何可朱渾元不願做侯莫陳悅,高歡隻得向可朱渾元的使者許諾道:
“可朱渾公一旦東出,孤將以並州刺史許之。”
使者得到高歡的政治承諾,心滿意足地回去關西報信。
並州刺史是一個緊要職位,原因就在於晉陽便是並州治所,無論爾朱榮、爾朱兆、高歡,三人掌控朝廷後,為自己的封官中總會夾雜一句:‘世襲並州刺史。’
高歡為了削弱關西實力,誘使可朱渾元來投,也算下了血本。
送走了可朱渾元的使者,高歡將目光投向了晉陽城內,高氏黨羽中唯一的郡王賀拔允。
從賀拔勝逃往南梁開始,不斷有親信進言請殺賀拔允,但都被高歡阻止。
他是個念舊情的人,當初賀拔允在懷朔時就與他一見如故,之後更是放棄燕郡公的尊榮隨他東出建義。
回憶往昔,曾經的一幕幕總是讓高歡動容。
但隨著賀拔嶽被高歡挑唆侯莫陳悅殺死,也宣告高氏與賀拔氏這一代人之間的仇怨,再也難以化解。
太昌三年,三月二十八。
晉陽,渤海王府擺設宴席,但獨獨隻邀請了賀拔允一名賓客。
“賀六渾,你還記得我們初見嗎?”
也許是猜到了自己的下場,賀拔允沒有再持主從之禮。
“怎麽可能忘記,一晃眼十年就要過去了。”
高歡並不因賀拔允失禮而怪罪,今天本就是為了送別老友才擺下的宴席。
賀拔允感歎道:
“十年呀,你我都老了,還記得當時你家阿惠也才四歲,被你抱在懷裏,多小的人啊,不想卻有了現在的出息,說到底還是王妃教子有方。”
高歡不樂意了:
“按你的說法,阿惠成才,與我賀六渾沒有一點幹係?”
今天的高歡也不再稱孤道寡。
賀拔允嗤笑道:
“你賀六渾就別往自己頭上攬功,整日不著家門,你何曾管看過兒子。”
高歡轉念一想還真是,他也笑道:
“家有賢妻,家有賢妻。”
兩人又聊了許多從前的事情,從懷朔共禦衛可孤,到東出信都反抗爾朱氏,想到某件趣事,時不時發出一陣哄笑,想到某個逝去的故人,兩人又一同緬懷。
他們很有默契的都沒有提到賀拔嶽。
夜色漸深,離別之際,賀拔允看著高歡雙眸,認真道:
“無論高歡是否相信,但我賀拔阿泥從未後悔追隨賀六渾。”
賀拔允死了,高歡派去賜死賀拔允的親信還沒到達,他已經在家中自縊身亡。
舉辦喪禮時,高歡親往賀拔允府上吊唁,痛哭過後,看著堂中那副棺木,高歡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真的沒有後悔嗎?
賀拔允追隨自己,臨死之際真的沒有後悔嗎?
而他逼死這位老友,將來真的不會後悔嗎?
第一個問題高歡不敢肯定,但他知道賀拔允提起高澄、婁昭君的用意,希望自己能夠看在通家之好的份上,放過他的家眷。
包括臨別時的最後那句話,也許就是讓自己心生內疚,從而能補償在他的家眷身上。
走出靈堂,高歡吩咐親信為賀拔允追贈定州刺史、五州軍事,待下葬後,將賀拔允的家眷遷往定州好生安置,其中就包括賀拔允三個年幼的兒子賀拔世文、賀拔世樂、賀拔難陀。
第二個問題,至少如今的高歡不知道答案,他隻明白,通往權力的道路白骨壘壘,賀拔允不是第一個死於自己手上的故人,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賀拔允的死訊傳到南梁,賀拔勝泣血哀嚎,兩位至親兄弟都因高歡而死,這份仇怨刻骨銘心,他赤紅雙目向蕭衍請辭,希望放他入關西助宇文泰與高歡死戰。
蕭衍沒多少心氣,但北方實力對比還是看得清楚,他不僅同意了賀拔勝的請求,還讓前段時間南下投奔的武川人獨孤如願、楊忠一同由蜀地入關中。
就在賀拔勝、獨孤如願、楊忠三人準備由西向北時,位於蜀地與關中之間的隴山地區,再起波瀾。
可朱渾元得到使者回報後,也在收拾行囊準備東歸。
而這麽大動靜不可能瞞得過時刻注意關隴動態的宇文泰。
他有心領大軍阻止可朱渾元東出投奔高歡,但高歡這次沒有拉胯。
因為早早與可朱渾元有了約定,高歡吸取教訓,命妹夫厙狄幹領軍三萬駐蒲津,連襟竇泰領兵兩萬進逼潼關,兩路人馬威脅宇文泰,使其不敢阻攔可朱渾元北上,經荒漠回歸關東。
正如高歡預料,宇文泰的長安大軍果然沒有西進,隻安排沿途州郡追擊攔截鮮卑可朱渾部三千戶,但他另有謀劃。
可朱渾元沿途數次設伏,將追兵全殲,途徑河州,源州後,最終抵達靈州,受到曹泥的接待。
曹泥女婿匈奴人劉豐與可朱渾元有舊,詢問他東歸的原因。
可朱渾元並沒有說母親、弟弟都在晉陽,或者他懷朔大安人的身份,反而誇讚起了高歡。
他聲情並茂地說道:
“爾朱氏為政暴虐,而高王心係天下,毅然於河北建義,彼時馬步軍不過兩萬,而爾朱氏有大軍不下二十萬,此高王之勇也。
“廣阿之戰,爾朱兆、爾朱度律、爾朱天光三路聯軍齊聚河北,高王僅以兩條流言退去爾朱氏十萬聯軍,此高王之智也。
“韓陵一役,爾朱氏潰敗,各地刺史紛紛獻城而降,高王不費吹灰之力,鯨吞關東,此高王之得人心也。
“如今高王虎踞晉陽,擁並州胡兵二十萬,就連賀拔嶽也隻是略作離間,便身死河曲,當今天下誰又能當高王敵手?”
可朱渾元一番話,深深觸動了劉豐,高歡既勇且智又得人心,更是手握關東富庶之地,麾下精兵強將雲集,宇文泰又怎能抵擋。
送走可朱渾元,劉豐的心中也對高歡生出向往之情。
暫且不提可朱渾元接下來途徑荒漠的辛苦,這時候的潼關已然陷入戰爭的陰雲。
將時間撥回高歡命竇泰南下威脅潼關。
當高澄聽說這一安排,大驚失色。
他立即征召麾下京畿將士回營,又名崔暹加緊調集糧草,以作大軍西行供應。
而遠在長安的宇文泰得知高歡的軍事安排,他立即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與會眾將或以關隘堅固為由,支持大軍西行,追擊可朱渾元,順道消滅靈州曹泥勢力。
或希望能按兵不動,防備厙狄幹由蒲津入關,以及竇泰攻占潼關,任由可朱渾元東出,也能白撿渭州、秦州。
但宇文泰卻力排眾議,隻命沿途州郡攔截追擊,自己卻要領大軍東出。
對於眾將的疑惑,宇文泰解釋道:
“可朱渾元東歸,實質是我們相較於賀六渾在實力上處於劣勢,隻有東出潼關,打出威望,才能安撫關西人心。
“如今高歡雖與劉蠡升交好,但其人多疑,必不敢親領大軍由蒲津入關,關中自無憂患。
“況且高歡征戰,竇泰常為先鋒,自廣阿、韓陵之後,三百裏奔襲秀容川,突襲紇豆陵伊利,逢戰皆勝,難免將驕兵惰,竇泰無備,輕易可破!”
話音剛落,宇文泰的族子直事郎中宇文深當即表示讚同,其餘眾將一番深思後,也紛紛擁護宇文泰的決定。
於是宇文泰對外放出假消息,他要將部眾分為兩半,一部分加強關隘防禦,另一部分則有他親領,西進追擊可朱渾元。
潛伏在長安的聽望司探子曆經艱苦才將消息傳回關東,首先得到消息的是威脅潼關的竇泰。
為了防止消息傳播延誤戰機,高澄在設立聽望司時就強調若有敵方軍事調動,必須通報前線領兵大將。
竇泰被這一假消息所騙,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想到宇文泰會在厙狄幹進駐蒲津,威脅關中腹地,而隴山又有可朱渾元執意東歸的情況下,敢於找他的麻煩。
這其中肯定就有宇文泰所提到的常勝之師,將驕兵惰的問題。
在竇泰毫無察覺中,宇文泰打著攔截可朱渾元與加強關隘防禦的名號,將大軍分作兩部,一東一西出長安。
才出城,軍隊便在灞上匯合,宇文泰自領六千騎先行,步卒徐徐在後,一場滅頂之災似乎即將降落在竇泰的頭上。
而洛陽城中,高澄來不及征伐民夫,甚至等不到崔暹將糧草準備妥當。
因為他已經得到關西探子傳回來的情報,旁人不了解宇文泰的本事,高澄又怎麽不清楚。
一方麵高澄不相信宇文泰會作出將部曲東西分置的部署,一旦有事,兩方遠隔千裏,必然首尾不能相顧。
另一方麵,他也不認為關西的軍事部署能夠在大軍開撥前,輕易被探子得知。
作為聽望司的幕後操控者,高澄知道潛伏在長安的聽望司密探暫時還沒有接觸到權力核心層。
那麽這個消息必然是宇文泰主動放出,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迷惑對手。
相較黃河西岸,蒲津的厙狄幹部,進逼潼關的竇泰麾下兩萬人一定是宇文泰的目標。
心急如焚的高澄隻是派遣信使往晉陽匯報。
在尚未得到高歡許可的情況下,高澄調集高敖曹麾下兩千騎卒、段韶麾下一千騎卒、堯雄麾下一千騎卒,以及自己麾下侍衛騎從五百,武川鮮卑騎卒五百,共計五千騎,帶上數日口糧,匆忙趕赴弘農以圖援救竇泰。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高敖曹、段韶、堯雄、王思政四人的隨行下,高澄拋棄步卒,直撲潼關。
而慕容紹宗、斛律光、高季式三人則等糧草籌備妥當後,再領步卒兩萬九千人西行。
信使一人三馬,趕到晉陽時,高歡已經與劉蠡升的使臣定下了婚期,正與心腹幕僚謀劃如何攻取劉蠡升的河東山區。
當管事匆匆忙忙將信使抵來的書信轉交給高歡,高歡初時不以為意,在看到高澄分析聽望司所得到的情報來源後,同樣麵色慘白。
當即命人快馬南下,通知竇泰撤軍。
其實這件事高澄已經做過了,他得知高歡安排竇泰進逼潼關後,立即派遣侍衛依舊是一人三馬奔赴竇泰軍中,建議他進駐弘農。
可關鍵就在於竇泰是晉陽大將,不歸高澄這個京畿大都督管轄,而他連戰連勝,功勳卓著,又怎麽會相信高澄的判斷。
因妻子婁黑女是高澄生母婁昭君之姐的關係,竇泰還是和顏悅色讓信使轉告高澄,軍旅之事他自有主張,無需高澄操心,同時誇讚了高澄所組建的聽望司,說探子們辦事得力,如今宇文泰親領大軍西進,他想要嚐試能否為高王打下潼關。
潼關毫無疑問是關東與關西之間的一座天塹,一旦奪下潼關,高歡無需走蒲津,沿途過沙苑,他大可領二十萬大軍由潼關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