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山西文宣分隊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A+A-




    李昭在給父皇的奏章中寫得委婉,說現在蒸汽動力的球磨機還沒完全成型,還在調整中,需得等機器調試到沒有問題之後,皇家水泥廠再引進不遲。
    同時提了一嘴,宋清月新弄的水泥廠最新一批水泥的定價,還說月兒願意優先供給朝廷,還說因為山西本地的石灰和黏土的產量跟不上,因而水泥的產量也不會太大,還讓皇帝不必憂心,暫時不會對壽陽縣的皇家水泥廠造成太大影響。
    皇帝看了兒子的奏折,用鼻子哼了一聲:“都說女大不中留,朕瞧著生了兒子也沒好到哪兒去!”
    皇帝提出,負責研究和改良機械的匠人們的獎金和工錢可以由他全權負責,但新的水泥廠,他必須占三成幹股。
    李昭立刻跟宋清月轉達了老爹的意思。
    宋清月想了想,其實這麽著也挺合理的,本來研發人員費用就占了固定成本的大頭,皇帝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她可真是開心死了!
    於是立刻欣然同意了。
    三月過後,宋清月就將優化球磨機的重擔交給各位師傅去了。
    此外,兵工廠需要的蒸汽動力衝床、以及蒸汽動力鑽床和蒸汽動力的毛刺打磨機也被寫上了技術組的攻堅任務列表裏。
    機械裝置的原理大家都了解了,接下來無非就是如何將機械調整到應用需要的力度、速度、角度而已。
    宋清月放手讓師傅們去研究,自己則是帶著慰問品偶爾去一趟工廠,給大家加油鼓勁,遇上有突出貢獻的,還要讓李昭寫表彰的奏折去京城,告知皇帝一下新型兵工廠的建設進度,順便要皇帝寄幾個標有今年年號的傑出貢獻獎章來。
    若非這個兵工廠還在保密階段,不然這些匠人的名字是可以上邸報的。
    除了傑出貢獻獎章,獎金也頗為豐厚。
    當然,除了這些好處,皇帝還派了文宣小隊來太原,表麵上對匠人們的慰問演出,實際上是給這些匠人洗腦,讓他們保持對朝廷和皇帝的忠誠。
    這些匠人哪裏有過這樣的待遇!
    聽說皇帝特意派了宮中訓練出來的戲班子來給他們唱戲,一個個高興地紅光滿麵,都覺得無比榮耀呢!
    文宣隊來的時候,李昭拉著宋清月也去看“樣板戲”了。
    皇帝果然是個資深戲迷,就說文宣隊戲服和舞台布景就比一般的戲班子要華麗!
    不過演出反響卻不如李昭想象得好,原因嘛,大約是因為山西有本地的四大梆子,也就是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
    原本李昭是準備讓京城來的文宣隊在整個山西巡演一遍的,現在他改變主意了。還得請本地的戲班來做這件事。
    文宣工作必須要接地氣才成!
    天啟五年的第二季度開始,晉王府又貼出告示,招四個山西本地的戲班來。
    大家一開始還以為是晉王殿下跟當今陛下一樣愛聽戲呢,山西各地官員想法子四處身段優美、嗓音天籟的名伶送去京城,為了迎合李昭的喜好,送過去的還是都是京城地界流行的唱腔,要不就是大老遠地找了唱粵劇的有名戲班子來。
    大殿下不是在嶺南呆過挺久的麽,愛聽粵劇也是有可能的嘛。
    結果這些人怎麽被送去太原的,就怎麽被退回去了,甚至連王爺的麵都沒見著。
    反而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土戲班子被王爺召見了!
    那幾個班頭全員二丈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那位大殿下是個什麽喜好,一個個心裏忐忑著,在幾位小公公的帶領下排隊走進王府的聽音閣。
    觀眾席正中的位置坐了個樣貌極為英俊的男子。
    他態度甚是和藹:“大家不必拘謹,都坐下聽戲!”
    “這……殿下……您……”大家都不知手腳該往哪裏放,該站著還是坐下,該說點什麽還是該閉上嘴好。
    李昭看得出大家的慌亂,擺手笑道:“誒,今兒不是叫你們來唱戲的,先坐下,陪本王聽幾出戲,聽完賞錢照給,啊!別擔心,都坐!來人,上茶!”
    漂亮的侍女端著茶水點心魚貫而入,大家沒法子,既然是王爺的要求,那便糊裏糊塗地坐下陪著金主唄。
    隻是今兒這賞錢怕是不能比往常多了。
    李昭請他們看了幾處京城文宣隊最受歡迎的戲,第一段乃是元朝統治下,漢人如何淒慘,而當年太祖如何將韃子們趕出中原的,第二段,則是講韃子如何在北方燒殺搶掠,而當今聖上是如何將韃子們打敗趕跑的,第三段,講的則是當今陛下如何巧妙地與東洋倭寇周璿,最後設計將他們一網打盡的故事。
    當然,這裏頭有很多誇張和神化皇帝的部分,比韃子就是先帝打的,當今陛下那時候一直呆在南邊,還真沒空來北方打韃子。
    但老百姓哪裏管的著那些,戲熱鬧好看,就跟著喝彩、鼓掌啊!誰管這事到底是哪一任皇帝幹的呢。
    唱過三出戲,李昭笑眯眯地問幾個班頭作何感謝。
    大家自然是一通吹捧。
    李昭滿意地點點頭,又揮了揮手,讓下人將幾出戲的唱詞劇本交到幾位班頭手中:“既然如此,你們幫我把這幾出戲給改一改,你們原本唱什麽,就改成什麽,一定要讓晉中的百姓聽得明白,聽得高興!往後本王送你們去山西各地演出,包吃包住,還發月錢,若是觀眾給了賞錢,也全部歸你們,如何?”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大家一開始都不相信!
    誰不知道,戲班子都是唱一天戲吃一天飯的,若是碰上沒人請的時節,便也有餓肚子的可能。
    這有王府做靠山,包吃包住,還發月錢,不比多少賞錢都叫人高興呐!
    可,天底下真有這種好事?
    李昭見他們不相信,便把文宣隊的班頭從後台叫了來,讓他親自跟這幾個班主說說,什麽是文宣隊,文宣隊在京城又是個什麽待遇。
    李昭端著茶在一旁笑道:“不錯,本王現在出錢,給你們一般待遇,可要給本王好好幹,以後的好日子可長著。”
    這般,山西本地的文宣分隊算是正式成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