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北秦朝堂最多事

字數:4534   加入書籤

A+A-


    北秦長安皇城中,元稹感覺自身籠罩在無邊的黑暗之中。

    北涼大捷的消息前腳剛傳回長安,元稹為此欣喜若狂,與趙有誌圖謀誅殺元善之事仿佛即將功成。但是隨後一條噩耗傳來,駙馬趙有誌班師途中暴斃而亡,讓元稹的心一下子跌落到了穀底。

    趙有誌身死的消息傳到了長安,長清公主一日之間哭暈過去三次,朝野更是震動。

    趙有誌乃是韋智死後北秦第一名將,如今年方四十二就英年早逝,在此內憂外患之下,更是對北秦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誅殺元善的計劃因此流產,但是禍不單行。宇文至橫渡長江大敗而歸的消息也傳回了長安,十萬大軍僅僅逃回來不到四千人,兩淮精銳因此基本喪失殆盡,更是讓北秦人心惶惶。

    宇文至如今正跪在大殿中央,一言不發,元善和閔觀正為如何處置宇文至吵的不可開交。

    “宇文至兵敗辱國,必須加以嚴懲,不然何以安定軍心?”閔觀此時厲色說道。對他而言,趁此機會解決宇文至,將會斷去元善臂膀。

    元善則是沉聲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宇文將軍中了韋然奸計方才落敗。況且定邊候為國立下大功,宇文將軍雖然兵敗,但是小懲即可,讓其戴罪立功,知恥後勇,況且神勇如當年韋智也曾有落敗之時!”

    看著朝堂之上眾人吵做一團,元稹也是左右為難,隻好將目光看下李泰。

    忠勇侯李泰如今已是垂垂老者,看到元稹向自己投來的目光,李泰隻好說道:“宇文將軍兵敗建康乃是不爭的實事,若是不懲處難以服眾。”

    聽到李泰這話,閔觀麵露喜色,元善則是臉色陰沉。但是隨後李泰話鋒一轉,又道:“但是如今正值用人之際,長清駙馬剛剛病故,若因此斬殺大將,也頗為不利,老臣建議,可將宇文將軍調離兩淮,就任並州,防範山胡,同時由安定王元興就任兩淮總管,鎮守淮南。”

    李泰此話可謂是滴水不漏,現在的並州總管乃是李恪,但是李恪常年與山胡作戰不利,與其在並州背鍋,不如將李恪調回,宇文至之前就一直就職並州,如今剛好將其調出長安,遠離中樞。

    兩淮之地如今兵力大減,不管是誰去接手都是燙手山芋,唯有宗室藩王前去方可。安定王元興也有一定能力,雖然進攻不足,但是防守有餘,此人又是元善堂兄,元善也不會有過多意見。

    聽完李泰的話,元善和閔觀均點頭表示認可,紛紛表示:“臣附議。”

    元稹點頭之後,隨後說道:“原並州總管李恪,眾愛卿覺得如何安置?”

    因為涉及到自己的兒子,李泰於是閉口不言。閔觀此時則是說道:“長清駙馬突然病故,左衛將軍空缺,可調李恪回長安任左衛將軍,負責長安防衛。”

    李恪乃是元善的人,調李恪回長安負責長安防衛,就變相掌控了長安禁軍。

    元善剛想出生反對,但是此時已經回到隊列中的宇文至突然拉了拉元善,元善頓時了然,趙有誌死前曾遺言讓閔世元接替其的職位,閔世元乃是閔觀之子,如今閔觀自己提出讓李恪接任再好不過,畢竟父子不可分化,而李恪則不同。

    “長清駙馬遺願由閔世元接任左衛將軍,如今調李恪接任,是否不妥?”元稹沉思片刻後,出言詢問道?

    “陛下,犬子尚無寸功,不可擔當重任,還需曆練。如今河北之地飽受山胡侵擾,犬子可去鄴城輔助蒲王,已盡綿薄之力。”閔觀這時候終於亮劍了,蒲王元品日前已經就藩鄴城,李恪本身就失去了對幽州的控製權,如今讓閔世元前往幽州,既可以和蒲王拉近關係,又可製約宇文至。因為並州之糧,時常需要從青州通過幽州轉運至並州。

    元善此時才算看透了閔觀的算計,但是已經無能為力,閔世元立下大功卻主要外調,遠離長安。元善自然無話可說,於是隻好同意。

    “長清駙馬為我朝立下大功,其子趙昭如今二十出頭,一直未曾入仕,都說將門虎子,朕有意令趙昭為尚書郎,入朝為官,眾卿覺得如何?”元稹一直視趙有誌為老師,如今趙有誌病故,他愛屋及烏,想要將趙昭引入權利中央。

    “陛下聖明,微臣老聽犬子說趙昭有大才,此前趙駙馬怕外人非議不願讓其子入仕,如今駙馬已逝,其子理應任用。”說話之人正是韋然曾經的密友,陳長遠之父長林伯陳清。

    見眾人都沒反對,此時便就此定下。

    此時北秦王朝今天朝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提了上來,四萬北秦俘虜以及昭陽公主。

    “陛下,四萬將士皆乃我大秦精銳之師,南徐州我們本就占據了淮陰鍾離兩城,並未蒙受多大損失,微臣覺得南朝之要求不是不可應允。”閔觀首先發表了自身的意見,隨後冷眼看著元善,他知道元善定會反對。

    但是元善今天也仿佛轉了性,並沒有閔觀作對,反而是說道:“陛下,昭陽公主乃是陛下胞妹,於情於理都該接回家來。蕭巒已死,昭陽公主也不過二十出頭,正是青春年少,怎可為蕭巒守寡。”

    沒想到元善竟然是考慮到這裏,這不由得讓閔觀開始琢磨起元善的想法,昭陽公主回來之後勢必是要改嫁,雖然已是人婦,但是昭陽公主是一個很大的政治資源,想到此處,閔觀突然心一橫,那就犧牲自己的寶貝兒子吧,世元啊,你可莫要責怪為父。

    “大司馬言之有理,昭陽公主為國和親,如今蕭巒已死,我朝金枝玉葉豈可淪落他國,事不宜遲,理應迅速派遣使者至南齊,商談細節。我朝隻需將淮陰鍾離的百姓全部遷徙,燒毀城中房舍,留給南朝空城即可。如今兩國博弈,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聽完閔觀的發言,元稹也是點了點頭,隨後看向台下眾人:“諸位愛卿,如今誰可擔當此重任?”

    李泰此時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保舉一人,此行必然可成。”

    看到眾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李泰笑著說道:“長林伯之子,陳長遠,陛下可封其中書侍郎,令其出使南齊。”

    陳清一聽當場跳了起來,反對道:“忠勇侯是在說笑,犬子什麽德性,各位大臣都比我清楚,我兒不學無術,怎可當此重任?”

    “長林伯此言差矣,如今南朝,叛賊韋智之子韋然,乃是南朝第一重臣,齊帝蕭炬的結拜兄弟,並且被封為秦公,若在立功就是秦王,如此恩寵,南朝無人能與之相比。昔日韋然在長安城中,還與陳公子一起逛青樓狎妓,如此交情,又怎會為難陳公子呢?”閔觀此時也開著玩笑附議道。

    隨後閔觀看向元稹說道:“如今南齊攜大勝之威,我朝如果派遣他人前往南齊,必定受辱,唯獨長林伯之子或有周旋餘地,南朝願意放還俘虜僅僅是為了要回南徐州之地,說明本身南齊國力損耗頗多,不然早就攜兵鋒之勝進攻淮南。”

    元稹聞言大喜,隨後醒悟道:“確實如此,可惜我朝接連征戰北涼山胡,也是空耗國力,確實需要休養生息。就依李愛卿所言,譴長林伯之子出使南齊。”

    下朝之後,閔觀回到府中,立刻叫來了閔世元。

    因為趙有誌的死,閔世元今日足不出戶,外界甚至有傳言說趙有誌的死和閔世元脫不開關係,幸而有太醫為正,不然閔世元百口難辯。

    “父親喚孩兒來所為何事?”閔世元此時身穿喪服,來到閔觀身前。

    “家中又沒死人,你穿喪服作甚?”閔觀問道。

    “此番同趙駙馬出征北涼,趙駙馬教會孩兒甚多,行軍謀略,布局謀劃,朝堂局勢,盡皆如數交之。所無師生之名,確有師生之實,孩子心中甚覺傷心,故而如此。”

    看著麵前形色憔悴的閔世元,閔觀也是歎道:“此乃天命,趙有誌為人向來低調,但是確是戰無不勝,在為父心裏,他比韋智還要強上些許。”

    提起韋智,閔觀又不由得唏噓起來:“當年為父計殺韋智,如今也頗為後悔。韋智此人也算忠義,如今元善此人狼子野心,甚是狠辣,自作孽啊。”

    隨後閔觀話鋒一轉,說道:“為父已經向皇上請命,任命你為幽州兵馬總管,前往鄴城輔助蒲王。”

    閔世元微微點了點頭:“一切聽憑父親安排,如今朝堂之爭趨於平衡,孩兒也該出去曆練。”

    但是隨後閔觀一句話就讓閔世元呆立當場。

    “昭陽公主不日就要接回長安,你尚未有正妻,為父要為你求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