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嘉義之治開端起
字數:5297 加入書籤
在二十一歲那年,韋然就已經權傾朝野,僅次於乾朝末期十九歲就當上大司馬的司馬元顯。
爵位秦公,是僅次於藩王的最高爵位。蕭炬原本有意直接封韋然為王,因為在南北朝時期,異性封王並非沒有先例,但是考慮到山河還未一統,如今封王,以後將封無可封,故而將韋然封為秦公。
都督中外諸軍事,則代表韋然可以節製全國兵馬,不論平息內亂還是對北秦用兵,韋然都有自主決斷權。
但是如此一來,便讓恒直的大司馬身份變的極為尷尬,為了維持朝堂平衡,故而蕭炬又加封恒直為揚州牧,爵位也晉升到了燕公。
如今南朝內亂已平,蕭炬穩坐帝位之後,就準備開始進行一係列的改革,由於後乾時期禮崩樂壞,國學中斷,導致豪門子弟並無多少出路,除非投靠世家大族,由世家大族進行保舉,方可入朝為官,故而朝廷之中眾人基本都沆瀣一氣。
齊太祖蕭歡由於依靠南方士族的支持推翻了後乾,故而給予了南方士族足夠多的政治回報,但是也因此無法恢複國學,隻能沿用舉孝廉製度,故而朝綱不濟。
齊文帝蕭衡雖然是一代雄主,但是終其一身都在平衡南北方士族在朝中的力量,雖然也曾盡力任用寒門,但是寒門卻無法真正晉升,最後隻能依附世家大族,最終逐漸成為世家的附庸。
台城上元宮中,蕭炬,韋然,袁慕之,張則茂四人則是聚在一起,商討下一步的國策。
如今南齊朝堂中,韋然掌控了絕對的武力,羊坎死後,淮南軍由劉仁業帶領,而劉仁業乃是韋然一手提拔出來的寒門大將,故而為韋然馬首是瞻,淮南軍目前依舊屯駐在廣陵。
江州軍中,袁慕之在江州軍聲望頗大,夏口軍的張則茂也是對韋然頗為誠服,故而夏口和江州整編之後的江州軍,被韋然命為天雄軍,由張則茂統領,取代禦林軍,拱衛建康,分別駐紮在東府,京口,石頭城。
江陵軍乃是雍州和荊州整合之軍,是蕭炬東征的主力,如今叛亂已定,故而士兵回歸故裏,由宋無為節製一部分,同時原來義陽守將王顯則是調到江陵,任荊州兵馬總管。
加上張貴目前節製的三吳之地兵馬,韋然能夠調動的親信部隊不下十五萬,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蕭炬覺得如今能夠開始進行改革了。
四人圍榻而坐,中間一壺清酒慢煮,蕭炬看著煮酒的火苗,漸漸的出了神。
袁慕之此刻則是主動開口道:“陛下,如今大齊百廢待興,正式改革的話,則是需要溫水煮青蛙,就如同煮這酒一般,需要緩緩圖之。”
聞聽此言,張則茂也是微微點頭,旋即也開口說道:“微臣覺得,如今朝廷之內弊端依舊重重,雖然陸苛為首的南黨勢力大減,但是南方士族依舊勢大,陸家雖然被滅族,但是豫章郡仍舊被士族牢牢掌控,三吳之地,雖然陳氏和譚氏目前忠心於朝廷,但是兩人皆年事已高,臣聽聞其子女在當地也多行不法之事。”
蕭炬則是詫異的看了一眼張則茂,張則茂也讀懂了蕭炬的眼神,解釋道:“陛下,朝廷稅收大半來自於課役戶,課役戶是由普通百姓和寒門組成,而世家大族以及勳貴則不需要繳納賦稅,此為大害,按照理法,陳,譚二家理應繳納賦稅,但是其子女圈占土地,並且將自己的戶籍從課役戶改為免役戶。”
蕭炬聞言緊皺眉頭,此間事情他並不知曉,隨後用目光詢問韋然,韋然喝了一口酒,隨後點頭說道:“則茂所言確實如此,而且不僅陳譚兩家,謝家,陸家,張家倒台之後,其土地紛紛被兼並,依舊無法分發給百姓,百姓無地可種,隻好去找士族租地,需要將收成七成給到士族,自己還需要繳納賦稅,百姓賦稅頗為沉重,但是貧富差距卻越拉越大。”
蕭炬不禁歎道:“難怪韋先生一直教導朕,國強則需民富,如今江南之地雖然看似富裕,但是富裕的隻是世家和從寒門逐漸向世家演變的那部分人,百姓已然窮苦不堪。如此有何良策?”
“陛下,如今朝廷賦稅主要問題是,其一朝廷人口增加,但是收入並沒有增加,底層課役戶為了逃避賦稅,甚至假死,謊報年齡,以此逃避徭役。”
南朝的賦稅來源取決於田稅和徭役,若交不出田稅,則需要無償勞役。雖然齊文帝規定,勞役也有酬勞,但是由於百姓大多無田可種,故而勞役基本都是無酬勞可拿,歸根到底的源頭,就是百姓手中可用之田,沒有達到要求,土地被兼並。
每個男丁可以擁有二十畝地,需要繳納十畝地的賦稅,但是大多數男丁並沒有二十畝地,甚至毫無土地,百姓沒有辦法,隻能租士族的土地,士族對於抽成把控又極為嚴格,百姓隻能租上士族四十畝地,方可勉強交上賦稅,無奈之下,百姓隻能交一部分賦稅,剩餘賦稅則用勞役替代。
蕭炬雖是明君,但是之前對此事並不知曉,如今細細看了細則之後,心中難免觸目驚心。他原本以為士族隻是危害朝政,但是如今來看已是國家蛀蟲,但是隨後袁慕之的話則讓蕭炬更加心驚。
“陛下,當初後乾衣冠南渡之時,從北方遷徙到南方的僑民,享受免稅特權,不論身份,皆用白紙記錄,稱之為白籍。太祖立國之初,為了維持朝廷平衡,並未改變現狀,先帝為了平衡朝局,也並未對此做出改變,如今北方僑民占據全國人口兩成,他們大多數並非士族,但是享受免稅特權,朝廷財政收入受到大幅度的影響。”
袁慕之此言,則是令蕭炬更是頭疼。
韋然微微咳嗽一聲,待眾人向韋然看來,韋然方才說道:“陛下,當務之急,則是需要進行土斷和卻籍,丈量全國土地,看看有多少土地被士族兼並,同時取消士族的免稅特權,以此增加財政收入。”
“秦公,如此難度頗大,且不說上下官員如果沆瀣一氣,土斷之事也難免弄虛作假。取消士族特權,激起士族不滿,恐又將動搖根基。”張則茂慌忙勸阻道,汗珠豆大般掉落。
袁慕之此時默不作聲,隻是手拖下顎微微思索,許久知道,袁慕之輕敲桌麵說道:“可分兩步進行,首先進行土斷,將土地從士族之手分到百姓之手,如此可以讓天下百姓人心歸附。”
蕭炬聞聽此言,欣喜點頭,隨後說道:“待百姓人心歸附,在收繳貴族特權,貴族縱然反抗,但是百姓若不被裹挾,也無法抵擋天兵。”
“陛下聖明,臣正是此意,唯有先收複民心為己用,就算日後引起騷亂,也無法顛覆社稷。微臣建議,首先進行土斷,將土地分給百姓,隨後士族之地,租給百姓時,所收租金不可超過5成,最後在取消他們的特權。”
隨著蕭炬等人點頭,土斷之策算是定下,但是剩下的就是負責土斷之人選。袁慕之和張則茂則是將眼睛都看向了韋然。
韋然見此哈哈大笑,說道:“惡心終究還得本公來當啊。”
袁慕之則是笑道:“秦公此言差矣,公本北人,但是又非南渡之北人,與兩邊並無衝突。況且秦公手握重兵,誰又敢造次?”
張則茂此時也補充說道:“陛下可以先全國頒布詔書,令各州郡守進行土斷,隨後秦公親自下場,隨機複驗。丁有投機取巧者,處以典型,隨後在令各郡進行複驗,眾人莫不信服。”
“好!兩位愛卿真乃我朝之棟梁,那麽此事就辛苦韋弟了。朕有生之年隻想統一天下,為天下黎明百姓造就乾坤盛世,他日與北秦必有惡戰,賦稅實乃重中之重。”蕭炬忍不住拍腿叫好。
“陛下,土斷之事就此定下,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官員選拔和任用。舉孝廉製度必須廢除,此番東征平叛建康,其實朝廷之中能用者寥寥,立下的大功的張貴,劉仁業,皆是窮苦子弟。運籌帷幄的慕之等人,雖處寒門,但是並非豪門附庸。反觀建康方麵,最後的脊梁袁氏兄弟,也是寒門出生,豪門反而搖擺不定,最終成為內應攻破建康。”韋然此時說起了第二件事。
南齊沿用後乾時期的舉孝廉製度,導致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蕭炬此時皺眉說道:“人才之事事關國本,可是如今又該如何?”
袁慕之此時早已有了計較,隨後說道:“陛下,此時也該分兩步而走,其一,杜絕現有官員貪腐現象,除了日常的火耗之外,貪汙累積百文者直接斬首示眾,送禮者也一並連坐。”
聽到如此狠辣的話語,連蕭炬都吃了一驚,百文並不是什麽大數目,但是袁慕之下麵一番話則讓蕭炬閉上了嘴巴。
“陛下,倘若微臣家中貧窮,有下屬送來五斤豬肉,臣是否可以收?”
“當然可以。”
“臣目前乃是高官,家中仆役眾多,又有下屬給臣送來一百兩銀子,說是借給微臣,微臣能否收下?”
“自然可以收下,畢竟有借有還。”
“但是倘若微臣還不起這錢,此時那人找上門來,說還可以借臣五百兩銀子,並且不要微臣還,隻需要微臣幫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忙,微臣此時幫還是不幫?”
聽完袁慕之的話,蕭炬方才恍然大悟,大貪都是從小貪做起來的。
袁慕之此時說道:“一人一文,十人十文,一日一文,千日千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亂世不用重刑何以服眾?土斷卻籍之策成功,增長官員俸祿,豈不雙方收益。”
蕭炬聞言點頭稱是,隨後袁慕之又說道:“其次則是官員考核,縣令考核小吏,郡守考核縣令,州牧考核郡守,中央考核州牧,一年一考,並且朝廷每年隨時抽派禦史,禦史分為明史和暗史。兩相複合,確保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陛下應該恢複被中斷的國學,各郡每年可以推舉三人進入國學學習,如果郡守推薦的人才在國學表現優異,則可以在郡守的年終考評上加分,若推舉的人才毫無本事,則在考評上直接降一等。”張則茂補充道:“往後官員一律從國學監選拔任用,不再實行舉孝廉製度。”
聽完袁慕之和蕭炬的話,蕭炬忍不住拍手叫好:“朕得二位,如劉備得臥龍鳳雛也。有此良策,我大齊何愁不興。”
隨後眾人又開始商談細節,就此“嘉義之治”正是拉開了帷幕,登上了南齊的大舞台。(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