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麵楚歌絕境現

字數:4213   加入書籤

A+A-


    自蕭寅起兵以來,嘉義之難已經持續了月餘。

    韋然本來預計要在十日之內讓恒玄授首的計劃居然流產,這也是令蕭炬韋然始料未及。

    在韋然的預設之中,恒玄既然去往南豫州,必然是要調鍾離淮陰等地的軍隊,故而已經提前令人在恒玄必經之路上進行埋伏,準備伺機擒拿恒玄。

    但是未曾想恒玄出京口之後,並未按照原定路線,而是通過水路到達淮陰,這讓韋然不禁懷疑,軍隊之中有內奸的存在。

    韋然對此不僅感慨道:“平日裏覺得恒玄不過一世家子,如今看來,也是頗有幾分能耐,居然能在我軍中培植出自己的人手。”

    其實也難怪韋然會有如此想法,負責截殺的乃是天雄軍將士,此軍乃是韋然直管,理應不會被滲透,但是如今看來,根本不如銅牆鐵壁一番。

    恒玄占據淮陰鍾離響應蕭寅,大舉發兵進攻在肥水西岸的淮南軍。

    恒玄又和北秦取得聯係,北秦軍隊合肥城而出,渡過肥水,一同夾擊淮南軍。

    劉仁業和雷朵兒率領本部精銳三萬餘人在肥水邊與雙方展開激戰。

    雷朵兒和劉仁業成婚之後,已經懷有身孕,不宜和以往那般動武,故而作戰起來頗為小心。

    劉仁業此刻正站在軍陣前列,與北秦軍正麵交鋒。

    北秦軍將領乃是傅遠,昔日傅遠射殺羊坎,今日仇人相見更是分外眼紅。

    淮南軍無不奮勇當先,爭先拚命,一時之間北秦軍被擠壓在肥水邊上動彈不得。

    反觀恒玄所部三萬餘人,則是從北麵夾擊淮南軍,一時之間淮南軍兩麵受敵,饒是劉仁業帶兵有方,也逐漸處於下風。

    迫於北麵的壓力,劉仁業又調派了五千將士前往支援正麵防線,如此一來,自己的正麵戰場則顯的力不從心。

    北秦源源不斷的人數優勢,很快就在戰場上占據了上風,劉仁業無奈隻好收攏部隊,令淮南軍集合起來,準備結陣退往廣陵。

    恒玄又豈會錯過這等機會,率領軍隊一路斬殺,淮南軍損失過半,倉皇退往廣陵城。

    劉仁業為了掩護雷朵兒先行撤退,親自領兵斷後,身受重傷,昏迷不醒。

    恒玄隨後率軍包圍廣陵城,此時恒玄已經糾結兵民近七萬餘人,晝夜不停,猛攻廣陵。

    雷朵兒此時身著鎧甲出現在城樓之上,對著恒玄喊道:“恒玄,陛下待你不薄,如今你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恒玄看了一眼雷朵兒,臉色鐵青,並未答話,而是令人繼續發動猛攻。

    雷朵兒親臨城樓,鼓舞士氣,喊道:“劉將軍已經蘇醒,眾位大可放心,我已令人沿海路向建康報信,不日就有援兵抵達。”

    受到鼓舞的淮南軍將士,此刻也紛紛重燃鬥誌,個個奮勇當先。

    廣陵百姓以往多受韋然恩惠,此刻城中青壯也自發前來守城,婦女則幫忙運送城中梁木等守城物資,老者則在家中做飯,以為軍糧。

    此刻韋然已經帶兵出了建康,正在赭圻一代布置防線,雖然他已知道恒玄到達淮陰,但是他並沒有預判到恒玄會和秦軍合作。

    之前劉仁業在撤退的時候,令人前往建康報信,數日之後信使到達建康,此時距離廣陵被圍困已經有五日。

    蕭炬得到消息,也頓時大驚失色,但是奈何如今韋然身處前線,如果通知韋然已然來不及。

    蕭炬立刻喚來張則茂,張則茂之前曾為夏口太守,也頗懂兵法,他令張則茂率領兩萬天雄軍前往廣陵救援。

    張則茂立刻說道:“陛下不可啊,建康城中如今有四萬禦林軍,三萬天雄軍,如果將天雄軍調走。萬一禦林軍中有恒直細作,豈不前功盡棄。”

    蕭炬哪裏能不懂得其中道理,但是廣陵近在眼前,不得不救,於是容不得張則茂拒絕,令其率軍出城。

    同時蕭炬又傳信給會稽的張貴,令其率三吳兵前往建康駐守。

    一係列的人馬調動,令建康城內人心惶惶。

    但是殊不知,蕭炬的這一係列調動,正中恒直下懷,恒直門人看到張貴已經離開會稽郡,立刻說服了會稽長史孔繁響應蕭寅作亂。

    刹那之間會稽郡拉響反叛大旗,吳郡士族也紛紛響應,刹那間建康果然在肘腋之間發生變故。

    固城王蕭允,安城王蕭涵,刺史也發本州之兵響應蕭寅。

    整個南齊如今已是遍地烽火。湘州軍,豫章軍,巴陵軍,三地之軍目前被堵塞於水道上,無法馳援建康。

    交廣兩地剛立戰火,韋然不想讓剛剛凝聚的民心再次經曆到戰爭之中

    閩州刺史臧洪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馳援建康就得通過臨海至會稽,但是會稽郡如今情況,臨海太守陳清也隻能先發兵進攻會稽。臧洪無奈之下隻能和陳清合兵。

    如此一來,蕭炬能明確掌控的地方竟然隻有建康及附近郡縣,地盤甚至沒有六王一半大。

    如此形勢不僅是蕭炬沒有想到,就連韋然也是始料未及。

    韋然在得知戰報之後,也是仰天長歎:“人算不如天算。”

    但是事情並沒有結束。

    雍州此時宋無為此刻正在襄陽城中,準備布置兵力對蕭責先行發起進攻。

    宋無為乃是堅定的皇權支持者,此番沒有理會蕭涼等人的利誘,而是選擇站在蕭炬陣營。

    而對於在其範圍內的蕭責,宋無為決定先下手為強,雖然蕭責還沒有公開拉反旗,但是一係列的行為還是令宋無為感受到了警覺。

    不久之後,宋無為的妻弟,也是雍王典簽的鄧宛帶來消息,說雍王有意和宋無為一敘,雍王被裹挾,並無反意。

    由於典簽是由蕭炬直接任命,加之兩人為親眷,故而宋無為並為起疑,於是宋無為離開襄陽城,準備前往蕭責約定地點一敘。

    但是行至半路,突然從山穀中殺出一隊伏兵,都是騎兵,快馬向宋無為殺來,宋無為帳下猛將劉胡見狀,便道:“大總管,中計了,早就告訴過大總管,不可輕出,如此亂世,怎能相信親情。”

    宋無為大驚失色,回頭看向鄧宛,才發現鄧宛早已不知所蹤。

    宋無為懊惱的丟下手中的馬鞭,罵道:“鄧宛害我不淺。”

    此時宋無為隻有親衛五百人,根本阻攔不住上千的騎兵,頃刻之間,將士們紛紛倒地,宋無為懊惱不已,但也無計可施。

    劉胡此時說道:“大總管,你先撤回襄陽,末將親自斷後。”

    宋無為看了一眼劉胡,點了點頭。便準備回去,但是沒想到身後突然又追上了一隊人馬,領頭之人乃是雍州長史袁儀,宋無為剛想舒一口氣,卻沒想到一個照麵,袁儀就用刀砍下了宋無為的頭顱。

    劉胡見狀悲痛萬分,對袁儀喝到:“袁儀,宋將軍待你不薄。你居然行此悖逆之事。”

    袁儀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宋將軍不識時務,劉將軍你若不降,下場和他一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