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嘉義之難開端起

字數:6720   加入書籤

A+A-


    北秦長安城內,元善看著前來送信的韋九,內心的激動之情再也壓抑不住。

    元善潮紅的臉上,更是露出了狂喜的笑容。

    他反複的看著手中的信,隨後說道:“你家王爺可還有何話要交代的?”

    “我家王爺說了,城池任爾奪去,莫要殘害百姓。”韋九並沒有多言,隻是簡單的說了這一句話。

    元善看著離去的韋九,隨後逐漸冷靜了下來。

    不多時,宇文至來到了元善府上

    元善也是開門見山,將手中之信遞給了宇文至。

    宇文至則是默默的看著信,眉頭緊鎖,但是旋即又舒展了開來。

    “宇文賢侄,此事你覺得可行否?”元善雖然極度渴望戴上黃帽子,但是此事事關重要,他還是需要確認再三。

    宇文至看完信後,將信還給元善,隨後說道:“按照信中之言,此時成都空虛,我軍出葭萌關,不日即可破。”

    但是宇文至還是疑惑的說道:“我與韋然曾經數次交手,此人為何突然間會做出此等事情。犧牲土地,就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嗎?”

    元善則是不以為意,一邊招呼宇文至坐下喝茶,一邊開口道:“當人身居高位之後,就會愈加迷戀手中的權利,本王初入長安之時,也未曾想有朝一日能有今日之光景。事在人為,很多事情到了最後都力不從心。”

    看到宇文至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元善此時在切入了正題,說道:“當務之急乃是迅速派兵進駐葭萌關,我準備令賢侄掛帥,征伐西川。現在想來,韋然選擇開戰的時機真是巧妙,並州軍已經跟隨山胡出關遠征草原,賢侄攻四川,淮南戰場又無法再進一步,閔觀根本無法利用這樣的機會南征。”

    翌日,長安朝會之上,元善則是主動要求攻打西川。

    閔觀雖然大為不解,元善為何突然轉了性子,但是攻打西川也是遲早之事,故而沒有反對。

    元稹也樂於看見宇文至等元善黨羽離開長安,故而很快就準許了。

    任命宇文至為征西將軍,都督征討西川諸軍事,領兵十萬,由長安出發,配合東川守軍,進攻西川。

    乾元殿之內,元稹散朝之後,便和高乾密會在此。

    高乾自從上次讓趙昭吃了大虧之後,後知後覺,也知道崔氏父子不可信,故而讓元稹處處打壓崔家。

    高乾在得知元善準備派兵奪取西川之時,臉上非但沒有喜色,反而露出憂色。

    元稹看後,忍不住的問道:“愛卿為何愁眉不展?開疆拓土此乃幸事啊”

    高乾聽後,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元稹,隻是歎了口氣,然後輕輕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啊,元善不行悖逆之事,就是因為手上沒有足夠多的功勞,昔日征北涼也是趙駙馬擦的屁股。”

    看著仍舊懵懂的元稹,高乾真是怒其不爭。隨後加大聲音說道:“陛下如今被兩位輔政大臣壓的喘不過氣來,毫無權力可言。在百官心中形同傀儡。如今元善征討西川,倘若事成,陛下之位危矣。如今南齊君強臣更強,韋然羽翼豐滿,而我大秦君主形同傀儡,至今尚未握有皇權,百官之中有不少人已經傾向於元善了。”

    元稹此時方才恍然,但是又急忙的說道:“那剛才在朝會上,愛卿為何一言不發。”

    高乾搖了搖頭,隨後坐在椅子上,滄桑的說道:“朝會之上,眾人盡皆支持,我若站出來反對,甚為不妥。如今既然事情已經定下,那麽就想好如何補救吧。”

    元稹聽出了高乾的話外之音,仍是不死心的打算刺殺元善。

    元稹上次刺殺事泄,被元善嚇破了膽,哪裏還敢再言刺殺之事。

    反倒是高乾喝道:“陛下,如今時局你還未看清嗎?做事不可在人後,你若遲疑不決,早晚被元善所害。”

    南朝戰場之上,漢王蕭涼水路大軍十萬已經到達江陵修整。

    趙王蕭寅,楚王蕭歸盡皆在此等候。

    蕭寅於江陵設宴,準備款待蕭涼。

    蕭涼神色倨傲的步入江陵城,一看就是虎狼之輩。

    眾人入座之後,恒直率先開口說道:“此次我等興兵討伐蕭炬,不成功便成仁,如今各位兵馬都已召集,開弓並無回頭箭,各位往後要上下一心,推翻蕭炬,共創大業。”

    蕭涼則是冷笑一聲說道:“蕭炬小兒,任用韋然這種大臣,這天下乃是我們蕭家的,如今都快成他韋家的,豈不令人貽笑大方。”

    按照道理,蕭歸比蕭涼還要年長,但是如今在座之人其地位最低。因為他的封地郢州最小。

    蕭歸此刻也忍不住說道:“昔日建康平叛,我就見蕭炬對韋然言聽計從,朝廷在建康周邊的兵馬,除了禦林軍外,基本都是由韋然控製,雖然天子之名,但行天子之事,端的可惡。”

    蕭寅則是沉默不語,他如今年紀尚小,方才十八。事情大多由恒直做主,此次謀反,蕭寅其實內心也是極為不願的,但是無奈,就如同當初蕭炬所擔憂的那樣,淪為了恒家的棋子。

    “如今我們要光明正大的與蕭炬對抗,就必須得有一個主心骨,眾位意下如何?”恒直此時冷不防的說道。

    主心骨的意思,顯然就是要立一個皇帝和蕭炬對抗。

    此話一出,三王誰都沒有率先開口,場麵一度陷入尷尬。

    還是蕭歸率先開口說道:“此事我就不參與了,趙王和漢王自己商量即可。”

    話雖這麽說,但是蕭歸其實心裏是一萬個不願意的,皇帝啊,何人不想當。

    奈何自己沒有蕭涼那麽雄厚的實力,也沒恒直那樣的外公。爭也是爭不了,還不如主動放棄,謀求一個更好的富貴。

    蕭涼麵色也是轉換不定,如今他雖然看似兵強馬壯,但是比起底蘊還是比不過恒直。但是如果還要拜一個黃口小兒為帝,那麽自己起兵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蕭寅則是用目光看向恒直,但見恒直的神色異常堅定,顯然對皇位是誌在必得的。

    恒直如今背叛蕭炬,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家族謀富貴。如果蕭涼上台,說不得也會對北方門閥進行打壓,唯有蕭寅繼位,方可安心。

    就在眾人的沉默中,時間尷尬的流逝。

    恒直眼看蕭涼不表態,於是便說道:“此位置不如由漢王來坐?”

    蕭涼聞聽此言,一時之間倒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恒直嘴上雖然這麽說,但是內心可不會這麽想,這蕭涼也不是傻子。

    如今的實力對比,蕭涼唯有西川之兵,雖然蕭寅也唯有江州之兵,但是恒直代表的可是數百萬北人。

    想到這裏,蕭涼將手中的杯子一轉,反過來問道:“如果趙王登位,恒公準備如何對待我等?”

    恒直一聽眼前一亮,談條件,那一切都好說了。

    恒直思索再三後說道:“漢王可願入朝?”

    這個問題問的著實很巧妙,若是願意入朝,意味著可以獲得高官厚祿,但是卻不如在封地內自在,而且隨時處於恒直的掌控之下。

    蕭涼自然是不願意入朝,但是不願意入朝,難道還固守西川不成?那麽還造反幹嘛。

    恒直看到蕭涼神色,便知道他不願入朝。於是恒直便說道:“若是趙王繼位,可將西川以及江陵一同封給漢王。將郢州和江州一並封給楚王。同時給予兩人劍履上殿,讚拜不名的殊禮,不知兩王意下如何。”

    蕭涼聞言,略一思索之後,隨後便說道:“我等要在自己的封地內有官員的任免權,朝廷不得幹涉。不然我等不是給趙王白打工。”

    蕭歸聽聞此話,也是連連點頭。

    蕭寅無法做主,便將目光望向恒直,恒直聞言後,隻是猶豫了一會,便點頭同意,於是三人簽訂盟約。

    待到三人都簽過字後,恒直則是心滿意足的說道:“既然如此,不日就可舉辦登基大典,昔日蕭炬在江陵登基,隨後踏平建康,我等也在蕭炬登基之處舉行祭天大典。”

    在選擇良辰吉日之後,蕭寅在江陵舉行祭天大典,正式登基為帝。

    加封恒直為太宰,大司馬,都督全國諸軍事。

    蕭歸為尚書左丞。

    蕭義為大將軍。

    三方合並接近二十萬,討伐蕭炬。

    但是在進攻的第一戰,恒直和蕭涼就產生了意見分歧。

    恒直認為應該先攻打巴陵,切斷湘州和建康的聯係,隨後再進攻建康,進而建康並無援軍。

    但是蕭涼則是認為應該直接沿江進攻建康,不要去管巴陵和湘州。

    對此,蕭涼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如今各州刺史,仍有在觀望者,隻有我們聲勢足夠浩大,才能夠讓他們下定決心一同出兵,如果能在三吳之地製造混亂,那麽就相當於在蕭炬的後方安上了不穩定因素,屆時蕭炬進退失據,哪怕韋然再有能力,也終將無功而返。”

    就在兩人爭執不下之時,蕭歸突然說道:“我曾與韋然一同作戰,此人作戰善使奇兵,而且行事十分狡詐。與他對敵,莫要指望此人遵守禮儀。此人連殺降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與韋然對敵,隻能大張旗鼓與其進行對決,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恒直聞言,也想起了恒玄曾經說過的話,他也說韋然用兵入神,經常兵走詭道。但是卻又會發現所有的一切似乎早就在其預料之中。

    恒直頓時就明白,巴陵極有可能是個陷阱,於是便決定使用蕭涼的計策,率軍直逼建康。

    嘉義二年秋,六王之亂徹底爆發。

    恒直率軍直接攻陷了長江沿岸諸多郡縣,並且令水軍沿水路抵達巴陵,但是圍而不攻,反而在江上使用了諸多柵欄,用來阻斷湘州水軍。

    四萬餘人在江麵上和巴陵郡對峙。雙方皆不敢妄動。

    不久之後,蕭寅稱帝的消息傳到了建康。

    舉朝嘩然,更有甚者讓蕭炬交出韋然已平息內亂。

    蕭炬聞言,隻是將這部分人拉出皇城閉門思過。

    蕭炬說道:“朕登大寶,早就料到會有此日。起初諸王不服,各自為政。如今又該如何?唯有一戰。如今蕭寅已經稱帝,國難當頭,再言內鬥者,朕盡皆殺無赦。”

    朝下眾臣莫不膽寒,恒氏徹底投向蕭寅,如今朝堂之上北人人人自危。

    崔誥此時說道:“陛下,恒直投靠蕭寅,乃是因為恒直乃蕭寅之親,此舉與朝堂之上北人官員並無關聯。而且微臣也相信,哪怕此刻在蕭寅陣營當中的大多將領也是被逼無奈。部分將領官員的妻兒盡皆在建康,微臣建議赦免其在建康的家人。不要牽連無辜”

    蕭炬聞言點點頭,於是又寬慰道:“朝中諸臣,之前與恒直交往過密之人,也不必憂慮。朕不會株連恒直門生及好友。”

    就在眾人長舒一口氣之時,蕭炬話鋒一轉,又道:“但是為了避嫌,即日起各位就不要參與軍機要事,所有的事情朕與秦王,祭酒,尚書丞皆會決斷。建康九門禦林軍全部換成天雄軍。禦林軍朕另有他用。”

    蕭炬隨後昭告天下,蕭寅謀反,其罪當誅,但禍不及妻兒,所有家眷在建康及在朝廷掌控區域內的將領親人,皆不會獲罪,並且宣布大赦天下,即日起由於韋然都督平叛諸軍事,率軍平叛。

    自此,被後世稱為嘉義之難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