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四張 雁門關外騎兵鬥

字數:6293   加入書籤

A+A-


    並州雁門關內,趙昭突然帶領一萬趙家騎兵趁著夜色進入關內。
    雁門關守將樊起得到消息之時,趙昭已經關內府衙之中靜等樊起了。
    樊起乃是趙家老將,對趙有誌頗為信服,起初還是頗為期待趙昭能夠帶領趙家重振雄風。
    但是自從太行山趙昭被打的狼狽不堪之後,樊起多次上書給晉陽的趙昭,希望他能出關攻打西秦,挫敗西秦銳氣,但是書信均石沉大海。
    今日得見趙昭親自來到雁門,樊起還以為是趙昭是來興師問罪的,故而言辭頗為傲慢的說道:“刺史大人來此,不知有何見教。”
    趙昭確也不惱,隻是說道:“今日來此,確實有事,不過恐怕不能入樊將軍所望了,本帥並非來興師問罪,而是來部署軍略。”
    一聽趙昭來部署軍略,樊期更是不屑,一聲冷哼後說道:“大帥是來教末將如何苟且怕死嗎?”
    聞聽此言,趙昭臉色一變,麵色沉重的說道:“昔日太行一敗,我焉能不引以為恥,之所以閉關不出,然則另有深意啊。”
    樊起以為趙昭在狡辯,於是便閉口不言,隻是眼神示意趙昭繼續說下去。
    趙昭整理了一下心虛,隨後說道:“實不相瞞,我並州軍雖然軍容雄壯,但是太行一戰後,騎兵損失大半,根本無暇西進,也跑不過韓九兒的騎兵,故而我才堅壁清野,堵塞道路,保境安民。但是西秦災荒嚴重,韓九兒所處的乃是軍鎮,並無多少良田,故而定要來劫掠我等,如今西秦和突厥聯合,必定要從突厥借路,為此我已準備多時。”
    樊起此時突然來了興趣,立刻湊上來詢問道:“不知道公子有何良策?”
    聽到樊起將自己的稱呼從刺史改成了公子,趙昭不禁心頭一熱,隨後也是自信滿滿的說道:“代郡郡城姚芹,乃吾之心腹,如今已經前往塞外去投降突厥。”
    樊起卻是麵色不變,他知道趙昭既然如此說了,定然還有後手。
    果不其然,趙昭隨後又道:“但是姚芹乃是得了我的授意,前往突厥處詐降,我現在急需一場大勝,來安定並州軍民之心,故而打算將突厥引到代郡,我們在路上大軍提前設伏擊,將突厥大軍一舉殲滅。”
    樊起此時看著輿圖,也覺得此計不錯,已有心算無心,未嚐不是一個好方法。
    趙昭此時突然握緊拳頭,狠狠的說道:“但是我得到了最新的消息,我在西邊的探子告知我說,韓九兒近來領兵去了塞外,如果我猜的沒錯,韓九兒定然是聯合突厥,欲從雁門向南劫掠,姚芹理應已經回到代郡,但是遲遲未歸,想來定然是有所變故,”
    樊起此時眉頭微皺,手中長槍今握,試探性的問道:“公子的意思是,姚芹已經被識破了?”
    趙昭不置可否,但是也還是擔憂地歎道:“我也不知,也有可能是將計就計,此事本是絕密,但是如今情況不明我隻好親自來此。”
    趙昭此時在府衙內來回踱步,時而駐足不前,時而又快速急走。
    “如今我身邊的趙家的鐵騎,唯有一萬餘人。”說道這裏,趙昭忍不住有眼淚落下,哭泣著說道:“我悔不該當日一時衝動,將三萬精銳送入虎口,父親留下的家底,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了,樊將軍手上的雁門守軍,是最後的趙家精銳了。”
    樊起此刻也是悲從中來,犧牲在太行山的士兵將領,大多也都是樊起的袍澤,當初眾人一同跟隨趙有誌在並州代郡起兵反抗北燕,隨後被元見收編之後,大家從農民軍土匪,變成了正規軍,在趙有誌娶了長清公主之後,並州軍在朝廷的分量也越來越重。
    回想起以前,並州軍的樂趣就是吃飯睡覺打山胡,山胡被打沒了,趙有誌也去世了,並州軍的魂也沒了。
    樊起此時突然亢奮了起來,大聲說道:“公子有何吩咐,盡管安排,樊某和麾下數萬將士,願意為公子一戰!”
    趙昭也被感染了,說道:“有樊將軍這話,我就放心了,如今突厥定然是要南下的,屆時他們肯定會繞過雁門,無論姚芹詐降是否成功,他們的目的都是掠奪人口和財富。”
    趙昭此時指著一處山坳說道:“如今他們都以為我人在晉陽,不敢出戰,故而樊將軍屆時將他們放過雁門之後,率兵在後麵追擊,隻許敗不許勝,收攏部眾,反複發起進攻,拖延時間,令親信將領繞路到此處埋伏,我也率人埋伏在此。”
    樊起仔細的看著趙昭所安排的伏兵位置,但還是擔憂的說道:“公子的安排並無差錯,隻是如何確定他們一定會走此處呢?”
    “此處離代郡最近,將軍率軍追擊,證明雁門守軍有出戰之心,但是奈何兵力不足,更加坐實如今並州已無人敢為我而戰,如今並州百姓多看不起我,就算阿史那達達再謹慎,也必然會上當,確定我在並州不得人心,但是百姓之言無法左右占據,隻需大軍支持我即可,屆時在此處伏兵,將軍追擊的時候保存兵力,到時候大戰一起,需要你截斷敵軍退路。”
    樊起此時雙手一合,慷慨的說道:“末將必不辱命。”
    阿史那達達和韓九兒次日果然發兵南下,雙方行軍一夜,趕至雁門郡。
    姚芹在軍中也算豁出去了,將雁門附近的一些軍事據點統統告知了阿史那達達,阿史那達達率部趁夜偷襲,果然大勝而歸。
    在關內的樊起得到敗兵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敲響了趙昭的房門。
    趙昭此時仍未就寢,看到樊起如此慌張,忙問是何事。
    樊起將突厥趁著夜色偷襲了他的三處營壘之事告知了趙昭。
    趙昭略一思索,便說道:“如此一來,就證明一件事情,姚芹還在突厥軍中。”
    樊起乃是直性子,立刻一拍桌子罵道:“姚芹真的賣主求榮嗎?詐降變成真投降?”
    趙昭也是拿不定主意,但是隨後又搖了搖頭:“我看不會如此,將軍也知道,趙家鐵騎的中堅力量,就是代郡的大姓,其中姚姓舉足輕重,那麽多族人死在太行,他又怎會輕易出賣家園,我若想的不錯,姚芹定然是故意讓突厥進攻這些營壘,就是為了告知我們,他還在軍中。”
    趙昭此時盤坐在榻上,突然間想到了什麽,說道:“他此舉定然是為了取信突厥,將軍不可遲疑,即刻率軍進攻突厥,稍戰一場後,就立刻退回雁門,試探一番虛實。”
    樊起正欲領命出門,趙昭突然又說道:“將軍分為兩軍,一軍在前,一軍在後,突厥極有可能設伏,不可全軍盡出。”
    樊起此時也別無他法,隻好按照趙昭之言,整軍兵出雁門,向著營壘方向而去。
    大軍趕到之時,正好碰到突厥大軍在劫掠當地百姓,樊起二話不說,便令大軍向混亂的突厥人發起了進攻。
    突厥騎兵此時大多未曾上馬,隻在掠奪財物,突然碰到並州大軍,根本無力抵擋,隻好節節敗退。
    樊起此時想起了趙昭的話,於是令人傳令後軍,與前軍保持三裏的距離,同時分出兩千騎兵追擊突厥大軍,自己親領中軍遠遠跟進。
    此時韓九兒的騎兵一直埋伏在遠處,阿史那達達看向姚芹,說道:“姚先生確定樊起會來此嗎?”
    姚芹肯定的說道:“樊起此人有勇無謀,作戰往往身先士卒,必會來此。”
    雖然嘴上這麽說,但是姚芹卻又希望樊起不要孤軍深入,他賣了三處營壘給突厥,就是為了取信突厥,隨後他又說出了樊起的作戰習慣,希望突厥在此布下伏兵,隻是為了將戲演的逼真。
    但是此舉過於冒險,他也是賭趙昭此時可用之軍唯有雁門軍,故而定會親自去雁門和樊起合兵。
    若是趙昭未去雁門和樊起合兵,那麽樊起可就真的危險了,屆時他也成為千古罪人。
    果然,雁門軍追擊了十餘裏之後,姚芹突然說道:“雁門先鋒追擊至此,樊起定然在後,可讓突厥騎兵在退後數裏,隨後回身交戰。”
    韓九兒也是名將,一下就讀懂了姚芹的意思,大軍回身交戰,樊起到來之時定然要率軍投入戰鬥,姚芹認得樊起,可一戰而勝之。
    隨後韓九兒向阿史那達達點了點頭,阿史那達達會意,隨後令在山上揮舞旗幟。
    突厥大軍退卻數裏後,突然回身列陣向雁門軍發起了衝鋒。
    雁門軍雖然驍勇,但是人數處於劣勢,逐漸不支,恰在此時樊起趕到了戰場。
    他看到自己的部眾已經逐漸被突厥軍壓製,便已經猜到突厥在用計,但是他決定賭一把,於是率軍殺入了陣中。
    姚芹此時暗地裏猛的一拍大腿,暗罵道:“這個匹夫,如此明顯的伏兵計,居然還要上,眼下我該如何是好。”
    韓九兒此時大軍已經嚴陣以待,就等韓九兒一聲令下就要發起衝鋒。
    韓就兒立刻將目光轉向了姚芹,需要姚芹來指認敵軍大將,雁門軍人數不少,又多是騎兵,想要全殲不大現實,斬首計劃最為可行。
    姚芹立刻裝作觀望狀,說道:“天色過暗,實在分辨不清。”
    韓九兒此時也醒悟過來,如今天色已晚,如此距離想要看清也實在是為難姚芹了。
    姚芹此時突然想到,樊起平時喜歡用斧頭,故而他的幾個副將也受他感染,喜歡用斧頭,當下便說道:“樊起平日號用斧,大軍向手持巨斧者衝殺即可。”
    韓九兒會意,當下便令本部騎兵發起了衝鋒。
    看到有大批騎兵向自己衝殺而來,樊起便知道伏兵出現了,當下便令士卒讓後軍加快行軍步伐,盡快趕到戰場。
    雁門軍瞬間和西秦軍站在一處,腹背受敵之下,雁門軍節節敗退,樊起則是有意識的讓大軍向後撤退。
    看到樊起有撤退的架勢,韓九兒坐不住了,立刻就要率剩餘騎兵盡數出擊。
    姚芹擔心這些騎兵一旦出擊,樊起恐怕有失,立刻勸阻道:“將軍不可啊,若是樊起有後手,剩餘三千騎兵盡出,豈不是過分危險了。”
    韓九兒拍了拍盔甲,疑惑的說道:“你不是說樊起有勇無謀嗎?他如今已經分兵而出,定然是主力都在,又怎有心思分兵。”
    姚芹狡辯道:“樊起雖然有勇無謀,但是帳下並非都是庸才,萬一留有後手,也並非不可能。”
    韓九兒正在疑惑之時,突然探子來報,一裏外發現大量東秦軍,人數不下兩萬,正在向戰場趕來。
    此時戰場中央,樊起一麵大戰,一麵聽到西秦軍口中喊道:“手持巨斧者是樊起,先殺樊起。”
    樊起聽到這話,當下心中便已了然,他悄悄縱馬躲避,隨後將巨斧丟給親衛,手中武器換成了長槍。
    雖然他長槍使的不如斧頭,但是再傻他也知道這是姚芹在透風報信,因為他最顯著的特征是光頭和絡腮胡。
    此時雁門軍後軍來到,開始接應樊起撤退,雁門軍後軍不僅有騎兵,更有強弓硬弩,待雁門前軍退後之後,雁門後軍用強弩開始阻攔突厥和西秦的騎兵。
    姚芹看到這情況,心中舒了一口氣,確定趙昭定然已經有所察覺,提前到了雁門,那麽計策便可實施。
    此時他又體貼的提醒道:“收獲已經頗豐,不宜追擊了。雁門軍所用之武器,乃是從南齊傳來的破天弩,威力巨大,可同時數箭齊發,突厥騎兵大多沒有鎧甲,齊射之下損失慘重。”
    阿史那達達此時也發現了,於是沒有理會韓九兒,當即下令撤兵。
    韓九兒本欲繼續追擊,畢竟他的騎兵都是有甲的,但是看到突厥主力已經後撤,自己這兩萬跟過來打秋風的騎兵可不能去擋靶子,於是也下令撤兵。
    待到天明,突厥清點收獲,果然頗豐,阿史那達達因此對姚芹更加深信不疑,往後行軍每每多問計於姚芹,反而冷落了韓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