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元宮遺詔托孤
字數:3024 加入書籤
經過多方打探,劉仁業終於探得了洛陽調兵遣將的真實原因,於是他立刻馬不停蹄令人傳信給身在建康的韋然。
經過滅佛之事後,整個南齊朝堂逐漸趨於穩定,韋然還在每個鄉裏安排負責教育的文官,以後所有的朝廷旨意由郡守通知裏正,隨後由負責教育的文官向當地百姓傳達。
同時文官可以直接向當地的駐軍檢舉當地的不法之事,從而實現了一整套的監督體係。
隨後韋然又在禦史台加派人手,從以往固定的監察禦史,變為輪崗製的監察形式。
最後韋然又聽從張則茂的建議,在大齊錢莊中開始安排暗哨,由於大齊錢莊已經成為了全國通用的錢莊,故而是可以直接利用的點,在錢莊中安插暗哨,用以監控當地的情況。
在一係列的舉措之下,整個南齊朝廷方才穩定了下來,不法之行徑有所收斂,韋然還在每個郡駐紮一百天雄軍,每個季度調防一次,用來配合暗哨進行行動。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南齊的政治環境煥然一新,雖然又是殺的頭顱滾滾,不過也是開始逐步減少士族對百姓的影響力,百姓不用再依賴士族才能得知朝廷的旨意,同時韋然又用從寺廟中抄沒的財產用以教育建設,受條件所製,不過韋然還是盡量讓有天分的孩子可以讀上書,從而解決士族在知識上麵的壟斷。
蕭炬在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之後,將韋然招來上元宮中,韋然本來以為是何事,但是聽說蕭炬準備給自己修陵墓之時,韋然依舊是大吃一驚。
雖然有所心理準備,但是當那句:“朕身體已逐漸不支”的話從蕭炬口中親口說出來時,韋然仍是忍不住當場哭泣了起來。
蕭炬看到韋然掩麵而泣,內心也有所動容,隻是說道:“朕若死了,你要好生扶持業兒,若是業兒能力不行,卿可自取之。”
這話上一次聽到,還是劉備托孤白帝城之時,對諸葛亮所言。
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自取之不是示意人取而代之,而是示意可以從宗室之中選擇能力才幹品德之人為帝。
蕭炬隻有一子蕭業,如今方才七歲,懵懂無知。
宗室之中,與蕭炬同輩的唯有被囚禁在府中的趙王蕭寅。
侄子輩之中,唯有現被封為臨海王的逆賊蕭巒之子蕭子尹。
剩餘之人都是非蕭衡直係親屬,都是蕭炬的叔叔輩。
韋然此時叩頭道:“陛下怎可出此言,微臣和慕之親自教導,太子定然文韜武略,安邦定國,陛下既然相信微臣能治理好國家,又為何不願相信微臣能輔佐好太子呢?”
蕭炬此時已經虛弱無比,坐了一會兒後,便回到了榻上,示意太監給韋然搬來一張凳子。
韋然坐在蕭炬身邊,兩人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韋然臥病在床,蕭炬在旁陪伴的場景,隻是時過境遷,如今雙方位置互換,變成了韋然陪伴著蕭炬的陵寢。
蕭炬對韋然說道:“我的陵墓不必修的過於豪華,一切從簡即可,眼下朝廷正是用錢之時,不可鋪張浪費。”
韋然此時哪裏能聽的進去,隻是不停的說道:“陛下,不至如此,微臣還未平定北方,昔日我等約定一起將朝廷搬到洛陽,還於乾時舊都,陛下難道忘記了嗎?”
韋然此刻猶如瘋狂了一般,起身不停的說道:“時間還夠,微臣這就去準備,令劉仁業發兵洛陽,哪怕用人命填,微臣也要讓陛下住到洛陽紫微城中。”
“韋弟,不用了。朕之言,你要切記,近年來你行事雖然增強了我朝國力,但是也得罪了太多的人,身為帝王,朕自然希望待業兒之後,你能還政於業兒,但是身為兄弟,我又深知,若是放棄了權利,你焉能自保?”
蕭炬此話可謂是推心置腹,韋然若是放棄了手中的權利,無兵馬在手,時間一久,軍心不在,韋然自然任人宰割。
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韋然要成不世之功,不僅要殺戮過多敵人,還要對自己人足夠狠,方能安定朝政。
蕭炬隨後令太監拿來一封詔書,遞給韋然,韋然打開一看後,立刻將詔書放在一旁,跪下說道:“此詔臣萬萬不能受。”
原來蕭炬在遺詔之中,不僅任命韋然為托孤大臣,何時還政由韋然自行決定,並且還將江陵到江州之地,給韋然作為封地。
要知道這可是南齊的軍事中心啊,蕭炬此舉無異於是將蕭業放在火上烤。
蕭炬笑著說道:“我就知道你不會接受,詔書給你,至於是否要宣讀是你的事情。接下來我說的話,你要記住,我不是用皇帝的名義命令你,而是以兄弟之言告知與你。”
韋然微微點頭,蕭炬說道:“我死之後,陵墓從簡,安葬在我父皇陵寢邊上,留一個墓室,用以楊皇後百年之後安葬即可,朕之龍袍暫時不用陪葬。”
看到韋然心中生疑,蕭炬解釋道:“倘若有生之年,韋弟能平定北方,就將我的龍袍,埋在洛陽金墉城內,我雖無太大野心,但是如此,也能證明平定北方,我也有功啊。”
韋然此時忍不住大聲哭泣起來,哭著對蕭炬說道:“陛下,你要保重龍體,微臣有信心,三個月內就拿下洛陽,實在不行,我去和閔觀談判也可以,他將洛陽給我們,我派兵去攻打西秦。”
韋然此時儼然喪失了理智,整個人也頓時覺得頭暈目眩,許久之後方才緩過神來。
蕭炬寬慰道:“不必如此,人之天命,皆在命數。命中如此,何必強求,陪葬品一律從簡,不可招搖,我也不需要守墓之人,隻需要從周邊挑選二十戶人家,免其賦稅,每年朕的祭日,隻需要業兒稍微祭拜即可,不需要如同祭奠我父皇一般大費周章。若是能遷都洛陽,我的陵寢也不必遷移,每年遙祭即可,韋弟若是有心,每年可來祭拜一下,慰藉一下為兄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