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三不朽,探秘與代價(4k)

字數:2515   加入書籤

A+A-




    簡單地布置了一番,趙青一行人向著數裏外小丘上的驚雁宮迅速行去,注意到這三座石殿都是用一種看來似雲石但又帶有金精烏母那類鋼質的不知名物料所建,且大殿的支柱上滿是造型高古的浮雕。
    其中的每一扇殿門,則為各一種近古風格的巨型鐵門,高兩丈、闊四丈,厚約一尺,足有三十多萬斤之重,需要十名二流好手方可勉強推開,不由得讓人生出震憾之感。
    在元初的時候,忽必烈之弟思漢飛研究驚雁宮殿柱上的浮雕圖案,他多年來南征北討,曾閱典籍無數,更是踏遍天下,但對於浮雕上的事物,卻是一無所知,可見這些奇禽異獸所在年代之久遠。
    不過,這畢竟是數百年後的元朝,尚未曆經過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靖康之亂的當今,前隋保留下來的各類古籍,總數達三十七萬卷、七萬七千類之多,被楊廣下令藏於大興嘉則殿、洛陽觀文殿中,並未像曆史上那樣大部分毀於戰火,到唐朝時隻剩下八萬餘卷。
    不得不說,隋朝在文化上確有很大的貢獻,楊堅下詔“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求書,讓過往因南北分裂和長期戰亂而遺留民間的書籍為官府重新收錄,恢複了先秦、漢代的文化傳承;
    而到了煬帝時期,雖然楊廣當皇帝不怎麽樣,但他個人的文學藝術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十分重視圖書的收集,延續了楊堅的政策,且像《漢書十誌》《文德殿目錄》那樣進行了係統性的整理,在短短幾十年間,藏書量就超出了以往任何朝代。
    這也是當初“推山手”石龍見到宇文化及自稱要將《長生訣》獻給楊廣,懷疑楊廣有可能解讀得出其中內容,因此竭力反抗,不願讓昏君延壽長命的緣由所在。
    由於占領洛陽、大興時幾乎未動幹戈,趙青全盤繼承了隋朝秘書省藏書370009卷,並耗費了相當一段時間覽盡了《隋大業正禦書目錄》經過整理後的三萬七千餘卷古籍,其中包括了很多後世失傳的書目,例如《鄒氏傳》、《夾氏傳》等春秋史書,秦國史官所著的前朝史書《周書》、陸賈所著《楚漢春秋》,項羽所著兵書《項王》等等,讓她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厚度。
    實際上,在閱覽大量古籍的過程中,趙青也生出了像班固那樣整理它們的想法,並準備從新征服國家收集到更多典籍,且理清楚之後,召集大量學者一齊提煉其中的思想精華;
    “雜糅百家、兼取各家、包容並蓄、聯結整合”,吸收儒、道、墨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將不同學派的思想進行融合和創新,從而形成專屬於自己的道學流派,類似於雜家宗師呂不韋讓三千門客合著出《呂氏春秋》的情況。
    雖說趙青算起來是道家的人,但她對老莊思想中的某些消極觀念並不完全認同,相反,她認為儒、法、佛、墨等思想均具有不可忽視的優點和價值,可以對許多道家經典未涉及到的領域予以補充。
    因此,趙青致力於從這些不同學派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它們融為一體,並融入前世的科學思想和嚴謹邏輯,旨在以道家思想作為基礎,開創出一個新的流派學說,從而能夠與先秦諸子相媲美,甚至超越他們。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既然已經在此界做到了立德、立功的前兩個“不朽”,趙青自然也試圖以最完善的方式著書立言,除了留下大量武學典籍之外,也要在思想上取得一定的成就,達至“三不朽”的傳世境地。
    先前她整合道教佛教,讓慈航靜齋、靜念禪院等佛門宗派變成“道宗”,歸入新的“道盟”之中,正是為了傳播這個新思想流派而作出的前期準備,讓改良後的“新道家”,或者說“新雜家”,成為了後世的主流思想;
    同時,根據“新道家”流派對天、地、人、道的闡釋解讀,來像《道德經》那樣起到指導自己修行的作用,不再因後續融合吸收其他先進思想、高深典籍而變動其中的核心,以此來疏通未來前進的道路。
    每一個世界,既然帶不走其中具有實體的資源,自然得換一個角度收集非物質性的其他東西:
    剛開始隻是武學秘籍,然後是作為武學理念來源的佛道經典,再延伸到更廣闊的思想流派,最後逐步匯總、汲取古往今來全天下人的智慧,將其融會貫通,以此作為一方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
    言歸正傳,由於覽盡了三四萬卷正禦書,並看過了數量更多的圖文畫冊等雜書,趙青的見識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再加上前世的現代認識,比起區區一個思漢飛勝出何止百倍。
    因此,她很快就辨認出了殿柱浮雕上一些極其罕見的上古異獸,如水駹、靐鮭、五角龗等等,僅有一些先秦古籍的殘篇中有隻言片語的記載。
    “怎麽其中有幾種異獸,看上去似乎是劍齒虎、巨犀、洞獅之類早已滅絕的古生物,甚至還有仿若暴龍、翼龍、蛇頸龍的圖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