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增加家庭收入新點子

字數:2978   加入書籤

A+A-


    日,是個難以忘懷的日子,這一天,他才如願釋負,放下一直懸掛不安的心;這一天,他才讓心情釋然放開,跟過去告別;這一天,他才敢開懷大笑,遐思未來。
    孫超華收了到省城,陝西機械學院入學通知書,根據通知要求,父親孫老萬通過糧站轉了六個月的口糧,孫超華拿著通知書在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
    一切辦理停當之後,母親張熱情做了一頓自分家長過以來最豐盛的一桌飯菜,招呼大家為兒子孫超華慶賀。
    席間,張熱情說,“今天既是給你大哥宴慶會,也是咱們家第一次家庭經營會,大家好好樂一下。”
    首先,孫超華端起啤酒一敬父母供養之恩,二謝弟妹支持之情;然後是弟弟、妹妹向大哥孫超華致以祝賀。
    幾番輪回之後,母親發話,“你大哥的事總算不負眾望,讓我們在村上有麵,他入學後,戶口就轉到城裏,我們家少了一個人,多留了一份責任田,在還沒有充分之前,我們家口糧充裕,玉米可以用來喂豬,增加家庭收入,”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想了想,繼續道,“你父親年已過五十,重力氣的活就不能再做了,下一步,主要是經營好咱家責任田、家務後勤,再就是幫我參加‘搗蛋部隊’,賺點家用零花貼補你大哥上學生活費用。”
    “除小妮外,你們姊妹倆以後賺到錢,給你們單獨存著,供老二娶媳婦、大妮嫁妝之用,家裏以後不動用你們賺的錢,如果實在要用,也是挪用一下,日後給補上,”孫老萬接過話茬,說出了家庭經營規劃的核心內容。
    姊妹幾個聽完父母的話,麵麵相覷,以為父母說醉話。
    除孫超華外,其它姊妹三人都認為,一家人咋分那麽清楚,那不顯得生分。
    孫超華見弟妹們不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就提醒道,“你們說原來的生產隊好還是現在分了責任田好?”“當然是現在好!”弟妹們齊聲回答。
    “那是為什麽呢?”孫超華又以提問方式啟發他們思考,“我想大概是給自己幹,會不遺餘力地拚命做好。”孫超群思索後搶答。
    “父母是想用責任田的方式,激勵我們各自挖掘潛力,不要偷懶地多幹快幹,讓家庭盡快富起來吧!”大妮認為是自己說的那樣。
    “有那個意思,但我們是一個家庭整體,分工不分家,就看你們誰的辦法多、點子巧,當然了,我們還有親情在嘛,相互幫助是應該的,”孫超華說完,覺得沒有完全表達自己意思,補充說道,“既然父母說了,我也完全不能依賴父母供給,入學後,看看有沒有勤工儉學的法子,賺點生活費,盡量減輕家裏負擔。”
    孫老萬夫婦見孩子們都很通情達理,明白他們苦心,高興說道,“好,孩子們,咱們勁往一處使,方法往一處想,早點改變我們家的居住環境吧!”
    孫超群想好了還是先跟小姨夫從倒賣豬做起,起先,隨小姨夫早上5點就起來,騎著自行車到70裏以外的河北高原那小豬市場買進小豬,然後用車駝回本地市場再賣出,賺取兩地的差價。
    開始,小姨夫幫他看好小豬,談好價錢,回來的時候,年齡小,有點吃力,後麵馱著小豬後,前輕後重,騎著左右搖擺、晃動,小姨夫教他,給自行車前把,各吊一個磚頭,這樣就好駕馭車子。
    小姨夫一開始,給他量身定做,尋找合適的重量小豬,讓他有個循序漸進適應過程,再根據他過往的經曆,慢慢增加重量。
    這樣一來,就比較難以匹配尋找差價最好的小豬買進,雖然賺的錢少一點,但每次都有收獲,孫超群也不覺得累。
    等他適應了來回的路程,能夠很輕鬆地選擇合適的小豬重量後,小姨夫就傳授他選擇小豬、砍價技巧,久而久之,他也能單獨與豬販子討價還價,揣摩對方心思,見好能有錢賺就及時交易了。
    大妮也在本村附近,找到一家用大豆加工人造肉的小作坊,與一群年齡相仿的姐妹們一起工作,活雖不重,就是時間長了點,每天要工作9個多小時,盡管苦了點,但也樂得其所。
    張熱情加入了本村自發組成的三五成群“倒蛋部隊”,所謂倒蛋部隊準確地講,就是在本村附近鄉裏,挨家串戶回收雞蛋,收到一定數量回家後,按大小分揀,單獨存放,然後三五成群結伴,乘車到城裏工廠家屬區附近再賣掉,一收一賣,賺點差價辛苦錢而已。
    她大概要兩三天進一次城,去的時候,讓孫老萬用車子早早送她到10裏外的車站,趁著第一班次,人少方便進城,然後尋找比較大的家屬院,在門口附近,人來人往的明顯地方擺攤銷售。
    三五成群,組團“搗蛋”有多種益處,一是來回在公交車上大家彼此能有個照應,二是在人多買雞蛋時,能有個人幫助算賬,三是需要方便時,能有人照看雞蛋籠子,防止不懷好意之人趁機行竊。
    父母的辛苦,哥哥、姐姐的勤勞,11歲的小妮耳濡目染,也悄悄地在放學後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孫超華每周六都要回家一次,利用周末都要幫母親走街串巷收零散雞蛋,母親不讓,怕他受委屈,他卻執意要去,還說隻要體驗父母的苦,才能牢記父母的恩。
    大學第一年,他來自農村,學校給予照顧,助學金每月支付他21元,基本夠生活費用,隻是回家返校的路費,需要家裏貼補,一般家裏支持5元左右。
    第二年,學院對月度助學金改革,分成70為助學金,30為獎學金,獎學金一般一學年按單科成績排名獎勵一次,每月的助學金隻有15元左右,需要家裏補助大概10元左右。
    他不想讓家裏負擔過重,就誌願參加班級,組織地包教室清掃活動,通過自己的勞動方式,賺到一點生活費用。
    第三年、第四年乃至畢業前夕,隨著85年以後工業體製改革試點循序漸進,統一調控物價實施,價格都在上漲,這個時候,盡管他依然保持節儉的風格,每月家裏供給不得不提高到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