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印象越來越好
字數:3167 加入書籤
兩天以後,舅舅帶話給超華,說對方女孩李娟很滿意這樁婚事,但李娟爸爸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舉辦一個訂婚儀式。
超華感到不解,舅舅解釋說,李娟爸爸認為,既然都是親友做介紹,舉行這個儀式一來顯得正規,二來左鄰右舍也都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已經訂婚,就沒有人再提給她說親了,對孩子來講可以避免經常“騷擾”。
舅舅私下對超華說,其實李娟爸爸真正擔心的超華這邊畢業之後會發生變故,因為他的兒子在學校談了一個外地女友,畢業後就分手了。
“既然人家有顧慮,就給人家一個承諾吧,我跟你父母商量一下,另外,我領導說鑒於你家情況和你現狀,女方原則上不要彩禮,但總得給李娟意思一下,這個你和李娟商量辦。”舅舅給超華說了後續想法。
超華第一次約李娟去西京郊遊,他們乘坐火車,在車上聊起興趣,李娟說,自己喜歡唐詩,她吟誦了一首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李娟解釋說,她每次讀這首詩時候,都被詩中描述的母子難分難舍的情景所感動。
超華說,“唐詩有它顯著的特點,句子對仗,上下押韻,朗朗上口,難以忘懷。”
“你有特別喜歡的一首?”李娟問超華。
“如果說特別喜歡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賀知章的那首。”
李娟接著問,“還記得詩句?”
超華想了一會,“我試試背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想問客從何處來。”
超華剛剛憑著記憶背誦完畢,李娟回答說,“這可能是典型的五言絕句,而四句押韻。”
“應該是吧,”超華回答得不是很肯定,因為他對唐詩懂得不多,不想在這個比自己知道還多的女性麵前“丟臉”。
見超華半天不吭聲,李娟又問超華平時喜歡做些什麽,超華說功課之外,喜歡看,心裏最想的是,盡快畢業,能盡早自食其力,不再讓父母供給。
出了西京火車站,兩人來到北大街商場,李娟給自己挑選了一短一長兩件上衣,超華付了六十元,李娟說到公園散步去。
“就買這兩件可以了?”超華小聲問。
李娟看到超華疑惑眼神笑著說,“你認為那?”
“家裏給了二百元,我還擔心不夠,”超華難為情地解釋。
“你以為我會買好多嗎?”李娟笑著說道,“按我的想法,你現在不賺錢,還在接受家裏供給,就不要花費你家的錢了,但父母的有他們的想法,所以就不想讓他們不悅,意思一下就行了,還請你理解。”
“我明白,你這樣做已經很給我麵子了。”超華話音剛落,李娟接過話茬,“我們需要相互了解,你知道就行。”
到學院附近公園轉了一個多小時,超華問她是否先去宿舍光顧一下,李娟說,下午還上中班,需要三點趕回去。
“下次有時間再看看你的住處,你回學院吧,”超華看了看時間,才十一點鍾,說吃個便飯再走,她堅持要他回學院,自個回單位了。
告別了李娟,超華回到學院,到了宿舍,聽到林軍項幾個還在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遊覽見聞,見他進來,便轉移話題,問他那麽提早回家,是不是有什麽喜事,超華隻笑不答。
周末回家,母親告訴他,舅舅告訴說,李娟母親嫌她去買衣服買的少,李娟回答母親說,超華現在不賺錢,不想給讓他心裏有負擔。
“看來李娟還很懂事,就怕她家人為難了,”母親倒是擔心起來。
“我想她能夠應付的,這點不用你操心了。”超華安慰母親。
母親對超華說,“超群說你們哥倆訂婚一起搞,我和你爸沒有同意,一來是超群的彩禮雖說是自己賺的,但在同一天的訂婚禮上做不同的事,對李娟那孩子有點不公,我們想把你的訂婚儀式搞得隆重一些,該請的都請來,場麵氣氛大點,也想給親家那邊給足麵子,至於超群,我們談好了,畢竟他這次是第二次了,還是低調點好。”
超華見母親安排的如此周到,照顧到了各方情緒,也就沒有說什麽。
超華與超群先後舉辦了訂婚儀式,相差不多兩個周,孫老萬夫婦忙了近一個多月,總算把兩個孩子事有個圓滿結果。
“把你們的事定下來,接下來我得托些熟人,再把大妮的婚事定下來,這樣才安心了,再過一年,你畢業結了婚,我就徹底放下心了,你爸說把家裏事都交代給超群,他也該挑起大梁了,你在外邊,這家就是他給自己幹。”
超華聽了母親的話,說,“等我畢業了,能夠自食其力,你和我爸就不要再‘倒蛋’了,該歇息了,在家幫著收拾零碎的事,就不要再辛苦了。”
“恩,我們也是這樣想的,”母親和超華想到一塊了。
超華訂婚那天,孫老萬把孫老師請來主持儀式,訂婚宴結束後,讓孫超華陪著孫老師送李娟回家,孫老師代表孫老萬夫婦到李娟家與其父母正式見了麵,表示對此門親事的重視和認可。
訂婚之後,舅舅告訴超華,他的領導已經和李娟父母談好了,孩子們訂婚以後,讓他們自由聯係,加深情感。
超華回到學院,和高他一年級的留校同學說起此事,那同學對他說,超華四年級課程不多了,可以住在縣裏留給他們的宿舍,以後李娟來學院,接待也方便。
那個同學說,“係給我們兩個一間學生宿舍,讓我們學習用,我有住處,其另一個同事白天不在,晚上回來休息一下,你可以住。”
超華說自己用不上,那同學還是把鑰匙給了他,說反正他也不用,留給超華備用。
後來,李娟來過超華學院兩次,看了他生活學習環境後,對超華說,“你們學院去多了不合適,你還是先安心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