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就是不知道是否會同意?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孫超華回來的第三個晚上,根據餘秀清的提議,老魏和王書記商量,決定晚上在魏廠長辦公室再次召開小型會議。
魏廠長說,小孫回來了,餘副廠長把我們四個人想法、意見都告訴了小孫,小孫想聽聽我們大家,還有沒有新的考慮,請大家各自陳述自己想法。
“我這兩天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們分廠現在的人員結構是,中層5人,主管人員生產係統工長兼計劃調度6人,計劃調度2人,辦公室人員4人,技術人員11人,主管2人,一線30人,一線員工輔助人員5人,其他265人,小計270人,分廠按調資要求統計,11月底在崗人員300人。”
“書記的數字來源很準確,根據我的分類,符合這次調整要求,工作滿三年及以上人員,分廠機關有28人,分廠一線有144人。”孫超華對王書記的員工數據,作了補充分析。
工會負責人呂青山接著發言,“這就是說,按照調整比例,機關隻有人員中30人的三分之一,隻能有10人可以得到調資,分廠一線隻有89人可以得到調資。”
“僧多米少,職工都瞪著眼睛看我們哪?”黃副廠長也說出他的擔憂。
“情況十分嚴重,這兩天員工一見我,就問調資方案什麽時候公布,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了,”魏廠長看到這種僧多米少的情況,表現出嚴重的焦慮,餘秀清卻穩坐釣魚台,低頭不語,便問,“老餘,是你提議今晚召開會議,怎麽你不吱聲?”
“我已經把我的擔心、憂慮都告訴小孫了,”餘秀清回答了老魏的提問,算是發言了。
一向看風使舵的呂青山,建議大家,先看看別的部門怎麽做的,實在不行,就等工廠指示,還提醒大家,這件事涉及員工的切身利益,搞不好,會出大亂子?
魏廠長聽了,“老呂,如今風向變了,你那一套已經老掉沒牙了,不能用了,今天人事教育處,薛處長專門把我們叫去,傳達工廠指示精神,要求,生產不能出輪子,必須保證三年及以上員工看到調整薪資的好處,還專門交代,誰家早出方案,就先落實工資放發到位。”
“這不是給下邊施壓,既要馬兒跑得快,還不給添加料嗎?真是費神了,”王書記聽了老魏的話,認為呂青山的主意確實這回遇到了克星,不好用了。
三個人在那裏議論了半天,都沒有議出一個結果,在那裏發呆。
“你們還有好的想法嗎?”餘秀清問。
王書記、呂青山耷拉著頭,示意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
老魏看著餘秀清很冷靜的樣子,衝著她喊道,“老餘你什麽意思,大家苦思冥想,不得要領,你們兩個怎麽一言不發,是沒有主意怕說出來不好使,還是故弄玄虛?有什麽好主意,就不要藏著掖著了吧?”
“不是我們沒有想法,是你們不給機會?”餘秀清故意不說,讓他們著急,這樣一來,他們就用心聽解釋,她知道這裏有些數字上的邏輯分析,需要好好用腦思考。
呂青山一聽極了,“這就冤枉大家了,你是生產副廠長,小孫是分廠長助理,名正言順,怎麽沒有給你們機會?”
王書記也插言道,“大家是考慮小孫才回來,對調整政策有個很好的精神領會,沒有人不讓你們發言嘛。”
“我相信小孫,腦袋瓜靈光,一定有想法了,何必讓他說說?”黃副廠長看到小孫,就點了他。
餘秀清見他們對小孫有了關注,就順著書記的話,“書記這你就不知道了,小孫一回來,昨天、前天研究了兩個晚上,工廠調整文件,才有了一套初步方案……”
“在那裏趕緊給大家說說,”老魏、老呂、老王書記等人,急不可待地同時發問,索要資料。
“好,我給你們資料,小孫該你登場了,”餘秀清說完,一邊發著資料,一邊崔小孫做好解說準備。
魏廠長一邊看著方案資料,一邊提醒大家,小孫的資料裏,數據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要求小孫講的慢點,大家對照資料數據,好回味是否合乎道理。
孫超華先講了,對工廠調資文件的理解,他認為,工廠這次調資,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為了對各分廠的工資的變動部分,給予固化,穩定職工,微調現有方案中不合理的成分,二是讓入廠三年及以上人員,看到工廠未來的發展,享受當下的好處。
“沒錯,這個意思表達的很準確,也很全麵,工廠就是這個意思。”萬書記對孫超華的理解非常認可。
“既然大家認可我對調資文件精神的理解,那我就開始我的方案解釋,”孫超華告訴大家,“我們不妨換個方向思考,我們分廠現在實有人數300人,符合調資文件規定的人員,機關人員28名,比如我、核算室的小宋,就不在此次調整範圍之內。”
“對是這個道理,”呂青山同意小孫說法。
“分廠一線滿三年以上人員的最新數據是144人,”孫超華說到這裏,看大家的反應,見沒有人提出異議,“那麽我們分廠此次按比例調整人員應該是99人,這個也沒有問題吧。”
見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孫超華繼續,“按我的想法,這隻是個初步建議,具體有不同意見可以商榷,現在就當用來模擬演練方案好了。”
“行,先按你思量說下去,”魏廠長讚同小孫的做法。
“如果我們假說,中層以上人員5人,主管人員8人,五個主要工序優秀員工5人,每人調整一級,就需要用掉指標18個,機關剩餘15人,每人隻調整半級,用掉指標7.5個,優秀員工5人調整一級後,給一線的指標就剩下了73.5個了。”
“小孫,你等一下,我核對一下,”呂青山拿著計算器反複核實後,“你繼續沒有錯的。”
“那最後大家就好理解了,剩下的73.5個指標,給分廠一線員工每人調整半級,可以滿足147人,而我們一線隻有144人,3個班級指標作為分廠待留機動備用。”
“這個思路好,既滿足工廠調資精神,還滿足了三年以上員工都要考慮的要求。”王書記拍手叫好。
“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工廠是否會同意?”呂青山提出疑問,擔心工廠不會同意調整班級這一說法。
“那它也沒有要求都必須調整一級?”孫超華發文回應。
“我說小孫有辦法,這不解決了嗎?”黃副廠長為自己提議沾沾自喜。
“我看行,大家看還有什麽細節需要調整,提出自己建議後,反饋給小孫整理,然後下發執行。”魏廠長當下拍板定案。
“別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