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國之首務

字數:4797   加入書籤

A+A-




    樂韶鳳得到朱元璋許可,他是可以議政的。
    “縣學和社學是獲取朝廷取仕的根本,臣私以為,與科舉一起推行乃是良策,可是,陛下已經下旨,今年不舉辦科試。”
    上次朱榑在大學堂的答辯,朱元璋十分滿意,嘉獎樂韶鳳輔佐朱標。
    朱榑並沒有停下來,繼續說道:“若真沒有人才,那就開辦社學和縣學。”
    樂韶鳳為大明的教育做出突出貢獻,先前元朝統治,導致各地方有很多蠻音,他編成了洪武正韻,統一大明的官話。
    朱標召他來,主要是想議政。
    聽到朱榑訓斥朱標,春和宮的老太監憤然看過來,劉九死死抱住朱榑的大腿,哭嚎說道:“殿下……他才是太子啊!”
    當官真的好嗎?
    如果說不好,官員私算損耗,導致的高賦稅,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若說好,空印就能把人嚇怕了。
    就算如此,當官,自古以來就是百姓印在靈魂裏的。
    朱榑走回自己的小院,等待朱標的消息。
    不過,人才培養的政策,放在哪個朝代,都是越早越好。
    朱標已來到奉天殿,見朱元璋。
    “開國之初,父皇命人舉薦天下賢能,如今全被處死,就算還有賢能的人,名聲也遠不如之前,和焚林而獵有什麽不同。
    “今年不推行恩科,難道十年之後就會人才冒出來嗎?
    “兒臣覺得不僅要推行科舉,還要在地方舉辦縣學和社學,家家有弦頌之聲,百姓有青雲之誌,聖人的道理能夠在百姓中盛行,才是盛世啊!”
    朱元璋抬起頭,深邃地目光凝視朱標,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可以守成,卻缺乏開疆拓土的魄力。
    “誰跟你說的?”
    朱標擔心這樣的反駁,遷怒到朱榑頭上,隻是靜靜地看著朱元璋。
    王本沒有謀略,樂韶鳳沒有這樣的膽子,桂彥良沒有這樣的眼光……朱元璋轉念之間,就排除了輔佐朱標的三個人,他大手搭在朱標的肩膀上:
    “你以為天下,會有咱不知道的事?”
    朱標想了想,低下頭:“是七弟。”
    朱元璋失了一下神,神態可以看出他的猜測中並沒有這個選項,自幼與父兄長大,他十分重視親情。
    所以,第一反應是這個貪玩的兒子,在輔佐太子。
    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這是朱元璋第三次誇讚朱榑,朱榑剛出生,就咿呀咿呀的叫個不停,朱元璋聽說後誇讚這孩子聰慧,那是第一次。
    朱元璋神色肅穆,轉頭看向一個大臣。
    “李善長致仕,咱左近已經沒有賢能了,你覺得如何?”
    站在麵前的,是文官之首胡惟庸,一雙眸子宛若平靜無波的古井,“此舉是王政之本,是善政,也是弊政。”
    “惟庸,說說你的建言。”
    “空印剛過,政策推行,地方官員害怕陛下,必定會嚴格執行,把百姓抓去讓他們交錢入學,以完成政令,成為官吏剝削百姓的手段,可百姓隻會認定是皇帝讓官員幹的。”
    “這些狗官!”
    “縣學和社學的確是朝廷獲得人才的根本,也是穩固大明社稷的基石,臣認為,要舉辦科舉,縣學和社學也要辦,秀才童生去擔任講師,免三年賦稅,百姓子弟免取學費。”
    輕視是源於無知。
    朱元璋早年不把聖人放在眼裏,這些年學到的越來越多,他也愈發感受到經傳典籍的作用。
    等胡惟庸退下後,朱元璋隨即遞給毛驤一個眼神,出宮。
    朱榑打算先告訴劉伯溫,免得有自己考慮不周的地方,他來到應天府江寧縣外的一塊野地,被發放此處屯田的,有五百餘囚犯。
    劉基就是其中一個。
    江寧縣的天空,豔陽驕驕,站一會兒就會汗流浹背。
    在兩個檢校身旁,有個戴著鬥笠、手握著鋤頭的人,他穿著青袍,乍看之下,像是采菊東籬下的隱士。
    “齊王,劉基是囚犯,恐怕不能見。”
    兩個檢校也認得朱榑。
    “嗬,本王說幾句話就走。”
    “劉基每日要耕種一畝地,片刻不能耽擱,齊王不要為難卑職了。”
    朱榑把鋤頭丟給一旁的劉九,劉久有些戰戰兢兢地撿起來,臉色快要哭出來了,“殿下,劉伯溫可是陛下欽點的犯人……”
    朱榑輕踹一腳他的屁股:“這是本王吩咐你做的,就算父皇要責罰,也是責罰本王,還敢跟本王討價還價,快點!”
    又看向兩個檢校,說道:“快點讓開!”
    兩個檢校相視一眼,神態開始猶豫。
    不過,朱榑想了想,從劉九身上借來二兩銀子,就算是在宮裏,辦差事都是要打點的,他準備,無論如何,也要拉兩個檢校下水。
    一來不想讓朱元璋知道談話內容;二來對劉基好點;三來以後可能要常來的。
    指望俸祿,就喝西北風吧,沒人會拒絕送上門的銀子,況且還是一兩。
    但,檢校懼怕朱元璋,不收。
    “這是賞賜!”
    朱榑塞到他們手中,便推開二人,走了過去,兩個檢校將銀兩握在手心,左右看了一眼。
    這一幕,被劉基看在眼裏,他走到簡陋不堪的茅棚前,茅棚是朱元璋命人蓋的,別的囚犯會押回大牢,他不會,還有茶水供應。
    朱榑拿出春和宮的點心,倒了一杯茶,抓緊時間問道:
    “先生,如今天下,推行科舉和社學會如何?”
    “國之首務。”
    “父皇不設科舉,我將推行科舉和社學的利弊告訴兄長,兄長並沒有反駁我的建議,他去勸誡了父皇。”
    “那齊王現在應該立即離開。”
    朱元璋規定了戶籍,你爹幹啥你幹啥,你幹啥你兒子幹啥,安排得明明白白,行,那還考科舉幹啥?
    乖乖等著子承父業吧。
    這樣的戶籍限製,形成階層固化,躍遷的可能微乎其微。
    空印處死了一批官員,大明開國之初,又是人才緊俏的時候,這個弊端很快就顯現出來,朝廷各部傳上來的疏奏,越來越少,原因是地方沒有官員。
    朱標一通分析後,越來越覺得朱榑說的有道理。
    離開春和宮前,朱標轉身看向宮裏的太監,眼神滿是警告:“今日七弟訓斥我的事,誰也不許和父皇說!”
    小太監們知道,此事若讓陛下知道,定會訓斥齊王,藐視東宮禮法。
    明初科舉中斷,還有一個原因。
    “這不成問題,樂學士若也覺得好,我去稟報父皇!”
    官員各司其職,如果沒有許可,不能僭越,比如侍講和編修,好好教導諸王就成了,你不是言官,就不能胡亂發表意見,除非腦袋想換個脖子。
    若想逃役,朱元璋也準備了後手,大力推行大誥,告訴每一個人,避役是流放殺頭,被抓的時候,可別怪我沒說。
    天下人都關注科舉,起初沒被定為軍戶匠戶陰陽戶的人,戶籍限製讓他們不可能成為監生,隻有科舉中榜才能改變命運。
    朱榑點頭:“父皇最想看到的,是兄長擁有治理天下的才能,沒有比這個更讓他高興的了。”
    “七弟,你才學已不下於我。”
    “七弟,你說得對,我應該在父皇麵前堅定一些!”
    朱標從木然中回過神。
    “兄長也不錯啊。”
    朱榑把春和宮的糕點全部打包,然後離開了,等到他離開後,朱標命人去把樂韶鳳請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