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改造,人才才是核心

字數:9648   加入書籤

A+A-




    蘇哲和寧巧巧兩人依次參觀了正在建造的太陽能收集站、光能傳輸站、太空農場等。闌
    他們最後參觀的是正在建造的人形仿生機器人自動化組裝工廠。
    兩人一邊參觀,一邊聊著。
    “大師姐!這自動化工廠是人類在太空環境建造的第一座自動化工廠,有著很多重要的意義。”
    “的確!全麵開發太陽係需要很多人形仿生機器人,見自動化組裝工廠建造在太空的確合適。”
    “這是一次嚐試,接下來會有更多的自動化工廠建在地球同步軌道。”
    ……
    “對了,你們有在研究腦機結合技術,我覺得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需要這樣的技術,一旦成功,機會所有製造行業,人形仿生機器人就能代替真人了。”闌
    “正在研究中,我對腦機結合技術非常的看好,這不僅僅是對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控製,對人類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是的!實現了腦機結合技術,那人類就能通過遊戲艙,用意識控製幾乎所有的機器,還有虛擬宇宙的發展,那時候的畫麵,不可想象。”
    ……
    “大師姐!我們計劃研究信息瞬時傳輸技術,這個技術結合腦機結合技術,那人類就能探索整個宇宙了。”
    “信息瞬時傳輸技術,我聽說你們研究中心要研究的,一開始還以為瞎傳傳錯了,沒想到還真是你們,就現在的物理學理論,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也不一定不能實現。”
    “現在我也不敢說這個技術就一定成功,我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能不能實現先不說,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研究的過程肯定非常有趣。”
    ……闌
    參觀完正在建造的人形仿生機器人自動化組裝工廠。
    兩人開始往回飛。
    路上,兩人討論著科大太空實驗室建造的問題。
    一開始,寧巧巧打算將太空實驗室所有的建造物資送到目的地,在目的地組裝建造。
    現在她看過地球同步軌道上這些正在建造的裝置後,她改變了主意。
    科大太空實驗室總質量不小,其建造點離地球的距離有三百多萬公裏,也就是搭載著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深空探測器所在的位置。
    這個距離有些遠了,使用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建造隻能說勉強可以。闌
    其建造的主力還是到現場的工作人員。
    這樣一來,就有這很大的消耗。
    現在,寧巧巧改變了主意,想要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太空實驗室。
    如果這樣,建好後,直接讓太空實驗站飛到目的地就好了。
    兩人商量著,覺得可行。
    不過要對太空實驗站進行改造。
    比如其動力係統。闌
    按照過去的設計,太空實驗站隻需要很小的動力維持姿態就可以了。
    可現在,改變了方案,那太空實驗室就要進行改造。
    其最突出得兒就是動力係統。
    改造強有力的動力係統,那就要改造太空實驗室的能源係統。
    經過蘇哲和寧巧巧兩人的改造,太空實驗室其實算是高機動能力的小型太空城了。
    回到出發點。
    這時候,眾人都回來了,在徐正平點過人數。闌
    眾人進入光束通道,沿著光束通道往三門基地飛行。
    晚上七點,塔木戈壁三門基地食堂。
    眾人參加了三門計劃成功完成的慶功宴。
    這次慶功宴是破天荒的一次。
    過去一次也沒有。
    慶功宴上,眾人都很興奮。
    大家不是碰杯喝酒,就是相互之間聊著天。闌
    這些人聊著如何全麵開發太陽係。
    將在碰麵會上討論的初步方案又拿出來說。
    那說的,各個都是眉飛鳳舞。
    比如說如何如何全麵開發月球和火星,怎麽開發小行星帶。
    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月球的全麵開發。
    怎麽充分利用資源,還有國內人才的培訓和分配。
    又說光柱工程怎麽建設了,太陽係中的光束通道如何鋪設。闌
    說著說著,最後這些人聊到了太陽係外的探索和開發。
    這些人還湊到一起從三個方麵做了深入的討論。
    分別是資源、能源、科學技術。
    對於資源的討論結果。
    很明確,資源現階段是不缺的,地球上存在著大量的資源。
    這些資源能夠支持太陽係全麵開發的初期階段。
    地球以外同樣有著天量的資源。闌
    如月球、火星、小行星帶等等。
    就太陽係中的這些資源,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會進行逐漸的開發。
    雖說在太陽係中,資源方麵,重元素所占的比例沒有輕元素的占比大,但這些資源對於開發整個太陽係那是綽綽有餘的。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資源是可以重複利用的。
    這是在太陽係全麵開發的階段。
    要是考慮到太陽係以外的宇宙空間。
    可以這麽說,其資源幾乎是無限的。闌
    總結一下,就是資源不會現在人類探索和開發太陽係和太陽係以外的宇宙空間。
    直白點說,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無窮無盡的資源。
    說完資源,接著就是能源。
    能源也可以說是能量。
    就現階段,能源的獲取主要依靠地球上的化石燃料。
    其中太陽能、核能、水的勢能等,這些隻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不過這個局麵馬上就要改變了。闌
    可以預見的是,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內。
    整個太陽係的能源提供將會依靠光柱工程提高。
    其他的還有裂變核能,還會有聚變核能。
    有了光柱工程,在太陽係內,隻要太陽還在,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這是在太陽係內。
    太陽係意外,也有著無窮無盡的恒星,這麽說來,能源也是無窮無盡。
    這還隻是太陽直接提供的太陽能。闌
    算上物質的聚變能,那能量就更多了。
    畢竟宇宙中存在最多的也就是氫還有氦。
    當然了,現在可控核聚變技術還不夠成熟,有待科研人員的繼續努力。
    可以預見的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製成功是遲早的事。
    一旦成功,人類相當於掌握了可移動的太陽。
    重要有源源不斷的聚變核燃料,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得能源。
    除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接著就是核裂變技術了。闌
    相對於可控聚變技術,核裂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其已經發展到了第六代技術。
    不過,核裂變技術相對於可控核聚變技術有著不足。
    不如說安全問題。
    核裂變技術,其采用的是重核裂變,其核原料和核廢料都有著很強的核輻射。
    再有,核裂變產生的能量不如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多,在相同質量核燃料的情況下。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宇宙中,核裂變有的核燃料沒有核聚變有的核燃料多。闌
    綜合一下,就是能源在很長一段時間能也都不是問題。
    當下有著光柱工程源源不斷的提供能源。
    且還在持續發展這可控核聚變技術。
    還有,什麽正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等。
    通過這些來獲取能源。
    再說了,能源和資源一樣。
    在整個大係統中,資源和能源都是循環使用的。闌
    說白了,宇宙中存在著無窮無盡的資源和能源。
    資源和能源是一直存在的。
    毫不誇張的說,不過人類存不存在,資源和能源都存在於宇宙中。
    也就是說,資源和能源都不是人類發展的絆腳石。
    他們一直存在,能不能獲得,看的是你的能力。
    而這個能力,體現出來的就是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越先進,其獲取的資源和能源越方便快捷。闌
    就如人類的發展,一開始靠的是柴火,再到煤炭、天然氣這些化石原料。
    太陽能發電,水能發電,風能等等。
    然後就是核裂變技術,到正在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之後還有更加方便高效的技術來獲取能源。
    而這些,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
    再比如,資源的勘探,資源的開采,能源的勘探,能源的開采。
    這些都需要設備、裝置。闌
    而設備、裝備的背後,要的是科學技術。
    對於資源和能源的使用,現代化的工業體係等等,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
    再有如腦機結合技術、可控核聚變技術、信息瞬時傳輸技術等等。
    這些技術的背後都是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發展程度,限製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
    直白點說,資源、能源都不是現在人類發展的因素,真正限製人類發展的是科學技術。
    也就是說,直接決定人類發展高度的不是資源、能源,而是科學技術。闌
    資源、能源、科學技術。
    這三者,科學技術才是核心。
    資源和能源不就存在於宇宙中,且還是能夠循環使用的。
    至於對資源和能源使用的方式等,決定的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程度。
    這也就說明了,發展科學技術才是該做的。
    宇宙中有著無窮無盡的資源和能源,人類之所以不能獲取宇宙中更多的資源和能源,差的是科學技術。
    總結一下,就是發展科學技術才是人類的第一要務。闌
    到這裏,又要問,如何發展科學技術。
    對於如何發展科學技術,需要的是資源、能源、人才。
    這三者,前兩者不用解釋了。
    人才才是問題的所在。
    發展科學技術,也就是搞科研。
    搞科研需要資源、能源,核心是人才。
    慶功宴上,眾人算是討論明白了,那就是持續加大對科研的強度。闌
    不斷的對科研投入資源、能源,以及人才。
    培養人才,加大對科研的投入。
    討論著,眾人一直認為以後工作崗位最多的也是搞科研的崗位。
    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部分服務性崗位,像製造等一些崗位,都會被自動化和智能化所代替。
    這樣一來,人們自然會投入到科研崗位中來。
    相對而言,隨著太陽係的全麵開發,需要做研究的項目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東西研究。
    這也就導致科研人才的短缺。闌
    討論到這裏,眾人也開始了對人才培訓的討論。
    就目前國內的現狀,博士、碩士研究生基本上都衝在了科研的第一線,幾乎人人手中都有著一個不大不小的科研項目。
    本科生同樣如此。
    連數量眾多的專科生都被拉到了科研崗位。
    現在的狀況就是科研項目多,要研究的可以多。
    有錢、有資源、有項目,就是缺科研人員。
    目前,國內高校、研究所等相關企業、機構,他們已經把手伸向了那些以前在工廠打螺絲的打工人。闌
    這些人普遍沒有讀過大學,好一點的高中、技校畢業,差一點的初中畢業。
    對於這些人,相關機構也沒有放過的意思。
    紛紛出手搶人。
    要說這些人笨,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以前是因為錄取率的問題,這些人沒有機會上高中上大學。
    就像今年,全國範圍內,中考高考都是百分之一百的錄取率。
    按照目前的形勢,高中生還要好意思,隻要認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了。闌
    大學生就沒有那麽好運了,估計大一開始就要進項目組了。
    為了加大科研的強度。
    眾人還想到了更多。
    如說服那些文科生搞科研。
    相對而言,這些文科生基礎條件還是非常不錯的,隻要進行短時間的培訓,就能進行簡單的科研項目了。
    除了這些文科生,還有退休的人員。
    國內,退休人員的占比也很大。闌
    再說,退休人員有著完整的知識體係和老道的經驗。
    最為關鍵的是,現在搞科研是可以不用到現場的,可以通過遊戲艙遠程進行。
    按照眾人的想法,就是調動國內能夠調動的全部力量,加大對科研的投入。
    不管是資源、能源,還是人才,都要往科研上靠。
    大家也都清楚了,決定人類文明發展高度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的是人才的多少。
    歸根究底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這一次,大家是真的高興。闌
    都知道三門計劃成功的意義。
    慶功宴上,蘇哲和範曉明也都喝了一些酒。
    這些人中,隻要身體可以的都喝了一些。
    大家高興的聊著。
    時間來到晚上九點,本該是慶功宴結束的時間了。
    在徐正平和相關大佬的提議下,眾人就在三門基地的食堂開一個科學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討論會。
    這個提議被眾人一致通過。闌
    很快,食堂被收拾幹淨了,且開啟了線上連線,邀請了國內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