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張覺事件 雪上加霜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宜和五年(公元1123年)五月,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去世,繼承帝位的是他的弟弟完顏吳乞買。吳乞買即位後,將遼國的大臣都送回到原遼國境內的南京(平州),其中有四位最主要的大臣分別是左司馬,曹勇義、虞仲文和康公司。張覺卻已經決定叛離金國。在當時,殘遼勢力的發展恰好進入一個小高潮期。殘遼勢力主要分布在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在西北,天祥帝又在大漠之南聚集力量開始進行軍事騷擾,而在東北,遼國大將蕭幹跑到了奚人的地盤上自稱皇帝,隨時想打回燕山以南。五月十四,張覺試圖與殘遼勢力聯合,於是將四位大臣抓起來,宜判十大罪狀後將他們殺掉,舉起了叛亂的大旗。營平灤三州紛紛脫離了金國的控製。
    張覺的叛亂給剛剛生效的宋金和約帶來了兩個麻煩。第一個麻煩是,當初金國將許多燕京地區的老百姓帶走,重新安置在了平州地區,張覺下令這些老百姓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回到他們的家鄉。百姓們於是拖家帶口重新踏上了歸家之路,回到燕京的家後卻發現,他們的土地都已經分配給了郭藥師的常勝軍,成了軍屯土地。沒有了土地,老百姓有的就近安置,有的跑到了更遠處,脫離了官方的戶籍。老百姓不知道,宋金和約有關於追蹤因戰爭逃散的難民的協議,不管是哪一方的人民逃到對方的領地,對方都有義務將其送回。按照協議,這些從平州逃回的百姓都必須送還給金國,可困難的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統計方法,北宋政府並不知道有多少人回來了,也不知道他們在哪兒。
    當方臘起義之初,譚稹首先奉命統軍出征。以後,童貫出任江淮荊浙宣撫使,譚稹改任兩浙製置使,兩人遂共同帶兵南下,朝廷遣領樞密院事童貫、常德軍節度使譚稹二中貴率禁旅及京畿、關右、河東蕃漢兵製置江、浙。宣和五年,童貫致仕後,譚稹出任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繼童貫之後成為主持北方前線防務的主帥。譚稹在任內曾招募當地數萬漢人為義勝軍。金軍將遼燕京等地歸還宋廷後,文臣王安中出任燕山宣撫使,宦官譚縝為河東北宣撫使,負責北部防務。王、譚二人對金朝的動向缺乏清醒的認識,盲目招降金南京留守張覺歸順,加之在其它一些事情上處理失誤,遂誘使金軍著手對宋展開攻勢,而原來歸順北宋的遼軍將領也轉投金朝。
    李邦彥便接著說道:這是好事啊,素聞江南景美人秀,要是有機會侍駕,那必將可以一飽眼福也,此乃人生一大快事。梁師成鄙視的望了一眼李邦彥說道:王宰相,今日我等商議之事,事關諸位前程,望嚴肅點。見這位隱相發話這麽說了,李邦彥也就隻好收起自己放蕩的態度,尷尬的微笑點頭示意。
    張覺事件:張覺是遼國時期的平州人口,中過進士,在金國進攻遼國前後,擔任遼興軍(即平州)節度副使。恰逢有人發動叛亂殺掉了節度使,作為節度副使的張覺被推舉出來繼任為節度使。天錫帝耶律淳死時,張覺已經預感到遼國必敗,所以準備起後路來。他召集了五萬人和上千匹馬,暗地裏訓練著。蕭太後占據燕京時期曾經派一個叫作時立愛的人來替代他,被他拒之門外。
    金國拿下了燕京。由於燕京要還給北宋,隻有張覺所在的平州,以及附近的營州和灤州是金人一直不肯放棄的。這三個州還在遼國將領手中,麵平州又是三州中最重要的一個,金國人決定招降張覺。當時,江國的大臣左企碼、康公司等人都已經投降了金人,他們都認識張覺。阿骨打詢問張覺的狀況,康公強認為張覺雖然狂妄,但缺乏智謀,不如首先把他穩住,然後慢慢處理。如果直接對他用兵,是逼迫他立刻造反。於是金國任命張覺繼續擔任平州節度使。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十三夜,汴京城西梁師成的府邸,隻見檢校太傅梁師成、宦官譚稹、大內總管李彥、宰相兼中書侍郎李邦彥、少師蔡攸等人圍坐在一起。梁師成作為主人命人給大家沏茶後便說道: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是想聽聽諸位對皇上南巡之事有何看法?因為都是自己的黨羽,所以梁師成一開始便不客套,直接切入主題問道。
    第二個麻煩是關於張覺本人的。張覺叛離金國後發現,殘遼勢力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麽強大,如果不想被金國擊敗,必須投靠更大的靠山。張覺派出了幾位說客前往燕京長官王安中處,試圖說服北宋接納他。如果北宋接納張覺,就意味著徹底背離了宋金和約。和約中規定,雙方的疆界不得變更,也不得接納對方的叛將。
    康公粥求自前住平州勸說,張覺決定投靠金國。在遼國尚存時,燕京是國家的南京。但後來燕京還給了北宋,所以金國就將平州設為南京,張覺作為南京主官,也被授予了象征宰相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位。
    於是,李浦每當聽說有去京師趕考的舉子路過懷州,都要低聲下氣地把他們請到自己家裏,傾其所有殷勤款待。舉子們需要禮物的,李浦就施展自己的手藝為他們打造銀器,舉子們盤纏不足的,李浦就拿自己的積蓄慨然相贈。人們稱他這種做法為結秀才緣。舉子們既然受了李浦的好處,自然要替他辦點事情,除了照他的要求和李邦彥一起談詞論文之外,還到處為李邦彥揚名。從此不少人知道了懷州有一個風流奇才李浪子,還有一個熱情好客的李銀匠。路過懷州的舉子們紛紛不請自到了,一半貪圖白吃白拿的便宜,一半衝著李邦彥的浪名。
    後來,李邦彥到了汴京,入補為太學生。大觀二年(1108)以上舍生第一名及第,授官秘書省校書郎,又試用為符寶郎。李邦彥來到花團錦簇的京華勝地,越發痞性大發,宣揚自己的誌向是要: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毬,做盡天下官。朝廷諫官們看不慣他的這套做派,上書彈劾他放縱不檢,罷其符寶郎,複為校書郎。不久將他趕出朝廷,又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之職,出知河陽。三年任滿後才回朝廷任起居郎。
    李邦彥原名李彥,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縣)人,父親李浦是個銀匠。黃河北岸的懷州(今河南沁陽),是河東路(相當於今山西省)通往京師汴京的必經之路,官員、商賈、趕考的舉子、各色人等一天到晚從這裏經過,絡繹於途。懷州城裏有個銀匠,叫李浦。李浦有個兒子叫李邦彥,長得身材高大,模樣俊俏。李浦待他如同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一切由著他的性子,不敢嚴加管束。李邦彥便整日在閭巷市井間廝混,養成了浮浪輕薄的習性。舉凡鬥雞走狗,蹴踘賭博,狎妓漂娼,謳謔罵街,一切猥瑣卑鄙之事無所不為,無所不能,活脫脫一個市井小痞子,而且他自號李浪子。
    李邦彥這個渾身上下、從裏到外透著痞氣的浪子,書沒讀多少,腦袋瓜倒蠻聰明的,嘴巴子也十分乖巧伶俐,作起文章來才思敏捷,飄逸灑脫。他還經常采綴街市俚語填成詞、譜上曲,如同現在的通俗流行歌曲,被人們廣泛傳唱。李浦雖然隻是一個手工匠人,目不識丁,疼愛兒子,更希望兒子能有出息,尤其不願看見兒子當一輩子痞子。他絞盡腦汁四處打聽誘兒向善的良方。有人給他講了孟母擇居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李浦恍然大悟,心想,孟母能搬家,我就不能請人嗎?那些經常路過懷州的舉子們,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何不把他們請來,與兒子結為朋友呢?時間一長,或許邦彥真能學習他們的樣子,混上個把功名呢。
    李邦彥意識到,要做盡天下官,就必須找靠山。經過悉心鑽營,他和大宦官梁師成拉上了關係。對梁師成百般阿諛逢迎,哄得梁師成滿心歡喜,舉薦他才學出眾,風姿俊美,接連提拔他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一下子成了執政大臣。宣和五年(1123)二月又升為尚書左丞。這年四月,李浦病死,父因子貴,這個目不識丁的銀匠竟被追贈為龍圖閣直學士,諡號宣簡。李邦彥居家守喪僅一年,宣和六年二月起複,再任尚書左丞,更進一步地與梁師成、蔡攸等相勾結,狼狽為奸。當年四月,李邦彥拜為少宰、中書侍郎,堂而皇之地成了宰相。李邦彥身為宰相,除了對梁師成等阿順趨媚逢迎諂諛之外,就是繼續地風花雪月,放浪形骸,對軍國政事毫無建樹,京城人稱他為浪子宰相。
    哎、此時真的是佩服宋徽宗老爺子,身邊都是些啥人呢,這種人竟然也能當宰相,叫天下的讀書人情何以堪呢。宦官譚稹便不屑說道:浪子宰相還是那麽老不正經,今日梁太傅所言甚是,聖駕南巡之事事關我等前途,據內廷消息,可能改朝也是有可能也。眾人一聽頓時緊張了起來,便示意譚稹繼續說明白點,譚稹隻好接著說道:據內侍稟報皇上寵愛之妃子皆在整理心愛之物,預計都將打包前往南方,這可不是普通的南巡吧。這簡直更像是在是搬家。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