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均八百個心眼!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A+A-


    談判的進展近乎神速,徐庚短暫滯愣後,旋即就反應過來,派一名郎官去知會市舶署署令過來,在叫些吏卒過來辦事。
    “大人爽快,甚至爽快的令我頗猝不及防,還請大人耐心等候,清點無誤後,十五萬錢一分不少。”
    徐庚不懂買石頭有什麽用,但他的任務就是達成眼前,作何用或許要等他回長安了才能知曉。
    很快,署令莫若晦就匆匆帶人而來,瞧見這烏泱泱的五十駕馬車,馬車裏頭滿載著青藍彩石,他高興的合不攏嘴。
    跟葉繼忠各報家門後,莫若晦高興道:
    “葉大人果真是爽快人,且誠意滿滿!”
    “十五萬錢已備好,葉大人也檢查檢查吧!”
    巨款滿載於四駕馬車上,一吊百錢,葉繼忠令人清點了一會兒,一千五百吊,一吊不差。
    派人先行將錢運回城內、待城門安全關上,葉繼忠這才放下最後的戒心,對桂州在與靜州通商方麵的誠意,徹底放下顧慮。
    “葉大人,這榷場已完工有些時日了,若您再無異議,明日便正式啟動、互相開放城門,容百姓於榷場來往,您看如何?”
    莫若晦微笑中,以高效的談判措辭禮貌交互。
    談判雖然順利,但也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雙方又於細節方麵進行談判溝通,定於每日辰初始8點)、至申正17點)終,為每日開放榷場的時間段。
    榷場之北入口、南入口,本由桂州方麵負責北入口的照身、靜州方麵負責喃入口之照身,以免有不法之徒入內生亂。
    談判後也變為靜州負責照身桂州方麵入內者,桂州照身靜州方麵入內者,如此以確保兩邊都能安心。
    諸多細節商談過後,葉繼忠回到刺史府,連夜起草州治布告,知會城內百姓知悉榷場詳細,以及可於開放時段出城進入榷場一事。
    初時,兩邊都是官府在牽頭,於榷場內互通商事。
    漸漸的,兩地百姓也逐漸加入其中,五銖錢小範圍卻大規模湧入靜州城內。
    短短半個月時間,榷場就讓桂州城內各種石頭堆積如山。
    而靜州城內也漸漸從以物換物狀態,恢複貨幣流通。
    城內商肆也在榷場的利好之下,一間間開張。
    一時間,繁榮率先於靜州城內彌漫開來。
    徐庚初來桂州的目的,是為了設法進入嶺南境內尋人,自從洛州來到桂州,時已整整五十日。
    倒是促成了一樁大好事,而心願之進展仍然為零。
    蕭仁昌就像消失了似的,徐庚每日一起身就是到處問詢蕭仁昌何在,結果回答他的都是不知。
    徐庚有徐庚的打算——
    隻有見到蕭仁昌,才能以桂州刺史府的名義,向靜州刺史授桂州通行令。
    隻要自己能促成使葉繼忠自由出入桂州,葉繼忠也會禮尚往來的授予自己靜州通行令。
    如此他才能實現入境嶺南的目的。
    就在徐庚於刺史府內急的愁眉不展時,府外終於傳來熟悉的聲音發出的哈哈大笑聲。
    他急不可耐的快步走出府邸,還沒來及說道些什麽,就瞧見哈哈大笑的蕭仁昌,竟正坐在某個奇怪的四輪車上。
    車在凹凸不平的地麵,行駛的也如輕鬆馳騁?
    “哎呀,徐將軍還在呐?”蕭仁昌瞧見他冒出頭來,高興的一躍跳下四輪車:
    “瞧瞧我這趟去長安,弄回了甚!哈哈哈!”
    “四輪車!”
    “不僅有四輪車!我還帶回了兩名造車大師!還有一船同軌!”
    “哎呀,可惜了沒搶過別的地方官,他們搶的就跟瘋了似的,欺負我桂州偏遠,接到布告再趕赴長安時,築鑄監鑄好的同軌,已然被搶空了!”
    徐庚聽不懂什麽同軌,也不知四輪車和同軌為何會讓蕭仁昌笑成這樣,一點官老爺的形象都沒有了。
    他急不可耐的將通行令一聲跟蕭仁昌一通訴說,同時也道明了他此行而來的意圖就是設法入境嶺南找人。
    “大人,念在好歹幫你促成了榷場一事,還請授我一枚桂州通行令,不然我也想不到別的辦法了。”
    蕭仁昌收斂起高興的勁頭,認真起臉色來:
    “律法可沒有這方麵的規定,擅自發通行令,恐還有通敵之嫌,你容我想想。”
    急切的徐庚,忽然靈光一閃,再次直言道:
    “彼時平叛禁軍班師回京後,陛下於凱旋宴上親自下授了口諭,令我等設法尋回滯留嶺南的同僚。”
    “換言之,尋人也是陛下之直授政令,大人應當配合我。”
    都說當官的一肚子心眼,蕭仁昌心想,寧州也在興建榷場,估計到現在都還沒有通商的動靜。
    要是給了徐庚通行令,徐庚去了之後,恐怕短時間內回不來。
    他與寧州刺史一向交好,初來乍到時,還是靠著桂、寧之間互通有無,才讓兩州有了初步的治理基礎的。
    這麽有用的人才,當然要先讓他去一趟寧州才是。
    促成寧州榷場之後,讓田司通給他通行令,自己也能規避開這燙手的通行令。
    “這樣吧徐將軍,你對榷場的功績,本官看在眼裏,本官給你寫一份記功事牒,事牒遞入京中後,京中必然會有所褒賞!”
    “你去靜州,還不如走寧州前往龍州,那邊才是嶺南軍部的布防要地,此前的收複之役,也是在那邊打起來的。”
    “我與寧州刺史田大人一向交好,我給你寫封信,你憑信去見田司通大人,他定會積極配合將軍。”
    聞聲,徐庚滿心無奈,不過蕭仁昌的話他覺得有道理。
    在境內兜兜繞繞,總比去到嶺南之後,東躲西藏著兜兜繞繞強。
    蕭仁昌生怕他又死乞白賴,滿心都是同軌的蕭仁昌,一通行雲流水的奮筆疾書。
    寫好一封信後,就跟徐庚匆匆告辭,忙活自己的去了。
    ……
    靜州城內,葉繼忠眼看著自己治下越發向好,想必今年年底,他便能憑著靜州州治之功,受到楊堅的重用和認可!
    光是榷場還不夠,對他來說,試探榷場的可行性,深意更在於別的——
    既然石頭能換錢,那麽其實沿海嶺南。
    比石頭更多的是鹽。
    要是能設法借榷場壟斷桂州的鹽市,這裏頭的利益,比石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