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究其根源,戰時秦法治天下

字數:5800   加入書籤

A+A-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喜得麒麟子。”
    卻見周青臣起身長揖。
    畢竟,歌功頌德是他的強項,卻見他滿臉激動道,“鈺公子乃大智慧之人啊。
    老夫駑鈍,終於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鈺公子可是把朝臣重臣都噴了個遍,深入淺出,卻是在說治國大策。
    赤子之心,日月可鑒。
    治軍那一套,用來治家完全不可行。
    同理,用打天下那一套治天下也不可行,如同用治軍的方式治家。
    軍功製源於諸侯割據,獎勵耕戰,其本質為戰時秦法。
    以軍功晉爵為核心的秦法,在天下一統之前,乃絕世神兵。
    然,當下天下歸一,甚至無仗可打!
    用軍功治天下,如同刻舟求劍。
    軍功之人,乃沙場良將,卻非治世能臣啊!
    鈺公子看似毫無章法的東一錘西一棒,現在完整的鋪開,便構成一副雄偉的墨染畫卷。
    鈺公子的智慧,視野和高度,已遠超我等!
    聖人之姿啊!”
    “彩!”
    盡管呼聲不是很大,但畢竟一部分已醒悟過來。
    “其實也沒這麽厲害。”
    嬴鈺故作謙虛矜持道,“隻是大家都處於局中,鈺,也僅僅是跳出局來看局。”
    “嘶,你倒是不謙虛。”
    秦始皇撮著牙花子,揶揄道,“你的意思是說我等的視野和高度,遠不及你?
    你卻不同,站得更高,看的更遠?”
    ……
    “當下大秦已一統天下八年。
    打天下和治天下,卻用同一套律法,無異於固步自封,墨守成規!
    當年,商鞅變法,乃打破常規,銳意進取,讓我大秦強盛百年。
    今朝,我大秦依然要效仿先祖,再次打破常規。
    嬴鈺再次表明,依法治國是大秦的國策,現在和未來都不能變!
    這一點,我與扶蘇公子的觀點一致。
    秦王威嚴,不容褻瀆,不容踐踏。
    依法治國的理念沒錯,但部分條款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修正及增減。
    再回到最初的三問。
    首問李相燒書是否能天下歸心?
    因當下秦法已不合時宜,嚴刑峻法,耕戰軍功,不僅不能治國,而且隻會把大秦拖入深淵。
    如果人人熟讀秦律,人人響應,舉國好戰,諸君可以想象是何等可怕的後果?隻會加速大秦的分崩離析!
    二問博士,儒生為何奉行分封製?
    其實他們不在乎分封亦或郡縣,究其本質,有報國之心卻報國無門啊?!”
    ……
    話音未落。
    “彩……”
    掌聲雷動,震耳欲聾,群情激奮,聲嘶力竭。
    博士宮,包含部分重臣齊呼。
    “懂我者,鈺公子也。”
    孔鮒起身,“我代表天下的儒生,感謝你!”
    說罷,不顧嬴鈺躲閃,深深一揖,“鈺公子的剖析也讓等茅塞頓開。
    是啊!
    天下讀書人苦讀為何?
    分封也好,郡縣也罷,是有報國之心啊!
    感謝鈺公子為天下讀書人開啟報國之門。”
    嬴鈺慌忙避讓中,矜持道:“先生乃一代大儒,小子當不起!”
    “達者為師。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鈺公子當得起,繼續你的高論。
    今日老夫算是大開眼界,聽得如癡如醉啊!”
    孔鮒搖頭晃腦,一臉期翼。
    “那,鈺就接著說?!”嬴鈺看向高台。
    “九兒繼續說,大膽的說。抽絲剝繭,鞭辟入裏,痛快!”高台傳出嬴政輕快的聲音。
    嬴政的態度鬥轉直下,眾人皆赫然一震,齊齊看向嬴鈺。
    ……
    “謝陛下!
    之後便是第三問,蒙恬大將軍,緣何打仗。
    不打,怕軍隊亂,打,打的都是錢糧。
    打輸了,勞民傷財。打贏了,打的都是軍功,國家又多了一批爵位,而這軍功於國何用?
    耕戰軍爵製,注定了大秦窮兵黷武,甚至,把大秦拉入不可自拔的泥沼。”
    !!!
    又是黃鍾大呂,振聾發聵啊!
    根源在於戰時秦法啊?!
    ……
    “軍人和讀書人相比,誰更擅長治世,答案依然是讀書人。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大秦一統八年,也因軍功製,讓整個進步通道如同一潭死水。”
    哪怕窮兵黷武,軍功卻不容易掙了。朝堂的官員無論是否稱職,逐步已固化。
    “我又曾問李相,六國餘孽為何殺之不盡?
    李相曰,’地大物博,大隱隱於市。’
    陛下,鈺認為,當下秦國最大的問題……
    是由於擴張太快,管理架構沒跟上,官吏體係沒有支撐起來……
    如同蛇吞大象,導致卻消化不良。
    一方麵,治世之能臣奇缺,管理架構缺位或者在位並不稱職。
    比如,六國餘孽,不是抓不完,而是抓不到。
    秦法的連坐製素來苛酷,是因黔首根本不願意揭發?又或者說地盤太大?
    都不是,而是管理體係缺位,管不深、管不細、或者管不過來!
    另一方麵,天下的讀書人,不乏能臣幹吏,卻缺乏進步通道。
    根源在於秦法的設立,並沒有按照治世原則,而是戰爭導向。
    所以,鈺提議,秦法應效仿先祖,需銳意進取,與時俱進。
    修正和完善秦法,以治世為中心,以強國富民為核心,構建平安大世最合理的人才梯隊和人才運行機製。
    鈺以為,燒書無異於隔靴搔癢,隻會讓整個大秦變為更沉寂的死水。
    而這潭死水,終究不在沉默中滅亡,便會在沉默中爆發!”
    “彩……”
    排山倒海,山呼海嘯。
    包含李斯都在擊掌高呼。
    ……
    隨即李斯起身道:“陛下,老臣有罪!”
    “李相何罪之有?”高台淡淡道。
    “其實,天下一統治國以來,老臣也感覺軍功秦法束縛了大秦的騰飛。
    但,老臣怕啊!
    哪一次變法,不是屍山血海,血流成河?
    固定思維模式作祟,加之變法的方向如霧裏看花。
    便掩耳盜鈴般,坐吃祖輩榆蔭。
    今日鈺公子之語,晨鍾暮鼓,當頭棒喝啊!
    秦法,當與時俱進。我等,依然要銳意進取。”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嬴政目光灼灼看向嬴鈺,“九兒,你且說說,秦法如何糅合人才梯隊,可有條陳?”
    “鈺有三大國策,皆為富國強民大策。”
    嬴鈺目光掃過諸位一臉懵逼的皇子、以及部分懵逼的大臣,腆腆道,“既是大策,鈺以為還是小範圍討論比較好。
    人多嘴雜,反正他們也聽不懂!”
    “三大國策?合著,之前全是鋪墊?”
    嬴政驚得站起,隨即又坐下,威嚴道,“言之有理。三公九卿留下,其餘人等可退下了!”
    群臣一臉羞憤,又有一絲羨慕和幽怨,卻不得不退出大殿。
    隻是博士宮周青臣、淳於越、孔鮒等人跪坐如同睡著了一般,置若罔聞。
    嬴鈺暗笑間道:“因此次律法修正方向與天下讀書人有關,博士宮的幾位巨擘萬萬不能走的。”
    “嗯!博士宮的大能也參與此次大策的議政!”嬴政頷首道。
    隻見博士宮幾人精神赫然一震,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瞬間精神抖擻。
    胡亥已起身要走,卻看見扶蘇呆若木雞般原地不動,如丟了魂般,失魂落魄,便厚著臉皮留了下來。
    無論所議結果如何,嬴鈺必將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