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各方湧動

字數:7629   加入書籤

A+A-


    攻城戰中,在城下之時,猛將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哪怕強如呂布,擁有‘萬夫不當之勇’,在城上,僅需一支百人小隊,或射,或捅,或砍,或推,便能將他擋的死死的。
    萬夫不當之勇,也是分地方的。在攻城雲梯之上,猛將和普通的士兵,差不許多。
    但是,一旦讓他們上了城牆,猛將的作用,便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
    一人破百,也可能成為現實。
    六安縣的城牆之上,黃忠等人,手持利器,率先擋住城牆上的廬江軍。讓後麵的江夏大軍,可以源源不斷地湧上城牆。待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之時,便對城中的廬江軍,進行反擊。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六安縣的城門,緩緩打開了。
    黃禦見時機成熟,立即高呼道:“全軍進攻!”
    城外,早已準備就緒的‘破虜營’人馬和江夏軍人馬,如決堤的洪水一般,衝進了六安縣城。
    待他們進城之後,這一戰的結果,基本上也就注定了——六安縣城,被攻破了。
    城中的廬江軍的很多防禦手段,還未展開,便已結束。
    如此高明的作戰方案,絕對不是碰巧。而是計謀,來自於司馬懿的計謀——瞞天過海!
    大軍從臨湖縣趕到六安縣的路上,期間,司馬懿找到黃禦,獻出此計。
    “主公,經過這些日子的大戰,我想,我們‘破虜營’的威名,應該已經傳遍廬江郡了吧。
    依我估計,六安縣城中的守軍,定然會準備一支精銳人馬,專門對抗我們。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啊!
    畢竟,無論多精銳的人馬,連番作戰之後,肯定會有勞累的時候。隻有在恰如其分的時候,把他們派出來,才能取到意料之中的效果。
    是而,大戰剛開始之時,城中的廬江軍,絕對不會將精銳力量派出來。
    他們會等待,等待‘破虜營’的出現。
    若在此時,我們讓黃忠將軍等精銳人馬,換上江夏軍的軍服。混入江夏軍中。
    我想,攻上城池,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吧。
    因為對方絕對想不到,一上來,我們就敢派出自己的精銳。”
    “等他們反應過來之時,黃忠將軍的人馬,早已經打開了城門。
    那時候,我們的大軍便可進城。
    他們準備的精銳人馬,還有用嗎?”
    黃禦聽後,欣慰的點了點頭,說道:“仲達此計甚妙,恰合我意。到時候,我定會如此安排。若拿下城池,仲達可為首功。”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多謝主公!”
    士為知己者死!
    對一名謀士來說,沒有什麽,是比主公采納自己的意見,更讓自己欣慰的事情了。
    ......
    大約兩個時辰之後,大局已定。
    黃禦在眾親兵的護衛之下,走進了六安縣城。不僅是黃禦,他身後的司馬懿,李儒等人,皆是一臉的笑容。
    六安縣,這座廬江郡的重要城池。拿下它的意義,非比尋常。
    這意味著,從此刻起,黃禦等人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黃禦等人的理想抱負,從此刻起,便可以正式的施展了。
    大約一盞茶的工夫,黃禦等人走進了原廬江軍的軍營之中。
    偌大的軍營,空曠無比。
    軍營一角,隻有數千廬江軍,手無利器,身無鎧甲,老老實實的待在一起。
    黃禦對著身旁的徐晃說道:“安排一支人馬,將他們送到臨湖縣,交給鄧豹將軍看管。雖然他們曾經是我們的敵人,但是,他們也是聽令行事的。我們的將士的傷亡,怨不得他們。”
    眾廬江軍俘虜聽到黃禦的話,那是一臉的激動之色。
    身為俘虜,最希望的,便是遇到一個心胸寬廣的主公。
    黃禦的心胸,何止是寬廣?
    不知在誰的帶領之下,眾廬江軍俘虜朝著黃禦跪拜了下來。齊聲喊道:“吾等願為主公效死!”
    黃禦在心中,滿意地笑了。
    效果已達到。
    李儒這小計策,在關鍵的時候,真的很管用啊。
    ......
    黃禦將守衛六安縣的重任,交給了徐晃。
    他自己則帶著剩餘的大軍,朝著郡治舒縣而去。
    舒縣之內,當劉勳得到了六安縣失守的消息,立即變成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劉曄聞訊而來。
    劉勳一見到劉曄,立即嚎啕大哭了起來。
    一邊哭,一邊說道:“子揚,都怪我,沒有聽你的話,才弄成了現在的這幅局麵。
    你可一定要幫我啊!
    現在,我誰的話都不信了,就信你的!”
    劉曄在心中,深深地歎息了一聲。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劉曄問道:“主公,現在不是說這些話的時候。
    吾隻想問你,你打算如何解決此事?
    是立即棄城逃亡,還是聚兵守城?”
    劉勳思索了片刻之後,道:“袁公路對我不薄。他將廬江郡交給我,我卻沒有替他守住。
    我對不起他,沒臉見他。
    身為一八尺男兒,我不能逃走!
    我決定了,我要聚兵守城,戰至最後一刻。”
    劉曄微微一笑,道:“既然主公能如此想,那此事,就好辦多了。我有一計,或許,能退敵。”
    劉勳一臉著急的說道:“你快講,我定遵從。”
    劉曄:“請主公立即下令,將安豐縣的軍隊撤回來。同時,在舒縣城中,趁江夏軍未到達之時,大量的囤積糧草。做完這些之後,請主公立即給袁術和孫策去信兩封,向他們求援。”
    劉勳麵帶詫異之色,說道:“給袁術去信求援,我能理解。畢竟,他是揚州刺史。雖然我對不起他,丟了廬江郡。但是,他不能坐視不管。隻是,給孫策去信求援,這又是為何?”
    劉曄一本正經的解釋道:“孫策此子,雖然年幼,但誌在天下。
    現在的他,回到了江東。那就是龍回大海,將來,必會有一番作為。
    廬江郡之地,雖不富庶,但稱之為‘江東門戶’,也不為過。
    這種時候,孫策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黃禦拿下廬江郡。
    畢竟,憑著江夏軍的強悍,若長期駐紮在廬江郡,那和將孫策封在江東,有何區別?
    對一個胸懷天下之人來說,這是不允許的。
    現在,江夏軍和我們廬江軍爭奪廬江郡,正是最適合擊敗江夏軍的時候。也是最適合軍隊出動的時候。
    我想,那孫策不會不心動的。”
    劉勳不解的問道:“子揚,若孫策擊敗了江夏軍。那豈不是相當於我們‘引狼入室’,將廬江郡拱手相讓了?”
    劉曄微微一笑,道:“孫策心懷天下,那黃禦,也不是個善茬。兩虎相鬥,不管那一隻取得了勝利,剩下的那一隻,定然是傷痕累累的。這個時候,若我們出兵了,誰能抵擋?
    ‘老虎’怎麽了?
    受傷的老虎,有何懼怕?”
    劉勳:“妙計,妙計。子揚,你真乃我的恩人。我這就按照你說的,寫信求援。”
    ......
    另一邊,六安縣到舒縣的路上。
    李儒找到黃禦,對其說道:“主公,現在的劉勳,如甕中之鱉。我們要防備他的‘狗急跳牆’啊。”
    黃禦麵色凝重的問道:“文優,你的意思是...安豐縣?他要放孫策進來,和我們爭奪一番?”
    李儒:“正是!”
    “劉勳兵強馬壯之時,要時刻防備孫策的反撲。
    在安豐縣屯兵,正是此意。
    可是現在,孫策已經不重要了。
    他來,對劉勳來說,可能是最好的。
    畢竟,現在的廬江郡,已經很亂了。
    再來一支軍隊,更亂一些,又能如何?
    更何況,此時的劉勳,可能還打著趁亂取利的算盤呢。”
    黃禦:“文優,這些,我也想到了。隻是,你認為,派誰去合適呢?”
    李儒目光堅定的說道:“文聘將軍。”
    “取安豐縣,易如反掌。但守安豐縣,非文聘將軍莫屬!孫策那家夥,非善類啊。”
    黃禦點了點頭,道:“正合我意。我這就安排文聘,讓其率領他的本部人馬及三千江夏軍,前往安豐縣。守住我們的‘東大門’。”
    ......
    揚州,九江郡,曆陽縣,軍營之中,孫策,周瑜,張昭等江東軍的一幹重要人物,皆聚集在此。
    身邊的廬江郡,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
    要商談一番,該如何應對。
    孫策率先說道:“諸位,廬江郡的劉勳,敗勢已顯。你們覺得,我們趁機出兵收複廬江郡,可好?”
    話音剛落,孫策身邊的一名中年文士起身。
    他是張昭,字子布。官拜孫策軍的長史和撫軍中郎將。他容貌嚴正,敢於直言諫諍。是孫策的‘左膀’。
    張昭說道:“屬下以為,出兵之舉不妥。
    現在的我們,隸屬袁術麾下。沒有袁術的命令,私自調動兵馬,於理不合。
    同時,那江夏軍,戰鬥力極為強悍。那黃禦的‘破虜營’,聲名遠播。
    兩者都不是好相與的存在。
    與他們為敵,對現在的我們,很不利。
    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到江東比較好。
    那裏,才是主公的根基之地。
    待我們拿下江東之地,精心發展幾年。這天下,何人能敵?”
    孫策聽後,雖心有不願,但仍麵不改色。
    張昭剛說完,一名‘美男子’站了起來。
    他是周瑜,字公瑾。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文武兼備,雄才大略,且精通音律。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是孫策的‘右臂’。
    周瑜緩緩說道:“主公,我以為子布之言,雖有道理,但是,不夠全麵。
    我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凡事皆需匯報之後才能定奪,那還打什麽仗?什麽軍機不會延誤?
    我們是否出兵廬江郡,和袁術無關。
    隻和我們自己相關即可。
    第二,我們出兵收複廬江郡,和與黃禦的‘破虜營’,江夏軍為敵,是兩回事。
    自襄陽一戰起,我們和江夏軍的仇,便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就算他們沒有攻打廬江郡,日後,我們遇到了,那也必將是血戰到底。
    第三,我讚同子布的意思,將重心放到江東。
    但是,廬江郡這邊,也不能不管不顧了。
    至少,我們應先拿下安豐縣,打開我們的西征之門。
    劉勳和江夏軍開戰,對安豐縣,應無暇顧及了。
    這正是我們收取它的良好時機!
    換句話說,現在的我們,有比廬江郡更重要的目標,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想要廬江郡了。”
    孫策聽後,麵帶喜色。
    雖然周瑜的話,不是那麽的貼合心意。但是,很符合現實情況。
    可以說是現在,對自己來說,最好的選擇了。
    廬江郡可以不要,但主動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受製於人的情況,孫策不想再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