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宋濂【求追讀】

字數:6752   加入書籤

A+A-


    “凶名傳天下,狠辣震應天的小侯爺,還真在這裏等老朽?”
    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看著亭子裏坐著觀望長江的青年,甚感意外。
    他叫宋濂,是位大儒,曾受朱重八禮遇,聘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
    可以說,他是一位對太子影響深厚的老師。
    因為他的教導,朱標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成功培養了濃厚的儒學氣息。
    但也正是因為太子儒學氣息太重,朱重八對此很是不滿。
    儒家所謂的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不是騙人的嗎?
    統治者拿來騙騙被統治者,刷刷好感,提提名聲,還能有助於統治。
    但這種東西,黎民百姓可以信,達官顯貴也可以信,唯獨皇帝不能信。
    可朱標這個未來的皇帝,怎麽還信以為真了?
    “小侯爺已經死了,老先生認錯人了,我隻是一介普通人。”
    趙城起身相迎,做足了晚輩禮,至於小侯爺的身份,那自然是不能承認的。
    不說南雄侯趙庸已經造反,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單是他趙城這幾個月的作為,就不可能承認。
    “你就不怕老夫設伏?”
    宋濂一步上前,直勾勾地盯著趙城。
    他見過趙城,雖然眼前這個人與記憶中的不一樣,但那雙眼眸,終究逃不出他老人家的法眼。
    隻是,這趙城威震整個大明,是朝廷的特級通緝犯,為此大明還犧牲了數千人。
    這等威名,實在恐怖!
    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趙城之名,但有點權勢的人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嗬,老先生已身在泥潭,為何還要做無謂之舉?”
    趙城輕笑,他對宋濂也有所了解,當年還學過他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呢!
    這宋濂,也是一位注定名傳青史的存在,一部《元史》就足以讓他為後世所知。
    此外,他還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老人家,各種家……
    既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又是“浙東四先生”之一,被朱重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但可惜,他如大多數功臣一樣,都不得善終。
    一位告老還鄉的功臣,終究還是因為胡獄案受到莫須有的罪名牽連。
    若不是馬皇後和太子極力相救,早就被十六大帝殺了。
    據史書記載,宋濂因長孫宋慎被流放茂州,途中病逝於夔州。
    如今看來,這宋老先生雖已七十多的高齡,但身子骨還挺硬朗,所謂病逝,趙城是不信的。
    宋濂在大明的地位太高,影響力太強,幾乎是當世讀書人的扛把子。
    朱重八抄了宋家,怎麽可能讓宋濂這樣一位士大夫領袖人物活著?
    他必殺宋慎,這是注定的!
    為了減輕各方的壓力,重八大帝還免去了枷刑,讓其自行前往流放地。
    這不,宋濂哪像一個被流放的人?
    簡直就是,公費西南遊!
    “深陷泥潭又何妨?有小侯爺神功相助,陛下網開一麵又有何不可?”
    宋濂嚴肅地看著趙城,仿佛下一刻就會竄出千軍萬馬,將趙城團團圍困。
    他所說的神功,自然不是啥武功秘籍,而是指拿下趙城獻給洪武大帝的天大功勞。
    在如今的大明帝國,若說平定雲貴是第一等功勞,那解決南邊叛亂就是第二等。
    緝拿趙城,或者殺死趙城,恐成第三等功勞。
    甚至,如果能將趙城身上的秘密都挖掘出來,那可就是超越第一等功勞的神賜功勞了。
    “哈哈哈~”
    趙城哈哈大笑,他相信宋濂不是傻子,也不是短視之人,更不是一個恩將仇報之人。
    宋濂因為長孫宋慎的緣故,差點被處死,但馬皇後等人極力勸阻朱重八,倒也活了下來。
    從某種客觀的事實來說,宋慎必死,但趙城越獄救了他。
    如今宋慎在宋家的勢力支持下,早不知道逃哪個地方隱姓埋名去了。
    雖說宋家因此被抄家,但好歹並未被滅族。
    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換句話說,趙城對宋家長孫宋慎有救命之恩。
    “哈哈哈~”
    宋濂沉默了好久,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他是聰明人,他非常了解朱重八。
    這位號稱“開局一個碗,打下偌大天下”的乞丐皇帝,看似英明神武,實則小肚雞腸,心胸狹隘,且目光短淺。
    換句話說,若不是地主階級選擇了他,且紅巾軍的主力皆在抗元,他根本沒機會成為天地共主。
    那時候,紅巾軍掀起反元戰爭,各大教派四起,明教、白蓮教等各地征戰,
    明教張教主親臨前線,帶兵作戰,率領百萬大軍正麵擊潰蒙元,奠定了農民起義勝利的基礎。
    隻可惜張教主戰死沙場,未建立農民政權。
    韓山童死後,劉福通支持小明王韓林兒自立為王,建立韓宋。
    至此,農民起義取得初步勝利。
    同年郭子興因朱重八放孫德崖鬱鬱而終,郭天敘和張天佑等人向韓宋效忠,成為“宋人”。
    但這兩貨能力不行,戰死,後朱重八因為郭子興女婿的身份,名正言順地繼承了郭子興的勢力。
    再後來,朱重八背叛了農民起義,成為地主階級的利益代表,篡取了農民起義勝利的果實,暗殺小明王後自立稱帝,建立了大明帝國。
    縱觀整個農民起義過程,抗擊蒙元的主力從來都不是朱重八。
    前有明教張教主用生命抗元,後是小明王、張士誠、陳友諒繼承衣缽扛起大旗。
    若不是陳友諒驕兵必敗,朱重八哪有可能稱帝?
    宋濂非常清楚,朱重八為什麽能成為天地之主!
    因為他的媳婦是馬氏,是郭子興的養女,因為郭子興留下了可窺中原的雄厚勢力遺產。
    這也是朱重八對馬皇後深厚情感的基礎。
    畢竟,如果沒有馬氏,朱重八哪有可能問鼎中原!
    ……
    宋濂大笑過後,保持了長久的沉默,終是主動打破僵局。
    “明人不說暗話,小侯爺,你找我一介流人,是何目的?”
    他非常清楚,自己被流放似乎沒那麽嚴重,但朱重八對他殺心之重,絕不是馬皇後、太子能夠勸解的。
    不直接處死,也隻是不願與馬皇後、太子朱標之間產生間隙。
    畢竟,自己已經被流放了。
    遭遇流民、土匪、強盜,或者病死、溺死,再不濟水土不服,又或者愧對皇恩浩蕩自絕以謝之……
    總有一個適合他!
    此舉,既讓朱重八安撫了妻兒,也了卻了心事。
    何樂而不為呢?
    “明人不說暗話,在下不是什麽小侯爺,隻是老師的學生秦明。
    至於找老師,自然是敘舊的。”
    趙城笑臉相迎,親自將宋濂引入座位上,還為他倒了一杯國酒茅台。
    “欸,你看我,真的是歲月催人老,不服老也不行啊,這記憶退化了,連自己的學生都記不清了……”
    趙城給了個台階,宋濂自然是要順著走下來的。
    隻是,他不清楚這小侯爺到底是何目的?
    難不成,隻是想要一個身份?
    從此隱去趙城身份,以另一種身份處世?
    若目的這麽簡單,沒必要找自己吧?
    “老師啊,你終於想起學生了……”趙城執弟子禮,行了一個大禮。
    作為後世人,拜宋濂為師也無不可。
    畢竟,東陽馬生序,當年也是要求全文背誦的。
    “秦明啊,老師昏聵,還需要你指點迷津啊~”
    宋濂端起酒杯,道了一句後一飲而盡,但隻一瞬間,就被這酒驚訝到了。
    “這是什麽酒?為何,這般,這般……”
    一時之間,老先生愣是想不到合適的形容詞。
    “老師才學冠絕當世,怎會昏聵呢?隻是多年心血,難以割舍罷了。”
    趙城陪笑,至於國酒茅台,沒必要解釋。
    這是絕版的!
    雖然茅台酒的曆史可追溯到漢代,幾乎曆朝曆代都是貢酒。
    但趙城帶來的矛台與這個時代的矛台,彼此聯係太小,四五百年後聯係可能大一些。
    以後有機會,或許可以嚐試釀造。
    但現在嘛,沒這個時間和精力。
    趙城雖沒解釋,但還是端起酒瓶又倒了一杯,也給自己滿上。
    本來他曾經還幻想過,與洪武大帝共享佳釀,與永樂大帝月下小酌。
    可惜了,沒這個機會。
    但與宋濂喝幾杯,還是挺不錯的。
    趙城端起酒杯,示意宋濂後,輕聲說了一句,“老師可以考慮一下,金蟬計。”
    老先生也端起酒杯,倒是沒有一飲而盡,反而細細品味。
    不僅是品酒,也是品所謂金蟬計。
    朱重八必殺他,這是不可改變的。
    或許也隻能讓他殺一次,自己才有可能脫身。
    死而複活,天意如此,朱重八也沒辦法。
    他總不能扛著天下士大夫、馬皇後、太子朱標的壓力,再殺一次吧?
    宋濂心領神會,繼續細細品酒。
    至於如何施展這個金蟬計,想必自己這個便宜徒弟,應該有些想法。
    宋濂一時間倒是冷靜下來,一點也不著急。
    似乎,要被重八大帝殺的人不是他一樣。
    也對哈,他身邊這個家夥,才是朱重八最想殺之人。
    但他殺出重圍,依舊逍遙自在。
    沒點能力,怎麽可能?!
    一切,靜待便是。
    隻是,宋濂終究猜不透,這便宜徒弟到底是什麽目的!
    難不成,他想將自己拉到他爹的陣營,一起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