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匯集精兵 廢荊入豫

字數:8725   加入書籤

A+A-




    張飛退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司馬懿的手中。

    一開始司馬懿還不相信,張飛是真的退兵。

    因為他近日來都被張飛圍困,並不知道賈逵援軍已經到來的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認為張飛的退兵是可疑的。他覺得以張飛之前的表現,這可能是張飛新的誘敵之計。

    故而一開始司馬懿並未輕舉妄動。

    想讓一隻老烏龜,離開可以保住他性命的烏龜殼,向來是一件很難的事。

    隻不過沒過幾日,司馬懿懸著的一顆心就漸漸放了下來。

    原來是賈逵在得知張飛退兵的消息後,他便帶著援軍一步步朝著宛城靠近,及至來到司馬懿的大營外。

    當看到賈逵在自己身前出現,特別是看到賈逵身後那軍容整肅的上萬援軍後,司馬懿心中充滿著劫後餘生之感。

    誰能知道他這段時間是怎麽過的?每日都在生死的巨大壓力中度過。

    或許賈逵沒親曆司馬懿這段日子的擔驚受怕。

    可在進入魏軍大營看到司馬懿軍士的現狀後,饒是見多識廣的賈逵,也忍不住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魏軍大營外,折斷的箭矢與魏軍的殘肢斷臂交雜在一起,密密麻麻遍布整片營前。

    魏軍大營內,賈逵看到大部分魏軍將士身上都帶著傷,而他們的精神狀態亦十分萎靡。

    一股灰暗破敗的氣氛,彌漫在整個魏軍大營中。

    很顯然,若是他再晚來半個月,司馬懿能不能守住魏軍大營,還真的不好說。

    而造成這一幕現象的,除去張飛率漢軍猛攻的行為之外,還因為司馬懿之前下的一個命令。

    之前為了加快速度返回宛城,司馬懿拋下了軍中的大量輜重。

    這就導致魏軍的糧草並不十分充足。

    敵人攻勢凶猛,己方的糧草又不算充足,內外交困之下司馬懿的軍士精神不萎靡就怪了。

    在知道這一點後,賈逵很大方的先將自己隨軍的糧草、草藥分發給司馬懿的軍士。

    賈逵的這一舉動,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司馬懿軍士的軍心。

    在賈逵的資助之下,司馬懿很快就重新整頓好軍隊,然後帶著賈逵一同往宛城走去。

    等進入城堅池厚的宛城中後,司馬懿懸著的一顆心,才算徹底地放下。

    隻是賈逵接下來的話,卻又讓司馬懿的心重新提了起來。

    “仲達。

    當下宛城雖未丟失,但棘陽陷落於敵手卻是事實,這一事你該如何向太子解釋呢?

    另外棘陽的丟失意味著,敵軍從此可毫無阻礙長驅直入宛城之下,麵對這一嚴峻形勢,你又當如何應對呢?”

    賈逵神情嚴肅的問出了這兩個當下最重要的問題。隻是這兩個問題,卻是當下司馬懿最不想聽到的。他能逃出生天固然可喜,但棘陽的丟失亦是事實。

    以棘陽在南陽郡的重要性,棘陽的丟失勢必會在洛陽及南陽郡內,引起不小的波瀾。

    這波瀾對他司馬懿來說有害無益。

    司馬懿在聽到賈逵的詢問後,立即皺起了眉頭。

    而賈逵見司馬懿並未第一時間回答他,他便接著催促了一聲。

    賈逵不是看不到司馬懿陰沉的神色,隻是相比於在意司馬懿的個人情感,賈逵更在意宛城的安危。

    若是他的這兩個問題,司馬懿不能給他滿意的答案,賈逵會馬上上書給曹叡,讓曹叡將司馬懿調離宛城。

    賈逵不介意讓自己親自坐鎮宛城。

    就在賈逵又催促了一聲後,司馬懿終於開口答道:“臣會上書朝廷,將棘陽丟失的來龍去脈如實告知。”

    “而棘陽的丟失,雖讓宛城時刻暴露於敵軍兵鋒之下,但這不意味著宛城無可守之勢。

    宛城乃天下堅城,城內糧草軍械無數,隻要我堅壁清野,拒不出城與敵交戰,張飛想攻下宛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一件事。”

    “賈公放心,懿一定會與宛城共存亡!”

    在聽完司馬懿的回答後,賈逵滿意的點了點頭。司馬懿的態度與策略,都得到了賈逵的認可。這讓賈逵做出了一個決定。

    賈逵對著司馬懿言道:“臣會上書太子,為仲達美言。”

    得到賈逵這層許諾的司馬懿當即大喜。

    賈逵在朝野間的聲望,那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可以說隻要賈逵能多活幾年,以他的聲望,他將來必能成為三公之一。

    有這樣的人物為他美言,想來可以將他身上的罪責減輕不少。

    雖無法逃避懲罰,但想來曹叡也會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司馬懿立即對著賈逵拜謝。

    麵對司馬懿的拜謝,賈逵倒是不甚在意。

    他願意為司馬懿美言,倒不是想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他是純粹為大魏考慮。

    誠然棘陽的丟失,代表著司馬懿的失職。

    但在了解了張飛的通盤謀劃後,饒是賈逵也暗自咋舌不已。

    若是他身處在司馬懿的位置上,他做得也不會比司馬懿好。

    棘陽的丟失不能證明司馬懿的無能,隻能說張飛實在太鬼了。

    相反其實要不是司馬懿的話,張飛這一戰是可能一舉奪取宛城的。

    因為是司馬懿敏銳的做出判斷,寫信向自己求援,才最後讓大魏並未失去宛城這一重鎮。

    正是看在這一點的份上,賈逵才願意出手保下司馬懿。

    畢竟大魏當下不能說沒有將才,可是大魏的國境太過廣闊,將才過於分散。

    若是曹叡貿然將司馬懿撤離,新上任的守將可能做得還沒司馬懿好。

    至少司馬懿能清晰的看出,當下“堅壁清野,不與敵戰”才是最好的應敵策略。

    接受了司馬懿的拜謝後,賈逵並未多留。

    他乃是豫州刺史,加上最近孫權動作頻仍,他沒辦法久離豫州。

    於是在對著司馬懿一拜後,賈逵當日便率軍離開了宛城。

    隨著賈逵的離開,司馬懿與賈逵的兩道奏疏,也在不久後送抵洛陽。

    曹叡站在洛陽城的城西城牆上,遙望著西方。

    曹叡不是在遙望長安,他是在注視著一支精銳魏軍的漸漸遠去。

    那支魏軍正是由張郃統帥的,集合了關中與淮南精銳的援救隴右的希望之師。

    宛城與洛陽距離不遠,張郃之前從宛城出發,沒用多久就到達了洛陽城內。

    張郃本想在麵見曹叡後,就立即朝著街亭進發。不過他的想法卻被曹叡所阻。

    曹叡倒不是臨時改變主意,要任用他人為將。

    他是想給張郃的這番西去,再增添上一個重要的籌碼。

    這個籌碼便是曹休讓滿寵從淮南帶來的精銳。

    畢竟已經預料到街亭很可能會被漢軍提前占據,這就說明張郃到達街亭後,將會有一場攻堅戰。

    要想打攻堅戰的話,單單騎軍可怎麽行?

    張郃拖到今日才出發,為的就是等淮南精兵的到來。而在張郃出發之前,曹叡私下裏曾不下三次找張郃談過話。

    曹叡是個喜歡掌握一切的主君,盡管他少時就經常聽過張郃的名聲,但聞名怎比見麵。

    曹叡想著在張郃出征之前,好好聽一聽他心中的韜略。

    而張郃也並未讓曹叡失望。

    在幾次的深談之下,曹叡了解到張郃的確是個不可多得將才。

    即使張郃曾經被張飛打的“爬山而逃”,但勝敗乃兵家常事張飛不也曾敗在曹休手上過嗎?

    正因為認識到張郃的才幹,加上己方這次準備也算充足,故而曹叡對張郃此次的出征,還是很有信心的。

    不然他也不會來到城門親送張郃。

    在連張郃的後軍都無法看見後,曹叡才有些意猶未盡地從城門下走下。

    走下城門之前,曹叡心中還在感慨著一一還是武帝見識深遠,給大魏留下的都是一時俊傑。

    隻是還未等曹叡回到皇宮中多久,來自宛城的兩道急報,讓曹叡整個人都不好了。

    曹叡看著手中的兩封奏疏,他的眼中有著冷意流淌。兩封奏疏,一封來自司馬懿,一封來自賈逵。

    在看完兩封奏疏中的內容後,曹叡心中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好心情,頃刻間蕩然無存。

    曹叡早在數年前就跟賈詡學習兵法韜略。

    在這種培養下,曹叡自然知道棘陽對宛城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那是宛城的屏障呀!而宛城呢?

    自前漢以來,華夏一直有設立五都的傳統。

    而在兩漢四百餘年間,宛城因為他的經濟、人文上的優勢,一直都是五都之一。

    盡管曹魏建立後,將宛城從五都的行列中除去,讓譙城替代它。

    可四百餘年的影響,又豈是那麽好消除的?

    在世人心中,宛城一直都未退出華夏五都的行列。也就是說,司馬懿一戰就將拱衛都城的棘陽給丟失了。

    這件事帶來的政治與軍事上的影響,有多嚴重不言而喻。

    最可笑的是,張郃來到洛陽不過半月時光。

    而司馬懿就在張郃離開宛城的這半個月內,就將棘陽丟失了。

    這怎麽能不讓曹叡感到生氣?

    若按司馬懿這種丟城的速度的話,大魏有再多的要城,恐怕在自己而立之前,都會被丟個幹淨。

    說實話要不是一旁有賈逵的美言奏疏,曹叡已經發出詔令將司馬懿撤職了。

    相比於祖父,他父親提拔的人,都是這種貨色嗎?

    不過在看完賈逵的美言奏疏及知道司馬懿的對手是張飛後,曹叡心中的怒氣漸消。

    畢竟司馬懿在這一戰中,有著失職之過,卻還不算愚笨至極。

    況且張飛在奪下棘陽後,接下來一定會重兵圍困宛城。

    在這種危急的情勢下,臨陣換將的確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曹叡最後隻是對這一戰做出了兩個處置。

    “傳詔下去:削去司馬懿的安南將軍稱號,貶他為護宛將軍。”

    在曹魏中,安南將軍亦算一重號將軍,隻是職權比較小而已。

    可再怎麽小,安南將軍在名義上還是能管轄整個荊州的戰事的。

    但護宛將軍就不是了。

    顧名思義,護宛將軍隻能負責宛城周邊的軍事,至於其他地方的,跟他就無緣了。

    曹叡的這一降職直接降到了司馬懿的大動脈上。

    在說完這一道詔令後,曹叡猶豫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廢荊州諸郡縣,改南陽郡為魏安郡,編入豫州之內。”

    若說曹叡的第一道詔令尚算正常的話,那他的這第二道詔令,就讓一旁的孫資、劉放感到意外,便麵麵相覷起來了。

    一旦這道詔令頒布出去,無疑是在向世人宣告著,從此大魏在荊州再無控製權。

    號稱統治天下九州的曹魏,從而也就變成八州了。

    若是愛麵子的曹丕知道這件事,他是一定不會同意的。

    看到孫資與劉放猶豫的神色後,曹叡果斷地說道:“無須猶豫,就按孤說的去做。”

    在曹叡看來,廢荊入豫,乃是必然之舉。

    襄樊會戰後,曹魏在漢水以北的地盤大大縮水,就連南陽郡也被一分為二。

    這種情況意味著,曹魏在宛城一帶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

    這點原因,也是導致司馬懿丟失棘陽的另一個內因。

    因為在缺少戰略縱深的情況下,司馬懿這個安南將軍為了不丟失棘陽,隻能被張飛牽著鼻子走。

    而在丟失棘陽之後,曹魏在宛城附近的控製更是會被進一步削弱。

    以當下的局勢,司馬懿能控製住宛城周圍幾縣不投降漢軍,就已經是萬幸了。

    所以若是他不將宛城周圍編入豫州的政治區域中,宛城在接下來的作戰中,很可能會變成一座孤城。

    雖然宛城距離豫州很近,可賈逵權力再大,他也不可能跨州無限度的支援宛城一—賈逵快速的率軍從宛城撤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當下荊州的存在,除去在麵子上不讓曹魏太過難堪以外,反而會成為魏軍在戰略上的巨大短板。

    既然如此,荊州還有存在的意義嗎?m.

    不慕虛名,但取實利,這是當年曹操教授給曹叡的人生信條。

    曹操當年也正是靠著這人生信條,才一步步發展壯大的。

    身為曹操器重的繼承人,曹叡自然也知道在什麽時候,他該做出什麽樣的抉擇。

    見曹叡態度果決,孫資與劉放也不再猶疑,很快就寫好詔令並讓內侍發往了尚書台。

    而在詔書分別發往宛城及豫州的同時,在相隔千裏的隴右大地上,一支裝備精銳的漢軍也來到了街亭之中。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