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昆陽對

字數:9153   加入書籤

A+A-




    上中下三策。
    這是沉晨從去年到今年以來,一直在思考的戰略方針。
    劉備這些年一直四處漂泊,如無根之萍,就是因為身邊沒有謀士幫他出謀劃策,現在得知沉晨有策略,連忙問道:“上策是?”
    “上策自然是袁曹兩敗俱傷!”
    沉晨說道:“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兩虎相鬥,切不可令其一死一傷,傷虎猶能吃人,何況健虎乎?因而必須在關鍵時刻出手,令其兩敗俱傷。”
    “兩敗俱傷?”
    劉備微微眯起眼睛,開始思考琢磨起來。
    沉晨點點頭道:“不錯,隻要能夠做到,屆時曹操不能北上,袁紹無法南下,雙方以大河僵持,誰都吞並不了對方,趁此時機,我們可以以南陽為根據,圖謀大業!”
    劉備連忙追問道:“那麽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沉晨說道:“唯有曹操打敗袁紹方才可行,我們人在南陽,南陽離潁川遲尺之遙,待曹操擊敗袁紹之際,偷襲許都,他必然回援,不敢追擊北方,屆時我們撤回南陽之地,以此據守,再圖它計。”
    劉備詫異道:“想讓曹操打敗袁公,怕是不容易,袁紹四世三公,虎踞河北,麾下兵馬足有二十餘萬眾,以曹操如今的實力,又如何與之匹敵呢?”
    沉晨就說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曹操敗於袁紹之手,此上策自然作廢,屆時就隻能選擇中策和下策。”
    兩敗俱傷的辦法,就是沉晨幾年來考慮的如何讓官渡之戰利益最大化的計策。
    官渡之戰的結果大家自然也知道,許攸當了二五仔,向曹操報告了烏巢的消息,曹操於是連夜奇襲烏巢,火燒了袁紹的糧草,使得袁軍大敗,然後八萬精銳全被坑殺,導致袁紹元氣大傷,最終憂憤而死。
    袁紹一死,袁家內部又出現了奪嫡的問題,曹操不斷分化拉攏,又逐個擊破,這才徹底平定了北方。
    那麽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當然是能夠想辦法保存袁紹的實力,即便是不能讓袁紹多活兩年,隻要讓那八萬精銳活著回到河北,曹操就很難收服冀州。
    要知道即便是曆史上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了平定北方也足足花了五年時間。
    袁紹十多萬主力在延津、白馬、官渡悉數被消滅,官渡直接死了八萬人,袁譚和袁尚還互相攻伐,可在這麽大損失以及內部不和的情況下,曹操得河北依舊是非常艱難,就可以知道袁紹留下的勢力有多強大。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能讓袁紹減少損失,不敗得那麽慘,哪怕隻多活一年,袁紹解決了立嗣的問題,亦或者讓那八萬精銳保存下來,曹操收複北方,時間將大大增加。
    屆時沉晨和劉備就可以在南方,不管是圖謀荊州益州亦或者江東,就都有時間和空間操作,甚至赤壁之戰都打不起來,劉表一死,荊州唾手可得。
    不過劉備當然想不了那麽遠,隻是皺眉說道:“南陽為劉景升之地,以南陽為根基,恐怕會為劉表所忌呀。”
    沉晨笑道:“劉表懼怕北方南下,一直不敢派重兵駐守南陽,隻敢依沔水大江之險,鞏固南郡、江夏二郡,連荊南他都掌控不足,鮮有張羨之亂,北方若有人幫他看守門戶,恐怕求之不得,公豈不聞張繡之事乎?”
    “唔。”
    劉備點點頭,又憂慮道:“那張繡會如何處之?”
    沉晨說道:“此人與曹操和劉表都有血仇,曹操他不敢去投,投劉表亦是不得已而為之,且劉表亦不敢信他,因而目前隻敢據守南陽以西之地,公可取宛城以北,我在新野,羊裝為劉表前驅,待時機一到,或可先取荊州為基業。”
    羊裝為劉表前驅,幫自己取荊州為基業?
    劉備睜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地說道:“小先生難道不是在劉荊州帳下嗎?難道......”
    “不錯。”
    沉晨起身向他彎腰拱手道:“我從未投靠於劉表,此次北上攻打曹操,這個中郎將還是他後來給的,我心中一直認為,玄德公方為明主!”
    “小先生......”
    劉備先是不敢置信,然後臉上露出了狂喜,上前握住了沉晨的手,高興得眼淚都快流下來。
    唯有沉晨心情複雜。
    這也算是終於向劉備徹底挑明了自己的去留。
    其實劉表對沉晨是有恩情的。
    雖然劉備也救過他和宗族的性命,但劉表也照顧了他的宗族。
    黃門亭鄧沉二氏能夠到遷移至南陽去,現在可以安居樂業,也是劉表幫了忙才有今日。
    如果幫劉備取荊州的話,似乎有忘恩負義的嫌疑。
    但沉晨也沒辦法。
    誰讓劉表活不了幾年了呢?
    劉琮是投降主義者,與荊州投降派世家利益捆綁。
    劉琦的話人還不錯,可也是早早病死。
    所以沉晨隻能選擇劉備。
    更重要的是,劉備的思想觀念是與他非常貼近的,都是以民為本,重視底層百姓。
    偉人曾經說過,曆史屬於人民。
    沉晨亦是堅定的想要為百姓建造一個沒有饑餓、沒有戰亂、沒有貧窮國家的人。
    如果在無法推翻封建製度的情況下,那麽他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不能為了權力迷失自己,至少要與一名仁君合作共同建造一個理想中的國家。
    而且還不是以臣子的身份,是以合作者的身份!
    是的。
    沉晨從沒覺得自己是在投靠劉備,而是與劉備一起合作,先建造起一個嶄新的大漢,然後開始自己的改革。
    就跟曹操和荀或一樣的關係。
    等到將來有足夠的話語權時,沉晨還希望與劉備簽訂一個盟約。
    既以後堅決否定劉備一言堂,將來組建一個決策層,還要以民主投票的形勢來做出一些重大決定。
    這樣一來能夠增加諸葛亮、龐統、徐庶他們的發言權。二來也是為了防止出現像後來劉備不聽勸阻,最終導致夷陵之戰這種事情的發生。
    而這些才是沉晨從一而終的心願。
    至於皇帝是誰,他無所謂,因為作為堅定站在百姓群眾這一邊的人,沉晨更希望沒有皇帝來壓迫剝削他們。
    但以目前的處境,想要推翻封建製度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又不可能跟屠城的曹操合作,因此跟底層出身,最貼近百姓的劉備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對他有恩的劉表,那也沒辦法,壽命就這麽點長,再過幾年就病死了,所以隻能將來善待劉琮以及劉琦的子嗣,還他的恩情。
    聽到沉晨的話,劉備喜不自勝,擦著眼淚,興奮地上前把他扶起來道:“我能得小先生,當真是......如魚得水呀。”
    “我出身於底層,知道天下黔首皆苦,各方諸侯隻知道爭權奪利,從未想過惠及百姓,挽救萬千生民。”
    沉晨正色道:“唯有玄德公心係黎民,有明主之象,我亦心向往之,願做執殳,為公前驅!”
    “我不過是愚陋之人,隻願為陛下效命罷了,豈能算什麽明主?”
    劉備擺擺手道:“我隻心願,隻願大漢黎民百姓能安居樂業,有衣穿,有飯吃,天子高坐廟堂,能夠肅清寰宇,沒有如張讓趙忠這般奸逆妄為就足矣。”
    沉晨笑道:“正因如此,方才需要公挺身而出,匡扶宇宙,定鼎乾坤呀。”
    “小先生之意,我已明了。”
    劉備歎息道:“奈何劉荊州與我都是大漢宗室,豈能奪同宗之業?”
    沉晨說道:“因而我才讓公先以南陽為基業,緩圖北方。亦是看將來之變,見機行事。袁紹強則按兵不動,曹操強則襲擾後方,若能找到機會奪取豫州,便是最好。”
    南陽是劉秀的龍興之地,此地連接南北,且麵積達到三點六萬平方公裏,僅僅比關中盆地小了三千平方公裏而已。
    秦朝以關中盆地三點九萬平方公裏起家奪得天下,劉備也未嚐不能以南陽為根基,北伐曹操,奪取豫州,或者南下等到劉表死後,再奪取荊州。
    而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戰略謀劃,主要還是在於南陽現在的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關中和南陽的麵積差不多,但關中由於是秦朝以及西漢的首都所在,所以當時人口興旺,百業昌盛,比南陽要稍微富裕一些,人口多了數十萬。
    但到了東漢末年,涼州軍閥多次入侵三輔之地,董卓又遷都長安,各種戰亂瘟疫,以及天災影響,關中人口十不存一,已經是凋零破敗到了極致,丁口從二百四十萬,下降到了不足三四十萬。
    反觀荊州,特別是南陽之地,人口暴增。由於北方戰亂,大量人口遷移至南方,揚州從三百二十萬增加到四百三十三萬,荊州從三百五十九萬增加到了六百二十萬。
    其中南陽因耕地麵積較多,成為了人口遷移的主要地區,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有河南、關中、司隸的人口遷移到了這裏,人口早已經突破百萬。
    因此相比於殘破不堪,千裏無雞鳴的關中,現在的南陽不管是兵源、糧草還是礦產資源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沉晨的上策很簡單。
    就是趁著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火燒烏巢之後的這段時間裏,立即第三次偷襲許都,逼迫曹操親自回防。
    《三國誌》記載,曹操於建安五年十月火燒烏巢,而袁紹則是在十一月戰敗,這意味著即便是烏巢的糧草被焚燒之後,袁紹在官渡的營寨,還有大概不足一個月的存糧。
    在這一個月裏,袁紹試圖強行打敗曹操,然後逼著張合高覽強攻營寨,最後二人實在打不破,糧草又不夠,袁紹在後麵催得緊,把他們逼急了才投降。
    所以隻要在這一個月裏鬧得動靜足夠大,逼得曹操扛不住,必須回來防守許都,沒辦法坑殺那八萬降卒,那麽事情就有很大的轉機。
    即便逃回北方的袁軍不足半數,隻要袁軍精銳沒有全軍覆沒,袁紹吊著一口氣,多活個一年半載,就夠曹操喝一壺。
    到時候沉晨就能以南陽為根基,要麽北伐曹操,與袁紹配合謀奪豫州,要麽靜待劉表死翹翹,奪取荊州,然後再對江東或者益州動手,隻要曹操袁紹一直沒不出勝負,那麽他們就永遠得利。
    “原來如此。”
    劉備思索道:“不過我有疑問,為何我們不趁著袁曹交戰之際,拿下許都後,奉迎天子去荊州呢?”
    “天子就如同一塊瑰寶,在誰手裏,必然被天下群起而攻。”
    沉晨苦笑道:“曹袁爭雄,誰勝出了,誰就會下死命進攻南陽。若無實力,不能據有呀。所以隻有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奉迎天子去南陽,比如我要說的中策。”
    “中策?”
    劉備聽了沉晨的話,微微點頭道:“上策是曹操與袁紹兩敗俱傷,我們以南陽為根基,北伐曹操,那麽中策是什麽。”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沉晨說道:“中策就是曹操戰敗了,我們偷襲許都,奉迎天子回南陽,聯合劉表孫權,共抗袁紹。”
    袁紹的勢力很大,根據曆史記載,他當時的總兵力已經有二十多萬,接近三十萬。
    官渡之戰死了八萬人,但在這之前還有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白馬之戰顏良帶了三四萬,延津之戰文醜帶了五六千,火燒烏巢的時候還有上萬袁軍被曹操打敗。
    由此可見光打這一仗,袁紹就帶了十多萬大軍。然後青州、幽州、並州都需要人馬來防守,因此袁紹的實力幾乎是曹操的一倍以上。
    沉晨也清楚自己在後方不時騷擾曹操,導致曹操正麵壓力會非常大。萬一他扛不住壓力,沒有等到許攸,自己就先崩潰了,到時候他就得麵臨擁有整個河南河北的袁紹,壓力會非常大。
    所以他就隻能先把劉協搶在手,擁有大義名分之後,再聯合劉表孫策劉章等人跟袁紹打。這其實也算是下策了,畢竟袁紹要是贏了官渡之戰,膨脹的實力太過恐怖,就連幾方一起聯合起來,都不一定能打得過他。
    “下策是什麽?”
    劉備撫須沉吟,中策都這麽可怕了,下策還得了?
    沉晨說道:“下策便是不攻打許都,靜觀其變,若袁曹分出勝負,必然會南下進攻劉表,公可依附劉表,先圖荊南,再奪取益州為基業,三分天下。但凡天下有變,則兩路進發,從益州和荊州共伐中原,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就是隆中對。
    為什麽隆中對會是下策呢?
    因為時局不同。
    諸葛亮在做隆中對的時候,北方已定,曹操大勢已成。
    所以他隻能為劉備鋪路謀奪益州,三分天下。
    而現在曹操和袁紹還未分出勝負,則有機可乘,操作空間也更大。
    比如上策,讓袁紹和曹操打得難解難分,劉備可以在南陽從容發展,北可圖豫州,南可得荊州,還能防止孫權來搞事,也不會發生什麽借荊州的糾紛。
    中策就差很多,因為中策的前提是袁紹打贏了,曹操打輸了,袁紹的實力太強,他們就隻能帶著劉協去南陽。
    雖然看上去還是很弱小,但手裏有劉協這個大義名分,他就能詔令劉表跟孫權聯合起來,甚至還能夠影響北方,讓袁紹後院起火,等到劉表一死,再讓劉協命令劉備當荊州牧,就順理成章很多。
    最重要的是沉晨也不在乎皇帝是誰,他需要的是一群跟他一樣在乎百姓的誌同道合的同伴,哪怕是奉迎了天子,劉備當了權臣,至少也比曹操這個屠城的人強了太多。
    所以上策和中策都很好。
    而相比之下,下策自然就是無奈之選了。
    至於其它選擇。
    比如從南陽的武關去關中發展,或者順著漢水北上直取漢中,再奪益州,以前確實有過這種想法。
    但真到了漢末之後,發現這種想法還是太理想和太天真。
    首先是關中,人口十不足一,又麵臨著韓遂馬騰乃至於曹操的夾擊,以區區不到三四十萬的人口來做基業,死路一條。
    其次是漢中。
    若從關中進攻,難上加難,就連曹操十多萬人馬,也是靠著夜晚迷路,誤打誤撞才把漢中奪下。
    從漢水北上,曹真和司馬懿倒是有過這個想法,結果山洪爆發,幾乎全軍覆沒。
    主要也是西漢時期的武都大地震,導致漢水改道,漢中的下遊一帶陸路根本走不通,隻能走水路,而水路一來湍急,二來多雨,容易發生山洪,稍有不慎就是司馬懿和曹真的下場。
    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占據人口和耕地麵積非常多的南陽盆地,以此作為根基,看時局而選擇南下或者北伐。
    “嗯。”
    聽了沉晨的話,劉備搖搖頭道:“下策不可,天子還在許都等著我來營救,我豈能棄天子於不顧?待時局變化,我們取上中二策吧。”
    “好。”
    沉晨拱手說道:“我亦是這般作想,不過還請公知道,不管上策還是中策,我們都需要去南陽依附劉表,等到南陽之後,我就會與公劃清界限,羊裝不熟,到時候公千萬不要在劉表眼前與我交談。”
    “這是為何?”
    劉備詫異不已。
    沉晨解釋道:“劉表此人看上去寬厚,實則心性狹窄,容不得人。公若去南陽,有多方豪傑來附,必被他猜忌,因而公去南陽之後,定要謙抑行事,莫要太張揚。”
    “這樣嗎?”
    劉備緩緩點頭,沉聲道:“我知道了,多謝小先生。”
    沒想到劉表居然是這樣的人,以前倒隻聽說他為人有威容、器觀,現在看來是真如曹操所言,劉表虛名無實,並非什麽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