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搞個新大漢出來
字數:7957 加入書籤
大漢亡了!
這話一出,頓時議論紛紛。
眾人底下竊竊私語,殿內一片嘰嘰喳喳。
就連諸葛亮都是眉頭一皺,隨即又很快舒緩了下來。
劉備愣在那裏,然後有些頹然地坐在那喃喃自語道:“是啊,大漢亡了。”
“大漢確實已經亡了。”
沉晨環顧四周,朗聲說道:“陛下不管是真心禪讓,還是為曹丕所迫,不管是在實際上還是名義上,大漢都已經亡了。正如前漢王莽篡位一般,北方已無漢臣,南方已無漢主,這就是我們要麵臨的最大的問題。”
“不錯,大王一直奉陛下為正統,但是天子卻為曹丕所迫,將漢室正統交給了曹丕,那麽曹丕在大義名分上,就是繼承了漢統,如高祖承秦一般,我們反倒失去了大義名分。”
“是啊,曉卿看待問題還是深刻,抓住了最重要的關鍵。現在大王在南方失了名分,即便要興師北伐,又該以什麽樣的名義出兵進攻曹丕呢?”
“為天子報仇不行嗎?”
“自然不行,大漢都亡了,漢統不繼續下去的話,那麽大王就會缺少正統大義,出兵北方就站不住理。”
眾人議論紛紛。
這就是現在劉備麵臨的窘境。
劉備目前能在南方建立諸侯國,掌握的法理是什麽?
是奉劉協為正統,同時手握衣帶詔,在南方起兵,然後北伐曹操,興複漢室。
簡單來說,有衣帶詔在手,劉備就可以官方宣稱曹操是當今王莽,控製了天子,要篡漢自立。
而他是劉協用衣帶詔委任除掉曹操的忠臣。
但因為曹操勢力強大,所以劉備到南方來招兵買馬,征召人才,一起來跟他匡扶漢室,拯救天子於水火之中。
然而現在天子沒了。
在名義上劉協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大漢也沒了。
那麽在法理上劉備以衣帶詔為根基,北伐中原,興複漢室,奉迎天子的大義名分,自然也就沒了。
不要小瞧大義名分這個東西。
即便是元末和清朝的時候,起義軍都是打著反元複宋,反清複明,以及恢複漢人衣冠這類的口號起事。
有的時候看著大義名分這東西很虛,但它能帶來的實惠是難以想象的。
曹操正是借著劉協這杆漢室大旗,才占據了主動權,想給誰封官就封官,想出兵征討誰就出兵,以至於天下人才紛紛歸附,為曹魏江山的建立添磚加瓦。
所以目前的當務之急,其實不是興師北伐,而是該如何搶占大義名分,將正統從曹魏的手裏奪回來。
劉備臉色悲憤難當,漢室滅亡,令他這個宗室後裔無比痛苦。
諸葛亮便在此時站出來說道:“曉卿說得沒錯,如今北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大漢已亡,大王以衣帶詔起兵,奉詔討賊,可天子將皇位禪讓給曹丕,這奉詔出兵,便成為了無名之師,不得人心也。”
“可是”
劉備哀慟道:“如今陛下已故,漢室已滅,寡人又該如何是好呢?”
“大王!”
沉晨站出來認真說道:“陛下雖故,可大王還在。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天子將手中的大漢正統丟失,那麽漢室江山的興衰就落在了大王肩上,此時大王正應該如光武於河北繼承大統一般,搞個新的大漢出來,方能令天下心懷漢室之人有歸心之宿!”
搞個新的大漢出來?
雖然沉晨嘴裏經常能說出一些令人聽不懂的句子,但這句話就連傻子都能聽明白。
這不是勸進劉備登基為帝還能是什麽?
下方眾人先是一愣,隨即就有反應快的人立馬站起來說道:“是啊大王,漢室江山被曹丕所奪,大王雖是漢臣,但漢主都已經不在,我等亦沒有了效忠之君。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大王正該繼承大統,以延續漢祚。”
“不錯,前漢時期,王莽篡位,為續漢統,更始帝、嗣元皇帝、梁漢帝、光武帝相繼稱帝,這便是因正統名分而為之。如今漢室滅亡,大王興複漢室的擔子挑在身上,責無旁貸啊。”
“臣以為大都督說得有理,曹丕篡漢已是事實,連天子都已遇害,正統既已消亡,大王就應該效彷光武皇帝,登基為帝,方能驅逐逆臣偽帝,興師北伐!”
“諸公之言不無道理,臣也以為”
諸多臣子頓時一片長篇大論,各種引經據典,有拿西漢時期光武帝的例子,也有拿春秋時期中山複國的例子說明,一時間勸進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劉備被眾人說得一愣一愣,遲疑說道:“可是寡人受陛下天恩,得仕於朝,方能有今日,豈能”
“大王。”
沉晨說道:“大王確實受陛下天恩,但如今天子失了正統,若大王還奉天子為主的話,便缺了大義名分。天下心懷漢室之人,又如何能找得到歸宿呢?唯有大王登基為帝,方能成為天下共主,詔令海內義士,共討曹魏偽朝!”
“孔明,你以為呢?”
劉備又看向諸葛亮,想問問他的意見。
諸葛亮點點頭道:“曉卿所言極是,還望大王三思。”
“望大王三思。”
眾人繼續勸進,這個時候可不能慢,就連諸葛瑾陸遜張昭顧雍等江東派都紛紛賣力喊著。
誰都知道現在要是劉備登基的話,那可都是從龍之臣。
雖說曹魏占據了北方,實力強大。
但劉備得到江東之後,在地盤上還要大於曹魏,隻是人口少於北方而已,卻也不是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
即便是現在不能一統天下,可隻要劉備當了皇帝,那麽他們的官職就能進一步提升。
不管是出於政治意義的考量,還是為自己以及家族的利益,劉備稱帝的好處都遠遠大於壞處,或者說在劉協禪讓之後,劉備即便稱帝,也完全沒有壞處了,隻有好處。
所以大家都希望劉備在這個時候能夠稱帝。
一來是延續漢統國祚。
二來則是稱帝之後,就能名正言順地封賞百官,而不像以前那樣,在漢王的開府下不倫不類地擔任著官職。
劉備見所有人都勸他稱帝,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若我繼承大統,何時才能興兵?”
沉晨就說道:“大王,繼承大統並非是一件小事,一來要昭告天下,二來要請四方夷者,三來要祭祀天地,禱告上蒼,四來要慰藉先祖。現在天子已失其國,大漢二十四代先帝之靈無人祭祀,大王切不能忘記祖宗啊。”
“祖宗?”
劉備頓時驚出一聲冷汗。
漢時對於先祖的崇拜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
或者說,即便後世中國人對於家庭觀念比較看重,卻也遠不如漢朝時期那麽深入骨髓。
在當時的觀念中,先祖有靈,如果子孫後代不肖,不能夠祭祀祖先,讓祖先享受香火,那麽祖宗就會成為遊魂野鬼,受饑餓寒凍之苦。
而漢朝劉姓先祖自然是劉邦,包括劉備也是。他不是光武帝劉秀那一脈,因此劉秀不是他的祖先,劉邦才是。
但東漢官方是祭祀劉邦以及西漢曆代皇帝的。
劉秀也一直把自己建立的東漢當做西漢的延續,而不是說什麽西漢與東漢是兩個朝代,隻是當時人為了區分一下,把西漢叫做前漢或者先漢而已。
現在曹丕篡漢之後,那麽北方的官方祭祀當中就沒有了漢朝皇帝,劉備的祖先就得不到祭祀供養。
哪怕劉協可以在山陽依舊保留祭祀漢朝先祖皇帝的權力,但一來劉備當時以為劉協死了,不知道這事。二來這也非國家正統祭祀,規格製製上遠不如當初。
劉備顯然是因為聞聽大漢已亡,劉協已死的噩耗一時間忘記了這事,現在經沉晨提醒,這才回想起來,嚇得不行。
他一想到先祖可能遭受著饑餓寒凍之苦,心中慌亂不已,連忙說道:“那該如何是好?”
沉晨立即說道:“自當大王繼承大統,在南方重立漢室,興建宗廟,以供養先帝之靈。否則二十四代先帝無宗廟可依,豈能在幽冥之下得以安息呢?”
“不錯,為了大漢江山,為了漢室先祖,大王確實應該如此。”
“還請大王登基為帝,再興師北伐,複興江山。”
“請大王登基!”
群臣再次拱手行禮納拜,對劉備表示勸進。
這次劉備終於不再拒絕,而是長長歎息道:“既然如此,為了漢室不滅,為了先祖之靈能有祭祀,我便隻能如此,隻是希望能夠在登基之後,便可以北伐中原,攻打曹丕,以慰藉先帝之靈。此事,就交予孔明和曉卿來辦吧。”
“大王英明!”
眾人紛紛再次行禮。
其實劉備也沒什麽能拒絕的理由。
因為漢室滅亡,大漢江山都沒有了,他的上頭自然也沒人了。
即便是自動晉級,他都必然要登基為帝。
何況打出複興漢室的旗號,方能夠重新奪回被曹丕搶走的大義名分。
北方現在喊出的口號很簡單。
劉協自覺無能興複漢室,所以自願將皇帝的位置交給曹丕,曹丕代漢,建立大魏帝國。
如此一來,曹丕就是正統繼承了漢室,就像劉邦繼承了大秦帝國一樣。
而南方的劉備,反倒成為了不遵從皇帝詔令的亂臣賊子。
這樣在大義名分上,劉備天生就矮了一頭。
所以為了把大義名分重新搶回來,稱帝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自不需要像曹丕那樣假惺惺地拒絕兩次勸進,到第三次才應下。
答應稱帝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諸葛亮和沉晨等人就立即開始籌備稱帝需要準備的東西。
曆史上劉協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十月被曹丕篡漢,但劉備是在第二年四月才登基為帝。
這中間半年時間並不是因為消息不靈通導致,而是劉備籌備登基事宜。
從第二年年初得到消息,然後籌備登基,中間花了四個月。
但即便如此,他也屬於倉促登基。
因為真正的登基儀式,耗費的時間往往更久,要通知四方使者,還要製定新朝各種事宜,最後確定人數,才能舉行登基大典。
現在劉備把這些事情交予諸葛亮和沉晨來辦,要搞一個新的大漢出來,二人自然不能懈怠,一切規格製度都要準備妥當,將典禮上上下下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這自然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而且裏麵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既然要重新建立漢朝,就要按照帝國的規格,再次製定官員。
以前的官員都是漢王幕府的屬下,一不是朝廷征辟的官員,二非大漢臣子,而是大漢諸侯王的臣子,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
現在要是劉備登基,就能夠名正言順地換成大漢正統的官職。
而官員的名單自然不是劉備登基的時候才確定,而是提前確定好,再由劉備登基之後,進行大規模封賞。
所以劉備把登基的事情交予二人來操辦,實際上就是把官員任命也交給他們。
基本上他們擬定好名單,到時候劉備來宣讀即可。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和沉晨權力是非常大的,他們完全可以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甚至讓滿朝上下都是他們的黨羽,從而架空劉備。
不過劉備如此信任他們,自然是因為他們堅定的人品。除了沉晨會任命一些自己門下確實有才幹的弟子以外,大抵不會有什麽私情。
因而一切都很順利。
隻是趁著這個機會,沉晨提出進行改製,將三公九卿製度改成三省六部製度,讓三公九卿以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能夠開府自立小朝廷的製度取消掉,以此加強中央集權。
但諸葛亮卻反對。
他不是反對沉晨的製度有問題,而是認為既然要在法理和正統上繼承漢室,就應該全盤接受大漢的製度,以表麵正統的身份。
哪怕諸葛亮明知道沉晨提出的改製有其優越性,可在爭奪大義名分上不能有一點馬虎。
改製的事情,等到將來政權穩定,或者一統天下再做也不遲。
沉晨覺得有道理,便應了下來。
不過現在的三公九卿製度確實已經算是形同虛設,這些職務可以用來當做虛職,以安置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
真正的權力還是應該統籌起來,現在他們需要一個高效率的政府,而不是職權分散的機構。
因此沉晨和諸葛亮這些日子不僅忙碌著登基的事,還在進行一定政治改革,以此來作為新建立的大漢王朝政治清明、效率高超以及中央集權度較高的典範。
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且過程中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某些人職務安排低了,肯定有怨言,心裏會不高興。
但即便是不輕鬆也得去做,否則的話,就做不到良好的政治環境以及高效率的政府。
於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劉備的那些謀士們都異常忙碌。
以沉晨諸葛亮為核心的謀士團,加上法正賈詡龐統等人,都參與進來,四處奔波。
直到曹魏集團黃初二年,劉備集團建安二十六年下半年,才算是勉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