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改革吏治,準備登基
字數:9212 加入書籤
建安二十六年,在曆史上這是曹魏的黃初二年,劉備集團的章武元年。
但因為劉備尚未稱帝,因此還繼續沿用建安年號。
七月份,今年南方入秋較早,天氣愈發寒冷,晚風吹拂著靜靜流淌的漢江江麵,卷動起層層漣漪。
相比於前年滾滾波濤的漢江,今年的漢水溫順了許多,仿佛它也在庇佑著大漢江山,敵人來時驚濤駭浪,水淹曹軍。敵人退時溫順如常,滋養萬物。
襄陽相國府邸內,諸葛亮僅披了一件單衣,跪坐在後院書房裏,幾近趴伏在桌桉上,手中狼毫毛筆揮灑,不斷地書寫著什麽。
他時而苦思冥想,時而奮筆疾書,因接近日落,旁邊的仆人就給他點上了一盞油燈,讓牆上映照出虛影。
沉晨走了進來,看到晚風輕扣著窗簾,涼風灌入室內,諸葛亮僅穿著單薄的衣衫,不免有些心疼,便從旁邊衣架上取了件長袍,走過去給他披上,同時把一旁胡凳拖了過來。
諸葛亮回過頭,看到沉晨,便將手中的毛筆放入筆洗盤裏,旁邊自有仆人幫忙清洗毛筆,他則是說道:“曉卿,什麽時候來的?”
“剛來的。”
沉晨把胡凳放在他身邊,說道:“在家裏就別總跪坐著,天天跪坐會導致腿部血液不流通,影響兩隻腳的健康。”
“禮不可廢嘛。”
諸葛亮被拉著起身坐在了凳子上。
沉晨笑道:“商周時期還有人祭,可是現在呢?時代在變化,禮也該遵循與時俱進,那些不合理的禮儀就應該廢止,兄長莫要食古不化。”
“嗯。”
諸葛亮就點點頭,說道:“你那邊名錄確定好了?”
“頭痛。”
提起這個,沉晨就揉了揉腦袋:“這百官職務、地位排列,都不好安置,還容易得罪人。雖說門前車馬多如鬧市,但又怎麽能隨了每個人的心意呢?”
“是啊,可是你僅僅隻是定武將職務高低就已經很頭痛了,我卻要定數百名文官,還有各地太守、縣令之職,更加繁瑣。”
諸葛亮苦笑著搖搖頭。
新朝建立,自然要重列百官,官員大小職務當然不是拍腦袋決定,要考慮很多要素。
比如才能、資曆、功勳、以往表現等等,甚至年齡都要算進去。
有些資曆很深,但才能很一般,讓這種人擔任高官屬於是霸占著位置不做事,屍位素餐,可人家的資曆卻又能占據這樣的高位,令人頭痛。
比如像許靖糜竺這樣的,完全沒辦法。
好在沉晨點子多,開創了散官、勳官製度,加上原本的爵位以及實權官員,便能夠安置一部分資曆深年齡大沒才能的老臣。
雖說漢代就有散官,但當時還未完全確定,直到隋唐時期才建立完善的製度,以此來封賞一些有功之臣。
隻是現在對於散官和勳官沉晨和諸葛亮都比較謹慎,因為即便沒實權有官位也是領俸祿的,如果封賞大量的散官勳官,會出現很多官員不幹事淨領錢,嚴重拖垮朝廷財政。
因此對於散官和勳官的封賞,二人的意見一致,既隻封賞那些沒有作為且又有極高資曆的老臣,現有的實權官員絕不封賞,頂多是賜爵。
這樣就能把那些不好安排的老臣從實權官職裏排除出去,隻給予他們崇高的地位和榮譽,卻沒有實質權力。
如此一來,便能夠方便那些年輕有才能,卻缺乏資曆的官員可以替補上位。
在製度上依舊沿用三公九卿。
隻是三公九卿不掌實權,雖然不是散官之流,卻屬於榮耀職務。
真正的實權將權歸尚書台、中書監、門下寺。
很多人以為三省六部製度是從隋唐時期開始,但實際上早在漢末魏晉時期,它就已經出現。
比如尚書省就是漢代尚書台,中書省為漢武帝時期的中尚書,曹操當魏王之後建立中書監,門下省則來源於東漢時期的侍中寺,西晉改為門下省。
可以說我們在漢末時常能夠看到的某某尚書、某某侍中,其實就是君主的軍事和政治參謀,他們的存在也構成了三省六部的雛形。
因此在不取消原有的三公九卿製度的情況下,劉備集團依舊是按照漢朝固有製度,建立起了三省的政治形態。
隻不過原來的三省權力沒有那麽大,直到漢末權力才大起來。
所以諸葛亮和沉晨現在的改製,就不是推翻三公九卿製度改為三省六部製,而是提高了三省的權力,令其承擔起政治架構的任務。
其中三省的長官分別為尚書令、中書丞、門下卿,分別掌握執行國家重要政令,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書,負責審核皇帝發布的詔書以及尚書台發布的國家政令等。
職能大體與隋唐三省相當。
其最高長官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屬於丞相的副手,可以算是副相。三省又有左右仆射,位在九卿之下,眾官之上。
在三部門下還有尚書郎、中書秘、門下史,承擔起三個部門的日常運作以及長官參謀的任務。
如此就建立了一個脫離三公九卿的高效率運作政府。
全國事務集中在三個部門,由皇帝、丞相以及諸多副相一起決策,商議,從而更快把命令傳達下去。
諸葛亮是公認的丞相人選,不過他在名單裏把丞相位置推給了沉晨。
沉晨懶得拒絕,反正到了劉備那劉備也會劃去,又會把諸葛亮的名字添上,這就無所謂了。
他瞟了眼諸葛亮現在在寫的名錄,笑著說道:“兄長隻讓自己擔任尚書令,而讓我做丞相,你莫不是把大王和我當傻子不成。”
諸葛亮無奈地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亦是丞相之才,有何當不得。”
“我可不想當丞相,你寫唄,能過就算我輸。”
沉晨聳聳肩。
諸葛亮就說道:“天色晚了,你還不回府邸?”
“你看,急了急了。”
沉晨開玩笑道:“兄長,有的時候得認命。”
諸葛亮就更加無奈了,說道:“那你今日來尋我,總不會是來與我閑聊的吧。”
“自然不是。”
沉晨就認真起來,嚴肅地看著他道:“兄長,你知道九品中正製嗎?”
“嗯。”
諸葛亮點點頭:“是去年曹丕讓陳群定製,今年曹魏那邊頒布的選官製度,據說此法取代了察舉。”
“察舉製度基本上已經被大世家門閥操縱,他們壟斷了入仕途徑,再沿用下去意義已經不大,曹丕是個聰明人,用新的選官製度取代舊製度,可比改革舊製度要容易得多。”
沉晨沉聲道:“而且察舉製度會導致中小世家和地方有實力的豪強及寒門子弟缺少入仕途徑,但九品中正製度後,中小世家與豪強寒門就都能為官,這大大緩解了曹魏與地方中小世家豪強寒門的矛盾,更能換取大世家、中小世家以及豪強寒門的支持。”
諸葛亮略微思索,然後讚同道:“不錯,原來的察舉製選拔的人才很少,往往被大世家門閥壟斷。現在九品中正之後,大世家門閥往往占據上上品,其餘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可以由其餘中小世家豪強寒門瓜分,如此人人都有官做,確實讓曹魏得到了士族支持。”
“但是百姓不如牛馬啊。”
沉晨歎息了一句。
九品正中製實際上就是士族的狂歡。
漢代察舉製度每年每州也就出一個孝廉和茂才,加上三公、監察禦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以及每郡郡選的孝廉一名,每年全國孝廉加茂才隻有一百多人。
一百多人自然是不夠分的,所以察舉製度基本上全由世家大族壟斷,漢末看各路諸侯以及他們手底下的人才就知道了,幾乎少有孝廉茂才出身。
因而繼續沿用察舉製度的話,會導致缺乏入仕途徑的中小世家地方豪強以及寒門子弟十分不滿,就有可能威脅到曹魏統治。
但九品中正製度一出,所有士族就都能出仕了,那自然士族就全都支持曹魏,大大緩解了曹魏與士族矛盾。
隻是弊端也很明顯。
滿朝全是士族,士族德性誰都知道。
家族利益至上。
隻要我能夠繼續當官保障家族利益,誰當皇帝?我無所謂。
所以司馬家篡魏的時候,士族全都不做聲。
諸葛亮搖搖頭:“曹魏重用士族,北方士族必然全力支持他,即便百姓過得苦,恐怕也難以動搖其根基了。”
“嗯。”
沉晨說道:“所以我們也必須要與時俱進,改變察舉製度,推選出新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諸葛亮詫異地看著他道:“曉卿莫不是也想九品中正?你不是素來以打壓士族,扶持寒門以及底層百姓為主嗎?”
“自然不是九品中正。”
沉晨說道:“我打算用科舉製。”
“科舉?”
“是的,算是考核製度,每郡分為鄉試、郡試、州試、殿試,過郡試者便可為官。”
“那考核的內容又是什麽呢?”
“以七經、《諸子言、《沉氏經為題,考察經義。又以治理鄉縣為題,考察實幹。再以當前政治問題,考察策論。最後自然是親自麵試,考察其品德才能。”
“聽起來似乎是不錯,可這似乎依舊是在扶持士族吧。”
諸葛亮皺起眉頭。
沉晨說的科舉製度與後來的科舉製度自然不同,後來的科舉製度變得很虛,出題也是高深莫測雲裏霧裏。
而現在他提出的科舉製度很簡單,其實就是考察人的文學水平和治理能力。
一旦通過了,就能夠立即出仕為官,治理地方。
比如考察經義,就像當初劉表校考鄧洪一樣,讓鄧洪解釋經義當中的道理,鄧洪才能一般,所以答得水平有限,從這裏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經義治得怎麽樣。
還有治理鄉縣,就如同劉備讓龐統當某地縣令考察其能力一樣,隻不過是把龐統麵臨的問題擺在了考生麵前,由考生門在紙上解決。
因此沉晨提出的科舉製依舊是結合漢代實際情況提出來的辦法,並不是像後來明清科舉那麽複雜而又虛無縹緲。
簡單來說,就是實幹為主,能力至上。
問題在於如果想參加科舉製度,首先你得是個有知識水平的人。
而在漢末,底層百姓是很難讀書的,隻有世家權貴、豪強寒門子弟才有學習知識的途徑。
因而這科舉製度,依舊是與九品中正製一樣,令士族為官,底層百姓無緣入仕。
然而沉晨卻搖搖頭道:“不,雖然眼下確實是選拔的士族,但不像九品中正製,完全杜絕了底層百姓入仕,兄長想想,現階段確實是士族入仕居多,可隻要我們在各鄉縣推廣教育,設立鄉學,總歸是有黔首子弟能讀出書來,未來就能打破世家壟斷。”
“這樣嗎?”
諸葛亮思索著,然後讚同地點點頭:“曉卿目光確實長遠啊。”
“而且目前扶持士族入仕好處太多。”
沉晨一一分析道:“一是緩解我們與士族之間的矛盾,二來因士族掌握教育和知識,人才確實遠遠多於底層百姓。所以要想國家昌盛,不能夠完全杜絕士族,隻能普及教育,等將來幾十年上百年之後,令底層百姓出更多的人才。”
劉備集團與南方士族的矛盾太尖銳了,而北方士族又團結在一起幫助曹魏,這樣下去劉備集團內部有士族拖後腿,曹魏集團則有士族全力支持,此消彼長,將來恐怕危在旦夕。
唯有緩和與士族矛盾,扶持士族為官,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而科舉製就是解決的辦法。
因為現階段底層百姓幾乎很難讀書,即便是明清時期,讀書人都得小有家產,才能夠維持一個不事生產專心學習的人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何況生產力較為低下的漢代。
所以科舉製的出現威脅不到士族,反而會成為中小士族以及豪強寒門的入仕途徑,自然不會被他們反對。
隻是目光要放長遠。
九品正中是完全杜絕了底層百姓入仕。
但科舉製人人可以參加,隻要你國家昌盛起來,耐心發展基層教育,那麽總有一天底層百姓識字率和文化水平上來,就能夠打破世家壟斷。
因此從短期利益考量,科舉製可以緩解士族矛盾,從長遠眼光來看,科舉製未來能夠吸引底層人才加入。
這也是為什麽隋唐時期科舉製依舊被世家門閥控製,但到了宋明清時期,世家門閥卻已經不在,底層百姓出身的人能夠取代他們的緣故。
之後沉晨和諸葛亮又聊了一些細節。
比如考核內容,增設的官府部門機構,還有目前官位品秩的問題。
官員分為多少石實在太籠統。
沉晨認為應該官分九品,將九至六品分為鄉縣級,六至三品為州郡級,二到一品為國級。
為什麽六品會出現鄉縣和州郡呢?
因為六品縣官對應的是京畿縣令,自然要高配,就像漢代的洛陽令不是常規的六百石,而是千石一個道理,所以品秩較高。
其餘丞相為正一品,三公為從一品。三省主官副相為正二品,九卿為從二品。三省左右仆射以及州府長官就是正三品,他們下方還有副手就是從三品。
武官那邊則由大將軍為正一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從一品。前後左右四大將軍為正二品,四鎮四征為從二品,依此類推。
這樣上述這些官員對應的是原來漢朝秩萬石一品、秩中二千石二品、秩真二千石三品等職務。而郡守就是正四品,普通雜號將軍也是正四品,對應的是原來兩千石的職務。
也就是把原來的秩多少石分出正品和從品出來,給主官加上副手,分主官的權力,同時也能夠把官員細分劃出他們應執掌的主權。
諸葛亮覺得沉晨說的很有道理,便一一記下。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七月,他們都在準備劉備的登基儀式。
除了核定百官以外,還要邀請四方使者,製定新的禮儀規則,核查各地民生,加上本就需要治理的國家,要做的事情太多,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因為今年年初沉晨就增設了好幾個新的部門,分別為監察院,禦史台,三公所等,收回了縣令、州府的死刑權,死刑歸於中央。
職能部門一多,需要的官吏自然也更多,大量的事物短時間內堆積到中央頭上,自然會令政務不能夠迅速處理。
所以今年到現在以來,諸葛亮的事物還是無比繁忙,沒有片刻得到歇息。
好在有沉晨、龐統、法正、賈詡他們協助,不然的話又要他一個人操勞國事,恐怕要跟曆史上那樣,一個人帶著一州之地艱難前行,最終疲憊而死。
之後一個月,諸葛亮和沉晨就一起把所有辦好的事情進行匯總,擬定好了名單,確定好了所有官府職能,這才向劉備匯報。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準備的東西也全都齊全了,或者說隻要劉備有需要,哪怕是去年提出,一個月內登基都行。
但事情一定要慢。
慢了就能把目前南方國內事務先處理好,如民生問題、經濟問題、軍事問題等等。
而且拖延時間還能夠阻攔劉備北伐的腳步。
現在南方才剛平定江東,需要的是治理而不是打仗,因此這種事情也快不得。
不過經過長達八個月的準備時間,到八月份的時候,他們就完善了所有細節,最終劉備裁定,除了一些名單人員經過他重新更改以外,於建安二十六年八月底,正式舉行登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