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第 285 章 朱元璋的發瘋日常30……
字數:8386 加入書籤
朱元璋辦事, 向來都是管殺不管埋。
這邊把命令下達下去,實施的事兒就全都推給下屬們去辦了。
這時候負責辦這事兒的是誰?
當然是解侍郎啦!
這個杜明威在皇爺那兒掛了號,這回算是死定了。
解侍郎甚至覺得廣平侯是有一點運氣在身上的, 早早就給太常寺報了世子亡故劃清界限, 如若不然,這回指不定還得被牽連到。
而除此之外,這個村子裏邊藏汙納垢的事情也不少。
被賣進來的,難道隻有林玉柔跟那個菱角嗎?
留下專人在這兒監刑, 解侍郎叫上謝宇寧一處去清查村子裏發生過的拐賣案,先把村中女眷單獨隔離起來, 再一一訊問其母家和來處。
謝宇寧聽得觸目驚心。
這個村子裏過半的女人,居然都是從外邊兒買來的。
且據她們所說,甚至不乏有被打死, 亦或者因為不服管教而再度被賣出的慘案存在。
謝宇寧忽然間有些能夠理解菱角了。
物傷其類。
訊問算是最簡單的一部分工作, 真正為難的還在後邊兒。
皇爺已經在前邊兒打了樣,這個杜明威即便把廣平侯搬出來, 也沒能脫離杖一百、徙三年的懲處, 雖然後一半的刑罰他百分之百是用不上了, 但皇爺要用國法來懲治買賣良民這種不法行徑的決心,已經展現的很明顯了。
作為一個隨從君前、時時刻刻都要體察上意的下屬,解侍郎無法違逆皇爺的意思, 而就法度而言, 這其中也沒有須得質疑的成分。
但是……
解侍郎很頭疼的發現, 他固然可以一刀切, 所有涉案的人統統拉出去打上一百杖,但是受害人,怕也未必會有多感激他。
甚至於還有人在知道買了她們的丈夫要被杖責一百之後大驚失色, 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請大人放他們夫婦一條生路。
甚至於改口翻供,說自己不是被賣過來的。
一百杖打完,人即便不死,也就廢了。
到時候留下孤兒寡母,要怎麽過活?
山村裏的寡婦,逃脫不掉改嫁的命運,可到那時候,孩子又該怎麽辦呢?
解侍郎聽著麵前幾乎要織就成一片愁雲苦雨的啼哭聲,倏然間想起了菱角。
狠絕無情的菱角。
現下再去回想,倒覺得她的所作所為,另有幾分味道了……
謝宇寧近乎是逃一般似的離開了那間屋子。
解侍郎臉色難看的在他後邊兒出來。
倆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底看出了糾結與為難。
謝宇寧遲疑著叫了聲:“解先生。”
他說:“您覺得,該當如何處置此事呢?還要打嗎?”
解侍郎沉吟片刻,蹙著眉頭,給出了答案:“要打!非如此,不足以正國法!”
他定下心來,斷然道:“若是今日因為那些婦人哭哭啼啼而枉顧法度,買方眼見事發之後無事發生,絕不會感激我今日的仁慈,隻會有恃無恐!”
“若如此,日後這類刑案隻會越演越烈,害死更多無辜婦人,而後來的官員援引此例,有懾於此案乃是皇爺壓陣,又怎麽敢再行裁決重判?幾家哭,總好過天下哭!”
謝宇寧心下一凜,震聲道:“正該如此!”
隻是在說完之後,又低了聲音:“隻是這些婦人所說,也並非沒有道理……”
他猶豫著說:“菱角,之前選的那條路,其實是有道理的。”
短短幾日之間,謝宇寧卻有種體會到人生百味,迅速成長的感覺:“我來跑一趟腿,送她們去走菱角想走的那條路吧,她們都不是不能吃苦的人,有手有腳,沒了丈夫,也能做工養活自己。”
“從前聽您說起七皇子妃,感覺像是故事裏的人物,怎麽會有那麽多奇思妙想,卻又跟史書亦或者列女傳中所稱頌的賢媛迥然不同。”
“沒有精妙絕倫的言論傳出,也沒有出類拔萃的書畫技藝,反倒是很有些市井氣和銅臭氣,現下經了此事,再去回想,才驚覺那是多麽了不起的識見和手腕!”
“……能使人活命,就是最大的仁德和功績。”
解侍郎有些詫異的看著他,回神之後,為之失笑:“謝郎好像在一夜之間就長大了呢。”
想了想,又說:“見者有份,我與你攤一半兒的錢。”
謝宇寧並不推拒,頷首應聲:“好!”
就此敲定了此事。
朱元璋說是將此事全權交付給下屬收尾,可實際上還是抽空聽了一耳朵。
更別說謝宇寧護送那群婦人進城安置,身邊少了個大活人,他總是能夠察覺到的。
他也難免生出如謝宇寧一般的感慨來:“徐倩茂,是個人物。”
李世民笑道:“能放手叫她施為,咱們老朱也不差啊!”
彼時朱元璋正率眾行進在山道上,積雪未化,馬蹄踏落,便是一朵泥色,放眼去望,但見天地蒼茫,萬籟俱寂,隻有馬蹄聲不間斷的響起在耳邊。
他靜默片刻,直到李世民以為他不會言語的時候,才淡淡開口:“大概是因為,還是想讓生活在這片山河當中的人過得好一點吧。且有時候,我也會好奇,最好最好,能做到什麽地步?”
“咱們都是被困束在盒子裏的人,但她是盒子外的人,我們當然不是無能之輩,但後來者的智慧……”
說到此處,朱元璋再度一頓,幾瞬之後,哼笑出聲:“也是值得期待的吧!”
李世民細細品了品這話,也笑起來:“誰說不是?”
朱元璋一抖韁繩,催馬向前,身後隊伍隨之警戒,揚鞭跟上。
馬蹄聲達達,雪花飛濺,縱馬揚鞭,一往無前。
……
謝宇寧帶著那群婦人和她們的孩子踏上了行程,一路上啼哭之聲就沒停過,看他年少,甚至還有人氣不過,抱著孩子咒罵他心狠手辣,害了她的丈夫。
謝宇寧馬上讓人拉開了馬車的門:“你可以走啊,我又沒押著你,走走走,趕緊走!”
那婦人便不敢吭聲了。
謝宇寧嗤笑一聲,重又啟程上路。
親隨氣不過:“少爺是一番好意,她們卻這樣不識抬舉!”
謝宇寧的心態倒是很平和:“不能怪她們。”
他說:“她們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先前固有的思維也就是那樣的。我把她們的丈夫送上了絕路,斬斷了她們在這世間最大的倚仗和依靠,她們怎麽會不怨恨我?”
謝宇寧思忖著道:“這是很多很多人的過錯,隻是最後結果卻通過她的言行呈現了出來,這不能隻怪她。”
親隨聽得似懂非懂:“……噢。”
謝宇寧也沒有過多的去解釋。
連他自己都隻是迷迷糊糊的摸到了那個概念呢。
不過他覺得,要是有機會能見一見七皇子妃就好了。
那的確是個非常具有遠見卓識的女子。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謝宇寧想,這幾年這位王妃一直都致力於在天下各處經商辦廠,修建招收女孩兒的學校,大概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吧?
……
再遠一些的,官道驛站旁的草地上。
菱角已經不記得自己這是第幾次從馬背上摔下來了。
雖然沒有脫掉身上的衣服對著鏡子細看過,但是她知道,身上一定已經是青紫斑駁了。
麻木的鈍痛綿延不絕的傳遞過來。
她咬緊牙根,又一次爬上了馬背。
先前在村子裏拿下她的那名錦衣衛,這會兒也正擔著帶她回京的差事,站在窗邊看著女人一次又一次的摔下來,又一次接一次的頑強的爬上去,心裏邊兒的感觸,已經從最開始的滑稽好笑轉為欽佩了。
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毅力的。
這女人……是個狠角色。
雖然看起來還是磕磕絆絆,但是坐在馬背上的時候,已經很有幾分樣子了。
最開始出發時,菱角獨自一人乘坐馬車,這難免會拖慢行程——同行眾人之中,隻有她不會騎馬。
同行的人都沒把這當回事兒,畢竟送人進京這任務十分輕鬆,本身也隻是皇爺心血來潮下的一個命令,他們會遵令而行,但是並不會事無巨細的顧看菱角。
倒是菱角,在乘坐了一天馬車之後就主動開口:她想學騎馬。
那錦衣衛有些詫異,又無可無不可的答應了。
才幾天功夫,她就有模有樣了。
白日裏趕路,到驛館停下匆忙吃幾口飯,馬上就出去練習騎馬,這還不算完呢,聽其餘人說,晚上回房之後她還要描很久的字帖。
以至於那錦衣衛都不由得勸了句:“別太要強了,以後時間還多。”
菱角謝了他的好意,卻仍舊沒有改變。
對她來書,軟弱是會致命的,而她的時間,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多。
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也非常非常的珍惜被抓在手裏的這個機會。
此時的菱角,已經知曉了那位貴人的身份,在驚詫之餘,也更有緊迫感了。
對於皇爺來說,隨手的委派或許隻是心血來潮,但對於菱角來說,那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給她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她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拚命汲取一切能夠汲取到的東西!
雖然不知道皇爺以後還會不會記得當初的隨口一言,但是對於菱角來說,無論他記不記得,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如果哪一天皇爺再度心血來潮,她要讓他知道,自己的確拚盡一切努力過!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一定會失敗!
她也會謹慎的從同行的人口中探聽消息:“那位王妃娘娘,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相較於解侍郎這樣的文官,那錦衣衛明顯知道的更多,可也正因為如此,才更難給出一個明確的形容和定義來。
她是個好人,但又不乏果決無情的手腕,必要的時候,她也不介意露出獠牙。
隻是看著菱角此時有些忐忑的麵容,他沉吟再三,給出了答案:“是一個走煌煌正道的人。”
……
菱角還不知道,此時此刻,內宮之中,徐倩茂也正跟皇太子妃說起了她。
“爹這趟出門,可真是路見不平一聲吼。”
她有些好笑的道:“隻是他老人家倒是痛快了,卻把老四累得不輕,前腳剛把謝家的案子收尾完,後腳就有別的事兒踢過來了……”
皇太子妃想起兒子這段時間以來的暴躁,也是忍俊不禁,笑完之後,又鄭重的問起來:“聽說爹還往錦衣衛裏邊兒送了人,說栽培出來,要送到你門下?”
說到這兒,她有些不情願,覺得徐倩茂委屈:“先前的劉家母女是這樣,這會兒又多了個村婦,爹也真是,什麽人都往你這兒搜羅。”
劉家母女啊……
徐倩茂心念微動。
說起來,那還是她的老鄉呢。
隻是相對於老鄉所帶來的的衝擊,英明果決又行事殘暴的皇帝居然對於她的來曆早有察覺,且對此保持了一種絕對克製乃至於心懷善意的態度,這件事才是真的叫徐倩茂吃驚。
她因此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這位封建時期的君主。
此時此刻聽長嫂替她抱不平,也沒有覺得委屈,反倒很希望見一見菱角:“我倒是覺得,那位菱角姑娘十分難得。”
比起劉家母女,她更喜歡此女的品格。
菱角當日與解侍郎的對答,輾轉傳入宮廷,皇太子妃愛子情深,且出身顯赫,諸多限製使然,她是無法與一個鄉村女子徹底共情的。
當初她所誕育的皇孫幼年夭折,她隻恨不能隨之同去,而另一個同為母親的女人卻能為了前路無阻而將親生骨肉除掉,這是她所不能理解的。
隻是她心思細致,也看出了徐倩茂對於此女的賞識,也無謂為了一個鄉野女子而同自己的至交生出齟齬,便對此事不予置評。
此時此刻,也隻是提醒徐倩茂:“這幾年你行事也算是穩打穩紮,隻是叫外人瞧著,怕也有些紮眼了,尤其老四年幼,爹又有了春秋,來日……這時候從錦衣衛抽人過來,也有幾分微妙,其中內情,你自己回去琢磨吧。”
徐倩茂“噯”了一聲,算是應下,再跟皇太子妃說了幾句,便起身告辭。
侍從見她似乎是要直接出宮,不由得低聲問一句:“王妃,您不去瞧瞧太孫殿下嗎?”
徐倩茂道:“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略頓了頓,又笑了:“我也一樣。”
舉步向前。
初春的寒風吹動了她身上的真紅大袖紗衫,連帶著那深青色的霞帔也極輕微的開始顫動。
徐倩茂沒有叫人攙扶,也沒有乘坐轎攆,步行在那寬闊到可以容納五輛馬車並驥而行的宮道上,抬眼望見那巍峨莊嚴的宮闕,遼闊雄壯之感油然而生。
“怪道對待士人的稱呼從官人轉為相公,也怪道人人都想做皇帝……”
左右為之變色。
親信低聲道:“王妃娘娘!”
徐倩茂卻是淡淡一笑:“無妨,皇爺的心胸沒有那麽狹窄。”
她登上城樓,極目遠眺,駐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