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誕辰

字數:3115   加入書籤

A+A-


    李善長的來意很簡單,便是將今日發生之事輕輕的揭過去。
    他並不是害怕馬成乾不敢得罪,他害怕的是馬成乾身後的馬皇後,雖然這件事無論怎麽說他李家都占著理,但李善長卻絕不能得理不饒人。
    有些事情朱元璋可以做,但是李善長不行,甚至於和朱元璋提一下都不行。
    且李善長能做到今天這個位置,自然不可能是個傻子,一眼便能看出來,雖然針對李泰的肯定是朱樉,但若是無馬皇後首肯,事情應該在都轉運鹽使司那裏便停下了,斷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
    馬成乾作為馬皇後行使權力的代言人,自然是將這件事情揭過去的最好的途徑。
    而李善長既然主動釋放了善意,馬成乾自然也不可能端著,畢竟朱元璋剛剛的態度便已經說明了一切,雖然不清楚為何,但是現狀如此,朱元璋對李泰十分重視。
    其實現在馬成乾也很慌,朱樉去就蕃已經是必然之事了,也不知道朱元璋會不會又會添加什麽刑罰,現在馬成乾最怕的便是朱元璋懲戒了朱樉還不夠,連帶著他也一起遭殃。
    現在李善長這個苦主都親自過來表示既往不咎,馬成乾此時十分主動的將身段放的極低,絲毫沒有拿往日國舅爺的架子。
    “李公不愧聖上誇讚的‘再世蕭何’,我大明的肱股之臣,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句古話所說的一點都沒錯。”
    李善長摸了摸胡子,笑著說道:“本就是小輩之間的誤會,我等當長輩的,自然不能放在心上,待得過幾日,我親自領犬子來登門拜訪國舅爺,這誤會不就解開了麽。”
    二人之間談話氣氛和諧無比,絲毫不見兩個時辰前在坤寧宮,馬成乾一副想要置李善長於死地的樣子。
    李善長此來,也隻是表明一個態度,如今善意已經釋放出去,李善長自然不願多呆,除了文官與外戚之間的避嫌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可還在他家裏的呆著呢。
    不管朱元璋會不會覺得李善長怠慢了自己,李善長十分不放心李泰和朱元璋單獨待在一起。
    因此又是寒暄客套了一會之後,李善長便直接開口告辭,隻是等到馬成乾將李善長送到門口時卻意有所指的提了一句道:“李公可還記得,再有半個月便是皇後的誕辰?”
    李善長聞言頓時一愣,隨後便明白馬成乾為何提起此事。
    朱元璋一向反對鋪張浪費,當然,這也是因為大明實在是窮的離譜,沒有資格讓他鋪張浪費。
    但今年卻不同以往,北伐初見成效,拖了三年的封爵也終於結束,該是有一個典禮來慶祝一下,即便是以朱元璋摳門的性子,不可能大操大辦,但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也要送些賀禮表率一下。
    而這表率同樣也需要斟酌,價值不能過高,你一當臣子的,每年的俸祿就那麽些,你若是送的太貴重很難不讓朱元璋瞎想,更何況朱元璋對這方麵本就敏感。
    可若是送的東西太隨意,那畢竟是母儀天下的正宮皇後,即便是馬皇後和朱元璋不計較這些,說出去也難免丟人。
    而到了李善長這裏,則更是需要斟酌許多,他和馬成乾的梁子好解,但這件事裏麵可是還有馬皇後的影子在其中。
    雖然誤會已經解開,一切是朱樉咎由自取,與李家父子沒有什麽幹係,但很難說馬皇後會怎麽想,那畢竟是她的親生兒子。
    而這次馬皇後的誕辰,顯然便是將此事大事化了的最好辦法,李善長聞言又是一陣頭痛,此時他恨不得再被朱元璋叫走寫上個幾十本奏折,也不想再和這些皇室中人牽扯進關係。
    隻不過心中這麽想,李善長卻又不得不擠出笑容,對著馬成乾言道:“多謝國舅爺提點,老夫記下了,如今天色已晚,還請國舅爺不要遠送,某這便離去了!”
    馬成乾也是笑著回到:“好說,好說,還請李公路上小心!”
    隨後李善長便走出馬府,上了門後候著的馬車,啟程離去,而馬成乾卻是站在門口,遙遙的望著李善長消失在黑夜中的方向,同時嘴裏還在念叨著,李泰的名字……
    ……
    李泰一日睡到大早,睜開眼看著頭上輕紗簾帳以及雕縷精致的床鋪,這才想起自己這是回了家,而沒有在自己的農莊。
    微微抻了一個攔腰,發出一陣聲響,下一刻門口便響起敲門的聲音。
    李泰懶懶的回了一聲:“進”後,立刻便有兩個丫鬟走進,一人端著一身新衣,一人則準備了洗漱用具。
    看著眼前兩名容貌秀麗,看年紀也不過十五六歲在後世還是個高中生的兩個小丫鬟,李泰在心中憤恨的罵了一句腐朽的封建社會,再然後便十分心安理得的享受著丫鬟的伺候。
    沒辦法,這個時代便是如此,李泰若是不想要太過惹人注目,自然要順應這個時代的規則。
    李泰自小便是這麽長起來的,他離家搬去農莊獨自居住,除了害怕朱元璋隨時砍掉他腦袋這件事以外,未嚐沒有想要逃離這種氛圍的原因在其中。
    任由兩個丫鬟伺候,穿衣洗漱結束後,李泰便揮手讓二人離去,不得不說,在農莊一人住的久了,如今久違的體驗一下少爺的日子,感覺確實不錯。
    走出門去,招來一名小廝,如今家裏仆從換過了一遍,李泰所見的全都是生臉,根本都叫不上名字。
    “住在東廂的那位客人可起了?”
    李泰問得自然是朱元璋,昨夜深談那麽久,李泰可還沒忘了他的丹書鐵券呢。
    那小廝先是躬身見禮之後方才言道:“那位客人起的早,天還沒亮便和老爺出去了。”
    朱元璋和李善長還要趕早朝,自然不會像是李泰這樣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可憐李善長,奔波一夜,可以說連個枕頭邊都沒沾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