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四勉與十害

字數:3120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又不是宋濂,真德秀雖然在宋時算是一代大儒,但終究名頭比不上他的老師,因此,朱元璋必然是沒有看過什麽《西山政訓》的。
    “什麽是為官四勉,什麽又是去民十害?”
    李泰微微一笑,耐心的解釋道:“所謂為官四勉,第一勉便是律己以廉,西山政訓所寫,視萬分廉潔僅為小善,貪汙受賄便為大惡,如蒙不潔,縱有萬美不可自贖,故為四勉之首,廉潔是為官之本。”
    朱元璋聽的差點要鼓掌了,這第一勉,便是甚是和他想法,他最注重的便是貪腐問題,一句廉潔乃是為官之本,便已經讓朱元璋想要回書房後,找出這本什麽《西山政訓》自信看一看了。
    而李泰依然在繼續說道:“這第二勉,則是存心以公,有道是公生明,為官不公,是非易混,欲事而為,不可得理。”
    “第三勉,是要做到撫民以仁,隻有當官者,能體會到天地萬物之心,永遠保持一顆至誠之心,萬萬不可殘苛忿疾。”
    “至於第四勉,則是處事以勤,為官不勤下必生弊,懶政多疵民多生害,如今的空印案,便是沒有做到這第四勉,所以不可不謹慎之。”
    其實這四勉,並不是什麽高深的道理,為何曆朝曆代,隻有真德秀將其整理成冊,編書鑄籍,而且更諷刺的是,這本書算得上是冷門中的冷門?
    別的讀書人和官吏想不到這些麽?
    即便是想不到,有這麽一本專門講為官之道的書籍,為何流傳的這麽不廣?
    知意而行難,知道和成功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做做到。
    讀書人皆都滿嘴聖賢仁義,可真到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躲得比誰都遠。
    這也是為何李泰想要推行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需要參考陽明心學以及墨家的哲理。
    因為這二者都有著知行合一的提倡,從物質上改變大明,精神同樣需要跟上。
    李泰心中所想,自不必與朱元璋多說,因此嘴上還是說這《西山政訓》之事。
    “這為官四勉,總結起來無非便是八個字,廉潔、奉公、仁政還有勤勉。”
    “隻不過想要依靠官員自己自發的做到這四點,無疑是天方夜譚,因此這便需要律法的監督。”
    “當今聖上在廉潔和奉公這兩點上十分看重,上行下效,縱觀史書,單論官員的廉潔程度,如今或許可以稱之為最好的時候!”
    朱元璋忍不住有些自得的笑了笑,李泰說的不錯,這一點他朱元璋也確實足以自傲。
    不說大明律法對於貪贓枉法和濫用公權的懲罰力度,反正是隻要朱元璋還在位一天,手下的這群官員們行事便不敢做的太過分,畢竟隻要有風言風語傳到朱元璋耳朵裏,說不得便又是一大批頭顱落地。
    隻是朱元璋還是問道:“那既然如此,這仁政和勤勉又該如何做到呢?”
    李泰聞言隻得繼續解釋道:“先說這仁政,其最直觀的,便應該是削減官員的官威和官架子,朝廷或許可有威嚴,但官員卻不該有,民不見官,已經是流傳近千年的陋習了,若不是真遇上了天大的冤情,幾乎沒有民眾肯去報官,而是私下解決,這樣一來,那所謂的大明律法,豈不是變成了一個笑話擺設?”
    “肯去官服控訴者,多是心懷大冤屈的百姓,可報了官,官吏還要橫眉冷對,冷顏相待,碰上些地方殘暴些的官員,還有著不管有沒有冤屈,上了大堂先打上一頓殺威棒,久而久之,又怎麽可能還會有百姓願意有事訟官。”
    “而百姓萬事不求官府,自然而然會讓朝廷的公信力下降,往日倒是還好,可若是出了些災害或是亂子,很難說這些百姓還會聽官府調度,甚至還有可能會揭竿而起……”
    朱元璋聽得沉默了,這時他才意識到,百姓和朝廷之間的關係似乎確實有些割裂。
    百姓們萬事不到迫不得已,不會求助於官府,那還要那些地方官員除了收稅,拿走百姓們的血汗錢以外,還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這樣的朝廷,又怎麽會值得百姓愛戴?
    朱元璋仔細的將李泰的每一句話都記了下來,隻打算回去便將吏部尚書叫來,說與他,問起可有什麽解決辦法,也好讓其算是戴罪立功,免了其在空印案中的罪責。
    因此,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追問道:“那這勤勉又該是如何解釋的,總不能是讓聖上下命規定延長官員的辦公時間?”
    朱元璋話是這麽問的,可實際上,朱元璋還真動過這個念頭,畢竟他自己就是個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人,不然他之前也不會提出來李泰能否將電燈送到宮中和官員的府邸內。
    李泰聞言笑道:“這勤勉自然就是字麵上的意思,隻是如何做,倒是不用聖上規定什麽辦公時間,隻需要在調任官員時,加上一些考勤的成績……”
    李泰將後世一些公司的考勤製度稍作改編,說與朱元璋聽,立刻讓其眼前一亮,隻覺得此法大好,完全可以立即實施,整個人的模樣就仿佛一個想要將員工壓榨到死的老板一模一樣……
    講完了這四勉,朱元璋依然覺得意猶未盡,急忙繼續問道:“這《西山政訓》除了四勉,你剛剛說還有為民去十害,卻不知這十害又是什麽?”
    李泰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茶,潤了潤有些發幹的喉嚨,而後方才說道。
    “這十害,便是科罰取財、聽訟不審、殘酷用刑、縱吏下鄉、重疊催稅、低價奪物、泛濫追呼、斷獄不公、招引告訐以及淹延囚係!”
    “這十害中,有許多事情並沒有什麽太多好說的,便如這斷獄不公,隻要克製住貪念即可,犯此害的官員,或是貪財或是貪名或是貪權,反正必有其所貪念,此關乎廉潔執政,不貪此害便可去掉。”
    “而聽訟不審和淹延囚係兩點,便可歸類為懶政,隻需要勤勉一些,完全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