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別失八裏外的戰爭

字數:3798   加入書籤

A+A-


    東察合台。
    這個帖木兒帝國,在洪武三年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很多內部的問題。
    洪武三年,這個時候的東察合台已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杜格拉特部擁立王室後代禿黑魯帖木兒為可汗,東察合台汗國由是建立。
    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汗國曾陷入短暫的混亂期,杜格拉特部的哈馬兒丁叛亂自立。之後哈馬兒丁的侄子忽歹達擁立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重建了汗國。
    忽歹達作為功臣,成為東察合台汗國權勢最大的異密之一,在黑的兒火者死後陸續擁立了六代大汗,直到被歪思汗逐出汗國。
    歪思汗驅逐了權臣,汗國卻陷入到持續的分裂之中,最終導致葉爾羌汗國與吐魯番汗國的分立。在這段時期,汗國主要有三次分裂,涉及三對兄弟。
    這大體上就是洪武前後,在這片沙漠和戈壁,元人後裔和漢人,還有瓦剌人,等等複雜的民族之間,發生的故事。
    而李泰這一次,其實就是沿著古絲綢之力,在穿過了東察合台汗國夠,抵達蔥嶺。
    蔥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帕米爾高原。
    這個四山的交匯之處,這個被稱為亞洲的十字路口,這個曾被《水經注》說成了蔥嶺高千裏的地方。
    李泰的商隊將穿過著名的瓦罕走廊,這裏可是被東晉法顯和尚在《佛國記》中,描繪成: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而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
    這就是對於瓦罕走廊的寫照。
    這個地方其實也曾有過一個西方的來客,就是亞曆山大大帝,他的大軍曾地道此處,在看到400公裏長的瓦罕走廊後,他還是打消了繼續前進的想法。
    轉而南下去了天竺,真不知道,如果亞曆山大大帝真的進入,當他看到了這片神秘的土地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麽呢?
    可能是另一個故事。
    而此時的東察合台某處山穀內。
    盧展鵬的五百人,已然嚴陣以待,對方的鐵騎瘋了一樣地,擊打著大地,發出的隆隆之聲,好像是要將整個黑夜撕開 一樣。
    弗朗機被盧展鵬擺在了身旁,盯著黑夜的他,感覺到了敵人的迫近。
    “放!”
    盲射下,兩道火龍在黑夜中滾出,緊貼著地麵,滾出了足足數十米後,擊中了數匹瓦剌人的戰馬後,炸開。
    十幾米的距離內,那些瓦剌人紛紛滾落在了馬下 ,盧展鵬隨之再次揮手:“再放!”
    轟!
    轟!
    轟!
    如果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那麽盧展鵬的弗朗機一定可以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出絕對的殺傷力。
    可惜,你能想象到,數倍於這些明軍的瓦剌人,根本就不在乎這麽一點點的死傷。
    而且黑夜確實給他們遮擋了很多,讓他們得以在遠距離內,平安無事的接近明軍。
    數十米的距離,那些瓦剌的騎兵就像是不怕死的樣子,揮舞著手中的彎刀,嘴裏發出刺耳的尖叫。
    就在他們穿過了弗朗機的炮火,眼看就要殺入明軍的陣營,一排槍聲響起。
    長槍隊。
    就像是鞭炮,劈劈啪啪,白煙升騰,跟著就在眼前的瓦剌騎兵,成片的從馬上跌落。
    那些無主的馬匹,卻還在不斷地前進,很快,在快要衝入明軍臨時用車子圍起的這個陣營前,這些馬匹才轉而跑向了別處。
    長槍隊極大的打擊和阻斷了瓦剌人的進攻,但因為人數上的優勢,這些瓦剌人,卻還是生生的用身體推進了十米。
    騎兵的刀光都可以在明軍的臉上反射出影子,刀光下,明軍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
    近戰一觸即發。
    可就在此時,遠處一陣喊殺聲響起,一支騎兵出現在了瓦剌人的身後,就像是天兵天將。
    黑夜中,瓦剌人也被這突然出現的明軍,殺了個措手不及。
    李泰帶領著八千騎兵,就像是一柄尖刀,直接斜著插入了瓦剌人的後背。
    馬哈木的人馬,頓時大亂,瓦剌人的這一次行動,在前期被火器阻撓,後麵被李泰援兵擊殺。
    直接就摧毀。
    等李泰騎著馬,站到了數十米外,高聲道:“展鵬,你還在嗎?”
    盧展鵬此刻已經是渾身是汗水,他以為今晚就要死在這裏,沒想到卻被李泰所救。
    他將手上的長劍插在地上:“將軍,我在!”
    激動地心情,讓他直接單膝跪在地上,道:“多謝將軍!”
    黑夜中,李泰緩緩走到了這些明軍麵前:“起來吧,是我考慮的不夠周詳,你們走後,我總覺得要出事,思來想去,還是瓦剌人這方麵。”
    “將軍,是我們的失職!”
    盧展鵬低頭道。
    “和你們無關,這馬哈木若是不除,隻怕我們的商隊很難走出這東察合台。”
    李泰看了眼遠處,那漆黑的夜裏,似乎有一個人也在看著這邊。
    馬哈木剛剛從敗退而回的人嘴裏知道,明軍來了援兵,他知道,這些人一定是李泰派出的。
    “李泰啊李泰,你算計的還真的周全,可我想知道,在這茫茫的荒漠之上,你又如何防得住我呢!”
    馬哈木說完調轉馬頭,他率領人揚長而去,但,瓦剌人的探子卻死死地盯著明軍的動向。
    第二天一早。
    李泰將八千人還有盧展鵬的商隊,帶著前往東察合台汗國的亦力把裏的別失八裏。
    這裏是進入東察合台最大的城池。
    也是準噶爾盆地內,最大的城鎮,作為東察合台汗國與大明相接的地界內,別失八裏是元代西北重要城鎮。回鶻語"五城"之意。也稱為北庭。五城之名初見於《舊唐書》和《毗伽可汗碑》。
    這樣的戰略位置突出的城鎮,對於東察合台來講,可是有著重鎮的作用。
    元朝後裔執掌的東察合台,在得知李泰和瓦剌的夜戰後,也早早在別失八裏,緊閉城門,他們並不相信李泰的明軍,是來這裏轉一轉。
    大明此時和東察合台之間,還沒有建立起友好的關係,所以李泰帶著如此人數的人馬,自然是引起了別失八裏守軍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