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戰火將起
字數:5017 加入書籤
說起長安,就不得不提洛陽,這兩座曆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通常情況下都是互為犄角並重的關係,定都長安的大1統王朝,也向來不會輕視對於洛陽的經營。
唐朝雖然定都長安,但李唐家的皇帝經常駕幸洛陽,武則天時代直接遷都洛陽,將長安作為了洛陽的陪都,長安與洛陽,似乎永遠都是相伴相生,兩京並重的。
長安是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古都,這裏“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東邊是潼關,西邊是大散關,南邊是武關,北邊是蕭關,相當得易守難攻。
不僅是安全,曾經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沃野千裏水源充沛,是最早的“天府之國”,從各方麵來說都是極其理想的定都所在,因此從先秦到唐朝,這裏都被曆代王朝所看重。
不過,長安也並不是沒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這裏的位置偏西,並非是天下的中心,尤其是漢朝之後,河東河南1帶的經濟崛起,長安的位置就顯得更偏了。
對於中國這樣的超大型國家來說,都城太偏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在交通並不便利的時代,因此古代王朝定都長安的時候,都會選擇營造洛陽進行輔助。
長安縱有千般好萬般好,隻可惜時移世易,曾經的天府之國到了唐朝時期,因為人口劇增與過度開發,關中1帶出產的糧食早就無法滿足本地需要,隻能從外地調運糧食。
唐朝初期人口不多,長安每年需要的糧食也有限,可從唐高宗時代開始,長安城人口猛增,糧食成為了大問題,唐朝並不缺糧食,但卻很難運送到長安,這時候,洛陽開始光芒萬丈。
每每到缺糧的時候,李唐皇室與朝廷就會大規模遷到洛陽去,目的也很純粹,就是為了吃到飽飯,這樣的狀況在盛唐時期並不少見,高宗等皇帝在洛陽的時間,絲毫不比待在長安短。
唐朝徹底擊敗了突厥國,並俘虜了其可汗,從此以後,唐朝的政治重心就開始不斷東移了。
此時,洛陽的經濟流動作用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由於洛陽是4方輻輳之地,又連接著絲綢之路和大運河,所以它的戰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在唐太宗的多次改造下,洛陽的地位越來越高了,已經可以同長安平分秋色。
洛陽在規模上,很長時間內並比不上長安,隋唐時期的洛陽通常隻有長安的1半,而且洛陽雖說也有許多險要關隘,可其周圍畢竟都是大平原,軍事上很難跟長安比。
但洛陽最大的優勢在於,這裏是天下的中心,水6交通發達邊界,古代有個說法,定都長安有利於應付變故叛亂,而定都洛陽,則更適合以德化教養天下。
若是讓安祿山控製了洛陽,那對於大唐來說,無異於丟掉了1半的江山。
第2日,李9州馬上將眾人召集商議此事。
說app—<—>
“隻不過是安祿山軍中叛亂而已,咱們沒必要這麽大驚小怪吧?況且範陽離咱們這麽遠,這事好像也不是咱們該關心的。”李光弼絲毫沒有意識到事情可能會惡化,對於李9州的擔心有些不屑。
大過年的,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聊這些話題。
李9州搖頭說道:“此事可大可小,若真是範陽軍中內亂,以範陽的緊要地位,要是內亂波及開來,東都洛陽可就難保了,而且,有些事不得不防。”
說到這,李9州頓了頓:“人心不古,要是安祿山真有意謀反,借著軍中內亂的借口,出兵作亂,朝廷可是1點準備都沒有。”
“他便是要造反,也不至於在這大過年的當口起兵吧?”李光弼依舊是對於李9州的看法有些不解。
“這是最好的時機,正因為是過年時節,大家都放鬆了警惕,周邊軍隊防衛沒那麽森嚴,所以才是發兵的好機會。”李9州解釋到。
如郭子儀和李光弼看他這時候的說話,眼中甚是憂慮,知道這位節度使跟安祿山1直不合,但此時他的話卻不無道理。
“防人之心不可無,咱們確實該做好萬1的準備。”李光弼皺眉問道:“那咱們該怎麽做呢,直接給朝廷上疏?”
李9州笑了笑:“咱們那位皇帝老子恐怕不會這麽輕易相信安祿山會反叛,上疏也沒用。”
李光弼繼續問道:“咱們跟範陽離得這麽遠,難道遠道出兵不成,萬1安祿山並沒有謀反之心,真是其軍中作亂,到時候咱們如何下台?”
李9州靜靜的看著他。
他所說的不無道理,若真是安祿山軍中內亂而已,自己這麽大張旗鼓的動作,必定會惹來非議和嘲諷。
“所以,咱們得先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麽1回事?”
李9州轉頭看著郭子儀:“郭公,你得知的具體消息,究竟是怎麽樣的?”
“探子報來的1定不假。”郭子儀正色說道:“至少我對咱們培養出來的探子還是信得過的,而且這麽大的消息,京城之中都已知道了,隻是目前還不能確定,安祿山所說的其軍中內亂,究竟是真是假,不過我已經派人前去查探了,相信很快就會帶來具體的消息。”
李9州陷入了沉思之中,問道:“可是到時候,咱們的動作便慢了半拍,等到咱們反應過來,說不定安祿山早已拿下了洛陽,若是順利,等咱們大軍到達長安時,其恐怕也已逼近長安了。”
“我覺得這事真假難辨,先不用著急。”郭子儀靜靜說道:“如今正是過年之際,將士們好不容易有了這等時間跟家人團聚,若此時出兵,隻是士氣不會太好。”
“這麽說來,咱們還是得跟著安祿山的節奏走了。”李9州皺眉道:“你們不了解安祿山,以我對其了解,其謀反作亂是早晚的事,我隻是擔心,如果咱們反應太慢了,大唐的大半個江山將會陷入戰火之中。”
郭子儀略微1頓後,幹脆應道:“卑職願意先帶1波人前往長安附近布防。”
李9州看著他,麵色不變,心頭卻是1陣暗喜:“如此甚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咱們知道了其有謀反的動向,卻什麽也不做,隻怕會養虎為患。”
郭子儀應道:“我便帶著我手下的那些將士前去,他們都跟隨了我多年,也不擔心因為過年而導致軍心不穩。”
“如果這次安祿山不是真的反叛,我會嚐試著掌握越來越多的權力,然後用這些權力來做1些我願意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很多人的幫助。”李9州看著他的眼睛,用很低的聲音說道:“我很想到時候很好的配合起來,關於打仗發麵,老實說,我並不如你們。”
郭子儀明白他的意思,並沒有沉默太久的時間,低頭,抱拳,行禮,離開。
李光弼也不是那種拖泥帶水的人物,見李9州對自己個郭子儀表示了足夠的信任,慷慨說道:“節度使,您為什麽對世間受苦的黎民百姓如此看重?”
李9州撓了撓頭,回答道:“可能是因為我很久以前就習慣了做好人好事。”
他看著窗外,麵無表情,心裏卻在暗中歎息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何等的有道理。
雖然李9州此時並不確定安祿山是不是真的想作亂,畢竟離曆史上安史之亂的時間還有1陣,但是世上的事不能全按照規律來判斷,就像自己很多事情都會來個出其不意,保不準安祿山也會搞個突然襲擊。
正如他自己所想的那般,自己並算不上是純粹意義上的好人,更不是雷鋒,最簡單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從穿越過來以後,便跟安祿山那邊已經有了解不開的冤結。
而造成這種冤結的根源便是對於天下蒼生的愛惜,這是李9州心中最看重最不能放棄的大義。
人的1生應該做些什麽才有意義呢?
如果隻是為了自己,那麽如今,李9州的人生可謂是完美了。
首先,自己有錢有勢,受盡了天下人的愛戴和景仰。
其次,自己有1個愛自己的妻子,有1群愛自己的朋友。
但是,李9州總覺得這些小愛是不能跟真正的大愛相比的,1個他純粹發乎本心的想法:渾渾噩噩、榮華富貴、老老實實過完1生,不如給老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李9州也是個貪圖富貴享受權力愛慕美女的人,但兩生為人的經曆,卻讓他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住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他認為能夠給蒼生帶來幸福,這才是光輝燦爛的1生。
在首先保證生命以及物質生活的前提下,他並不介意美好1下自己的世界,但是個人的享受過之後,還是得回到家國大事上來的。
如果他還保持著當初剛穿越時的那個心境,或許他會變得幸福許多,什麽天下百姓,什麽家國大事,都不會讓他有多餘的想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衷——無論如何,要改變這場安史之亂,改變大唐的命運。
/92/92242/28621367.htl(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