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助我一臂之力(二更合一霸王票加更...)
字數:57400 加入書籤
會試的日期定為五月九日、五月十二日、五月十五日三天。
以往會試是二月九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 殿試在三月一日。今年學子很多,閱卷時間寬限了許多,殿試定為六月十五。
朱元璋和大臣們商議, 以後殿試也延遲, 定在三月十五日,讓考官們有更寬裕的時間閱卷。
陰曆的五月已經步入夏季, 較為炎熱。朱標特意修繕了一下考場,增加了一些通風的小窗口,並給每個房間備足了水, 以免考生們中暑。
考生們經過了朱標的打擊後, 這一月備考十分認真,心態居然比考舉人的時候還好幾分。
朱標還在這個月發行了《會考規則大全》,廉價賣給了考生們, 讓考生們在考前閱讀, 別多帶少帶東西。考卷上需要的避諱, 《會考規則大全》上也寫得清清楚楚。
他還多發了幾張草稿紙, 並在草稿紙一麵印著考試規章製度, 提醒考生想好了再下筆。
這些舉措並未說是誰吩咐, 但考生們看見草稿紙上諄諄教導的話,腦海中都不由浮現出太子的容顏, 嘴邊都不由勾起笑容, 心中的緊張更減輕了不少。
孔佑展開草稿紙的時候,嘴裏嘀咕:“老師是把舉子都當自己學生叮囑了,真是愛操心。”
紮好衣袖,磨好墨, 孔佑鬥誌滿滿。
他是隱藏身份,以北京普通舉子之名來報考。他也是孔家人失去了特權之後, 第一個前來赴考的人。這次不考個會試三甲,老師和同窗不知道會如何嫌棄他。
孔佑的父親還在安南教化百姓,他身邊沒有長輩,朱標作為老師,認為應該照顧好他。
因此孔佑考完試出門,總有假裝是孔家仆人的朱標安排好的人來給他把脈灌藥,準備新鮮的吃食,並順帶幫他照顧了幾個新認識的摯友。
練子寧好奇:“佑之,你不是說你家裏是耕讀之家,怎麽好像家財頗豐,不太像普通的耕讀之家啊。”
孔佑被愛操心的太子老師臊得臉紅:“不是我家人,是老師。我老師在京中做官。事先沒告訴你們,抱歉。”
練子寧打趣道:“你不肯說老師的名字,看來老師在朝中做的官不小?”
孔佑紅著臉點頭:“等殿試放榜,我帶你們去拜訪老師。”
練子寧可不客氣。文人交情不看相處時間長短,隻要交了心,哪怕相隔幾十年不見麵,仍舊是摯友。孔佑是他認可的摯友,願意將自己人脈介紹給自己,他當然不會不識好歹。
練子寧本身沒什麽人脈介紹給孔佑,但他對自己才華學識十分自傲,他想以他自己的本事,一定能還這個人情。
“那就等殿試放榜,讓佑之兄為我們舉薦了。”練子寧拱手。
孔佑連連擺手:“你們不生氣就好。我、我本想殿試後再告訴你們,但老師太操心……”
看著孔佑窘迫的表情,張琳都忍不住笑了:“在老師眼中,弟子是晚輩。他對你照顧這麽周到,視你如同孩童。真是老師如父啊。”
孔佑被張琳的話震驚得臉色煞白,立刻否認。
練子寧和張琳隻以為孔佑害羞,連連打趣。
孔佑差點被他們說得眼淚都羞出來了。
但他仔細一想,自己比太子虛長幾歲,但仿佛真的是被太子當孩童般無微不至照顧。
他想,等他把兩位摯友引薦給老師,希望這兩位摯友還能想起今天的話。
他一定會問兩位摯友,“你們真的認為太子像我長輩”。希望兩位摯友不要假裝失憶。
他在客棧昏睡一日,得到了他老師的任務。
孔佑嚇了一跳,不知道老師為何要突然和兩位摯友私下見麵。
他忐忑不安地邀請兩位摯友:“老師要見你們……小聲點,別被人知道了。”
練子寧又是激動又是擔憂:“雖然我認為我肯定會高中,但現在連會試都還未放榜,我們去見你老師,會不會被人說舞弊?”
孔佑無奈:“我老師不是考官,和舞弊什麽關係?總之,你們去了就知道了……你們別告訴其他人,就當我在京城的遠親邀請我們一同去聚一聚。”
孔佑不擅長撒謊,支支吾吾了半晌,才壓低聲音道:“你們若信我,就和我去,我不會害你們。等到了你們就知道了。”
練子寧道:“你還用上激將法了?罷了,我相信你,我去。”
張琳歎了口氣,道:“行,舍命陪君子。隻是我們都要見你老師了,為何你還是不告訴我們,你老師的名諱?”
孔佑滿臉苦相:“我也認為應當說,但老師……老師他不讓我告訴你們,說好嚇你們一跳。”
練子寧和張琳麵麵相覷,實在是想不出來,孔佑的老師是誰才能嚇到他們。
兩人想想,還真有可能。聽說當朝相公經常陪同皇帝陛下去北京避……避寒。若他們在北京見到佑之兄,見才心喜,收其為徒,並不意外。
兩人做好了受到最大驚嚇的心理準備,與孔佑一同出門,馬車駛向了郊外。
練子寧掀開簾子,看向馬車沿路風景:“怎麽越走越偏了。喂喂喂,你該不會為了解決我和青玉兄兩個勁敵,要把我們拐到野外做掉吧?”
張琳道:“很多人都看到我們三人一同出門。若隻有他一人回去,他就是唯一的嫌疑人,自己仕途也完了。不會發生此時,子寧放寬心。”
練子寧無奈:“我開玩笑而已。青玉兄,你怎麽老分不清玩笑和實話?”
張琳臉露困惑。玩笑嗎?他還以為練子寧真的在擔心。
孔佑扶額苦笑:“是是是,我要把你們送進山溝裏賣掉。”
張琳認真問道:“佑之兄,你這是否也是玩笑?”
於是張琳非常認真地笑了出來。
練子寧和孔佑對視一眼,嘴角都有點抽搐。
張琳再次疑惑:“你們不是都在開玩笑嗎?為何你二人不笑?”
練子寧和孔佑:“……”
為了不讓張琳尷尬,他倆也隻好很努力地笑了出來,搞得自己尷尬無比。
不過這一路的忐忑,在尷尬的笑聲中倒是消磨得差不多了。
馬車又行駛了一段,突然路上多了許多關卡。
馬車夫走走停停,不斷拿出令牌,讓對方放行。練子寧和張琳的臉色再次嚴肅起來。
這樣嚴格的檢查,孔佑的老師不會真的是當朝相公吧?
他們趕緊整理衣冠,用汗巾擦拭臉和手。
孔佑被他們弄得也緊張起來,不斷整理儀容。
馬車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駛入了一個十分雅致的莊園。
馬車停下,孔佑、練子寧和張琳剛下車,兩個五官相似,但一壯碩一文俊,所以顯得長相並不相同的少年郎異口同聲道:“佑之,你也太慢了。”
孔佑趕緊行禮,話還沒說出口,就被壯碩的少年拉著往前跑:“你再不來我都要饞死了,你知道大哥烤的乳豬有多香嗎!”
“唉……”孔佑跌跌撞撞往前跑。
該給他們介紹陌生人的孔佑被拉走,練子寧和張琳愣在當地。
朱橚拱手道:“四哥無禮,讓二位見笑了。二位隨我來。”
練子寧和張琳連忙與朱橚見禮。
路上,性子最活潑直爽的練子寧好奇道:“公子,可否告知我二人,莊園主人是誰?”
朱橚道:“還有幾步路就到了。你們見到,立刻便知。”
見少年郎非要賣關子,練子寧和張琳隻好按捺住好奇和忐忑。
等他們走進一個拱門,來到一個樹木成蔭、流水潺潺的大庭院時,他們呆住了。
朱標一邊轉動燒烤架,一邊抬頭:“來了?坐。”
孔佑拱手作揖,都快彎腰成直角了:“我老師就是太子殿下,瞞著二位兄長,十分抱歉。”
練子寧和張琳:“……”
練子寧和張琳:“?”
練子寧和張琳:“!”
經過短暫的失神,兩人理智漸漸回籠。
練子寧聲音顫抖:“太、太子殿下?!”
張琳嘴張張合合,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完全失去了聲音。
“好了,你們倆那日可是直接把我抬上了擂台。怎麽,現在看見我就害怕了?趕緊坐下,開飯了。再不開飯,我弟弟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朱標開玩笑道。
朱棣擦了擦嘴邊的口水:“哥你胡說,我沒有!”
朱橚道:“大哥隻說弟弟,又沒說哪個弟弟。四哥你為什麽要跳出來主動承認那個弟弟就是你?”
朱棣:“……”
朱棣厚著臉皮道:“我要豬腿!”
朱標道:“好,給你一整隻豬都行,烤得很多。佑之,你也別鞠躬了,趕緊洗手,吃飯。”
孔佑連忙直起身:“是,老師!”
孔佑拉著兩位摯友洗完手,坐到了水中亭子中的石桌旁。
伺候的人這時候才從樹蔭中走出來,把烤乳豬端走切好後,加上其他小菜一同端上來。
“我不愛喝酒,今日我們喝冰鎮果汁。”朱標道,“嚐嚐我的手藝。”
在太子的“命令”下正準備吃肉的練子寧和張琳,拿筷子的手僵住。
我的手藝?這飯菜難道是太子殿下親手做的?!
孔佑連忙小聲為二人解惑:“老師十分擅長做菜。據說陳家酒樓裏的菜都是老師琢磨出來,教給廚子的。”
朱棣吃得滿嘴流油:“不是據說,就是這樣。”
朱橚點頭。
朱標介紹道:“這是我四弟朱棣,五弟朱橚。不用行禮了,吃一次飯行幾次禮,你們不煩我都煩。我當太子沒多久,還沒習慣這麽多禮數。”
練子寧和張琳再次僵住。什麽叫當太子沒多久?
孔佑再次解惑:“老師以前並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年前才知道。”
朱標知道自己是太子的時間比孔佑所知的時間早,不過這沒必要解釋。他就默認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
張琳若有所思:“晚生似乎聽聞過此事。原來不止滿朝文武都被瞞在鼓中,太子殿下本人也不知情。”
朱棣抹了抹臉上的油:“我也不知道!”
朱橚點頭:“我也是。”
“有擦嘴的紙!”朱標趕緊替朱棣擦嘴擦手,訓斥了一番後,道,“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聊。佑之,你多吃點,看你瘦成什麽樣子了。這才幾日?怎麽能瘦得這麽厲害?”
孔佑立刻紅著臉頻頻點頭聽訓,放開矜持大口吃肉。
練子寧和張琳木訥進食,食不知味。
聽太子教訓孔佑,他們相信,孔佑口中那個愛操心的、把他當晚輩照顧的老師,確實是太子了。
太子年紀比孔佑小,對吧?孔佑你難道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哦,他臉紅了,他確實不好意思。
練子寧和張琳不知為何,感覺這烤肉有點發酸。
朱標沒有絲毫架子。他雖然說吃完再聊,但在吃飯時就打開了話匣子,並時不時地批評弟弟的吃相。
這麽富有煙火氣的一幕,練子寧和張琳本又就是不懼怕權貴的人,心情逐漸放鬆。
待心情放鬆後,兩人才發覺,這一桌的飯菜真的是特別美味。特別是烤乳豬,外皮酥脆焦香,內裏肉嫩多汁,讓不貪口腹之欲的他們都吃得停不下來。
“再來一隻!”四皇子朱棣已經吃掉了兩隻烤乳豬,被他的太子大哥敲了腦袋,不準暴飲暴食,隻能抱著果汁委屈地咕嚕咕嚕。
五皇子朱橚給了四哥一個嘲諷的眼神,然後眼睛死死盯著太子大哥的杯子,隨時準備添杯,殷勤地仿佛小廝。
孔佑對練子寧和張琳眨了眨眼:如何?我的老師特別和善,我沒有騙你們對不對?
練子寧和張琳感覺自己拳頭硬了,很想和摯友進行一場非文鬥的友好交流。
“呼,吃飽了就是舒服。”孔佑忍不住放鬆了,抱怨道,“老師,你為何突然把我叫來,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朱標笑道:“你不是仍舊把他們順利帶來了?我還想問你,怎麽心血來潮要來考科舉。”
孔佑道:“是劉孟藻提議我去考科舉,說老師的弟子們都對科舉不感興趣,若老師門下沒有一個進士,恐怕臉上無光。”
朱標沉默了一會兒,道:“他逗你呢。”
孔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嗯,我知道。但……身為孔聖人後人,父親在安南忙碌,我也想做出一點事,來洗清孔家身上的陰霾。”
朱標歎氣:“你壓力不用這麽大。唉,辛苦了。”
練子寧聲音提高:“等等,什麽後人?”
張琳嘴張張合合,再次失去了聲音。
朱標指著孔佑笑道:“若不是他父親孔希友對衍聖公的位置固辭不就,他就是下任衍聖公了。”
孔佑苦笑:“老師,你別開玩笑了。你知道我們孔家是絕不可能再有衍聖公的……青玉兄,青玉兄,你怎麽了!”
張琳身體搖晃了一下,低聲道:“我、我頭有點暈。”
練子寧樂道:“青玉兄是山東人,對孔聖人後人的敬仰可比我深多了。”
朱標笑著搖頭:“張青玉,你的先祖也不差,你暈什麽?把你的身份拿出來,朝中半數官員都會直接推舉你做官,你連科舉都不用。”
練子寧傻了:“啊?青玉兄也有很厲害的出身?難道就我一個人是寒門?”
朱標道:“岐山侯練何後人,或許算不上寒門?”
練子寧趕緊道:“那都是唐太宗時候,幾百年前的事了!我現在真的是寒門。”
張琳拱手:“雖祖父在元朝做過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後一直隱世不出至今,晚生隻是一普通耕讀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誰?”
練子寧也看向張琳。
張琳嘴唇蠕動了一下,聲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諱為……”
朱標接著張琳的話道:“文忠公張養浩。”
孔佑和練子寧皆愣住,連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練子寧同時站起來。朱棣放下牙簽,和朱橚也一同站起來。
四人皆向張琳作揖。
張琳沒有躲避,隻是起身作揖,依次還禮。
他知道,皇子和摯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這個禮。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
他第一次被舉薦出仕後,推動了元朝第一次科舉,讓漢人學子終於能夠有較為固定的渠道入朝為官,之後辭官歸隱。
到他晚年,陝西大旱,他拖著垂老之軀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讀書人就那麽多,元末明初稍稍有點本事的讀書人,大多都做過元朝的官。無論是之前跟隨朱元璋,還是之後舉薦上來的文人,統統得承張養浩的恩情。
張養浩去世的時候,“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間也會在逢年過節主動祭拜張養浩。
在後世,人們或許對張養浩的印象隻是《山坡羊·潼關懷古》,隻有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張養浩就是元朝的“範仲淹”。
張養浩累死任上後,張家人都隱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當個普通耕讀世家,就算考科舉也是隱藏家世,大隱隱於朝。
但常葳為了山東百姓居然敢動孔家廟,大明似乎真的心係百姓,張家人商量一番之後,讓嫡長子張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標沒想到,這次北方舉子中還能有這樣的驚喜。
不,他弟子會來科舉,也已經是驚喜了。現在是兩個驚喜。
有了這兩個驚喜,他之後的計劃基本已經完美無缺。唯一的變數,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撫住暴怒的學子。
“坐下吧。”朱標身為儲君,此刻不好和弟弟們一同作揖。不過他之後會借用張文忠公的名聲,之後肯定會去張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這一回了,“我尋你們三人來,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下人們扯掉飯菜,端來瓜果,又消失無蹤。
三人異口同聲道:“太子請說。”
朱標歎了口氣,道:“如果不出我意料,這屆會試放榜,恐怕會有很大問題。”
孔佑疑惑:“老師,難道有舞弊?”
朱標搖頭:“這可不是舞弊這種小打小鬧的事。有人把這次科舉當做籌碼,要向皇上和諸公發難。如果我沒猜錯,他們恐怕會故意隻取南方學子,不取北方學子,利用舉子的憤怒……”
朱標還未說完,三人都同時站起來。
朱棣嚇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說!”
朱橚不滿:“大哥說的都是對的,什麽胡說?”
朱棣想了想,繼續吃瓜:“對哦。”
或許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態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靜下來。
孔佑急躁道:“老師,你既然提前知道,為何他們還會這麽做?”
練子寧想得更多:“隻是推測,沒有證據,或許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麽?”
張琳搖頭:“太子殿下已經做了許多。那次文鬥我們雖輸了,但北方學子已經展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難辭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對啊,他們現在這麽做,不是必死嗎?”
“他們這樣做,目的和錄取誰無關,隻是要炮製一場震驚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決策罷了。”朱標深深談了口氣,“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騙還真以為自己做好事,還有的……或許是不知情吧。”
現場沉默了半晌,張琳艱難開口:“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朱標從南北榜案的結果推原因,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朝廷對地方的了解和執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員有關。人非聖賢,私心難免。就算心懷百姓,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著讓家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朝中資源有限,先給誰,就看朝中各地官員的本事。”
朱標看著杯中的水麵,安靜了一會兒,讓幾人消化了他說的話之後,才繼續。
“北方飽受戰亂,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實。洪武初年,科舉人數南北比例大約是三比七。北直隸繁榮後,北方學子比例緩慢漲到了三點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隸的知省,或許更偏袒北人。他們也許有些急了。”
“這次隻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為了以後避免出現這種事,必須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嗎?這樣大家都能做官。”
張琳臉色蒼白:“分榜?怎麽分?五五分南方學子不滿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豈不是坐實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現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嗎?”
朱橚趕緊道:“四哥,閉嘴!”
朱標道:“你也說了,是現在。現在北方學子的數量不如南方學子,不代表以後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現在,北方學子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學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論調,北方學子入朝後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學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難了。”
“朝中這樣隱形的歧視很多。如宋時舉薦不如進士,唐時明經科不如進士科,都是如此。”
“他們這樣掀起地域紛爭,和元朝也息息相關。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隱形歧視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書省。於是地域鬥爭,自元朝起就變成潛規則了吧。”
孔佑、張琳和練子寧皆沉默。
朱標清楚的感覺到,三人間悄悄出現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痕,考驗著他們建立的友情。
“但現在是大明的天下。他們想讓大明的皇帝承認大元的潛規則,絕無可能。”朱標淡淡道,“空印案、兩廣大案,還有衍聖公之事,皆是如此。他們還不死心,還要垂死掙紮,那就給他們最後一擊。”
三人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看向這一位有著許多神奇傳說的大明太子。
“科舉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們頂多選出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這次之後,大明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朱標端起消食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請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顫抖,緩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學生願赴湯蹈火,雖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顫,臉上笑容真實了不少。
朱標對弟弟們頷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將練子寧和張琳扶起來。
朱棣輕輕踹了一腳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來,難道還要師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來,無語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滿腔熱血都被四皇子氣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