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 113 章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三章新政
    顧暘親政的第一年, 從全國各地收集到了數條建議。
    而這些建議當中,竟然有一半的建議是允許女子參加科舉為官。此事朝堂之中爭吵了半年。朝堂上九成官員是反對女子參加科舉為官。除此之外,還收到了建議希望朝廷允許身有殘疾者也能擁有參加科舉的資格。相比於前者, 這條建議就被很多官員無視了。
    劉尚書收到這些建議的時候,這才驀然明白顧暘的用意!
    小皇帝這是下了一步大棋!利用民心與民意, 更改與完善律法, 然後推行自己的新政!這一步,實在是走得太妙了!從來沒有一個政治者,會如此利用民心與民意推行政治發展的!
    不知為何, 劉尚書就是覺得此事不可能是顧暘想出來的。顧暘才多大?能有這麽深的心思嗎?他覺得此事必定是蓬萊居士想出來的。隻有思想癲狂的人,思維邏輯才會跟普通人不一樣!所以,這件事肯定是蓬萊居士教顧暘幹的!
    於是,劉尚書直接去找了蓬萊居士。登門後,卻被告知蓬萊居士回蓬萊島了!劉尚書壓根不信!他覺得蓬萊居士必定是故意在躲著他!
    隨後, 劉尚書到城門詢問。得知蓬萊居士前幾日就一個人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出城了。劉尚書這才作罷。
    回到辦公署, 劉尚書思來想去, 都覺得不太妙。蓬萊居士為何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此人來京城難道真的隻是為了教導小皇帝?小皇帝親政後這就離開了。
    現在小皇帝按照蓬萊居士的套路準備推行新政,這蓬萊居士提前跑了,豈不是讓小皇帝一個人力抗壓力?這如何行!頭是蓬萊居士開的, 對方必須要一直輔佐小皇帝,幫助小皇帝推行新政。要不然小皇帝怎麽辦!越想劉尚書越是不爽,立馬下令, 讓各個地方留意蓬萊居士的行蹤, 發現對方後,把人請回京城!
    顧暘得知此事後, 笑了半晌。
    年底的時候朝廷已經統計好了所有百姓們的提議, 並且把這些提議進行了分類, 還詳細分清楚了事情歸哪個部門哪個官員管理。朝堂上的官員們也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了,難怪小皇帝一開始親政並沒有急著搞新政,原來收集民間建議就是為了搞新政!小皇帝的新政,根據民意來搞,這可是古往今來第一先例!其影響與後果,必將會讓後人世世代代議論!而他們這些官員,也將隨著小皇帝的新政發展,或記入史冊,或罷官致仕。
    認清楚小皇帝的心思後,朝堂上的氣氛變得很怪異。有的官員急著反駁民間的建議,勸諫小皇帝莫要采納。有的官員認為很多建議可以采納,如此才能完善大周的律法,讓百姓過得更好。無論是反駁的官員,還是采納的官員,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顧暘任由他們吵著,並不急於表態。
    對於朝堂上發展的一切事情,以及小皇帝的表現,劉尚書都看在眼裏。他覺得小皇帝必定是有些無措。曾多次表達自己的態度,希望小皇帝能夠跟他推心置腹的談談心事。奈何小皇帝就像是到了年少輕狂的逆反期一樣,對他的真心幫助無動於衷。對於朝堂上的聲音既不表態,也沒有下一步行動。劉尚書猜測小皇帝也許是在等蓬萊居士回來。
    而這個蓬萊居士,已經離開京城半年了!劉尚書多次派人請對方回京,對方就是不肯回來!眼看快過年了,等過完年,小皇帝若是沒有新的動作。到時候必定會讓百姓失望!大周的百姓,從去年開始提建議起就一直期待朝廷能夠根據他們的提議,頒布新政策或是改善律法。若是小皇帝收到了建議,卻遲遲不表態,百姓們期待落空,肯定會影響到民心!所以過完年,小皇帝跟朝廷必定要回應民間。
    顧暘不著急,蓬萊居士不著急,最著急的人就是劉尚書!劉尚書下了狠心,命令自己的親信前去找蓬萊居士,見到人直接綁回來!
    蓬萊居士就這樣被綁回了京城。劉尚書微笑著跟對方道歉,還說了一堆話,大意就是讓蓬萊居士輔佐小皇帝到底!甚至放出了威脅的狠話,若是蓬萊居士敢把一切擔子都丟給小皇帝自己逃走,無論對方逃到哪裏,劉尚書都不會放過他。
    蓬萊居士擺出一副不屑的模樣,讓劉尚書不爽。直接讓人把對方送進宮裏。
    顧暘跟小桌子與小馬等人正在過除夕。正說著馬寶的事情。馬寶八歲後,雖然智力比不上尋常孩子,但是已經聽懂了很多事情。小馬雖然心裏不舍,但還是將馬寶送去了北疆,讓戚二娘教她武藝。
    過年前,顧暘已經下令讓戚二娘返回京城。他打算派文王前去守幾年北疆。文王心裏真是又喜又憂,留在京城,他會被官員們猜忌,離開京城去北疆手握兵權,也同樣會被官員們猜忌。但這是顧暘的命令,他不得不從。
    “文王,你幫朕守三年北疆,朕就讓你回京,從此做閑散王爺。”顧暘需要戚二娘回京在朝堂上為女子發言。
    “臣遵旨!”文王鬆了口氣。隻需要守三年,他以後便能過逍遙的日子,還能留在京城,真是不錯!
    蓬萊居士的到來,讓顧暘很高興。舉杯笑著言道:“朕就知道先生會在今日回來。”
    五十多歲的蓬萊居士,笑嗬嗬地拿起酒杯跟酒壺,自己倒酒,敬顧暘:“陛下久等了。”
    文王等人一臉疑惑地看著蓬萊居士。聽說這人半年前就離開了京城,劉尚書一直派人找蓬萊居士回來。他們還以為是蓬萊居士對小皇帝教授完了,所以就離開了。可現在看到蓬萊居士與顧暘如此,這才懷疑蓬萊居士是不是故意離開京城的。也不知道蓬萊居士這一出唱的是什麽戲?
    顧暘看出其他人起疑,開口告訴他們:“先生這半年一直在民間收集建議。”
    文王等人恍然大悟。像建議女子擁有科舉的資格,能夠像男子一樣做事為官。他們都能猜到這是小皇帝刻意安排的建議。若不是有人暗中推動。民間這麽會有這麽多女子一同提議爭取權利。所以他們將此事,當做小皇帝利用民意推行新政的手段之一。現在看來,此事的確是小皇帝讓人暗中推動,但是小皇帝也同樣注重民意。蓬萊居士出去這半年,是去收集真正的民間建議!
    一群人喝酒暢談,聊著大周的將來,聊著各種趣事,輪流講故事。這個春節就這麽過去了。
    新的一年,是顧暘親政的第二年。過完年之後的第一個早朝,顧暘提出要改年號。不單要改年號,還要求朝廷根據收集到的民間建議進行改善法律與頒布新政策。為此,顧暘還搞了一份調查問卷。這份調查問卷是針對朝廷所有官員的。整整上萬道選擇題。都是根據收集到的民間建議,打算更改的律法以及新政內容。要求各地官員們在兩個月內做完題目,表達自己的態度與建議。
    此事驚呆了朝堂上的官員們。小皇帝去年給百姓提建議的機會,讓他們收集民間建議。今年讓他們根據百姓提的建議答題做出選擇,表達個人態度!如此行事,聞所未聞!真是史上第一先例!
    顧暘給百姓們對朝廷提建議的機會,百姓們興奮不已,積極提建議。可是輪到給全國官員們答題做選擇投票是否同意或反對新律法新政的內容,大周上下的官員都慌了,忐忑不安。他們不知道顧暘是什麽態度,萬一選錯了題,讓小皇帝不滿,小皇帝會不會不滿意他們的答卷,然後重新換一批官員?官員們頭疼不已,上萬道選擇題,他們做得認認真真小心翼翼,還得跟彼此探討,有些官員還會跑去詢問百姓期待什麽樣的答案。
    第三個月,全國各地官員的答卷紛紛上交到顧暘手裏。顧暘讓王三郎跟謝五郎以及沈二郎等人,把全國官員們的態度與對民間建議的建議整理出來。這一步,並沒有交給其他朝中官員插手。
    從收集民間建議,到收集全國官員建議,再到敲定更改的律法與確定新政內容,總共耗費了近兩年的時間。
    年底的時候,顧暘在朝堂上讓人宣布更改的律法內容與新政內容。
    聽說全國各地官員,有七成人數支持新政內容,同意女子與身子殘缺的人擁有參加科舉為官的權力。朝堂上的官員們炸開了鍋。根本不相信此事。
    顧暘挑了挑眉,告訴這些官員:“若是有誰不相信調查結果,可以親自到檔案庫重新核對調查結果。”
    群臣沉默。
    這可是上萬道題,全國的官吏,乃至軍中的將士做了題,至少五十萬份調查答卷!聽說小皇帝讓那七八個伴讀玩伴登記整理,就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這幾個還是年輕人,身強體壯,眼睛好使!而他們這些老臣年紀大了,眼睛不行了,看久了東西眼就花,身體也比不上年輕人,讓他們去翻看一份份調查答案,登記整理所有人的投票結果,這不是要他們的老命嗎!沒準還沒登記到一半,他們的老命就得猝死在那個所謂的檔案庫裏了!
    這話,無人敢接,也無人敢繼續質疑。朝堂上靜悄悄的,沒人敢開口說話。
    “既然眾卿家沒有異議,來歲便開始實行更改的律法與新政!”顧暘說完,揮了揮衣袖,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