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字數:7869 加入書籤
次日, 謝原像往常一般早起練劍,回到房中時,內裏一片靜悄悄。
歲安還在睡, 其他人已被他打發了。
謝原走到床邊半蹲, 看著床上熟睡的人,心中既甜又澀。
昨日的事, 分明告訴自己不要多想, 但越是忍耐越是難耐,還會忍不住作對比。
他沒想到, 自己會這麽在意。
謝原伸手撥了撥她的頭發, 讓她繼續安睡,自己拿了衣裳去外間換上, 獨自去給母親請安。
孫氏一晚上沒睡好,為了昨日謝原應酬的事。
她沒睡好, 謝世知就別想睡好, 以至於謝原來請安時,難得見到父親還沒出門, 頂著兩個烏青的眼陪著妻子等在這裏, 他下意識愣了愣。
謝世知多年來一直在秘書省任著作郎, 著作郎無疑是個清名,卻非要職,加上聖人另設集賢院後, 秘書省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不少省內官員想要以秘書省本職充去集賢院。
但集賢院內多為高階官員, 實在難以攀附, 至今為止, 秘書省便更適合初入官場的年輕人撈個職位當踏板。
謝世知雖不善經營, 厭煩爭鬥,倒也盡職盡守,每日都第一個到位上值,對省中藏書典籍了若指掌,去了就埋頭苦幹,很晚才回來,長年累月的,腰、眼、手,哪兒哪兒都是病,人悶話不多。
孫氏給謝世知使了好幾個眼神,她一宅內婦人,並不好過問朝堂上的事,隻能謝世知問。
謝世知歎了口氣,問及昨日歲安把他從酒局中帶回的事。
謝原反應過來,也不意外。
“父親放心,此事兒子心中有數。”昨日祖父與他談了許久,也談了這事。
謝原默了默,還是道:“昨日之事,歲歲並無過錯,流言無稽,外人怎麽說我們管不著,但家中不該被影響,還望父親母親理解。”
孫氏連連點頭,她肯定不會讓家裏的人亂說歲歲什麽,這點魄力她得有。
謝世知就淡定多了:“你心裏有數,就不必擔心家裏,往後在朝中要更加冷靜謹慎。”
謝原應下,又道歲歲昨日睡得太晚,今早起不來,希望能免了她請安。
孫氏和謝世知是過來人,一聽這話就知道小夫妻日子過得甜蜜。
真沒想到,他們這兒子二十年守身如玉,一朝開葷竟這般凶猛,也不知兒媳那小身板受不受的住。
孫氏忙道:“我本就說了不必每日來,是這孩子孝順,自有一份堅持,我一味拂了也不好。”
謝世知難得發了話:“靖安長公主與駙馬教出的孩子,不會差到哪裏。”
聽到母親的話時,謝原輕輕揚唇,他自然知道歲歲的性子,可謝世知一開口,謝原隻感意外。
多年來,謝世知鮮少過問府中事,更別提多看哪個小輩一眼,他不與人爭執,自然也不評價誰,謝原上一次聽到父親作出評價,還是他跟著老師練字時。
謝原笑了笑:“父親說的是。”
因碰上了,謝原便與父母一道用了飯,又和謝世知一起出了門,隻是父子二人的話實在少得可憐,馬車裏各坐一邊,誰也沒開口。
著作郎不必每日上朝,謝原則不然,進了宮門,父子二人便分開走了。
走出一段,謝原回頭看了眼謝世知的背影,斂眸掩去幾分寂然,轉身邁向晗光殿。
晗光殿外已站了許多朝臣,細細看去,站位分派多有章法,各自低語。
謝原一來便察覺低語聲揚高,又很快落下,變作更細密的議論,權重如袁、王二老,雖不至於聚首議論,然眼神還是往謝原身上掃了兩眼。
謝原心知肚明,不動聲色,一旁,周玄逸和段炎先後走來。
“老謝,你昨兒幹什麽去了?”
周玄逸更直接:“今日都在傳,你昨日剛剛得升便去煙花柳巷慶賀,沒想尊夫人殺到,不僅搗亂了酒席,還對宴中陪客動手。這些事說的有板有眼,隻因他們親眼見到送人回府的馬車掛著北山的名牌,說人下車時,半條命都快沒了。”
段炎:“你上哪兒應酬去了?怎麽也不跟我們說?”
並非謝原不告知,昨日那情形他本身就有防備,早已做好見勢不對便撤離的準備,若再帶自己相熟的友伴,反而有諸多顧忌,不好幹脆脫身。
“此事無妨。”謝原淡定得很:“我能處理。”
聞言,兩人稍顯安心,但情態各自不同。
段炎純粹是心有戚戚焉,那日在沁園,他第一次和歲安接觸,已對她大為改觀。
明明是副軟綿綿的樣子,卻能力壓初雲縣主,豪養凶猛飛禽,蛇從頭頂掉下來,她反應比陳瑚一個大男人都鎮定機敏。
也因著這個改觀,段炎相信李歲安幹得出這種事,但未必如傳言那般凶悍,多半是笑眯眯、軟綿綿,內裏藏針,逮著一個紮一個。
相較之下,周玄逸的反應就微妙許多。
他在打量謝原的神情態度。
謝原一眼掃過二人,目光定在他身上,笑了笑:“怎麽了?”
周玄逸默了默,剛要張口,內侍已高唱升朝。
議論聲歇,眾臣肅然列隊,有序步入晗光殿。
建熙帝高坐龍椅之中,目光掃過入內眾臣,在謝原身上停頓片刻,又淡淡移開。
眾臣行禮,聖人應聲,一日早朝拉開序幕。
禦史中丞朱明煥打了頭陣,表示有本要參。
“臣要參,靖安長公主之女李歲安,公然毆揍朝廷命官;謝氏家法虛設,家風失德;侮辱朝廷命官,無異於藐視王法天威。”
朱明煥參本一出,滿朝寂靜。
來了,終於來了!
當年聖人曾為躲避妖妃迫害逃離出宮,是靖安長公主陪伴在側,姐弟二人殺出一條血路,招兵買馬,清君側斬妖妃,這才重固大周江山。
桓王尊貴不假,但他是因在戰場上欠了聖人一命,所以多年來以親兵身份耿直效忠。
靖安長公主就不同了,她是護了聖人性命的人。
當年姐弟二人殺回帝都,太子監國,長公主攝政,都中曾一度引起猜忌,朝中是否又要迎來正主之鬥。
女主臨朝早有先例,若長公主稱帝,那大周就要徹底變天了。
萬萬沒想到,這個節骨眼,長公主忽然動了春心,一頭紮進李耀的風姿之中,就此終結了朝臣的猜忌,後聖人登基,長公主誕下女兒李歲安,索性攜女隱居北山,不問政事。
可是,長公主每月都會低調入宮與聖人見麵,再加上個桃李滿門的李耀,以至於長公主給人的感覺是似乎退出了朝堂,但又沒有完全退出。
先有打壓世家門蔭入仕,後有革新科舉,早有人猜測,這是長公主以為聖人集權為名的手筆。
氣就氣在這裏。
因聖人本身就是在血戰中走出來的,大周三處邊關要害的兵馬皆屬聖人,反倒是在戰亂中分崩離析隱居自保的世家不在少數。
好不容易熬過了戰亂迎來了和平,聖人又要搞事情分世家之權。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邊關駐軍固然勇猛,世家保留的實力也並不小,大家咬咬牙,也是能打個五五開的。
李耀是個威脅,最理想的方法是,但凡北山門生,若不能為己所用,便都大材小用。
可李耀的學生太多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不分貴賤,還不定學製,要這麽個跟控法,戰線太長,不現實。
於是大家反過來,任人唯親,凡不得完全信任者,皆按李耀門生處理。
以至於如今的朝堂,機要之職皆由王、謝、袁、趙各方把控。
另一方麵,他們也一直留意著靖安長公主。
誰曾想,這一家太低調了,低調到讓人想發力都沒處使。
但現在不同了,長公主嫁女了!
李歲安是長公主和李耀捧在手心的獨苗苗,女兒嫁到誰家,便像是伸了一隻手到誰家,沿著這個路徑,總能找到撬點發力。
這不,李歲安連朝廷命官都敢下手,真是夠大膽!
誰教的?肯定是長公主教的!
跋扈!囂張!目無王法!
謝家作為夫家,任由新婦這般胡鬧,也是家風不嚴!
失德!
朱煥明,敢言敢當,不愧為清正秉直的禦史中丞!
一瞬間,朝堂上位列後排的官員看向朱煥明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哦?”建熙帝應了一聲,臉上喜怒不顯:“還有這等事。”
建熙帝少年艱難,一條帝王路走的顛簸不凡,心思很深,也有人說,他是年少時染了太多血,所以老來越發篤信神佛,講究修身養性,有時朝堂上吵成一團,他都能老神在在的高坐上首,等大家吵完了,再來畫龍點睛總結兩句。
所以,但憑建熙帝此刻神態,並不好說他對北山和謝家是心生芥蒂,還是心懷包庇。
隻見他目光找到謝原,悠悠道:“左司郎,你原是大理正,最清楚斷案流程,這審案判罪,得講究雙方對峙,李氏是你發妻,與你息息相關,今朱中丞之言,你可認呐。”
謝原從容出列,向上叩拜:“回稟陛下,朱中丞清正秉直,斷不會汙言構陷,然則世人多易受流言蒙蔽,朱中丞固然正直,但也難免有誤信之時。”
“簡直荒謬!”朱煥明厲聲道:“陛下,有人證親眼看到李氏將入席之人一一送回各自府邸,下車時都已經被折磨的不成人樣!若這還不能證明李氏驕縱行凶,謝家與北山無度縱容,老臣,無話可說!”
就在這時,一殿外內侍行至殿門,向殿門處的內侍耳語幾句,殿門處的內侍聞言,轉身繼續傳話,一個傳一個,終於傳到了建熙帝耳中。
建熙帝罕見的變了神色,忽道:“來人,設座,請靖安長公主入內。”
霎時間,滿朝皆靜,一個個眼神流轉,傳達深意。
謝原眼觀鼻,鼻觀心,巋然不動。
隨著內侍傳話,靖安長公主一身紫紅華服步入殿內。
年過四旬的婦人,如三十出頭般豔光四射,華貴無雙,她甚至未著長公主禮服,便像是自帶一股威壓,從外入內,眼神掃過處,目光皆垂。
懂得都懂,當年,靖安長公主攝政,日日隨聖人上朝,這晗光殿對她來說,再熟悉不過,而昔日她的視角要更高,是從上麵往下看的。
靖安長公主行至最前,衝聖人叩拜。
聖人由她拜完,而後才抬手作請:“皇姐賜座。”
靖安長公主預起,謝原兩步上前伸手攙扶。
長公主睨他一眼,神色寡淡,待她入座後,謝原才又補了女婿的禮。
眾人的反應也不奇怪,自長公主入北山後,再未涉足朝堂,今朝竟破了例。
靖安長公主落座,手中團扇輕搖,話是對著,父母過,今朝竟勞得朱中丞親自參我兒跋扈,我這做母親少不得要來瞧瞧,到底是怎麽回事。”
朱煥明神色凜然,並不反駁。
建熙帝淡淡開口:“方才說到哪兒了?”
謝原重新站出來,搭手一拜,建熙帝“哦”了一聲,“你繼續說。”
“陛下,臣昨日的確受邀於一場酒宴,但並非是為了應酬,而是為公事前往,至於內子,她的確曾於宴席過半時出現,卻是由於諸位同僚因政事之困共情過深,場麵一時失控,這才幫忙穩住眾人,且將人一一送回府邸。”
謝原頓了頓,聲沉且穩:“內子性情溫和,蕙質蘭心,與微臣成婚以來朝暮請安,恭順嫻靜,謝府上上下下有目共睹,豈來跋扈一說?”
朱煥明簡直大開眼界。
都說謝家大郎光風霽月,清正秉直,居然也是個睜眼說瞎話的!
“你……”
謝原:“內子一片好心將諸位送回府中,諸位在馬車中做了什麽,誰能控製?說內子行凶,敢問除了見到人從北山的馬車上下來,還有別的證據嗎?有人親眼看到內子的人對朝廷命官拳打腳踢?那他們身上可有拳腳刀劍之傷?”
“這……”
朱煥明一怔,忽然有點發毛。
昨日的事傳的很凶,主要是那十來人下車時哭的呼天搶地,全無作假,又有北山身份的馬車明晃晃的昭示身份,整件事就非常明朗了!
怎麽謝原三言兩語,就多了一股陰謀的味道呢。
事實證明,朱煥明的政治嗅覺是敏銳的,
就在謝原陳情結束時,靖安長公主忽然笑了一聲,“喲,聽聞左司郎也是昨日剛剛上任,其實慶賀一番也不是什麽大事,怎麽下值了,還在為公事奔波呢?說起來,此事也是因你們下值後聚首而起,不知你們是因哪門公事聚首啊?”
朱煥明根本沒機會反駁,建熙帝已緩緩開口:“朕也很好奇,左司郎,你且說說看。”
謝原再拜:“是。”
朱煥明忽然福至心靈。
轉移矛盾,這是轉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