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盧劍升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A+A-




    經過變革法的推行後,原先的京極之地改成了如今的燕京道。而此時在京州長安城內,剛剛早朝結束,聖上便特意把盧劍升留了下來。
    聖上在早朝結束後便換掉了那件隻有在公眾場合才會穿的龍袍,此時的他正端坐在禦書房的書桌前,安靜的看著一本書。
    這時孫璉瑛悄然無聲的走到聖上身側,輕聲說道:“陛下,盧大人已經在門外了。”
    “快請。”聖上放下書本,立即說道。
    “諾……”
    孫璉瑛輕聲應道,便立刻小跑出去。沒一會,才剛剛見麵不久,還未脫下朝服的兵部尚書盧劍升便走了進來。
    “臣盧劍升,參見陛下。”
    盧劍升一進禦書房,便要行禮,聖上忙上前製止道:“哎,仲卿不必多禮。如今又無外人,你也別叫我陛下了,叫我伯言就行了。”
    單單從稱呼上的一個“我”字,而不是“朕”字就能夠看出,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了。
    盧劍升,在沐劍英和李興卸任大將軍銜封王就藩後成了如今大冀王朝碩果僅存榮獲大將軍頭銜的將領。他雖在祥和年間的中原國戰上毫無建樹,但後來憑借一己之力和十萬兩遼鐵騎護衛冀國北大門,致使中原陸沉之即讓靈國蠻子不敢南下趁火打劫,就這點他的功勞也並不比同時期的大將軍沐劍英和李興的小。況且他還是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改革了冀國的軍事,讓冀國從一個貧瘠小國瞬間成了能夠以一敵二,一統中原的軍事大國。他不論在廟堂還是在軍中,威望絕對不比如今的首輔大臣衛恒小多少。這衛恒雖說是百官之首,但有時候也需要看他的眼色行事。
    除了這些,盧劍升還有一重身份,便是聖上的小舅子,當今皇後盧劍芯正是他的姐姐。而且那位在中原戰場上一錘定音的名將,如今的兵部左侍郎王玄策則是他的親外甥,有這幾重身份,更是讓他在朝中的地位高到了一個無人撼動的地步。
    如果說衛恒是文官中的一座大山,那盧劍升則是武將中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即便是如今已經封王就蕃的沐劍英和李興,都不能。
    盧門旺族,盧門旺族,盧家也是真正詮釋了一回。
    “陛下,這有些規矩臣還是不敢逾越的。”盧劍升尷尬一笑,說道。
    “哎。”聖上拉著盧劍升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仲卿,咱倆都是互有知遇之恩,我沒遇見你,可能隻是個二皇子,成為不了當今聖上,你沒遇見我,也不過是個小小的遼東校尉罷了。”
    盧劍升忙說道:“陛下,這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了,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嗯。”聖上鬆開他的手,說道:“也對,此次約見仲卿也是有些事要與你說的。”
    “是因為剛才朝會上的事”盧劍升試探性的問道。
    “正是。”聖上點了點頭,道:“知我者,仲卿也。”
    說罷,聖上便回到書案前坐了下來。並對站在門口的孫璉瑛喊了聲“賜座”。
    孫璉瑛聞訊,吩咐小太監快速的搬了張椅子過來,放在了盧劍升的身後。盧劍升也沒客戶,直接坐了下來。
    而這時聖上方才開口道:“如今八大總督及其他各地方官員的人員早已敲定,甚至還有一些官員陸續離京述職去了。隻不過在兩遼道總督以及京州禦史的人選上,朕還是有些猶豫,所以特地與愛卿再商榷一番。”
    “哦?”盧劍升好奇的問道:“莫不是聖上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正是。”聖上繼續說道:“你看啊,內閣如今定的兩遼總督是蹇碩,這個蹇碩嘛……朕說白了,兩遼是大冀的龍興之地,而且又與靈國接壤,是我大冀的門戶。況且關外還有二十萬兩遼鐵騎,朕還是想讓個“自己”人去擔任總督一職。”
    盧劍升聽完也明白了過來,雖心中猜到了七七八八,但還是問道:“那聖上心中的人員是……”
    “王玄策。”聖上一字一句的說道。
    “策兒?”雖說盧劍升心中早有猜測,但當確切的聽到這個名字時,盧劍升也不免大吃一驚。不過轉而一想,讓王玄策去擔任兩遼總督,確實要比蹇碩好很多。畢竟兩遼鐵騎是他盧劍升一手打造出來的,而其中許多人也都隨王玄策參加過中原國戰,彼此都相當熟悉了。
    聖上說道:“當初國家初定立功受獎之際,朕聽了你的意見封他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其實以他的功勞不應該如此的。我能破例封沐劍英和李興為王,怎麽也能封他當個藩王吧,再說了,他跟朕也是一家人,每次四下無人之時他也總是稱呼朕為姨丈。”
    “仲卿啊,我知道你當初有所顧忌,認為策兒當時年紀尚小才剛滿二十,若就破例讓他封王就藩的話會對他以後產生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避嫌。這些朕也都能理解,所以才同意了你的看法。但是當初你也不願封王,也著實讓朕好生驚訝。”
    “陛下。”盧劍升說道:“當時國家初定,朝堂之上奸臣當道,我不留在陛下身邊著實不放心……”
    “哈哈。”聖上聽罷突然打斷道:“仲卿不必多解釋,其實當時朕也有私心。畢竟好不容易有個能跟朕無話不說的人,朕也不舍得放走。”
    聖上說著,語氣突然嚴肅起來,道:“這五年來策兒在京雖說有些鬧騰,但還算中規中矩,隻是老是在朕耳旁煩我,問朕何時出兵消滅靈國,說什麽隻有滅了靈國,大冀才算得上真正統一。可咱們如今正處在一個外強中幹的尷尬局麵上,如何還有力量消滅養精蓄銳二十載的靈國?為此他還跟朕發脾氣,把朕給他安排的婚事都給拒了,說什麽“靈國未滅,大丈夫何以成家。”
    “臭小子,他可是第一個敢拒皇婚的人啊,要知道,賜婚的對象可是朕最愛的小女啊,就如此配不上那臭小子嗎?不行,這事朕越想越氣,一想到此事朕就想好好收拾他一頓。”
    盧劍升聽著聖上發著牢騷,也是無奈的笑了笑,說道:“陛下,策兒雖說鬧騰,但有那個心也是好的。畢竟自大華朝末年以來,靈國自立。此後近二百年就沒一個國家能夠消滅靈國完成統一,說不定此壯舉會在咱們這代人中看到呢。”
    “此次朕之所以想讓策兒去兩遼,也是有種預感,估計過不了幾年,會有什麽大事發生吧。當然,也希望這個預感是假的……”
    “希望如此吧……”聖上也是歎了口氣,轉而說道:“最近策兒不在京城,回老家琅琊郡去了,到時他得知這消息還不得高興壞了。”
    盧劍升也是一副長輩慈祥模樣點頭笑道:“聖上這番決定,多半也是遂了他的心願了。”
    聖上大笑一聲,隨後坐回了椅子上。這時他突然收回了笑容,麵帶嚴肅的說道:“仲卿覺得,當今首輔衛恒與顏重慣相比,如何?”
    盧劍升聽罷,一時愣在原地,對聖上所問的問題有些不知所已,但他不及細想。以他跟聖上之間的關係,自然是有什麽說什麽,盧劍升緩緩說道:“衛大人淪才華估計比不得顏重慣,但淪心機、城府恐怕比顏重慣隻高不低。說白了,顏重慣是開疆拓土、撫平亂世的大謀;衛恒則是守土保成、創太平盛世的賢臣……”
    說到這裏,盧劍升隱晦的看了他一眼,試探性問道:“聖上還記得當初替衛恒上呈三勳十八策斂的那人,所悄悄跟聖上說的話吧。”
    “我又如何能忘記……”聖上輕聲說道,思緒又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同樣是在這禦書房,恰好在場的人除了他們兩個外,盧劍升也在。
    那人對聖上說道:“顏、衛二人皆當今不世之才,顏能在亂世生存,衛能創立太平盛世,兩者得一可定天下;如今陛下兩者皆得,更乃大冀之福……”
    “但聖上沒忘記,他所說的是“得一人可定天下。”盧劍升說道:“中原國戰時,聖上雖破例讓還是吏部員外郎的衛恒入閣,但還是在暗中抑製他的權力。待天下安定之後,聖上則又是破格讓他做那尚書省左仆射,並給他放權,實力也僅次於顏重慣。聖上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今日?”
    “對!”聖上激動的站起身來,說道:“得一可定天下,兩者隻能存一。若顏重慣不死,大冀如何迎來太平盛世?顏重慣為官四十載,把持朝政二十餘年,三朝老臣,他要不死,朕如何開泰平!”
    盧劍升默默的看著他,沒有說出一句話。
    聖上此刻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失態,咳嗽一聲,坐回椅子上繼續說道:“仲卿,朕太想做一番大事業了。太祖皇帝以武開國,最終還是死在爭伐之中;太宗皇帝同樣滿腔熱忱,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朕的父皇更是碌碌無為數十載。整個大冀在我登基時已是滿目瘡痍,三個國家不斷蠶食我們的領土,朕卻無能為力。”
    “朕文不如皇兄沈擴,武不如四弟沈庭,但朕身為皇帝,太想改變這種現局。朕能放下君臣架子與仲卿把手言歡,能把整個大冀的存亡在長板橋上放在一個少年身上;也能容忍顏重慣、陶滿江、顧言邴的貪贓枉法。朕要的,隻想是一個超越大雲、大華的王朝,要的是一個比“文真盛世”更加繁榮的“祥和盛世”……”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