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滄江有大蛟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出了白沙郡城,便要到滄江渡口。據說如果走旱路的話,得花費十日的時間,要翻過小西嶺才能到達廬州境內。不過這段路程可不好走,小西嶺險峻,多是些懸崖峭壁,一不留神還可能命喪於此。
若是改從滄江渡口坐船的話,過滄江往下就能饒開小西嶺,直達廬州的黃鱗郡,而且這中間隻需要三日的時間就夠了。
吳桐想都沒想便決定坐船去廬州。
一路過來,這官道上都看不到什麽人,直到越來越接近滄江渡口的時候,路上的行人才多了起來。
他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行商,拖運一些本地的貨物商品打算拿到廬州去販賣的。除了商人外,那些求學的學子也不占少數。
隻是吳桐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那些哪裏是什麽求學的學子,都是些進京趕考的學生。他們在經曆了童試和鄉試之後,結伴前往長安城參加會試,據說今年又是科考的一年,與上一屆不同的是,這一屆據說無論蜀人、楚人都可參加考試。這就說明,即便是西蜀和南楚的遺民都能夠去當冀國的官了,對於這一點,眾人無不覺得皇恩浩蕩。而這些學子當中,也基本是蜀人居多一些,那些南遷過來的冀人倒是一個都沒見過。
其中幾名結伴而行的學子見吳桐是一個人,便決定邀他一同趕路。而吳桐也難得見有人願意邀請自己,便同意了,這一路上多幾個說話的朋友也不覺得悶得慌。
經過互相介紹方才知道,他們分別是宜陽郡的李公子、陳塘郡的劉公子、輪台郡的楊公子和白公子。他們幾人都是各自郡裏的鄉試前三名,也都是路上認識的。
一路上幾人吟詩作詞、談古頌今;聊文學創作、聊花前月下;頗有一番少年得意風采。吳桐雖讀過幾年書,但跟他們這些秀才相比,還是差的很遠,很多時候他們聊天都插不上話,隻能做為陪襯在一旁附和罷了。
幾人都是年少輕狂的年輕人,而且又意氣相投,聊到投機處往往收不住話匣子,經常能在一個話題上聊很久。吳桐聽著聽著,有時候也感慨,他們聊的東西,可比茶樓裏說書先生說的故事精彩多了。
不過他們聊的最多的一個話題,還是冀國的一統中原。
他們都是舊西蜀的遺民,在七八年前的那場戰爭中僥幸活了下來。這些蜀人是最恨冀國的,光是長板橋一戰,就能讓蜀人恨好幾輩子。
每每說到此處,白公子就有些義憤填膺。因為他父親當年就是蜀國的一名校尉,最後也是戰死在了長板橋上。
他恨透了冀國,狠透了冀國皇帝,還恨透了當年那個下令坑殺西蜀四十萬降將的白袍將軍,王玄策……
身負國仇家恨的白公子,如今竟然削尖了腦袋想去做冀國的官,一想到這裏,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可笑。
是啊,他們這一代人,可都是經曆過當年那場動蕩的戰爭。活下來的人成了亡國奴,不管朝廷對他們如何安撫,依舊不能改變他們的身份地位,每個人都憋了一肚子的怨氣無處渲泄,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毫無顧忌的袒露出來。
吳桐看著這些人,倒也能感同身受。他雖是冀人,卻從小與娘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人吃人都是司空見慣的,能活下去那是一種奢侈。
五人邊聊邊走,不大一會,便來到滄江渡口。
麵前的滄江,是川蜀地界最大的幾條河流之一,與紅河、肅江齊名。整條河流地勢險峻,水流洶湧,江麵之上波濤洶湧,普通船隻根本難以渡過。
當年冀蜀戰爭,葉青鸞得知冀軍並沒有組建水師,又望這滄江天塹水流湍急,曾誇下海口除非冀軍有天兵相助,否則絕對不敢從滄江渡過。可最後沐劍英卻偏要迎難而上,率軍偷渡滄江,僅憑幾艘漁船便悄無聲息的兵臨青州城下。
而此時的滄江渡口上,擠滿了要去廬州的商賈小販以及進京趕考的各郡秀才們。不過如今的江南水流湍急,尋常船隻根本不敢載客過江,隻有稍大些的客船,才敢過江。
如今江麵一艘船都沒有,眾人也隻能夠在這渡口處休息等待。好在渡口處還修了幾間屋舍茶樓,供過往商客行人歇腳。
吳桐等人拴好馬匹,進入茶舍,在角落處找了張空桌子坐了下來,又問小二要了幾杯茶水。現在這個時候,那客船一時半會也來不了,眾人索性就在這裏休息片刻。同行的幾位秀才閑著無聊,也是趁著這個機會說些奇聞怪事,既能打發時間,又能開闊眼見。
這時,吳桐看見茶舍的門外站著一名青年道士,這道士的著裝打扮與那白羊宮弟子相差不二。在白羊宮經曆了幾天後,吳桐對他們也頗有些好感;見那名道士在屋外長望了一番,臉上露出些許遺憾之色,顯然沒有找到空位,便打算離開。
吳桐見罷,立馬起身上前,將他攔了下來。青年道士見狀,十分疑惑的問道:“這位施主,攔住貧道,有何貴幹?”
走到近處,吳桐才開始打量起對方。這青年道士生的俊朗,儀表堂堂。身著灰色道袍,背後一把長劍格外醒目。
吳桐拱手行禮道:“道長,在下吳桐。不知為何,在見到道長的那刻,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就想與道長交個朋友,不知道長可否賞臉一敘。”
“原來是吳施主。”青年道士立馬回禮道:“貧道道號靈虛子,是蜀山劍宗弟子,施主想與貧道交朋友,貧道倍感榮幸。”
聽到這裏,吳桐也是心中一喜。沒想到麵前這人竟然是蜀山弟子,蜀山與青城山白羊宮同宗同源,能夠認識這麽一位蜀山弟子,也是不錯的。
吳桐笑道:“靈虛子道長,還請移步屋內一敘,讓在下請道長喝杯茶水。”
靈虛子被吳桐拉著進了茶樓,對於他的熱情靈虛子也不好拒絕。一邊走著,一邊還不忘說道:“吳施主客氣了,叫我靈虛子就行,道長之名可不敢當。”
隨後吳桐把靈虛子拉至眾人麵前,與眾人一一介紹。幾名學子對於這些修道之人曆來都不反感,幾番噓寒問暖下來,就算相互認識了。
靈虛子有些尷尬的坐在了吳桐旁邊,吳桐則為他要了一杯清茶,兩人一邊喝著茶,一邊聽著幾位學子說著奇聞異事。
此時正好輪到白公子說了,而他所說的正是關於這滄江的奇聞。
相傳一千年前,有位修道高人遊曆世間,途徑滄江之時,見滄江水洶湧澎湃,難以過江。就在高人設法渡江之時,他看見一條水蛇盤踞江麵,阻擋洶湧江水。
此蛇在江底修行千年,早已經生出靈性。千年修行隻為化蛟,而化蛟又得遭受雷劫渡身,方能化蚊。水蛇知道自己僅憑自己難以渡劫成功,如今有高人過江,它便浮出水麵相助,高人也未辜負它的一片心意,踏江而過。
高人過江之後,望著江中水蛇,心存感激,掐指一算,猜到不日它命中會有劫難發生。他便喃喃說了句:“你修行千年實屬不易,上天有好生之得,今日你助我過江,他日老夫定助你渡過劫難。”
高人說罷,揚長而去。
隨後的某日,高人預言果真實現。白沙郡出現了百年難遇的大雨,天空中電閃雷鳴,猶如獸吼;地上滄江水浪滔天,山崩地裂。周圍百姓隱約間仿佛看見滄江之中突然出現一條褐色的“巨龍”,在與那雷電爭鬥不休。
一夜過後,這風也息了,雨也停了,就連震動的滄江也逐漸平息下來。可是當周圍百姓紛紛湧入滄江岸邊想要一探究竟之時,卻絲毫沒有發現那“巨龍”的身影,就連昨晚遭受雷擊的痕跡也都沒有留下,也不知昨晚發生的一切究竟是不是大家的幻覺。
不過從那之後,這件事就一直在周圍百姓的口中流傳下來。直至今日,滄江再也沒有發生過此類事情了……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