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

字數:7369   加入書籤

A+A-




    “郡王!製糖坊的廖管事求見!”
    廖管事名叫廖澤田, 原本是李洵身邊的一個隨從,是原主開府後, 從外頭采買的小廝。
    原是流民出身, 一家子活不下去隻能自賣自身,原主當時要選跑腿的隨從,見其生得眉清目秀,人也機靈, 便放在身邊使喚了。
    這廖澤田為人上進, 還自己學了些字, 原主見後, 便讓他閑暇跟著府上的管事讀書習字,多年下來, 倒是能寫會算。
    這次李洵需要人幫忙管|製糖坊,見他識文斷字, 又跟在身邊多年,且是一家人老小都跟著來了肅城的,比較牢靠, 便點了他去做製糖坊的管事。
    如今廖澤田過來, 想必是製糖坊那邊有了進展。
    果不其然,這廖澤田一進來, 便喜氣洋洋地道:
    “郡王, 按照您的指點, 咱們這次製糖一次便成功了,兩百斤甜菜, 出了八斤霜糖, 十斤黃糖, 皆是是甜蜜無比, 毫無異味!”
    說著,便呈上了兩個白瓷小罐子,讓李洵驗看。
    李洵打開其中一個罐子,裏頭是一種顏色不算很白的那種白糖,與後世的沒得比,但與原主記憶中的霜糖已經是差不多的成色,顆粒較細,也很幹爽。
    另一個罐子裏則是紅糖,此時稱作黃糖,質地要濕潤一些,雜質含量較多,但也是一打開就聞得到一股甜香味。
    李洵正打算嚐嚐味道,身邊隨侍的小太監立刻上前:
    “郡王,讓奴才先試。”
    王孫貴族,出於謹慎,不管吃什麽都得先有人試毒。
    皇帝將李洵視為眼中釘,他自然也不會托大,點點頭讓小太監先試過了,確定安全,自己再嚐。
    小太監嚐過,當時就笑著道:
    “奴才吃著,咱們自家糖坊產的這糖,比宮裏的霜糖還要甜!”
    廖澤田也道:
    “公公說得沒錯,咱們自家產的糖確實甜度更高,想必會比南邊的霜糖更賣得上價!”
    李洵也試了試,果然甜度很高。
    叫他看來,倒是南邊的蔗糖更清爽一些,甜菜糖因為甜度更高,有些發膩了。
    不過,千人千味,他也不確定自己與他們的味蕾,誰更大眾一些。
    索性叫人在府裏拿了一罐霜糖,又拿了一罐製糖坊產的白糖,叫了二十多個下仆來品嚐。
    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認為製糖坊的糖更好吃。
    七公主看他們嚐得熱鬧,也跑來跟著嚐了下,倒是和李洵的意見一致,覺得府裏的霜糖味道更清甜一些。
    如此,李洵恍然大悟,對於此時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甜是非常奢侈的味覺體驗,糖自然是越甜越好吃。而他和七公主,從小接觸的甜食比較充沛,便更能體會到其中的細微差異。
    而且,即使是七公主也說,兩者各有所長,並未有高下之分,隻是她更喜歡宮中的霜糖而已。
    這樣一來,李洵對自家製糖坊出產的產品定位便心中有數了。
    產品沒問題,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招經銷商了。
    “婉兒,等製糖坊再熬一個月的糖,你就讓人去城中的商行裏放出消息,就說郡王府的王莊出產了一批霜糖與黃糖,分別作價八十文與八文一兩,十斤起批,三百斤封頂,欲購從速。”
    七公主瞪大了眼睛驚訝地看著他:
    “八十文?”
    一旁的廖澤田也道:
    “郡王,市麵上的霜糖兩百文一兩,還經常缺貨……”
    李洵知道廖澤田的意思,他是覺得在霜糖如此緊俏的市場環境下,這價格定得實在太便宜了。
    他微笑著反問兩人:
    “你們覺得在各大郡縣都開個店賣糖,需要多少人手與成本?”
    廖澤田愣了好一會兒,才羞愧地道:
    “是小人鼠目寸光了!”
    七公主也是一臉恍然大悟。
    李洵道:
    “明年開始,肅城會大規模產糖。本王要的不是賺盡所有利潤,而是要將肅城的糖盡可能多地銷出去,占領全國的行市。”
    糖的產量一多,價格上必然會下滑,隻有給中間商們留足了利潤,他們才可能更賣力地幫忙銷售。
    如此一來,肅城的製糖業才能形成規模。
    等製糖業發展起來,每個製糖作坊都可以提供許多就業崗位,更關鍵的是還可以帶動農業。
    他算過一筆賬,即使他以小麥同等的價格六文錢一斤收購甜菜,白糖的價格低至七十文一兩,刨除人工等各種成本,也依舊能保有百分之兩百的利潤率。
    哪怕以後價格下滑,他壓縮一下中間利潤,也依然能將甜菜維持在45文一斤的收購價。
    甜菜最低畝產都有一千斤,而小麥隻有一百來斤,以耕種為生的百姓,家庭收入少說都能提升三五倍。而且作坊裏大量收購的柴火也能讓一部分百姓多一些收入。
    零零總總算下來,讓肅城百姓的生活質量全都提升一兩倍是沒問題的。
    這才是他發展製糖業的最大目的所在。
    想到此處,他又對廖澤田道:
    “作坊裏出產的每一斤糖,都關係到肅城糖的聲譽,廖澤田,你一定要把控好每一鍋糖的品質,絕不允許任何不合格的糖流入到購買的商人手中,明白嗎?”
    廖澤田頓時覺得肩膀上擔著極重的責任。
    可他也聽出來了,郡王說了明年製糖坊的規模還會擴大很多倍,他若能把今年的糖製好,明年的製糖坊總管事之位非他莫屬!
    “郡王放心,小的一定盡心竭力監督大家,絕不讓他們出任何紕漏!”
    心中卻是暗下決心,得好好製定一套辦法,讓所有人都緊緊皮,熬糖的時候每一步都得按照郡王的要求來,絕不能出任何岔子。
    製糖坊順利產出了糖,李洵又去作坊裏看了一次,見眾人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每一步的要領,便啟程回了河原。
    一回到河原將軍府,他就召來了林樂慶,詢問道:
    “犒賞儀式籌備得如何?”
    林樂慶道:
    “要用的東西全都準備完畢,隨時都可以進行。”
    李洵道:
    “那便將時間定在後天。先跟將士們說一聲,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是!”
    林樂慶領命而去。
    李洵又將程虎叫來,讓他帶著人在城裏好好把即將舉行全軍犒賞儀式的事宣揚出去。
    一切準備就緒。
    第三天上午,除了各大城門的基本防禦以外,全城八千多將士全部集中在了郡城中心商業街的一塊空地上。
    知道要舉行犒賞儀式,會上台領取獎賞,大家都穿上了最齊整的鎧甲,提前將自己的軍刀長|槍等武器擦得鋥光瓦亮。騎兵們更是連自己的馬,也提前把毛梳得又順又滑。
    八千餘人整整齊齊地踏著步子從各個方向往郡城中心匯聚,威風凜凜又朝氣蓬勃的軍容軍貌讓全城百姓耳目一新。
    得知這些士兵們是去參加犒賞大會,而且犒賞大會還在城中心的廣場處露天舉行,大家基本上都忙完了秋耕,沒什麽事幹了,便都興致勃勃地趕過去看熱鬧。
    隻見整個會場裝點得大氣又莊嚴,年輕尊貴的郡王身穿銀甲站在高台之上,而八千多的士兵整齊地集結於台下,雖然個個神色興奮,卻鴉雀無聲。
    郡王朗聲道:
    “河原一役中,爾等奮勇殺敵,光複故土,立下不世之功,理應受到所有大啟子民的敬重,因此,本王今日特在此對你們進行犒賞!便是為了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是我大啟子民的榜樣!”
    聽著這話,周遭圍觀的百姓們都以崇敬的目光看向在場的士兵。
    “郡王說得對,得感謝這些兵!他們是解救我們的英雄!”
    有人振臂高呼:
    “英雄!感謝英雄!”
    想著曾經的苦難,與如今的好日子,百姓們感觸很深,心中也是發自內心地感恩著郡王與他手下的士兵,於是,許多百姓一起大聲呼喊起來:
    “英雄!感謝英雄!”
    呼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繁多。
    聽著這樣的聲音,所有士兵熱血沸騰,心中充滿了豪情。
    他們從未如此刻般感覺到自己肩上的使命是如此光榮,他們在郡王的引領下,保護了這麽多百姓,成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見現場氣氛高漲,李洵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繼續道:
    “本王向來有過必罰,有功必賞,此戰斬獲豐厚,眾將士立下如此大功,理應厚賞!接下來,請念到番號的隊伍上台領取犒賞!再由隊長按個人功勳分配獎勵!”
    士兵們臉上紛紛露出興奮又期待的神色。
    李洵身邊的親兵從旁邊的一棟酒樓裏抬出一大筐錢擺在台上,另一位親兵則端端正正地站在台上,拿出卷軸開始唱喏:
    “燎原守軍,十二營一都七隊,殺敵三人,賞錢九貫!”
    話音落,一隊十人的兵整齊地跑步上台,其隊長從護衛營親兵手中接過九貫錢,朝著李洵抱拳一禮,高聲道:
    “謝郡王!”
    李洵微微點頭,該隊長回列,帶著錢和自己的兵跑步離開台子,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
    親兵繼續唱喏:
    “燎原守軍,三營二都一隊,殺敵四人,賞錢十二貫!”
    每念到一個隊伍,該隊便跑步上台領獎,致謝後再整齊地跑步回到自己的列隊中。
    一切都是那麽秩序井然,令圍觀百姓們耳目一新。
    “他們連跑步都好整齊啊!不愧是郡王的兵!”
    後來人們便開始驚歎於士兵們得到的犒賞的豐厚程度,因為賞錢是由低往高念的,越到後頭,上來的隊得到的賞錢便越多。
    到後麵,念到護衛營的獎賞時,甚至有些隊得了一百多貫的。
    看著士兵們手中那抱都快抱不住的錢串子,百姓們咋舌不已。
    “天哪!一百多貫,每個人分十幾貫!這一下子就頂咱們好幾年的收入了!”
    “之前就聽說郡王對手下的兵大方,但我沒想到能大方到如此地步!”
    “也未見得吧,隻有護衛營領的錢才多,燎原守軍就沒那麽多……”
    “蠢不蠢,雖然護衛營是郡王親兵,一個首級確實要多一貫錢,但主要還是因為人家殺敵多啊!”
    算明白了這筆賬,百姓們更是心動不已:
    “殺一個北戎蠻子就三四貫,弄得我都想去當兵了!”
    “就是,這也太劃算了!要是殺上幾十百來個蠻子,這輩子都不用愁了!”
    “難怪聽說郡王手下的兵特別好娶媳婦,他們打一仗就這麽多犒賞,平時最低也有七百文一個月的軍餉,手頭如此寬裕,誰家的姑娘不想嫁!”
    “郡王手下的兵吃得也好呢,我聽說他們不僅頓頓吃幹的管飽,還經常都能吃肉!”
    “難怪一個個都長得這麽壯實!”
    “在郡王這麽寬和大方的主公手下當兵,是真的好啊,吃得好穿得好,還能發家致富……要是郡王能招兵就好了!”
    “對啊,這年頭哪裏不危險,還不如去軍中拚一把!跟著郡王,隻要好好幹,不愁發不了家!”
    “危險也不怕,郡王非常看重戰後撫恤。聽說這次進城後,最先發的就是死傷撫恤。每個戰死的兵,首先就給家人三十貫錢,家中老人孩子每個月還另外發錢,家眷還能到軍中安排工作,比普通人過得好多了。”
    “這樣看來,跟著郡王當兵是什麽後顧之憂都沒有,可當真是熱血男兒的絕好去處!”
    一場犒賞大會,讓郡王手下士兵的優厚待遇在全郡上下迅速地傳揚開來,弄得是人心浮動,尤其是正當壯年的男人們,個個摩拳擦掌想進郡王的軍營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