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今世之仁道實乃士人求名...)
字數:21660 加入書籤
小五被甩了一臉墨水,但整個人大為震撼:“少爺,原來你說要讓我見識你的英姿是真的!”
誰料溫閑居然比他更大為震撼:“我、我怎麽知道是真的?!”
半晌,他不可思議地拿起卷子,難以置信道:“這、這是我寫的?”
卷麵上的字跡端正流暢,和他平日裏的字很像,但微妙得比他正常寫的更好看一些。
這文章一氣嗬成,中間全無修改考慮的痕跡,竟像是一提筆便寫到尾,十分順暢。
溫閑第一反應,是他睡前好像隻寫了題目,並未寫出過這麽一篇東西。
但他轉念又想,深更半夜,這屋裏除了他,還會有誰?世上難道有什麽神仙這麽好心,平白無故喜歡幫人寫作業嗎?
思來想去,除了他自己,不可能有人能寫出這篇作業了。更何況,上麵的確是他的字。
想來是他在半夢半醒之間,出於被先生抽手心的恐懼,激發出了隱藏在身體裏的潛能,能力爆發寫出了這篇文章,而且他寫完就立刻睡著了,所以才沒有這段記憶。
這樣一想就合理了,寫出文章的,果然還是他自己!
思及此,溫閑連忙抖了抖卷子,細細去看文章寫得怎麽樣、交上去會不會被先生罵。
隻見這文章語句通順,立意高深,還能引經據典,有些地方措辭行句之高深風雅,連他這個作者本人都看不懂。
溫閑仔細將文章讀了三遍,然後完全被自己潛能中的文采折服了。
雖然很多地方他沒讀懂,但看上去挺完整的,用詞還很漂亮,應該是好文章!
原來他的身體裏竟有這等才華?
絕對是天才啊!
看看這引用的典故,他清醒以後完全沒印象,就像第一次聽說一樣,但睡著以後,居然不僅能想起來,還能寫進文章裏論證自己的觀點!
早知道打瞌睡能有這種效果,他還每天熬什麽夜,就該早點犯困進入這種神乎其神的狀態啊!
等等,那他要是下次考試的時候努力睡著,醒來豈不是能得頭名?
溫閑越想越美,喜滋滋地將作業收起來,隻等天亮去書院交給老師。
“今日截止的文章,人人都交上來了嗎?”
溫閑所在書院的先生,年約三十五六,正是壯誌在胸的盛年。
他前些年已經中舉,雖未有官職,但已然一腳跨入了體麵的階層。如今,為了今後參加春闈方便,也為多得幾分收入增加家用,他棲身在這梁城的鷺林書院中,一邊繼續苦讀備考,一邊也教一教書院裏的學童。
他其實頗喜歡小孩,但他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故對這群尚不懂事的男孩鐵麵嚴厲,鮮少嬌慣。
他長衫直立,慢悠悠地在齋中轉了兩圈,故意皮笑肉不笑地催促這幫小孩:“這篇題為‘今世之仁道’的文章,我可是兩旬之前就布置下去了,時間非常充裕,這麽長時間,連山猿努努力都能寫出來了,應該不會有人到今天都沒寫好吧?”
言罷,他的眼神貌似不經意地落在溫閑身上,然後對他微微一笑。
溫閑被先生這視線看得毛骨悚然,正在褡褳裏掏作業的手都抖了一下。
他忙將寫得滿滿當當的卷子放在桌上,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先生笑容更濃,道:“應該不會有人是昨天晚上才匆匆趕出來的吧?如果寫得不用心,我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啊。”
溫閑昨夜畢竟睡得晚,好不容易拿得出作業,正想放鬆一下打個哈欠,被先生這一句話一說,瞬間不敢打了,像鵪鶉一樣縮著。
話說先生為什麽說話的時候一直盯著他啊?太恐怖了吧?!
先生恐嚇完平時不老實的學生,心情很好。
這時,也有小學童幫他將功課卷子都收上來了,他熟練地點了一下數量,放在講案上掂了掂,又自言自語說道:“‘今世之仁道’這個題目,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主要是考察你們讀書這些年,對儒家所宣揚之仁道,究竟有多少理解。
“這些我今晚散學後會批改,但願沒有人糊弄了事。你們可都要記得,學習乃是為自己而學,莫要辜負父母為你們交的束脩啊。”
月升當空。
那書院的先生稍感困倦,揉了揉眉心,放下手裏的書,轉而拿起學生的作業,開始批閱。
他三年後打算參加春闈,故眼下還是以自己專心讀書為首要之任。
他之所以會在書院裏教學生,一來是謀個方便讀書的差事,二來也是想教書育人,將自身所學傳授給年幼的學子,有時看看小孩子們不受拘束的奇思妙想,他也會暗自覺得有趣,甚至靈光一現,產生些有趣的感悟來。
他這回布置的文章,以“仁”為主題,可謂是個再正統不過的作業。
方朝獨尊儒術,這以仁之道為題的文章,隻要是個以科舉入仕為目標的讀書人,在求學之路上,起碼也要寫上三四十篇。不少學子格外發奮刻苦,每日對著書苦讀,簡直要將這個“仁”字看出洞來。
先生對這些剛開始學《論語》《春秋》的小學童如何看待儒學的“仁”頗有興趣,津津有味地批著文章,隨之給出從乙等到丙等不一的成績。
“這回有沒有人能拿到甲等呢……”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先生饒有興致地嘀咕。
他一邊想,一邊將卷子翻到下一張,瞥到卷麵上“溫閑”的名字,輕笑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回字倒寫得認真。”
言罷,先生仔仔細細地讀起來。
誰知這一讀,卻讓他的瞳孔猛得一縮,胃裏湧上一股突如其來的不適之感,下一瞬,他竟已驚怒地拍案而起——
“這是什麽玩意兒?!”
燈火猛晃,長夜孤寂。
先生這一下桌板拍得極重,不止發出“咚”的一聲巨響,還將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發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紅,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大了。
隻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的情緒波動如驚濤駭浪,他內心的震驚還遠不止於此。
他不禁反複確認這卷子上“溫閑”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錯。
他現在教的都是學童,畢竟年紀都小,對書卷之理解,大多淺顯,故他們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來好的不多,還常有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之作,頗為好笑。
然而這一篇文章,卻與先生過往看過的所有學生文章都遠遠不同,若非是他親手收上來的卷子,他絕不會信這是學童之作。
若論文采,這篇文章絕不能說寫得不好,可是其內容……
這、這……
大愕之後,先生在屋裏來回轉了兩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帶著翻滾未平的心境,不自覺地從頭讀起來——
隻見卷麵之上,這學童字跡幹淨連貫,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聖賢有言:“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聖賢之本意,乃欲為君子者,應心懷仁心,慈悲愛人,以禮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為之,非外力所驅也。】
【然而,今之世道變矣。】
……
【南有一學者,頭懸梁錐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讀數十載,滿腹仁義聖人之言也。】
【秋闈過後,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為所學仁道不精也,而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學孔孟之術,非為提煉自身、惠及世人,而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國君,立國欲有所為,然恐為臣子百姓反對。】
【國君微露其意,便有體察聖心者上前,主動為國君排憂解難。】
【此徒尋遍古籍,東拚西湊,尋到差強可用之言,便呈之於聖上,言道:“聖上所欲,自古有之,乃聖賢所言也。”】
【若無可用之言,便尋到古言,賦之以新解,再謂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後聖顏大悅,改其說為正統,賞賜以千萬記也。】
【此所謂聖賢所言,非聖賢真口言也,乃統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學仁道,非因真心想為君子,是因科舉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廣仁道、以儒學為正統,非因真心想令世人為正人君子,實為儒學所論之言可為之所用,有利其統治,可令君永為君、臣永為臣。】
【故一日為君,千秋萬代即正統也】。
……
【是以,依學生之見,今世之仁道,已非聖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