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新與舊

字數:5444   加入書籤

A+A-




    第九十七章新與舊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沒有感覺到,他對未來變法,內心之中也未必是那麽堅定的。
    朱元璋已經做得決策,就能看出來。原本封建王朝的改革,明清在土地製度上的革新。朱元璋很容易接受。他對土地製度的改革。最後在土地上僅僅征收一種稅。免除徭役。
    但是整個天下誰也不能逃避。解放百姓。不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
    隻是,這已經是朱元璋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其他的事情,他縱然聽何夕說得天花亂墜。有些事情,他是看懂了。但是看懂僅僅是看懂,對於有些事情到底有什麽影響,他還是沒有真切的感受的。
    此刻,看到這些已經造出來的機械。給了朱元璋深刻的震撼。
    與鋼鐵業的改革不一樣。
    天下鐵匠雖然多,但是總體上還是一個小產業。即便全天下所有的鐵匠都失業了,其實朱元璋是可以處理的。甚至多了一些鐵匠轉化為農夫。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
    但是,紡織業就不一樣了。這是要深入到每家每戶的。其影響之大。簡直是驚濤駭浪。
    賺錢是真賺錢。
    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是不能僅僅想賺錢與不賺錢這一點小事的。要想更多。
    其實,朱元璋自己或許沒有感覺,其實他內心之中有一個朱標。
    朱標所代表的思想,就是在洪武十四年之前,朱元璋內心很多國策的想法。唯一區別是,當時的朱元璋覺得,開國之初是亂世,朝廷內外並不穩定。所以要有非常手段。而後世子孫就無須如此了。
    朱標之前,一直是朱元璋最滿意的太子。就是因為兩人思想上在某些事情上隻有層次上的分歧,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而今朱元璋變了。而朱標並沒有變。
    而人的思想改變,其實也是一個過程的。並不是說變,就能立即改變的。此刻朱元璋麵對未來的未知,也有一絲絲的膽怯。
    忽然之間,朱元璋就不想說話了。
    燕王內心之中更多糾結,隻是見朱元璋臉色陰沉,更不敢說話了。
    朱元璋參觀了所有的車間後,出了車間,忽然下令,每一個車間之中出一個女工代表。他要與這些人談話。
    ------
    一會兒工夫。幾十個女工已經到了。
    她們見到朱元璋之後,一個個都不敢抬頭,跪在地麵之上,就好像是一個縮頭鵪鶉一樣。
    朱元璋和顏悅色,帶著幾分長輩的慈祥,說道:“都起來說話吧。”
    隻是朱元璋的話,下麵人都沒有反應。何夕立即示意身邊的一個女工,這個女工嘰裏咕嚕地說了一些話。這些人才起身。
    朱元璋微微皺眉。
    他最討厭有人隔絕上下了。而這些聽不懂的話。讓他下意識覺得,有人在他麵前搞花樣。
    何夕連忙解釋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高麗人,他們不懂漢話。臣這一段時間,也在想用一種便捷的辦法,讓她們學會漢語,在臣看來,拚音最好不過了。隻是臣在這方麵見識淺薄,再加上古今音也有不同,是以-------”
    朱元璋說道:“何夕,你這一段時間的功課少了。”
    何夕一愣,不知道朱元璋何出此言。
    朱元璋說道:“朕的洪武正韻,你是沒有讀過嗎?”
    何夕微微一愣,朱元璋說得不錯。剛剛來到大明那一段時間,為了融入這個時代。何夕很下功夫,讀了很多書。但過了那一段時間之後。何夕就沒有再下過功夫了。
    讀書時間也壓縮了很多。
    《洪武正韻》這一本書,何夕知道是知道,但是真沒有怎麽翻過。
    朱元璋一眼就看透何夕了,說道:“中華自古以來切音之法與拚音之法,各有高下,足夠用了。不過,你說的也對,《洪武正韻》高居廟堂之上,不能深入民間,又失朕的本意。這樣吧,召集大儒在國子監商議,以《洪武正韻》為底本。創建一套,簡易的切音之法。令孩童一讀就會。”
    隨即令左右記錄下來,回去之後就辦。
    自古以來,語音就在不斷地變化之中。隻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而已。就好像現在很多字的讀音,已經不是古音了。最簡單地就“一騎”這個詞到底怎麽念。
    這個問題,從來不是今天才出現了。
    朱元璋建國之初,就發現唐宋詩詞,已經有很多不押韻了。自然是古音有演變。而且蒙古人南下,帶來大量胡語。深入到中國各地。而且自古以來,字是一樣的。但是各地方言卻不一樣。
    不管是為了統一方言,便於交流。還是為洗清胡風,重造漢唐,更或者說是新朝立功的文化工程。這種種原因之一,《洪武正韻》就應運而出了。其中自然有一套自古以來切音的辦法。
    繁瑣也有局限。與後世的拚音方法是有區別的。
    不過,並不是說後世拚音方案是在各方麵都勝過切韻的。其實現代拚音方案,並不能完全將漢語的語音表現出來。很多古代的語音,在現代拚音方案之中,被舍棄了。
    其實如果注意一下的話。一些方言之中詞匯,拚音是拚不出來的。
    隻是這一點到底是好是壞?隻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朱元璋不想要用拚音方案的原因。並不是他對這一點有想法。畢竟,朱元璋是很現實的人。他其實並不在乎這一點點損失。他隻是骨子裏驕傲極了,才不願意用西夷的東西。
    畢竟拚音方案大量地借鑒了西方音韻學的知識。是基於羅馬音的。朱元璋並不覺得,中國傳統的音韻體係不能完成這個任務。隻是之前沒有往這方麵想而已。
    畢竟,自從宋朝以來,中國傳統的學問,就出現了重經義而輕小學的風氣。經義,自然是微言大義,而小學,就是訓詁之道。一個字該怎麽讀,一個字該怎麽解?固然是枯燥乏味,但也是讀書學問的根基所在。
    不過,朱元璋與何夕的對話。最聽不明白的就是燕王了。
    因為有外人在。朱元璋與何夕說話,有所保留,但是彼此都懂對方的意思。但是燕王是外人。他知道切韻。但是拚音是什麽玩意。就搞不清楚了。隻覺得滿頭霧水。什麽也不明白。
    這不過是一個小插曲了。
    朱元璋在翻譯的幫助之下,與下麵的高麗女工細細交談。
    問的也都是很平實的話。她們在高麗是什麽樣子的。在這裏是什麽樣子的。吃過苦沒有?想不想回到高麗。願不願離開這裏去種地。等等。
    這些高麗女子戰戰兢兢地回答。
    她們在高麗的時候,不過是宮中奴婢。沒有人身權利了。一天勞作,什麽也不會有的。如果每天不能按時定量地完成。會有人抽他們鞭子的。其中苦楚。自不必多言了。
    甚至現在很多女子身上都還有傷疤。
    更重要的是,上下克扣成風。
    連飯菜都不夠。忍饑挨餓。一旦生病,很有可能在人還沒有死的情況,就丟到亂墳崗了。因為人死在宮中很是晦氣。
    朱元璋聽了漠然。
    這種生活,朱元璋很熟悉。他從小到大,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當小沙彌。當乞丐的生活。並不比這些宮女好太多。甚至還不如宮女的。宮女這邊再克扣。總是要給碗飯吃的。真的全部餓死了。上麵也是會著他們麻煩的。
    而朱元璋過的生活,每一頓飯都要自己找。為了一頓飯,打個你死我活,也很正常。
    而高麗王朝已經到末世。這些女工作為高麗王室最賺錢一部分。產出大量的布匹。卻被無視到這個地步,也可見一斑。
    但是話說到這裏。這些女工眼睛之中迸發出希望的火光。
    一個女工更是用生硬的漢語說道:“稟報大皇帝老爺,我們來到這裏得很好。每月管飯,不限量那種。另外每一發七鬥米的工錢。每一班做得有建獎勵。每一個月都有人能拿到一石米。這是我們在高麗萬萬不敢想的。大人們說,都是皇帝大老爺恩典。奴婢謝過皇帝大老爺。皇帝大老爺公侯萬代。”
    這一番話說得。讓燕王都笑了。
    什麽皇帝大老爺,還是大皇帝老爺。更奇葩地說什麽公侯萬代。簡直是詛咒朱家。不過,也看出來,這女子剛剛學會說漢語。言語之中,顛三倒四,發音不準。亂七八糟。但是一番心意倒是真的。
    說到他們願意不願意回到高麗,或者離開廠子,恢複自由。
    幾乎所有人都在搖頭。願意太簡單了。女人在這個時代,更多是一個物品,她沒有單獨的人格權。這就是為什麽在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女子的所有權力,都是依托於男人來實現的。不管這個男人,是父親,是丈夫,還是兒子。
    在高麗如此,在大明也是如此。
    甚至高麗對女子的壓迫,比大明還嚴重。故而,在這裏,她們還能互相支持。一旦離開了這裏,她們也不知道會遇見什麽樣的情況。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無依無靠。不知道有什麽下場了。
    她們又怎麽願意離開啊。
    朱元璋認真地看著這些女工,喜歡從她們的神情之中看出偽詐之處。好一陣子,他都沒有看出來。以朱元璋識人之術。不敢說眼前所有人沒有一個說謊。最少他們沒有都說話。
    大部分是真心話。
    隨即朱元璋揮手讓他們下去了。身邊的也都退了下去。隻留下了何夕,燕王。
    朱元璋說道:“一個月七鬥米。一年下來八石四鬥米。而大明江南水田,一畝產量也不過三四石。一個人頂三畝地的出息。你不會虧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