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水輪機
字數:5606 加入書籤
第九十八章水輪機
何夕自己拿過一來兩匹麻布,一匹是素麻布,還沒有染色。另外一匹是彩麻布,已經染色了。其中還有圖樣。也是佛教題材的故事。何夕說道;“陛下,您看這兩匹麻布,要多少錢?”
朱元璋上手摸了摸,說道;“一錢五吧?”
何夕說道:“陛下,高了。以而今的成本,臣核計了。能壓倒五十文左右。而一批彩布,也在百文上下。以而今的布價。一匹布最少賺半錢銀子。而現在剛剛開始,一天就能生產三四千匹,時間長了。隻會更多。就拿四千匹來算。一天能賺二百兩銀子。這已經將工錢成本扣除了。”
“如果一切都進入正軌之後,估計日產過萬匹,也不算什麽。”
何夕還沒有說話。燕王已經先開口了,說道;“到時候,一天就能賺五百兩。一年就能賺好幾萬兩了。”
何夕說道:“燕王所言極是,甚至還有更多。畢竟而今都不是太熟練,還有別成衣什麽的。生產效率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給予這一點待遇。並不算是什麽。”
燕王此刻一下子被之前的憂國憂民給扔到一邊了。
他的心被銀子點燃了。
不要覺得,一年才一萬多兩的出息很少。抱歉,大明海上的盤子也不過一兩千萬兩而已。除卻剛剛開始那些爆炸發展的那幾年,而今除非去闖天竺,或者說更遠的地方。一出海,利潤翻倍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
因為出海的人太多了。
一本商號,一年下來,能分個幾萬兩的紅利。一些靠後的勳貴,號稱家產多少多少。一年下來也就這些錢而已。當然了。陸仲亨這種南洋霸主,是另算的。不賺錢。他何必千裏迢迢去坐鎮南洋?
就燕王這裏。燕王俸祿萬石。其他各方麵的收入,一年有沒有一萬兩還不好說的。畢竟他距離南京遠。南京這裏掀起航海熱的時候。他根本沒有趕上趟。
並沒有在開海紅利上,賺多少。
此刻燕王心動無比。他覺得自己似乎踩在另外一場發展紅利之上了。
雖然內心之中也擔心著布匹對尋常百姓家的衝擊。但是他是燕王又不是太子。在乎這個做什麽?一時間燕王的眼睛之中充滿了學習的姿態。似乎想搞明白這一切,回去之後複刻。他也想起了練子寧,心中暗道;“回去之後,讓練先生多與他的老師套套近乎。”
朱元璋看得要比燕王遠太多了。
他已經估算了這裏的成本。
估計開支最大的就是女工的工資,這是何夕心好,才給了一月七鬥米的高價。他估計,即便這個價格砍一半,也是有人來的。不過遼東人口少,才顯得人力如此精貴。
但是在南方,決計不會這個價格的。
至於其他的不過是一些木頭房子,還有一些機械。即便給機械估一個價格,雖然鐵價的降低,也不會有多高的。
很容易擴大生產。
今日不過數千人。一兩年之後,就能數萬人,數十萬人。到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材料與市場了。
為了今天一年數萬兩。將來的一年幾十萬兩,甚至上千萬兩的利潤。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什麽是羊吃人?現在就是,不是羊吃人。是麻吃人。棉花吃人。都是同樣的問題。
一瞬間朱元璋感覺到了頭疼,他微微按著頭,說道:“這裏一切布匹,棉布也好麻布也好,不許往國內銷售一匹,何夕,你不是在海上很有影響力。這些布匹隻能賣到海外。不得有誤。”
何夕說道:“是。”
他看著朱元璋,欲言又止。
即便不賣到國內又如何?
市場是聯動的。
雖然而今海外對大明布匹的要求是無窮無盡的。不管是棉布,還是麻布。特別是這種上品麻布。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何夕很明白,市場並不是真得無窮無盡的。
一旦海外市場吃不下這麽多布,自然會影響到國內。
即便不說別的。
這個紡織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遼東,高麗,都不足以供給,這裏需要山東,河北,等地的原材料才能持續生產下去。
擋是擋不住的。
朱元璋不想再說。一擺手,說道:“朕累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說吧。”
------
朱元璋的自我調節能力是很可以的。第二天的時候,就看不出昨日一點心緒波動了。
這一天朱元璋要看的是田莊。
對於種田,朱元璋是專業的。對於屯田,朱元璋也是專業的。他在渡江之初,就建立屯田製度,當時負責這一件事情的是康茂才。也是以此為基礎的建立的衛所製度。
屯田是衛所製度的核心所在。
可以說,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與他非常積極的糧食生產政策有關係。在什麽地方,都注重糧食。這一點是張士誠,與陳友諒是沒有辦法比的。陳友諒窮兵黷武,對百姓死活並不在意。而張士誠不修田政,良田美地都為張士誠親戚所有。權貴得多了,朝廷手中就少了。
所以說,朱元璋是這三個政權之中根基最深,最有韌勁,即便一時間不能取勝。隻要僵持下去,勝利的一定是朱元璋。
在屯田這一件事情上,朱元璋並不是外行。
這高麗田莊,才開墾幾個月。都是生的,也沒有什麽好看的。想要豐收,恐怕要等一兩年。農業的節奏就是這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並不是說,就看不出什麽東西了。
朱元璋首先看的是高麗田莊之中的待遇。每人每天多少口糧。然後再看工具。所有農具都是鋼打造的。朱元璋看上麵的刃口,稍稍打磨一下,就能當兵器來用。
朱元璋試著用了用這樣的農具。比之前各種農具都好用太多了。
特別是他小時候,很多農具用的都是木頭的。兩者之間,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再然後看土地。
不得不說,東北的土地是很是給力的。非常肥沃。甚至朱元璋給出一個何夕都沒有注意過的事實,朱元璋說道:“這裏其實都是熟地。隻是時間沒有種,所以荒了開墾出來也很容易。估計明年熬一年,後年就差不多了。”
“熟地?”何夕細細看看下麵的土地,他看不出來什麽。
他到底沒有親自種過地,卻不知道良田與生地,就在於土地上麵幾十公分厚的土層。經常種地的土地,土層已經適應了農作物的生長。或者說裏麵的微生物環境改變了。這才能長糧食豐收。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看出來,沒有經驗的人。自然什麽都看不出來。
何夕對於是熟的,有些吃驚,但是細細想來,也覺得正常。
畢竟遼東雖然是中華文明的邊緣地帶,並不代表,遼東就沒有繁華過,不說別的。就是元代遼東就有不少戶口,說明當年遼東土地開墾數量,遠遠在現在之上。
這裏又是靠近遼河,方便澆水的好地。曾經被開墾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完這些東西之後。
朱元璋說道:“莊稼,一在水,一在土。其他都是次要的。土看過了。那就卻看水吧。”
何夕說道:“正好,我這裏也有一個東西,請陛下掌眼。”
------
很快就來到了河邊。
朱元璋也很快看到了,何夕的傑作。
沿著遼河十幾米的地方,並排有幾十個奇怪的建築物。他遠遠看見,外麵是石頭,裏麵是鐵。到底是什麽,卻要靠近了才能看清楚。來到近前一看,卻是一個高台,下麵有狹長的河道。似乎能從遼河之中引水,所有水都到下麵的深坑之中。而這深坑之中,有一個粗大的鐵管。鐵管之中,一根中軸,中軸上麵有一圈奇怪的葉片。
視線影響。朱元璋看不真切。
隻是上麵的高台延伸一道水渠,讓朱元璋猜到這是什麽了。說道:“這是引水的?”
何夕說道:“正是。”隨即讓人將開關打開。下麵水渠水閘也打開了。一股水流從遼河中引了出來,因為高度差衝擊下麵的鐵管。水流衝擊在粗大鐵管附近,又回旋出來。
隻聽水聲下麵,似乎又有什麽別的聲音。
而隨著水流衝擊。上麵高台上可以看清楚,鐵管中間的中軸動了。過了一會兒,能夠清晰地聽到水管之中的水聲了。朱元璋大為吃驚,靠在上麵細細聽了一會兒。說道:“上來了。”
忽然一股河水衝出鐵管,流在河渠之中。沿著河渠流進攻過開墾的土地之中。
如果從這裏位置拔高的話,就能看見,沿著遼河,大概有一裏,就有一個這個機器。現在還沒有大規模鋪開,總共大概隻有幾十座而已。但是即便僅僅這幾十座,也能灌溉周圍數以萬計的良田了。
更不要說,這東西,純用水力。不同蒸汽動力,也不用電力。在這個時代最適合不過了。
雖然在提水高度上也是有限製的。但在何夕看來,要比虹吸設備好多了。雖然說,這個設備,也有一些技術難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軸承。而今軸承的生產,還不能標準化。需要大師傅掌總才行。
但也暫時夠用了。
提水也有上限。不適合一些特殊地形。但是對大部分臨河的土地。都是能用的。而且方便快捷效率高。
當然了,這一切都建立在鋼鐵大規模生產。價格已經降下來的前提,否則,何夕隻能去想木頭的水車了。
朱元璋從這個上麵看到了很多。他看到了全天下所有的河渠上都裝滿了這個。到時候,糧食能夠增產,一般的旱情,百姓也能自己應對了。
朱元璋問道:“這個叫什麽?”
何夕說道:“這個叫水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