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窮水盡

字數:4370   加入書籤

A+A-




    大明公務員第八章山窮水盡第八章山窮水盡
    何夕說道:“都說了吧。各方麵都報一下明年的開支。看看缺多少?”
    “大人,”葉旺說道:“軍糧是萬萬不能動的,三十五萬石,一粒糧都不能動,這要支持到秋收的。去年收成因為抽調了大量人丁,是以不好。但是今年好好耕種,又有大量鐵農具,一定喲豐收的。”
    “大人。”黃子澄說道:“移民安置上麵,不需要支出多少。高麗那邊都包圓了。隻是,高麗戰利品上------”
    何夕說道:“此事,宜粗不宜細,藍玉沒有向我要錢糧,僅僅是要了一些兵器,已經給我減少了許多負擔。而且這也是陳規陋習,我也不好說什麽。隻要他能將人給我,並給了幾個月口糧,就不錯了。對了,這一件事情你一定抓緊。明年秋天,一定要自給自足。”
    黃子澄說道:“隻是我這裏還有口糧缺口?”
    何夕說道:“多少?”
    黃子澄說道:“還沒有細算。但是三十多萬石還是有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木料,與鐵器,不過這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糧食。”
    何夕隻覺得頭疼。
    其實藍玉在高麗戰場上大賺特賺。
    戰利品收刮的手軟。送高麗百姓上船,並贈送一些口糧。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
    高麗很窮,那是看誰窮,你可以說高麗百姓不富裕,也可以說高麗這個國家不富裕,但是不能說高麗這些世家大族不富裕。他們的五百年的積累可比大明大族要富裕太多了。
    雖然僅僅幾百家,但足夠藍玉吃飽了。
    隻是,戰場上潛規則,戰利品是勝利者的權力。那一個將領都要私藏一些,隻要不太過分就行了。不要像曆史上的藍玉,將元朝皇後給弄上床了。
    那就沒有什麽事情。
    何夕敲敲桌子,說道:“我想想。”
    “老師。”楊士奇說道:“我剛從南洋過來,有些事情,你們大概不知道。南洋的木頭開始降價了。”
    何夕一愣,說道:“此言當真?”
    楊士奇說道:“自從南洋總督府建立之後,大量中原貨物進入南洋,南洋各國貴胄,爭先購買,沒有多久金銀用盡。還是陸侯召開大會,與南洋諸國互通有無。大量南洋木頭,進入中原。特別是南洋紅木。已經代替了遼東大木,成為江南家具的首選了。而南洋還其餘木頭。在造船上也有使用。總之,木材價格,明年很有可能大降。”
    何夕說道:“這不是時候。”
    何夕對這一點很清楚。木材屬於大宗,他的價格周期性波動很正常。自從何夕在洪武十六年推動開海。原本凋零的造船業就迎來朝陽。一時間不知道多少地方開始造船。
    木頭價格就開始大漲了。
    一連漲了四年了。
    漲了四倍有餘了。
    已經是很誇張了。
    其實,如果不順著洋流,如遼東這樣拖著木頭出海的話,用船運輸木頭,是一個虧本生意。除非是高等木材。比如南洋紅木。這東西造就的明代家具,光耀時代,即便是後世也是收藏家的心頭好。
    他們的價格與造船用的木料完全不是一個價格。
    但是那些用來造船的普通木材,如果用船來運,一旦遇見什麽事情,就會虧本。
    而今,之所以能這樣。
    是因為衰落幾十年的航海業,忽然振奮。有大量的船隻缺口。船隻缺口少,運力就緊張,運力緊張,木料的價格就越來越高。這些木料就有了運輸的價值。
    但是同樣標誌著,海上運力已經有了富裕。
    畢竟,不管怎麽說造船用的木料並不是高價值標的,如果海上運力緊張的話。他們不會運輸這些東西的。他們會運輸更賺錢的貨物。而這些木料大規模湧入中原。
    有更多的船造出來,運力進一步增加。
    運力既然有了富裕,船的價格一定會跌下來的。於是,木料的價格也維持不住了。開始走下行。
    等什麽時候,這些開采成本高的木場,漸漸封閉,不再開采木料。市場上木材的供應減少。木料的價格又會上升。不過那時候,就不會有今日漲得這麽凶了。
    畢竟,這一次木料行情是疊加了開海行情。
    這個更表明一件事情,大明開海之後,海洋貿易暴利階段接近尾聲了。並不是說,海貿不賺錢了。海貿畢竟危險,會有超過尋常行業的利潤率,但是決計不是之前那樣瘋狂了。
    何夕暗暗覺得自己倒黴。
    不過也隱隱約約感到了機會。
    既然暴利時代結束,海上運力增多,那麽商品成本就變得敏感起來。而今局麵之下。也就是他何夕,最能壓低商品成本。大工業生產,即便是機器使用量並不算多。但在成本上,也是傳統手工藝難以企及的。
    何夕心中暗道:“危機之中,就有機會,看來要讓楊震來一趟遼東了。”
    其實這種情況,楊震之前就匯報過。何夕覺得楊震是一個可造之才,又在商海第一線廝殺。定然有一些辦法,給遼東的商品帶來銷路。
    葛天工說道:“老師,我這裏的缺口就比較多了。雖然陛下給了二十萬兩的經費,作為技術開發經費堪堪夠用而已。此外,你要等造紙廠,已經各種廠礦,我做了一些預算。大概有需要一百萬兩。或者兩百萬石糧食”
    “一百萬兩。”楊士奇說道:“這不可能。”
    葛天工說道:“我也以為我算錯了。但是確實需要這麽多。”
    何夕說道:“清單拿過來我看看。”
    葛天工從懷中拿出清單,遞給了何夕。
    何夕拿過來細細一看,歎息一聲,葛天工算得沒有錯。甚至還少算了一些。工業發展是需要成本的。或者說是資本。正常的工業發展,是資本原始積累之後,然後擴大生產。從此一層層遞進關係。
    而何夕走的道路並不是。
    反而好像是後發國家,通過行政投資發展工業。這成本就高多了。
    何夕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此刻又要麵對這個問題了。
    技術不是問題,何夕打造出來的技術團隊,說他們多優秀,有些抬高。大多都是普通人。甚至還不是這個時代的精英,但是他們最少能當按部就班的科研狗。
    將何夕想要的東西,實現出來。
    這已經夠用了。
    而除卻實驗用的經費之外,最大的經費,就是通水,通路,平整土地。可以稱之為兩通一平。這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特別是很多都是采礦業,更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
    這裏要說明一個問題。
    之前所謂多少多少萬兩,更多是一種計量單位。並不代表一定有這麽多銀子,或者需要這麽多銀子,銀子相等的物資其實也商議可以的。
    動用百姓,不可能一直無償征召。一來積極性不夠。二來也容易出問題。民力不可透支。
    不是任何人都有開國之初領導人的威望,讓老百姓無償勞動,而不生多少怨言的。
    何夕沉吟片刻,說道:“你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遼東糧食真不夠吃嗎?”
    葉旺先反應過來,說道:“不錯。遼東這麽些有數百萬石糧食湧入,雖然大部分都消耗了,但依然有剩餘。再者遼東糧食產量不高。但是缺口並不大。如此算來。遼東的糧食應該足夠大部分百姓才對。”
    何夕說道:“不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糧食在遼東不是糧食,而是貨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